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141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8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docx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版本号/修订次YA2017

 

安徽索凯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颁布日期:

2017-06-06实施日期:

2017-06-06

安徽索凯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

 

安徽索凯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审核:

韦海彬

批准:

邓允超

 

安徽索凯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批准发布令

为规范应对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突发事故给员工造成的身体伤害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公司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批准发布。

 

批准人(总经理):

邓允超

2017年6月6日

 

第一部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防止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和增强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做好事故的预防和救援处置工作,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避免或降低人员伤害和减少经济损失,本着事故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特组织编制了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第46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1.1);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第4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第64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2.2部门规章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第56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第16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质检总局令第92号);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第6号);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

●《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劳部发[1996]423号);

1.2.4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分:

总则》;

●GB4387-2008《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T8196-2003《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适用范围

1.3.1适用范围及事故类型

主要是生产车间、仓库等生产办公场所可能引起的火灾、电气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锅炉事故等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造成人员伤亡危险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已发生事故或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

1.3.2事故级别

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结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我司的生产安全事故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严重事故:

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重伤的事故,或者造成2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事故。

2)较大事故:

无人员重伤或死亡,3人以上轻伤的;或者造成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事故。

3)一般事故:

无人员重伤或死亡,3人以下轻伤的;或者造成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事故。

注:

上述“以上”含本数;如“1人以上死亡”,指“含1人以上的死亡”。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公司预案由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部门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和车间现场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构成。

应急体系见“图1.4—1应急预案体系图”

 

1.5应急工作原则

(1)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应急救援过程中,公司内任何部门、人员均要服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不得阻拦和拒绝应急救援指挥部调用的任何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

各有关部门、车间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公司内自身应急救援力量为主。

发生事故的岗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按照事故分级响应的原则,各部门、岗位人员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采取响应的应急救援措施。

在事故规模可能扩大的情况下,及时联系企业外部应急救助。

(4)本预案内各应急救援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人员、分工和任务三确定,组成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必要数量的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器械、药品和资金等,定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做到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有力。

(5)在应急救援中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及时咨询有关技术专家;采用先进的设备、器材和技术,保证现场处置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健康危害与防护

侵入途径

吸入

急性毒性

87%浓度使小鼠窒息,90%时致呼吸停止。

只在极高浓度时为单纯性窒息剂。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无资料

健康危害

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如果发生冻伤:

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  入:

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包装分类

包装标志

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储存注意事项

用大型保温气柜在常压和相应的低温(-160~-164℃)条件下储存。

钢瓶装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3)催化剂(N,N-二甲基环己胺)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2.2-7N,N-二甲基环己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

N,N-二甲基环己胺

分子式

C8H17N

危险性类别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别名

二甲氨基环己烷 

分子量

127.23

危险货物编号

82022

英文名

N,N-Dimethylcyclohexylamine

UN号

2264

CAS号

98-94-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

能溶于醇及醚类溶剂,不溶于水

闪点(℃)

39℃

沸点(℃)

158-159℃

熔点

<-77

密度

0.849g/mL

相对密度

(水=1)

0.85)

饱和蒸气压

3.6mmHg(20℃)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酸酐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39℃

火灾危险性类别

乙类

爆炸下限[%(V/V)]

/

爆炸上限[%(V/V)]

/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易燃。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具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抗溶性泡沫。

健康危害与防护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

LD50348mg/kg(大鼠经口);LC501889mg/m3,2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无资料

健康危害

该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

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4)聚醚多元醇(白料)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2.2-8聚醚多元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别名

聚醚多元醇

别名

白料

成份

聚醚多元醇、催化剂、稳定剂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红色、略微带氨味的液体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熔点(℃)

<0℃

沸点(℃)

无资料

燃烧热

无资料

相对密度

(空气=1)

1.050.05

相对密度

(水=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

<10mbar(20℃)

引燃温度

537℃

闪点

150℃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可燃

闪点

150℃

火灾危险性类别

丙类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危险特性

本品不易燃,具刺激性。

灭火方法

穿戴供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

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与防护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产品下会对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

长期吸入蒸汽会对粘膜产生刺激。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如果空气流通不好,温度已升高,需要穿戴防护装备。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安全鞋、工作服、围裙。

手防护:

戴橡胶或PVC手套。

其他防护:

在使用时,严禁饮食、吸烟。

小休和/或下班前必须洗手洗脸,下班后必须洗净皮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或水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请眼科医生诊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立即用水清洗口腔,并且饮用大量水,切勿催吐,立即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切勿将产品排入水沟,防止产品流入流水系统或下水道。

若大量溢出,应予以堵塞,用泵把液体注入容器中,将剩余的溢出液用吸收材料吸净;少量泄露,可用吸收材料处理。

按当地法规弃置。

包装方法

密闭桶装容器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储存注意事项

容器必须密封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切勿与下列物质一起存放:

酸类、氧化剂。

堆垛/存放/装货时切勿靠近食品、饲料及消费品。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或PVC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废弃处置

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5)发泡剂(一氟二氯乙烷、141B)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2.2-9一氟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

