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635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

苏州市立达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克扣/溘然长逝稽首/棨戟遥临墙隅/喁喁不休

B.憎恶/赠予收藏饯别/剑拔弩张鱼鳔/剽悍粗犷

C.襁褓/强人所难黢黑/曲尽其妙裨将/蚍蜉撼树

D.妃嫔/蜚短流长涅槃/孽根祸胎赡养/姗姗来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噩梦辐照食品协奏曲融汇贯通

B.扫描妍媸必露蒸馏水再接再厉

C.福祉指手画脚亲和力珠光宝气

D.恢谐气息奄奄算总帐寥若晨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些“80后”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

“鸟巢一代。

”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随着欧美债务问题蔓延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昔日甚嚣尘上的“西方的月亮圆”言论已宣告破产。

D.尽管央视每年都会公布出高于80%的春晚收视率,但民间的调查结果却是年年大相径庭,喝倒彩声响成一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表现现实;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又是割裂的。

B.如何协调解决地区冲突、使非盟在地区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的角色,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C.郭沫若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

有人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就够味了。

D.由人民网和中国会展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节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于北京举行,“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榜上有名。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去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虽然已经青春不再,但当他们活泼欢快地唱起当年的成名曲时,观众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B.南昌火车站位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

尽管是大年初一,车站的大厅里仍有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

C.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D.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坛•微排大厦亮相德州,综合运用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

6..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要查清物主。

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

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毫无私弊之物。

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

(《红楼梦》)

B.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刑前关在漆黑的地牢里,她正准备逃走。

这天夜晚,穿着黑袈裟的副主教秘密来到地牢,他毫不掩饰地向爱斯梅拉达表达了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想带她一起逃走。

少女答应了。

(《巴黎圣母院))

C.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

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觉新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

父亲的一句话“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就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

(《家》)

D.附近的村子,没有理发师,因此常有带着铜盆的理发师到这,里来。

那天,一位理发师路过,恰巧遇到下雨,就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

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的光灿灿的头盔,举枪冲了上去。

理发师赶快跳下骡背逃走。

堂吉诃德夺得了铜盆,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

(《堂吉诃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

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

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

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

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

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

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

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

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

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

区别主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

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

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

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

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

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

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19期,有删节)

7.下列各项中,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B.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C.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8.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的。

D.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

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

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崇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

新课|标第|一|网

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能有效改变现实。

D.柏拉图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

后两作已失传。

②言事:

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

③大号:

年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其文辞壮:

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

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

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

门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子其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

12.下列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第二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每小题4分)

①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1).作者在诗中马有怎样的特点?

是一匹怎样的马?

(4分)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5.古诗文填空。

(8分)

课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

(1)不愤不启,。

(2)仁者爱人,。

(3),审容膝之易安。

(4)寓形宇内复几时,?

(5)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6)闾阎扑地,。

(7)而刘夙婴疾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风流余韵话板桥

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

在当世被板桥骂过的世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许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

而那些专门以造伪为生的所谓“名士”书画家,从此也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以骗得附庸风雅的富贾大商们的金钱。

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道光以前,伪造板桥作品的现象一度达到高峰。

张大镛说:

“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直到20世纪40年代,赝作仍然多得吓人。

不过这些赝品的出现,却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尽管这些可以损害板桥的名声,模糊人们心目中板桥的形象。

但是对于真正喜欢板桥、研究板桥的人来说,这些赝品是藏不住尾巴的,最终会露出作伪的破绽。

最有趣的是,板桥生前卖书卖画,并未变富,以至于晚年嫁女时,不能陪出很多的嫁妆,只好画幅兰石图轴,聊以解嘲,而作伪者却凭借赝品由贫变富。

曾经有一个叫谭子犹的人,他是乾隆时的一个木匠,曾经学板桥的字画。

板桥去世后,他竟然卖赝品而稍稍变富,而且子孙因此而变成小康人家。

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一术”。

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

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在博物馆里收藏着,影响着有史可查的历史人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散落在广大的民间,在民众的口碑里广泛地流传着。

在我们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

这幅书法作品是板桥五十九岁时创作的,当时他正在潍县做七品县令,正赶上潍县连年的灾荒。

在赈灾救灾的过程中,他为潍县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却也得罪了不少的官绅。

尤其使板桥困惑的是:

为什么在灾难面前,政府不提前预防?

