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23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语文高二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至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永年区第二中学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奶奶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

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

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

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

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

“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

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

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

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

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

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

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

“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

“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

“就是该拦住她。

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

“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

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

船是夜里到的。

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

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

“这是怎么啦?

表兄说:

“进屋再说。

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

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

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

奶奶轻得像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说:

“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爸爸的表兄说:

“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

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

我们想:

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

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

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

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

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

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

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

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

D.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

E.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

2.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

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省臣从之。

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

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4.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杨惠初等第:

考中进士B.寻拜监察御史:

升职

C.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

案件D.遵摄省事:

代理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

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

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8.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二)、诗歌鉴赏(11分)

蝶恋花

欧阳修

腊雪初销梅蕊绽。

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

睡起夕阳迷醉眼。

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

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

望极不来芳信断。

音书纵有争如见。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睡起夕阳迷醉眼”一句,描写了主人公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自己因酒醉初醒,醉眼迷蒙,含蓄地表达了她的愁情。

B.“新愁长向东风乱”是说清醒之后,忧愁又涌上心头,心就好像被窗外的东风吹乱。

该句主人公触景生情,感到了无限的惆怅。

C.“瘦觉玉肌罗带缓”是说感觉身体瘦了一些,衣带变得宽松。

本句是通过写人瘦衣宽表现主人公深受思念之情的折磨。

D.“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是说红色的杏花刚刚在枝头绽放,正值早春,亮丽的景物,消减了主人公内心的烦躁不安。

E.末二句是说,望眼欲穿也收不到来信,其实即使有信也不行,因为见信不如见面。

它深切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10.本词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有何作用?

(6分)。

 

(三)、名句默写(10分)

11.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2)《氓》一文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3)《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4)《滕王阁序》中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

,;,。

第Ⅱ卷(共9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虽然不断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但大多屡试不爽,拥堵依旧,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

②.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同日而语,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越的势头。

③.在书名上大做文章是伪劣辞书编写者的惯用招数,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等精品辞书前加上“新编”“新世纪”等,以此来鱼目混珠。

④.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出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得先学会“无动于衷”,才能惟妙惟肖,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⑤.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趁火打劫,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分食流动性资金,这对于原本资金紧张的银行间市场简直是釜底抽薪。

⑥82岁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看育种基地。

A③④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B.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鲁迅和徐志摩的工资收入就都属于“高大上”阶层,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重度雾霾,部分城市启动红色预警,一些中小学相继采取“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通过在线教学系统为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D.俗话说“言由心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与群众说话的水平,根本在于心中要有群众,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建成后,盘锦市政府与学校合作成立了科技创新中心,区位、产业、科研优势合理配置,成为全市产学研结合的火车头。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C.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D.要做到吸烟即被查,铁路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否则,不加大资金投入,有人吸烟而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全面禁烟得不到真正落实。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线城市逐步收紧城市人口扩张的趋势,加之其本身存在的生活成本高、居住压力大、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而二三线城市正在迅猛发展,所以,       。

A.90后大学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

B.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北上广深”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

C.90后大学毕业生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

D.“北上广深”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

                        。

因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奢求完美,方可轻松;不迷失自我,才能幸福。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

A.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B.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C.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D.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18.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B.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

C.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

D.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

19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中国人讲究家国观念,欲治其国, ① 。

事实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总是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

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   ②    。

         ③     ,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

四、作文。

(6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要求:

根据诗歌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7分)

1.(5分)BD(A项,“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错误,文中的“凄凉”是写爸爸的号子声,以表现夜深人静的状态,不是写爸爸心情凄凉。

C项,“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错误,爸爸心烦主要是奶奶还没有回来,自己很担心奶奶,不是“恼怒”。

E项,“对爸爸的责备”错误,爸爸表兄的话主要介绍了奶奶的辛勤劳动。

)(5分,对一项2分,对两项5分)

2.(6分)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

②表现了大麦地人收获时节的繁忙和疲惫。

③营造主要故事情节的背景,为下文引出奶奶要到她妹妹家走亲戚的情节作铺垫。

(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

3.(6分)

(1)(4分)形象特征:

①关爱家人。

奶奶到她妹妹家除了串亲戚外,更重要的是她去妹妹家后家里可以节省一个人的粮食,她也可以在妹妹那儿摘棉花,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但她不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以免他们担心。

②勤劳善良。

到了妹妹家后的奶奶只休息两天就到地里干活,一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为止;累病了也不想让家人知道,一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回家。

(每点2分)

(2)(2分)小说主题:

①彰显了纯朴的亲情:

奶奶对家人的关爱和家人对奶奶的牵挂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

(每点1分)

二、古诗文阅读。

(43分)

(一)文言文阅读。

(22分)

4.B拜:

授予官职

5.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

“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

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

6.D(“授”一般指授职、任命,不表示官职升迁。

7.A(“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

8.

(1)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有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

(2)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

注意: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成遵是南阳穰县人。

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

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

二十岁能作文章。

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

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

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

不久授任监察御史。

随从(顺帝)到上京,用封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嗜好欲望,以保重圣体,圣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了。

言论非常急切,顺帝为之动容并称好。

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顺帝都高兴地接受了。

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

三年,由刑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

至正五年,为母亲服丧。

至正十年,改任中书右司郎中。

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

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

当时有命令交纳粮食入官府可以补授官职,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流官,被仇家告发。

官府议论交纳粮食补授官职的法令,并没有犯罪不授予的条文,成遵说:

“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

一定要追回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

”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

至正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

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当时行省和武昌衙署中,只有成遵一人负责。

于是他远设哨所,关闭城门,征发百姓当兵,得到五千多人,设置四个万夫长,分配防守四面的城门,因此防御准备得很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

贼寇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近岸,武昌城赖此得以安宁。

至正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

当时,太平任丞相,因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党羽。

至正十九年,当权者秉承皇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邓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参知政事赵中等六人都接受了赃物,皇太子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死,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辨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

(二)古诗鉴赏(11分)

9.BD(选B给3分,选D给2分。

选其他选项不给分。

)(B项,手法错,并非“触景生情”。

D项,并没有消减主人公的烦躁不安。

10.景色:

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

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

(2分)这首词抓住了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洁净而又美丽的冬末春初景象。

(2分)

作用: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下文主人公睡醒之后的愁绪。

(2分)

(三)名句默写。

(10分)

11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2.A(A飞短流长:

指散布谣言,中伤他人;B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指儿子;C偷工减料:

意为不按照产品或工程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暗中掺假或削减工序和用料。

此处对象使用不当,应改为“缺斤短两”;D居高临下: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使用对象有误。

13.A解析:

①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②项,“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用在此处不恰当。

③项,“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使用正确。

④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使用正确。

⑤项,“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用在此处不恰当。

⑥风尘仆仆: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14.CA语序不当“第一座”应放在“获得”之前;B成分赘余去掉“自己的”或“私人”D两面对一面

15选C  选项A,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在“成为全市产学研结合的火车头”前加“学校”;选项B,句式杂糅,删去“实现”,或把“达成”改为“的”;选项D成分赘余,删去“不加大资金投入”。

 

 16D。

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上下文逻辑关系

17.答案是D 。

空前提到“心态”,可以确定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然后根据逻辑关系,应先表达“追求”,再表述“成功”

 18答案】D

 19【答案】:

C(本题考查用词得体。

A项,“寒舍”谦称,指自己的家,恰当。

B项“贵校”尊称对方,恰当。

D项“双亲大人”敬辞,称父母,恰当。

C“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不能称自己。

20.①必先治其家。

②会对这个国家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只有首先爱家人和家庭。

(每句2分)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