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836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编制说明书

小学数学三年级(5)班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

基础性课程

教学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下册

课时数:

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xx第六小学xx

使用年级:

三年级

使用时间: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一位、两位

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在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法估算;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以两位数;一位数除以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掌握有关0的除法,会进行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感知估算策略的多样性,会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应用。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24时计时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经过时间。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两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四、综合与实践

1、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量代换。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认识xx;

2、认识地图上的xx;

3、认识简单的路线

(一);

4、认识xx、xx、xx、xx;

5、认识简单的路线

(二)。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3、除法估算;

4、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以两位数;

5、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以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除法估算;

6、用乘法验算除法;

7、有关0的除法;

8、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1);

9、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2)。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估算;掌握其算理,灵活进行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

统计

1、简单的数据分析,包括:

横向条形统计图;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平均数,包括: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两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第四单元:

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

2、知道平年闰年;

3、知道24时计时法;

4、计算简单的经过过程;

5、实践活动:

制作年历。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知道24时计时法,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包括: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2、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理解算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六单元:

面积

1、面积和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

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5、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各个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包括: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包括:

一位小数的加法;一位小数的减法。

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3、实践活动:

设计校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单元:

数学xx

1、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等量代换。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等量代换的思想。

第十单元:

总复习

1、复习整册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适当延伸,为下一学期的学习做准备。

整理整册书所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分类复习;抓好单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

的易错点;关注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程实施意见:

一、数与代数

1、在前两年半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口算、笔算)的基础,所以对于计算的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师可在难点处适当加以引导;在教学中,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是难点,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位置。

2、在教学年、月、日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重视直观教学,发挥钟表模型、班班通等教具、学具的使用。

3、小数是本学期新接触到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4、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计算方面的练习;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二、空间与图形

1、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

2、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3、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4、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三、统计与概率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四、综合与实践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2、关注四人组、发挥小组的作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集合圈;学会推理与等量交换。

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

一、数与代数

1、关于数的认识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如何。

2、关于计算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在某一学习期是否能够达到这一学习期的速度要求。

3、关于常见的量的评价主要是:

能否清楚的认识这些量,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否应用于生活

二、图形与几何

1、图形方面:

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对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有正确的感知;知道它们间的进率。

2、计算、测量方面:

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测量和计算;能否将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进行估测与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与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

这部分评价主要是关于“认识两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这些内容。

四、综合与实践

关于综合与实践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反之是能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方式:

一、数与代数:

对空间与图形的评价要结合直观素材和生活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对测量及计算的掌握。

3、通过纸笔测验,了解学生的全方面的学习水平:

包括对面积的认识、计算、测量、估测等。

二、图形与几何:

结合生活情境考察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通过根据具体事件动手制作统计图来评价;

2、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评价其分析、解决能力;

三、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在具体的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评价学生能否把握数学与生活的简单联系。

2、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自主探索和协作的能力,是否学会初步用数学来思考。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应该分为很多方面:

学习兴趣及状态的评价、学习自主性的评价、操作实践活动的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指平时的考察和期末的测试)等;评价的方式也应是多种评价相结合:

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

本学期要进一步锻炼四人组,做好对四人组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做好生本课堂的评价。

口算和笔算、综合实践性学习的考察可以在平时进行,期末测试可以包括计算、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等几项内容,建议测试可以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

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起止日期

3.3—3.7

3.10—3.14

3.17—3.21

3.24—3.28

3.31—4.4

4.7—4.11

4.14—4.18

4.21—4.25

4.28—5.2

5.5—5.9

5.12—5.16

5.19—5.23

5.26—5.30

6.2—6.6

6.9—6.13

6.16—6.20

6.23—6.27

6.30—7.4

7.7—7.11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笔算除法

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

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年、月、日

年、月、日制作年历、口算乘法

口算乘法、五一假

笔算乘法

整理和复习、面积

面积

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数学广角

总复习课时

41:

3441:

3

441:

1:

2

142:

2

42:

244444复习

期末检测

铜仁市第六小学

三年级(5)班2014年3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