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22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程建设

视频资源

1、视频内容:

课程视频内容包含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章节内容,教学内容科学、准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视频时长:

总时长原则上≥120分钟

3、技术规范:

参照《安徽省MOOC示范项目课程建设规范及标准》执行

4、知识产权:

无侵权行为

非视频资源

1、完备性:

包含课程介绍、课程公告、教学大纲、课件、参考资料、讨论、测试和作业、考试等

2、资源数量:

非视频资源数量原则上≥50个/周期

课程应用

运行平台及周期

1、在国内外主流网络课程平台上线,并至少运行2个完整教学周期

教学活动与指导

基于网络课程平台,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组织活动,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

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在一个教学周期内,课程数据原则上应满足如下要求:

1、课程公告:

次数≥10次

2、测验和作业:

总次数≥30次;

总参与人次≥1000人

3、互动与讨论:

教师发帖数≥30帖;

发帖总数≥100帖;

总参与人次≥400人

4、考试:

次数≥1次;

总参与人次≥200人

教学效果与影响

课程共享范围广泛,应用模式多样,线上线下应用结合效果较好,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效果与影响应满足如下要求:

1、原则上学习总人次≥1000人(多个教学周期累加)

2、课程应用模式多样,除在线学习外,还应用于翻转教学、SPOC教学等

3、课程共享范围广,除社会学习者外,在别的高校也获得应用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结题验收等级在合格及以上的项目,须继续建设与完善,自验收结果公布始面向社会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

二、精品线下开放课程

利用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及学校自建资源,及校级网络教学平台及智慧教学工具,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二)建设要求

鼓励教师利用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鼓励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体现科技进步、社会生产与职业需求的微视频。

依托网络平台,利用视频资源开展翻转课堂。

2.平台数据:

线上学习数据,包括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各种课程相关资源数据。

线下互动数据,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数据,包括签到、讨论等。

3.团队建设:

(三)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验收

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结题验收标准

网络平台包含完整教学资料,课程介绍,课程公告,教学大纲,模块描述,课件,参考资料,讨论,测试,作业、考试等。

课程拓展资源,每学分不低于3个。

利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或自建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每学分需提供不低于40分钟的视频学习量,供学生自主学习,能通过网络平台检测每位学生学习量及学习效果,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部分进行检测。

至少在校内网络平台运行1学期,并向学校提出申请,请专家现场考核鉴定。

教学时间安排

每学分对应的教学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小于1:

1,

不减少大纲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交互性,在技术支持协作下,通过多种方式,每节课不低于10分钟的互动时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活动与学习指导

线上线下指导相结合,依托网络平台,完成线上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解决的能力,线上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解决问题,线下指导,每学分不低于1学时。

互动与讨论:

教师发帖数》20,发帖总数》100,学生参与率大于98%。

三、智慧课堂

加强智慧教室建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等,进行深度课堂互动,创建全新的课堂模式,有效打通课内课外。

实现学习者自主探究式学习、将课堂所获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个性化拓展。

利用以国家级、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资源,自建课程精品微视频。

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翻转课堂。

重点建设3-5节智慧课堂专题。

课中互动数据,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数据,包括签到、讨论等。

课后学习反馈数据,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手机APP提供的课外阅读、课程作业等,完成知识内化顺应,重点难点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可以对学习针对性指导。

(三)智慧课堂验收

1.提供课程建设资料及建设使用的完整数据记录,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与落实整改情况。

2.现场专家听课,从申报书中设定的3-5个专题中,任选一个,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验收。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以完整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支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建设要求

实验教学项目作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深度融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具有:

1.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坚持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同实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2.准确适宜的实验教学内容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坚持需求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原理准确、内容紧凑、时长合理、难度适宜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始终关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需求,重点实行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

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资源呈现方式,注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介促进教学准备、线上讨论、线下交流。

加强网络化条件下实验教学规律研究,探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

4.先进可靠的实验研发技术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研发要以完成教学要求和内容为目标,综合应用多媒体、大数据、三维建模、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超级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项目的吸引力和教学有效度。

加强相关技术可靠性研究,注重对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护,切实保障学生健康。

5.稳定安全的开放运行模式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接入实验教学项目的运行需求,搭建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运行平台。

注重对相关实验教学项目自有或共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对学生个人信息等的保护,严格遵守我国教育、知识产权、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开发、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基本安全责任。

积极探索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有效模式。

6.敬业专业的实验教学队伍

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围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运行,建设师德高尚、热爱教学、知识丰富、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

健全完善实验教学队伍考核、奖励、监督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研发和教学实践。

7.持续改进的实验评价体系

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纳入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制订相关教学效果评价办法。

根据学生和教师反馈,持续改进相关教学评价机制。

鼓励高校探索有利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放共享的教学绩效激励机制,建立高校间相关实验教学项目成绩互认、学分转换机制。

