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234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docx

51cto下载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

...

本文版权归CIU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均不得改变其形式

进行转载或摘录,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

按照2004年下半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上午考试的内容为计算机硬软件基础知识,特别注重对考

生的基本知识的考察,考试的内容覆盖多个领域,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计算机硬件知识、软件工程基

本知识、安全性基础知识、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英语、计算机网络知识等。

上午考试时间为150分

钟,采用笔试方式。

下午考试的内容为组网技术,路由器配置,简单网络故障的判断与处理,网络新技术

等。

下午考试试题比较灵活,注重实际应用,主要考察考生网络知识的运用能力。

下午考试时间也为150

分钟,同样采用笔试方法。

以下是根据新大纲特制定06年下半年考前串讲与预测分析。

网络工程师考前串讲

第1章计算机组成系统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计算机组成系统部分的总体要求是“熟悉“、”基础知识”。

根据考纲列举的计算机系统知

识点,实际上该部分是由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核心基础内容共同组成,主要是计算机硬件

部分的内容。

一台计算机从其组成的角度可以分为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构成部分,其中的处理器

部分涉及指令系统、多处理器及性能;存储器部分涉及存储的介质、存储系统/层次、主存的类型、配置、

容量与性能,以及高速缓存的相关知识;输入输出设备则只包括常见I/O接口和I/O设备的区别。

这里有

一个单独被考纲加入的小知识点——“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是目前非常热的一个研究点,

该知识点的加入,体现了软考“与时具进”的特点。

既然是“基础知识”“,考查的内容都会比较基本。

“熟

悉”则就是要求牢固掌握掌握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础公式。

知识结构

以下以关系图的形式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

...

2

计算机系统

处理器

指令系统

多处理器

性能

存储器存储介质

存储系统

I/O部件

I/O接口

I/O设备

嵌入式系统基础

----

时,存储介质和存储器之间关联,在通常的存储系统中,不同的存储设备采用的存储介质也不同,这里使

用了“→“。

试题分布

本章在历次考试中出现情况见下表:

考试时间上午题(分值)下午题(分值)

5无

8无

3无

2无

重点提示

按照历年考试惯例,本章知识点每次均是在考卷的前几道题考查,对于考生的心理有一定影响。

根据

考纲要求和历年考题的分析,考查的重点集中在指令系统、三层存储结构、主存存取、性能和容量计算、

高速缓存和主存之间的内容置换、辅存和主存之间的内容置换,以及I/O接口的区别上。

不过从最近3次

指令类型、寻址、CISC/RISC

主存(容量、性能、配置)

辅存(容量、性能)

高速缓存

指令系统实际上已经是独立于硬件的一种技术,这里用“”表示指令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的关系;同

2004年下半年

2005年上半年

2005年下半年

2006年上半年

...

3

05

储器方面的计算题。

嵌入式列入考纲后,似乎一直没有在考试中考查过,应引起注意。

知识点

1

2

3、CISC和RISC的区别

4

5

6、I/O

7

例题讲解:

【示例】(年517)

例:

4K

如下图1-1图中逻辑地址用十进制表示。

图中有效地址经过变换后,十进制物理地址a应为(17)。

图1-1

(17)A.B.C.D.

1、仔细读题

题中关键信息点为“页面的大小为4K”,。

2

表中分别有四个箭头,2行”,4

行”,4,。

3

找到与之对应的块号,再通过公式:

页内地址=逻辑地址-(块号×块长)

考试趋势,本章节所占的考试分值有下降趋势,尤其是年下半年没有出现历次让许多考生朋友困扰的存

、指令分类和格式

、不同寻址方式访存次数

、存储器性能计算

、存储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内容置换

接口的选择

、交叉存取与奇偶校验

2005月份网络工程师试题

页式存储系统的逻辑地址是由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

假定页面的大小为,地址变换过程

所示所示,

33220864445482500

“逻辑地址用十进制表示”

、看懂图形或表格:

“页表地址指向页表项中的第“逻辑地址从左边指向页表项中的

“页表项中的行指向物理地址”“逻辑地址从中指向物理地址”

、单位和进制的转化

由于此题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都是十进制,因此不需转化,直接计算即可,从页表中按逻辑地址

...