为什么在赈灾、救灾之后,老百姓没有得到好处?

为什么在赈灾过程中,那么多人冒领、滥领救灾物资,又有那么多的人被遗忘?

就是在这种既知又不知,知又不能道破的人生困惑之中,板桥写下了这浓缩人生困苦又深含人生哲理的四个大字: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在板桥的思想里,它的真意是不能糊涂。

直到晚年,他还写下了这样的对联:

“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人物,他能糊涂吗?

现实的苦难,世道的不平,对一个心中流淌着正义热血的正直士人来说,他是不可能糊涂的,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难得糊涂”的精髓。

可是,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

板桥当年为大商人写有一副对联:

“打松算盘,得大自在。

”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但这可能吗?

这又是“难得糊涂”的警世之意。

当然,一些乡愿之辈,圆滑之辈,世故之辈,也可以把板桥的“难得糊涂”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那就是清人钱泳在《履园从话》中对“难得糊涂”的庸俗解释:

“郑板桥尝书四字于座右铭,曰‘难得糊涂’,此极聪明人语也。

余谓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又难得糊涂,须要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

若一味聪明,变生荆棘,必遭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

”这样解释,就把板桥作品中蕴含的“真气”、“真意”、“真趣”一扫而空了,使之了无余韵了。

在现实生活中,板桥敢于冲破种种流俗观念。

在学术、艺术思想领域,板桥坚决主张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反对人云亦云,反对囿于古人,在今人之下。

因此,板桥告诫他的弟弟要善于读书,只有“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乎?

”总而言之,“读书要有特识,依样画葫芦,无有是处。

节录自《郑板桥》(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6.本篇传记侧面写了郑板桥哪些事?

各有什么作用?

(6分)

17.郑板桥告诫弟弟“读书要有特识”,请简要分析怎样做才能“有特识”?

(6分)

18.“难得糊涂”在郑板桥思想里是“不能糊涂”,但郑板桥又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而清代钱泳把“难得糊涂”理解为一种“处世守身之道”。

你怎么理解“难得糊涂”?

请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5分)

1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郑板桥去世后,那些所谓“名士”书画家便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来卖给那些富商大贾们,只要一般人难以辨别出真假,富商们就愿意买,因为他们不过是附庸风雅。

B.作者举谭子犹靠卖板桥书画赝品而变富一例,并得出结论:

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之术”,意在说明板桥对后世人的贡献。

C.“难得糊涂”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郑板桥的书法作品“难得糊涂”蕴含着“真气”、“真意”、“真趣”,可以说是郑板桥精神的一个写照。

D.在郑板桥看来,人生不必过于认真,“难得糊涂”嘛!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活得逍遥自在。

E.在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可见郑板桥的书画在广大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仅在于书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难得糊涂”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

六(15分)

20.小作文。

近一段时期“读书无用”论沉滓泛起,请你写一篇驳论,针锋相对地驳斥这一观点的错误。

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少于200字。

七(50分)大作文

请你以“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三语文答案

17.(6分)(每点2分)

①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能人云亦云。

②学习古人,学习书本,但不能拘泥于古人和书本。

③不能机械模仿,不能依样画葫芦。

18(5分)观点一:

我觉得“难得糊涂”的意思是“不能糊涂”,在现实苦难和世道不公面前无论别人如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一个关心百姓、心系国家充满激情的人,不会糊涂,也不能糊涂,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正是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格的写照。

【文言文翻译】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

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

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

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

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

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的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你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

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

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常运行。

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

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

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

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

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

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

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

您说是。

于是栋梁,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他就停止。

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作为后人的景观。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替你记录这件事情。

我既然因为没有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

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

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