一氟二氯乙烷

分子式

CCl2F-CH3

CAS号

1717-00-6

别名

1,1-二氯-1-氟乙烷

分子量

116.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轻微醚味液体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大多有机溶剂

熔点(℃)

-103.5℃

沸点(℃)

32℃

燃烧热

/

相对密度

(空气=1)

4.86

相对密度

(水=1)

1.23

饱和蒸气压

648mbar(20℃)

自燃温度

532

临界压力

4.25

稳定性

在特定条件下稳定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不易燃

闪点

禁忌物

热及热源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危险特性

接触火焰或热金属表面后,会分解产生危险性气体光气、氟化氢

灭火方法

一旦接近火源,所有灭火方法均适用

健康危害与防护

侵入途径

吸入

急性毒性

食道系统LD50,鼠>5000mg/kg

-皮肤接触LD50,鼠>2000mg/kg

-呼吸道系统LC50,4小时,鼠301mg/l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无诱变性,生龋性,致畸性  -狗仅仅呼吸系统暴露于>=1%,肾上腺素受刺激后,心脏有反应  -对老鼠的呼吸系统经过长时间的暴露后:

测试/中央神经系统生龋性>=0.5%v/v空气,毒性效果。

睾丸细胞/良性肿瘤

健康危害

吸入-高浓度,有喝醉、兴奋、眩晕、昏迷的感觉,有心律不齐的危险,有缺氧昏厥的危险

眼睛接触-中等刺激

皮肤接触-假设重复不断的接触:

对于干燥有裂痕的皮肤,有长期皮炎的危险。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场地通风-提供消除挥发隐患的现场通风

呼吸保护-如果现场通风足够则不需要-只能用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的呼吸保护装备  -如果有分解隐患则要佩戴齐全呼吸装备-在氧气不足或介质限制或大量产品失控挥发,面罩和防护服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时要佩戴齐全呼吸装备  

手的保护-防化学的保护手套-推荐用材料:

聚乙烯醇 

眼睛保护-工业操作时佩戴护目镜-如果有溅出的风险要佩戴有护目镜的面罩

皮肤保护-如果有溅出的风险要穿戴工作服和氯丁橡胶的工作鞋  

其它措施-设置沐浴和洗眼点  

急救措施

吸入-从被污染区域移走该物品-如有必要,补氧和进行心脏起搏-如有呼吸或异常症状,须向内科医生求诊

接触眼睛-翻开眼皮,用清水冲洗几分钟-如持续疼痛,须向眼科医师求诊

接触皮肤-用香皂和清水清洗皮肤接触的部分-清理被玷污的衣物

吞咽-建议向内科医生求诊如果还有知觉-用清水洗漱口腔-避免导致呕吐

应急处理

撤离所有不必要的人员

-仅留下受过训练或是熟知物品危害性的人员

-靠近或在危险区域内时,配戴个人使用的呼吸设备

-处理人员在靠近时须穿戴防酸服

-处理完后,将设备器械清洁干净(小心除去衣物,沐浴清洁)

-如果安全条件允许,移开泄漏的容器,或者用大量的水冷却

-火情过后,在进入房间前做好通风和清洁的工作

包装

250kg/200L钢桶,25吨运输槽罐

运输注意事项

无限制

储存注意事项

-在通风,荫凉的区域  -避开直接日晒  -远离火源和加热源避免铝容器。

操作注意事项

-在封闭的管道和设备中进行工业操作;-在通风良好的区域操作;-避免任何热源对产品蒸汽的分解;-避免电焊电弧对产品蒸汽的分解;-宜用泵或自身重力进行传送;

废弃处置

-遵守当地/政府和国家法规-与生产商联系循环使用或送产品到授权的工业废物焚化炉-焚化炉必须配备中和HF的系统

健康危害

在人类方面的经验:

可严重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视浓度而定。

长时间与产品接触能导致皮肤和粘膜过敏。

某些症状可能会随后出现,如咳嗽、胸闷、喘气、临时性感冒症状。

在慢性作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肺功能障碍。

在工作场地取得的经验显示,对人类尚无致癌作用的证据。

防护措施

呼吸保护:

若形成可吸入的气雾/粉尘,若通风不足或喷雾时,若在高温环境下操作:

建议使用供气式呼吸器或过滤式呼吸器;可能的话,使用组合式滤盒,用于有机气体/蒸气/氨气及固体、液体微粒。

双手保护:

不可渗透的手套,如合成橡胶、聚丁二烯、聚丙烯腈、氯丁橡胶。

防护手套应定期更换。

不应使用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制成的防护手套。

眼睛保护:

化学防溅眼镜,护面罩。

不可配戴隐形眼镜。

身体保护:

安全鞋、工作服、围裙。

一般安全及卫生措施:

切勿放近食品、禽畜饲料及饮料。

在工作地点严禁饮食、吸烟。

避免沾及皮肤、眼睛及衣物。

必须立即脱除受污染的衣物。

小休和/或下班前必须洗手洗脸。

下班前必须洗净皮肤,涂上护肤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