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切若干问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666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酶切若干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酶切若干问题.docx

《酶切若干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切若干问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酶切若干问题.docx

酶切若干问题

酶切现象及影响因素详解

1先说一下酶切对象

(1)质粒要是对质粒进行酶切,那么质粒的纯度挺重要,污染有DNase和残留质粒提取中的酚以及高盐对DNA酶切都不利,还有RNA要去除干净。

以上所提的这些这都会影响酶切效果。

解决方法DNase污染:

质粒提取的试剂都要进行灭菌,提取时不要拖拉,电泳缓冲液要长换,以免电泳液造成DNA降解,电泳液的pH不要偏酸,容易降解DNA.在最后溶解DNA时,可以采用TE和水,建议用TE,TE可以鳌合金属离子,使DNase失活。

酶切时,TE也会有一定影响,但你可以将溶解DNA时的TE少加点。

酶切时,取的DNA的体积就可以减少,经水稀释,就问题不了。

RNA的去除:

一般将RNase加到TE中,经过37度温育一段时间就可以将RNA很好的去除1-2个小时就行。

酚的污染:

首先在用酚仿抽提时,就要小心不要吸到下面的有机溶液,要是为了保险可以再用氯仿单独抽提一下,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酚的残留。

高盐的去除:

提取质粒时一般盐的浓度很高,若有人在70%乙醇洗盐这步不做,也会影响后面酶切。

(2)PCR产物PCR产物经电泳检测是单一目的条带可以直接酶切,若是杂带很多,就要将目的片段回收再酶切。

一般在设计引物的时候,会在5'端引入酶切位点,但是不要忘了在酶切位点外面加几个保护碱基。

加入4个比较保险,如果没有保护碱基,内切酶是无法切断DNA的,即使加入保护碱基,酶切效率也会较低,需要长时间酶切。

(3)基因组DNA将基因组做酶切一般是在southernblot时常用,这时酶切体系一般较大,因为基

因组中目的基因的比例是很小的,酶切之后转膜又会有损失,因此多做一点酶切产物,才会获得较好的杂交效果。

内切酶也要多加一些,一般都要酶切一夜,才能完全酶切。

2酶切试剂

(1)酶切缓冲液:

一般公司会给你的说明书中,告诉你用哪种缓冲液,如果是单酶切,按照说明书上提示即可。

要是双酶切,原则是先找两种酶有没有可以共用的缓冲液,最好两种酶同时酶切比较省事。

实在是两种酶没有共用缓冲液,就得先进行低盐缓冲液酶切,补充适量盐溶液,再行高盐的缓冲液进行酶切。

(2)限制性内切酶:

一般是在-20度保存,吸取时,从冰箱取出后放在冰上进行操作,而且动作要快,防止酶失活。

有的人,将酶分装几管,每次拿出一管来用,可以更好的避免酶失活。

国产的内切酶,比如常用的EcoRIBamHI还可以,但是其他一些酶质量不如国外的可靠,有时你的酶切若出现smear的现象时,总是找不到原因,有可能就是酶中的污染。

3酶切目的

(1)加入多少目的DNA,这要看你的酶切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要是回收目的片段,当然是多一些好,而且在电泳之前要更换电泳液,以免污染。

要是只进行酶切鉴定,就可以少加一些目的片段。

(2)如果单一的目的片段酶切连接,在酶切之后要将酶进行加热失活,或者用酚氯仿进行抽提,纯化。

(3)要获得不完全酶切的产物,一般都是控制酶切的时间,进行梯度延长酶切,可以获得你所要的最佳酶切时间。

4酶切温度

一般常用的内切酶都是在37度是最佳的酶切反应温度,也有一些酶是低温活性更好,有的是28度

 

【酶切问题讨论专栏】

【酶切问题讨论专栏】

如何选择酶切缓冲液,如何提高酶切效率,尤其是PCR产物的酶切、双酶切、特殊酶切,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补充!

1.PCR产物的酶切。

PCR产物的酶切与引物上引入的保护碱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设计引物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如何选择保护碱基,具体参见NEB网站上关于保护碱基的资料:

PCR产物的酶切相关的帖子:

2.加了保护碱基可能也会遇到切不动的问题,切不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酶切缓冲液。

每种酶都有公司提供的最佳缓冲液,它们的差别只是离子浓度与体系的不同,如Na、k、Mg等,还有PH值及缓冲体系(一般Tris-HCl),另外酶加甘油和DTT作为保护剂。

在双酶切的时候常会遇到两种酶有各自的缓冲液,要达到高酶切效率,选择是个问题,如果酶切时间和量足够,解决的方法:

(A)使用其中一个酶的缓冲液,但要考虑到另一酶的反应效率,反应效率如何,可以查查酶在不同buffer里的效率参数,具体见公司网站,如NEB提供了很好的buffer参数:

(B)使用它们的通用的缓冲液,使两种酶在同一缓冲液里达到也足够的酶切效率;没有通用的BUFFER怎么办呢?