页内地址=8644-2*4k

页内地址=452

物理地址=(块号×块长)+页内地址,得

物理地址=8*4k+452=33220

对应考纲知识点:

操作系统知识..存储管理方案

相关知识点:

逻辑地址:

对于用户来说,不需作业放在主存中的具体位置,而是可以始终认为自己的程序和数据是放在

从0开始的一段连续地址空间中,这个地址空间是程序访问信息的一系列地址单元的集合,这个地址空间

称为逻辑地址空间,其中的地址单元编号称为逻辑地址。

物理地址:

主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以字节为单位,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编号与之对应,把主存空间

中的地址编号称为主存储器的绝对地址。

由绝对地址对应的地址空间称为物理地址空间。

地址转换:

一个作业装入到与其逻辑地址空间不一致的物理地址空间使得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不同,而引

起对有关地址部分的调整,即逻辑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地址转换,也叫做重定位。

第2章操作系统知识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操作系统部分的总体要求是“熟悉“、”基础知识”。

尽管在考试总体要求上,似乎仅仅是

对“网络操作系统”,但是在考纲对考试范围的划定上,还是专门列举了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尽管考

纲中将“网络操作系统”列在了网络软件系统部分,但是考试中网络操作系统中和操作系统中的知识点通

常是相互穿插,为此,本章按照考纲的考试要求将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一起放在这里进行考点分析。

既然是“基础知识”,那么考查的内容是比较基本,尤其是在操作系统部分,但是“熟悉”的要求则是让考

查的方式非常灵活,这一点和第1章很相似。

考纲对本部分的考试范围列举的比较细致,例如作业调度算

法,就在后面一一列出了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三种作业调度方式,类似情况考生朋友

应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比较,复习也应集中在它列举出的方法上,至今为止考试没有出现超纲内容。

知识结构

以下以关系图的形式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4

...

5

操作系统

处理机管理

进程

线程

存储管理

文件管理

系统可靠性

死锁

系统配置

管理方案

管理技术

共享/安全

作业状态/转换

作业调度

架构模式

配置方法

处理模式

网络操作系统

基础知识

网络设备驱动OOL、NDIS

系统功能调

网络设备功能

功能

分类

特点

分布式文件系统

套接字

RPC

TPMonitor

段/页、虚存、页面置换

Spooling、DMA、总线、缓冲

状态的转移

调度算法

...

试题分布

本章在历次考试中出现情况见下表:

考试时间上午题(分值)下午题(分值)

2004年下半年4无

2005年上半年6无

2005年下半年6无

2006年上半年3无

重点提示

从最近几次考试情况来看,本章所占分值比较稳定,考查的形式却灵活多变。

例如,2005年两次考试

都考查了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问题,05年上半年第(7)、(8)题和05年下半年第(3)题,题干所给的已

知条件非常相似,只是前者使用文字表述,后者使用图的形式表述,这种采用不同的考查形式对一个关键

考点进行反复考查应当引起考生朋友的重视,不可囿于“这个题这次考了下次不会考了”的惯性思维。

习的关键还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

本章重点包括:

分布式操作/文件系统、

中断控制、进程/作业调度、存储管理方案及相关技术、系统性能设计与可靠性、RPC,以及UNIX或者

Linux的不同于常用的WINDOWS的文件管理方式和重要命令等。

知识要点

1、分布式操作系统

2、中断控制

3、多道程序

4、进程及进程状态、转换

5、进程调度算法——分时轮转、优先级、抢占

6、死锁的产生与防止

7、分段/页式存储管理

8、虚存技术

9、Spooling技术

10、DMA技术

11、文件管理

12、作业的状态及转换(注意和进程的对比)

13、作业的调度算法(注意和进程调度的区别)——FIFO、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

14、C/S与B/S系统

15、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系统处理模式

16、移动计算(这个比较新的知识点)

6

...

