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573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

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

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的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15分)

UncinulaPhyllactiniaPseudoperonosporaPlasmoparaPeronosporaPucciniaUromycesFusariumExserohilum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ssRNAB.-ssRNAC.dsRNAD.dsDNA

2.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叶蝉B.飞虱C.蚜虫D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TMVB.CMVC.PVY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B.病毒C.线虫D.细菌

5.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菌核B.假根C.双核菌丝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

A.专化型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锈菌B.木耳C.黑粉菌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弱性寄生物B.专性寄生物C.腐生物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酶B.生长调节物质C.植保素D.毒素

10.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线虫B.病毒C.真菌D.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2.子囊菌分纲的依据是:

3.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

4.初侵染源主要有。

5.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特点为。

6.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主要有:

7.病原菌的生理小种

8.真菌病害的病征主要有。

9.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

10.真菌产子囊孢子的子实体有:

 2002级《普通植物病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真菌的营养体:

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病原生物: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内含体:

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

4.营养体亲和性:

又称为体细胞亲和性和菌丝体亲和性,指真菌的菌株间菌丝能够融合并交换细胞质或核物质的特性。

5.垂直抗病性:

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

评分标准:

每小题满分3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第1题

(1)回避:

选用无病繁殖材料、采用防病栽培技术;(分)

(2)杜绝:

植物检疫、排除传病昆虫介体、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的除害处理。

(分)

(3)铲除:

生物防治、拔除病株、土壤消毒;(分)

(4)保护:

保护性药剂防治、防治传病介体;(分)

(5)抵抗:

选育和利用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的品种、利用化学免疫和栽培(生理)免疫;(分)

(6)治疗:

化学治疗、热力治疗。

(分)

评分标准:

每种防治原理1分,共6分;每种原理答出1种措施得分;整题圆满者另加1分。

若回答为6大防治措施者得2分。

第2题当前农作物抗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抗病品种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突变以及遗传分离诸多原因会出现感病植株,多年积累后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因而必须加强良种繁育制度,保持种子纯度。

在抗病品种群体中及时拔除杂株、劣株和病株,选留优良抗病单株,搞好品种提纯复壮。

(1分)

(2)当前所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数仅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推广应用后,就可能使病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的毒性菌株得以保存和发展起来,成为稀有小种。

抗病品种推广的面积越大,这些稀有小种积累的速度也越快,逐渐在病原菌群体中占据数量优势,成为优势小种,此时抗病品种就逐渐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是抗病品种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

小麦的抗锈品种、抗白粉病品种,水稻的抗病品种,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品种等抗病性迅速丧失现象尤为严重。

除少数品种抗病性可维持较长时间外,一般应用5年左右就会丧失其抗病性,不得不被淘汰。

(3分)

(3)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除了在育种时尽量应用多种类型的抗病性和使用抗病基因不同的优良抗源,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乏而单一的局面以外,最重要的是搞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在病害的不同流行区采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在同一个流行区内也要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种。

(2分)

(4)此外,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选育和应用具有多个不同主效基因的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等也是可行的措施。

合理使用抗病品种可以充分发挥其抗病性的遗传潜能,防止品种退化,推迟抗病性丧失现象的发生,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

(2分)

(5)研究与推广适宜的栽培方法,使“良种”与“良法”配套,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充分表达其抗病性的基本途径。

在诸多健身栽培措施中,水肥管理是中心,必须研究抗病品种的需肥需水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灌水方案。

(2分)

第3题

(1)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条件:

要有感病植株,病原物和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4分)

(2)流行的基本条件:

大量的强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有利于病原物发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4分)

(3)区别:

前者只论病害的发生,个体的、定性的;后者强调群体发病情况,定量的。

(2分)

第4题

(1)定义:

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3分)

(2)病害侵染循环主要牵涉到三个基本环节: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染途径。

(3分)

(3)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可明确为何是制定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

(4分)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的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霜霉属、柄锈菌属、单孢锈菌属、镰孢属、突脐蠕孢属、大茎点霉属。

(写出每个拉丁名中文含义得1分,共10分)

检索表如下:

(5分)