8.显著示范的实验教学效果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显著,受益面大,学生实验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开展在线教学服务或技术支持等,积极发挥对专业类内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1年周期完成,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充分考虑网络使用用户的评价,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行认定。

1.视频资源

视频内容应重点介绍实验教学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实现对所申报实验项目的真实反映,激发使用者的参与愿望。

(视频时长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10分钟。

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声音与画面同步且无杂音。

如有解说应采用标准普通话配音。

分辨率:

1920*108025P或以上;

编码:

H.264,H.264/AVCHighProfileLevel4.2或以上;

封装格式:

MP4;

码流:

不小于5Mbps。

音频和字幕要求:

音频格式:

混合立体声;

AAC、MP3;

不低于128kbps,采样率48000Hz。

可提供SRT字幕文件,也可将字幕直接压制在介质上。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坚持“能实不虚”,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至少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确保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可以完全对外公开服务。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依托网络平台,提供有效链接网址应直接指向实验项目,且保持链接畅通;

应确保所承诺的并发数以内网络实验请求及时响应和对超过并发数的实验请求提供排队提示服务。

5.要确保项目被认定后1年内面向全省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1年后至3年内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50%,3年后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30%。

6.参与申报并被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的2018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优先予以认定。

五、教学研究项目

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要针对特定主题在研期间必须发表三篇或三篇以上三类教研论文;

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必须发表两篇教研论文;

省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至少发表一篇教研论文。

以上各类教研项目在结题时须有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效果。

六、规划教材

对照申报书和任务书,在建设期内须出版高质量课程教材。

鼓励教材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七、教学团队

建设标准为对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或教学改革攻关的成果展示。

八、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综合文科教育实践基地、综合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项目。

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基地建设成果能共享,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九、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标准体现方式为“基地建设和利用”,即现场考察基地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益。

同时,所有省级实验实训基地依托校园网,建立专题网站,用图片和文字等方式,介绍基地建设成果,供广大师生学习交流。

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建设成果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整合、校企合作办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

十一、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

1.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

(2)加快一流学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构建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类投入、分类核编、分类评价等分类管理、分类发展机制;

(3)建设高水平本科专业(群)。

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面修订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课堂教学改革(4)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建立多元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5)加强基层教研室建设,建立学生学习指导交流服务体系。

2.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和人才发展全过程,引导高校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在人才引进、人才选聘、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规范要求。

3.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模式,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

大力推进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有序有效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应用及管理。

4.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

建设质量文化,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合作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标准制订、评估监测及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在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标准制订和专业认证等方面的作用;

,形成开放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

6.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入选“六卓越一拔尖”的专业,可以提前单独招生。

十二、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针对“六卓越、一拔尖”相关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专业内涵改造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推进协同育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浓厚质量文化。

十三、开放实验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措施;

开放日志,能认真进行记录;

指导教师、值班教师及学生到位情况好;

过程管理资料齐全、归档有序。

有学生实验报告和指导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情况记录;

通过实验取得创新性成果(如获奖或公开发表论文等)。

十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2.制作新课件(新教案)。

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的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3.提供改革典型案例及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

本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十五、基层教研室示范项目

优秀基层教研室建设标准

(试行)

指标

指标内涵

规章制度

学校有加强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实施办法;

基层教研室的设置,满足专业或课程教学需要,涵盖全部任课教师;

基层教研室的职责和任务、负责人条件、权限和待遇、考核激励机制明确;

基层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听课评议、青年教师导师、兼职教师管理等制度健全。

教学效果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落实好教学环节各项任务,运行有序,档案资料齐全;

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纪律严格,近三年内无教学事故;

教学效果满意度高,每学年开展有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教师评教整体在良好以上。

专业建设

开展专业相关产业和领域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制定或落实专业建设规划;

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国家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以上;

建设有校级及以上特色专业或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评估优秀,积极开展专业认证;

无专业建设任务的基层教研室有效保障和支持专业建设。

课程教材建设

建立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有规范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时更新;

建设有校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或精品课程;

选用或编写高质量教材和指导用书,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

实践教学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3以上的教师能够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获得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学科技能竞赛等奖项或公开发表论文。

教学研究与改革

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完成1项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教改论文;

每2周一次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每学年人均8次以上相互听课或教学观摩,获得有校级以上教学竞赛奖;

2年内每位教师至少参加1次国内外教学研讨会议,及时了解教学改革领域的最新动态。

教师教学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良好,无违反《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现象;

每学年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率达100%;

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团队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有校级以上教学名师或师德标兵;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新任教师经专门培训、试讲合格后上岗并配有指导教师,每学年选派有青年骨干教师3个月以上的进修访学。

条件保障

基层教研室职责分工明确,内部制度健全,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

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担任负责人3年以上,享有额外津贴或减免课时量;

设有专项办公经费,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关办公设施,人均教学办公面积在2平方米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