7

17

18、RAS

19、

20、套接字APIJavaJava

21、

22、RPC

例题讲解:

系统可靠性计算公式:

并联模型的可靠性如图2.1表示:

图2.1

于由N个并联单元组成的系统,设单元的可靠性分别为R1,R2,R3..Rn,各个单元的故障彼此孤立,则

并联的可靠性Rm为:

1

(1)

n

mi

i

RR=..∏()

其中Ri为第i

N=2时Rm=R1+R2-R1R2

N=3时Rm=R1+R2+R3-R1R2–R2R3-R1R3+R1R2R3

表决模型的可靠性如图1.6表示:

在表决模型中,nrnP,则系统的可信度

、系统可靠性计算

UNIX/Linux的文件系统组织和常用文件命令

(看起来似乎是要在上考查,目前罕见针对语言的考查)

TPMonitor

并联模型的可靠性

并联模型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显著的效果,假设至少有一个单元正常工作时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对

1.1

个单元的可靠性

2.2表决模型的可靠性

个单元中,至少有个单元正常工作,设个单元的可信度相等为

...

为(1.4)式。

n

nrp=

ir=

∑()n

ipi(1.p)ni.

(1.2)

()n

i=

i!

!

n

n.i)!

(1.3)

假如n=3,r=2

3

3,2p=3()(1i

ip.∑3)ip.=23p.32p

2i=

第3章系统开发与运行

考纲要求

系统开发和运行实际上是以软件工程为主体内容,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软件工程的理

念,无论是在软件系统还是在网络系统设计开发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使得系统开发与运行这

一章在网工考试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也成为网工和网管考纲要求的重要区别之一。

作为一名网络工程

师,能根据要求“进行网络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这是考纲对“网络工程师”的能力之一的解读,

这一要求不仅仅是要熟悉网络知识,软件工程的知识也不可缺少。

考纲对本章的要求是“理解计算机应用

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知识“、”熟悉网络系统的基本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前者是在

上午题中的要求,后者则针对下午题。

显然,在上午题中对本章的要求一般,但在下午题中对本章的要求

则较高,且一般会综合后面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结构

以下以关系图的形式将本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8

...

9

系统开发与

运行

系统开发

系统运行

系统维护

需求分析

设计方法

开发环境

评测方法

项目管理

试题分布

本章在历次考试中出现情况见下表:

考试时间上午题(分值)下午题(分值)

81

31

2无

7无

重点提示

一套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分成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模块测试、系统测试等步骤,各个

步骤都完成什么工作,可以通过结合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原型、螺旋型等,进行比较记忆,通常的结

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的设计二者之间的有什么区别与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开发环境和

测试方法;项目过程管理过程中各阶段工具的使用,如图、甘特图等;系统运行和维护虽然在实际

项目中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麻烦的环节,考纲中也为系统运行和维护列举了比较详细的若干小点,但是历

尤其是在对现有系统结构的分析,拓扑、连接、结点、性能设计,以及对现有网络系统的移植和升级,当

然这些并不是单一的章节内容,而是要和网络设备、网络技术综合在一起考虑了。

安全/性能管理

系统运行服务标准

维护类型

实施维护

硬/软件维护

(过程管理等)

运行管理/工具

成本管理

系统转换

用户/设备管理

2004年下半年

2005年上半年

2005年下半年

2006年上半年

PERT

次考试在这里的出题概率偏低。

而网络系统设计与运行维护方面,则是考生朋友应当重点投入精力的部分,

...

知识要点

1、需求分析的作用

2、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3、集中开发环境

4、测试方法

5、PERT图的应用

6、甘特图的应用

7、系统运行工具

8、系统的维护

9、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10、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第4章数据通信与网络设备

考纲要求

数据通信的知识是网络传输的基础理论内容,而网络设备是网络构成的物理基础,不同的网络设备采

用不同的传输技术,这里的网络设备包括了电缆、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通信设备,及其之间的连接

方式。

考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尽管对网络设备方面,考纲在考试要求方面

没有明示,但是无论是局域网的组网、网络的互联、接入网等都和网络设备密切相关,而考纲的要求层次

是”“掌握”,亦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知识结构

以下以关系图的形式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0

...