A.具有冬孢子阶段---------------------------------------------------------------B

不产生冬孢子---------------------------------------------------------------------C

B.孢子为双细胞,具短柄------------------------------------------------------柄锈菌属

冬孢子为单细胞,具短柄-------------------------------------------------------单孢锈菌属

C.产生孢子囊梗和孢子囊---------------------------------------------------------D

产生闭囊壳,内有子囊和子囊孢子--------------------------------------------------E

产生分生孢子---------------------------------------------------------------------F

D.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钝-----------------------------------------------单轴霉属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顶端尖锐--------------------------------------------------霜霉属

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假霜霉属

E.闭囊壳表面附属丝刚直,长针状,基部膨大呈半球形-----------------------------球针壳属

闭囊壳表面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或螺旋状----------------------------------------钩丝壳属

F.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器内,无色,单胞---------------------------------大茎点霉属

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座上,孢子无色,呈镰刀形,多细胞--------------------------镰孢属

分生孢子梗散生,分生孢子梭形至圆筒形,褐色,多细胞,脐点强烈突出-------------凸脐蠕孢属

四、选择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2、D;3、A;4、D;5、C;6、D;7、B;8、A;9、B;10、C。

评分标准:

每小题1分,选错者不得分也不扣分。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2、有无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及子囊的排列等。

3、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4、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

5、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6、生物学实验、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技术、PCR检测等

7、指一种病原菌的种内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

8、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

9、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10、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评分标准:

每小题2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20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选项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个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

【】。

A.水稻白叶枯B.水稻粒黑粉C.玉米纹枯病D.水稻纹枯病

2.下列真菌中具有孢子多型现象的是【】。

A.白粉菌B.炭疽菌C.锈菌D.霜霉菌

3.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生活,这种现象称为【】。

A.多型寄生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

4.下列哪个不属于真菌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A.吸器B.假根C.菌网D.有隔菌丝

5.病毒侵入植物的途径为【】。

A.皮孔B.气孔C.微伤口D.直接穿透

6.反映病害发生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损失率B.发病率C.病情指数D.严重度

7.卵孢子是下列哪类真菌的有性孢子【】。

A.半知菌亚门B.鞭毛菌亚门C.接合菌亚门D.担子菌亚门

8.锈菌的有性孢子为【】。

A.子囊孢子B.接合孢子C.担孢子D.卵孢子?

9.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的事件相关【】。

A.孟加拉饥馑B.波尔多液的诞生C.爱尔兰饥荒D.郁金香狂热现象

10.下列病害中不具有病征的是【】。

A.小麦白粉病B.苹果炭疽病C.莴苣霜霉病D.冬瓜根结线虫病

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划“-”。

1.积年流行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

【】

2.寄生物按照其从寄主中获得营养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活体营养型和死体营养型二类。

【】

3.菟丝子和桑寄生的寄生方式都属全寄生。

【】

4.脓状物是细菌病害所特有的病征。

【】

5.病害流行的三个条件是感病的寄主、致病的病原物和适宜的环境。

【】

6.闭囊壳是白粉菌形成的子实体。

【】

7.水平抗病性是只对病原物特定小种有效的抗病性【】

8.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别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疵壁菌门的20多个属中。

【】

9.再侵染是特指不同种病原物同时侵入一种植物的现象。

【】

10.核酸多分体现象是指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分)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分)

3.真菌的有性孢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无和作用,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

(2分)

5.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季节性变化一般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时期。

(2分)

6.农业防治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防治病害的措施很多,按照其作用原理,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六个方面。

(2分)

8.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

(2分)

9.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

病状类型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征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0.病原物致病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2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垂直抗病性:

病害的四角关系:

植物病害:

生理小种: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

举例说明一个新病害的诊断程序。

2.简述植物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的主要诊断要点。

?

3.根据病原的性质,植物病害分为哪两类?

它们的特点如何?

?

4.何谓病害循环?