分两次酶切。

即先用一种酶切,胶回收后再用另一种酶切。

一般先低盐后高盐,这种方法保证了在各自的酶切缓冲液中都得到最大的酶切效率,但缺点是要回收,损失大;

(C)克隆到T载体中,值得推荐的方法,克隆到T载体中,不须要考虑受这个条件的限制,酶切位点也可以用T载体上自带的。

(2)酶切温度。

酶切温度也很重要,一般的酶切最适温度为37度,有些特殊的酶的反应温度不同,如SmaⅠ为30度。

双酶切时这种情况下最好分开切,先低温后高温。

(3)酶切时间。

酶切时间直接影响到酶切是否完全,一般为1-3h,这个时间已经足够,对于一些活性较好的酶,30min就可以酶切完全,建议在酶切1h后取5ul跑电泳以鉴定酶切效率;PCR产物的酶切时间较长,一般过夜。

(4)酶失活。

如果使用酶解冻后放置太久,可能导致酶失活。

这种情况较少见,只能换新酶。

如果拿了不同公司的酶,buffer也不一样,怎么办?

放心,可以用不同公司的酶进行双酶切,一般不会有问题的。

可以先查查NEB的酶在不同缓冲液中的活性百分比,选择它们都有适中活性的buffer,每个公司生产的酶反应缓冲液针对特定内切酶是最合适的!

(5)酶切体系。

选用多大的酶切体系取决于你的样品浓度,在双酶切的时候为了得到质量高的电泳图,尤其插入的是小片段DNA,酶切后产物量较少,可以增加酶切重组DNA的量和增加上样量,建议酶切前测定一下DNA浓度或跑电泳看看DNA有多浓,做到心中有数。

相关帖子

关于保护碱基的资料:

CleaageClosetotheEndofDNAFragment1.doc(104.5k)

wangjun2002274的工作非常出色,建议加分,值得学习!

支持

请问前辈:

为什么双酶切时要先切低温再切高温?

如果酶切过夜会影响酶切效果吗?

主要是考虑到酶活性的维持。

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很大,温度高,容易造成某些酶的失活;双酶切时,由于有2种的限制酶存在,2种酶可能有不同的最适反应温点,当1种酶在其最适温点反应时,为了不使另1种酶降解或失活,所以双酶切时要先切低温再切高温。

请问PCR产物酶切过夜,对连接没影响吗?

紧急求助!

万分感谢构建ector3个月没结果!

我的载体是PstI单酶切,脱磷。

目的片段是PCR产物切胶回收PstI单酶切(切2.5h,引物设计加6个保护碱基),,然后又切胶回收,再连接,阴性对照长一些兰斑(可能脱磷不彻底),但样品只长几个白斑,鉴定全是假的。

请问高手问题出在哪?

是不是目的片段没切动导致没连上?

载体是pCAMBIA1300,目的片段9.7kb。

你的目的片段9.7kb,有点大,胶连有点困难了.可以考虑液连.用Agrose酶把你的胶溶解.并提高目的片段的纯度和浓度.

还有就是你的PCR产物PstI单酶切的问题,因为你跑胶看不出酶切的效果.可用一有PstI酶切位点的环质做对照一起酶切,可以看出部分问题.

你的载体脱磷也确实是个麻烦,每次做阴性对照也很对,但脱磷的程度要看你自己的掌握了,脱磷不彻底和太过了也不好.不过,CIP一定要保证活性.最好用新的.

非常谢谢biotin,我再试试。

我个人认为,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先回收再酶切,损失太大,绝大多数双酶切可在1×通用buffer中先切1小时,再在2×通用buffer中切1小时,可解决绝大多数酶切问题。

不过先回收,也能保证酶切的效率,如果PCR的产物量满意的话,回收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毕竟酶切的效率对于克隆化相对更重要一些。

过去,早期的内切酶有星活性,过度酶切能给产物切的七零八落,现在好像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早些年曾经遇到过把产物切碎了的情况。

是不是引物上加酶切位点的才需要保护碱基?

我的酶切位点都在PCR产物内部包含,还需要在引物上加保护碱基么?

不需要的,连接到T载体上直接就可以酶切鉴定!

我的PCR产物的酶切位点XbaI的保护性碱基是CG,HbaI也是CG,会影响我的酶切吗,我十分担心,高手能指点一下吗

我的质粒是pcdna3.1+cfp-c1,6000多bp!

有一个not1的酶切位点,我酶切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酶切都是2条带。

我用50ul体系,加了15ul的质粒(100ng/ul),2ul的酶,发应了10个小时还没有切动。

请高手指点,谢谢了!

wangjun2002274wrote:

不需要的,连接到T载体上直接就可以酶切鉴定!

 

:

)谢谢,小女子初涉江湖很多问题不懂,

在这里可以学得到很多好东东,

谢谢!

我现在双酶切一个T载体连接产物,用的是和EcoRI,先用BamHI30度切5小时,之后沉淀线性DNA,方法是:

加入1/10体积的乙酸钠和风细雨2.5体积的无水乙醇,18000转15分钟离心,再加入70%乙醇15000转离心10分钟,最后等乙醇挥发干净了再加入EcoRI的酶切体系37度切5小时.可是结果总是不对.本应该是2000和3000两条带,可是总是出现不正确的带,或者根本就乱七八糟,怎么回事啊?