11

编码

竞争系统

轮询/查询系统

电路交换

存储/分组转发

帧中继

试题分布

本章在历次考试中出现情况见下表:

考试时间上午题(分值)下午题(分值)

116

65

116

95

重点提示

CRC

数据通信

传输技术

通信方式(单/半双/全双工、串/并行、2/4线)

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帧同步)

传输控制

交换技术

通信设备

AM、FM、PM、QAMPCM、抽样

多路复用(FDM、TDM、WDM)

压缩/解压方法(JPEG、MPEG、MH、MR、MMR、游程长度)

基本/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

HDLCATM交换

传输介质和通信电缆

各类通信设备

网络连接设备(网关、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

2004年下半年

2005年上半年

2005年下半年

2006年上半年

从历次考试中本章所占比例分析可以看出,本章知识点考查在考试中比较稳定,若干考点在考试中出

现比较频繁,如差错控制中的奇偶校验、校验、海明码,编码方法中的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

...

编码、不归零交替编码,各种多路复用技术的应用,如频分复用、波分复用、时分复用(这又与不同网络

结构关联),竞争机制,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存储转发(这又与网络技术相关),以及帧中继

的相关内容。

在通信设备方面,电缆的选择和性能是通常的考查方式,根据IEEE标准,重点还是在不同

标准以太网电缆的比较。

路由器与交换机、网桥与网关、中继器与集线器,设备的选择和连接规则,无论

在上午题还是下午题,考查内容相对稳定,但考查方式灵活多变。

本章的复习建议考生朋友重在比较中记

忆和掌握。

知识要点

1、AM、FM、PM、QAM的概念

2、抽样概念和抽样定理

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的区别和各自应用

4、CRC

5、海明码

6、奇偶校验

7、SYN同步

8、比特率与波特率

9、FDM、TDM、WDM的概念和各自的应用

10、常用解/压缩方法

11、轮询/选择

12、HDLC

1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14、ATM

15、帧中继

16、集线器(中继式HUB)

17、网桥

18、网关

19、路由器

20、交换机(三层交换机)

21、5-4-3规则

22、(xDSL)调制解调器与数模转换

23、电缆的选择(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

24、ISDN路由器

12

...

例题讲解:

,【示例】(2005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上午试题第(26)(27)。

例:

使用海明码进行前向纠错,如果冗余位为4位,那么信息位最多可以用到(26)位,假定码字为

a6a5a4a3a2alao,并且有下面的监督关系式:

S2=a2+a4+a5+a6

S1=a1+a3+a5+a6

S0=a0+a3+a4+a6

若S2S1S0=110,则表示出错位是(27)。

(26)A.6B.8C.11D.16

(27)A.a3B.a4C.a5D.a6

技巧解法:

根据题中信息,通过2r≥k+r+1公式

式中,k为信息位位数:

为增加冗余位位数。

得24≥k+4+1(r)k≦24-5=11

又S2S1S0=110,而110的十进制数为6,S2S1S0=000表示无错,因此为a5出错。

此题根本就不要

去看监督关系式,只要通过S2S1S0=110就可以判断出错位。

接下来我们不通过技巧,把此题详细解答出来:

常规解法:

海明码是一种可以纠正一比特错的校验编码。

其基本思想是:

在K比特信息上附加r比特冗

余信息(也称校验比特),构成:

n=k+r比特的码字。

其中每个校验比特分别和其几个特定的信息处比特构

成偶校验关系,共构成r个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叫监督方程。

接收端对这r个关系进行校验,即将每个校

验比特和与它相关联的信息比特进行异或运算,结果为校正因子。

如果没有错,r个校正因子都为0;如果

有错,r个校正因子不全为0。

最后,根据校正因子的不同取值,可以知道错误发生在哪一位上。

n、k、r必需满足以下关系式:

2r≥n+1或2r≥k+r+1

海明码的编码效率为:

R=k/(k+r)

式中,k为信息位位数,

r为增加冗余位位数。

由监督关系式可构造出下面错码位置关系见表4-1

表4-1

可知答案为11,a5。

即(26)C,

(27)C

对应考纲知识点:

网络技术..传输技术..差错控制(海明码)

【示例】2004年11月份网工上午试题(30)与(31)

例:

用户A与用户B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270ms,假设数据速率是64Kb/s,帧长4000bit,

若采用停等流控协议通信,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30);

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31)。

13

...