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

2004

一、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划“-”。

1.导致植物发病的生物因子称为病原。

()

2.药害、肥害和菟丝子害均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

3.乳酚油、水、乙醇均可作制作临时玻片的浮载剂。

()

4.原核生物病害的病征是脓状物。

()

5.白粉病在生长后期形成的黑色小粒点是白粉菌的子囊壳。

()

6.垂直抗病性是只对病原物特定小种有效的抗病性。

()

7.TMV、CMV和PVY分别代表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

()

8.菌物的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无性繁殖。

()

9.核酸多分体现象是指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

()

10.完全锈菌一生中可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等5种不同类型的孢子。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全部50个空,每空分,共25分)

1.植物病害病状大体上分为五大类型,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

2.一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和传染性。

3.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____和____。

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

5.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病征分别是___和____。

6.根据病毒侵入方式,病毒的传播可分为___和____两大类。

7.菌物典型的营养体是,根据是否有隔膜可分为____和____。

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菌物的菌组织体有____、_____和____。

10.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无和作用,将其分为_______和______。

11.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季节性变化一般经过_____、______和___三个时期。

12.植物病害的病理变化过程分为三阶段,即生理病变、____和___。

13.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4.病原物致病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15.承载菌物分生孢子的结构称为载孢体,载孢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多分体病毒

小种专化抗性:

植物检疫:

系统侵染性病害:

孢子多型性现象: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

(8分)

2.简述植物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主要诊断要点。

(7分)

 

3.为何农业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结合能有效控制一些难于防治的病害?

(10分)

 

4.如何根据真菌病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制片方法镜检(至少包括3种不同的制片方法)。

(10分)

5.何谓病害循环?

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10分)

 

2004级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二、(共15小题,全部50个空,每空分,共25分)

1.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2.寄生性、致病性。

3.活体寄生、死体寄生。

4.接触期(准备期或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5.粉状物(粒状物)、锈状物。

6.介体传播、非介体传播。

7.菌丝(体)、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8.田间病株、病残体、土壤及粪肥、种子及苗木、生物介体、温室及贮藏窖。

9.菌核、菌索、子座。

10.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或单程病害、多病程病害。

11.指数增长期(始发期)、逻辑斯蒂期(盛发期)、衰退期。

12.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13.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利用。

14.病原物分泌的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

15.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生理小种:

指一种寄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

2.IPM,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病征:

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

4.系统侵染性病害:

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入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大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

5.潜伏侵染:

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才出现症状的侵染现象。

四、问答题(共5小题,45分)

1.柯赫法则包含的主要内容:

(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分)

(2)该病原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2分)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能引起同样的症状。

(2分)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

(2)的记录相同。

(2分)

2.真菌病害:

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1分),如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等,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长出子实体来(2分)。

诊断时可根据病部是否有明显的病征或保湿后能否看到真菌病害的特点进行判断(1分)。

细菌病害: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一定特点,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病斑上菌脓外溢(1分)。

常见的症状有斑点、腐烂、萎焉和肿瘤(1分)。

为了和真菌病害区别,可通过观察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1分)。

3.农业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和发展的方法。

(3分)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使用无病种苗、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和保持田园卫生等。

(4分)

从农业防治的原理和措施可看出,它不仅能降低病原物基础数量,改善环境条件,还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从病害发生的三角关系发现,农业防治是一种治本的措施,如果和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控制一些难以防治的顽固性病害。

(3分)

4.真菌病害的特点:

在病部一般会出现病征,主要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等。

(3分)

根据上述特点可选择的制片方法主要有:

(1)挑片法:

适合用于观察多种病征形式,如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白粉病的闭囊壳)。

(2分)

(2)撕片法:

适合用于观察病原物在寄主表面的着生情况,多产生霉状物、粉状物等。

如观察霜霉病菌的孢囊梗、白粉病菌的吸器、分生孢子梗和孢子链等。

(2分)

(3)徒手切片法:

适合用于观察多种病征形式,尤其适宜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子囊壳、大型子实体等材料,除观察子实体的结构外,还可观察子实体与寄主间的关系。

(2分)

(4)除上述常用的制片方法外,还有粘贴法、刮片法、剥片法等。

(1分)

5.病害循环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有人称作侵染循环。

(3分)

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3分)

这三个方面是制定病害防治的主要依据,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拟制的。

从中可了解病原物越冬的方式、场所;侵入和传播的方式;有无再侵染,是单病程病害还是多病程病害等,由此可见病害循环确实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4分)

20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选项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类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

【】

A.细菌病害B.菌物病害C.病毒病害D.线虫病害

2.下列哪类真菌具有孢子多型现象?

【】

A.白粉菌B.炭疽菌C.锈菌D.霜霉菌

3.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上生活,这种现象称为【】。

A.多型寄生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

4.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的营养体【】。

A.假菌丝B.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