(30)A、0.104B、0.116C、0.188D、0.231

(31)A、0.416B、0.464C、0.752D、0.832

解:

1、列出公式。

此题是求线路最大利用率,公式如下:

2、单位统一。

64K=64000b,

3、a=270/4000/(64000)*(1000)=270*64/4000=4.32,代入上式的E=1/9.64=0.104

而又根据滑动窗口协议公式:

E=8*0.104=0.832

此题如果忘记了上述公式,也不难求得,根据利用率概念,是帧发送时间/(2传播延迟+帧发送时间)

为什么是2传播延迟呢?

因为每发送一个数据必须等待回答信号。

帧发送时间=(4000/64*1000)*1000=250/4=62.5

线路最大利用率=62.5/(2*270+62.5)=62.5/602.5=0.1037≈0.104

注意此处的64Kb是64*1000b,而不是64*1024b,在数据速率中只要没涉及到文件大小其K都按

1000,否则是1024。

又如:

2004年网络工程师下午试题二[问题6]

按照G.lite的最高速率标准,上传24MB的文件需要多少秒时间?

=24*1024*1024*8/512*1000≈393秒

此题中要把M转化为bit,G.lite的最高速率为512kb/s

第5章网络体系结构与技术

考纲要求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是网络运行的基础,网络技术则是网络运行的支柱,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对本章

的要求相当高,全部是“掌握”的层次,可以说整个网工考试的核心内容就在这一章,尤其是下午题,与

其它相关章节的交错综合,对本章的基础内容没有一个扎实的把握,就不可能达到网络工程师的考试要求。

在考纲的考试要求中,本章分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局域网组网”““、”接入网和接入技术”

等;对于“城域网和广域网”,考纲的要求一般,只是“理解”“基本技术”即可。

14

...

15

知识结构

以下以关系图的形式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网络体系

网络拓扑

物理地址

因特网

应用层协议:

FTP、TELNET、SNMP、DHCP、

网络技术

OSI/RMTCP/IP

网络分类

LANWAN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网络性能

试题分布

本章在历次考试中出现情况见下表:

考试时间上午题(分值)下午题(分值)

1710

229

227

3060

(单/组/广播)

传输层协议:

TCP、UDP

网络层协议:

IP

数据链路层协议:

ARP、RARP、PPP、SLIPPOP、SMTP、HTTPMAN(常用结构)

访问控制系统(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

LAN-LAN/LAN-WAN/对等/点对点连接

LAN的拓扑(总线型、星型、环形)

高速LAN技术(千兆以太网)

性能评估

排队论的应用

线路性能计算(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流量设计)

2004年下半年

2005年上半年

2005年下半年

2006年上半年

...

重点提示

本章的考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所有章节之最,且有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趋势,考点丰富,考查的范围

也极为广泛,是备考的重中之重。

OSI/RM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七层网络,尽管它与TCP/IP的应

用之争已经没有悬念,但是它依然是网络体系的基础。

TCP/IP协议则是目前广泛应能的协议结构,整个协

议结构从下至上看,物理地址方面单播、组播、广播之间的区别是让诸多考生朋友困惑的地方;数据链路

层的ARP协议等;网络层的IP协议、IPv4地址、IPv6地址、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每年必考),传输层

TCP、UDP,应用层的FTP、TELNET、SNMP、POP、SMTP、HTTP等,以及各层协议所传送的数据结构、

层于层之间的关系、层与层之间协议的关系。

在网络技术方面,除了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网络的分类情况,

LAN的相关技术是重点,LAN用不同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对应各自的特点有不同的

应用;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协议)的特点与设计规则,从而发生对以太网的性能以及网络互

联的影响;令牌环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