请大家帮帮忙!

另外我还要双酶切pcDNA3.1,但是因为也是用的BamHI和EcoRI,所以切下来与没切开的片段相差只有几十bp,电泳根本看不出来,那我如何才能判断出来到底有没有切下来呢?

难道只能等连接上了才知道吗?

1)你首先要确定片段是否已经连接到T载体上;EcoRI和BamHI有共有的buffer,就用BamHI的自带buffer试一下。

2)确定BamHI和EcoRI的酶切效率,你可以找一个其它的单酶切位点,和BamHI或EcoRI双酶切,注意切下来的片段最好能达到400bp左右,酶切总体积可以加大些!

我其实这三个月一直在这上面打转,酶切,连接,转化。

我把我的问题与经验提供出来,一则借鉴,再则希望那位高手指点一下。

我是把目的基因与T-ECTOR连接后再进行酶切,这样做酶切效果好,而且也方便,你还可以不用加保护碱基,有时连酶切位点也不用加,直接用T-ECTOR上的。

每切的好坏与你提的质粒有关,如切不动,可以在提的时候多洗几次。

切碎则与盐有关。

时间一般在4小时之内,时间过长会出现乱切,下一步连不上。

一般情况下,4小时切不动,再长也不行。

我的烦恼是,我的双切载体与目的基因都很好,单带,很清晰。

转化过程也反复验证没有问题,但就是得不到阳性转化子,问题集中在切胶回收,连接这几步。

请高手指点迷津,切磋一下。

得不到阳性转化子,我想应该分析:

1)胶回收。

为了获得较多的酶切产物,应该扩大酶切体积,回收最好取几3ul电泳,以检测回收效率如何,也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回收产物浓度,洗脱时取少量的水可以浓缩产物。

2)连接问题。

连接我一般10-15ul的反应体积,载体和PCR产物摩尔比一般为1:

1-1:

3,T4dnaligase很重要,连接的同时做一个阳性对照以检测连接效率。

连接最好16度水浴连接过夜。

3)感受态的问题。

转化之前要保证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较高,如果你能得到20个左右的转化子已经足够了。

自制感受态一定要用pUC18/19检测转化效率。

4)抗性平板问题。

AMP的浓度50-100ug/ml都行,最好用新制备的平板,LB的高压时间不要太久,15min足够,以免破坏培养基的营养。

新英格兰公司提供的:

双酶切buffer的选择

注:

U

SuppliedwithitsownuniquereactionbufferthatisdifferentfromthefourstandardNEBuffers.ItscompatibilitywiththefourstandardNEBuffersisindicatedbythechart.

BSA

Suppliedwithaseparateialofboineserumalbumin(10mg/ml).Toobtain100%actiityBSAshouldbeaddedtothe1Xreactionmixtoafinalconcentrationof100µg/ml.

SAM

SuppliedwithaseparateialofS-adenosyl-methionine(SAM).Toobtain100%actiity,SAMshouldbeaddedtothe1Xreactionmixasspecifiedontheproductdatacard.

dd

Whenperformingadoubledigestwiththisenzyme,thisNEBufferisrecommendedbecauseitminimizesstaractiity.

*

PurifiedbyscientistsatSibEnzymeandsuppliedwithaSibEnzymebuffer(B,K,O,WorY)whichensures100%actiity.ItscompatibilitywiththeNEBufferSystemisindicatedonthechart

NR

Thisbufferisnotrecommendedforusewithwiththisenzyme

BufferCompositions

(1X):

NEBuffer1(yellow):

10mMBisTrisPropane-HCl,10mMMgCl2,1mMDTT(pH7.0at25°C).NEBuffer2(blue):

10mMTris-HCl,10mMMgCl2,50mMNaCl,1mMDTT(pH7.9at25°C).NEBuffer3(red):

50mMTris-HCl,10mMMgCl2,100mMNaCl,1mMDTT(pH7.9at25°C).NEBuffer4(green):

20mMTris-acetate,10mMmagnesiumacetate,50mMpotassiumacetate,1mMDTT(pH7.9at25°C).

DetaiLedinformation:

得不到阳性转化子,我想应该分析:

1)胶回收。

为了获得较多的酶切产物,应该扩大酶切体积,回收最好取几3ul电泳,以检测回收效率如何,也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回收产物浓度,洗脱时取少量的水可以浓缩产物。

2)连接问题。

连接我一般10-15ul的反应体积,载体和PCR产物摩尔比一般为1:

1-1:

3,T4dnaligase很重要,连接的同时做一个阳性对照以检测连接效率。

连接最好16度水浴连接过夜。

3)感受态的问题。

转化之前要保证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较高,如果你能得到20个左右的转化子已经足够了。

自制感受态一定要用pUC18/19检测转化效率。

4)抗性平板问题。

AMP的浓度50-100ug/ml都行,最好用新制备的平板,LB的高压时间不要太久,15min足够,以免破坏培养基的营养。

谢谢你的建议,是的我也考虑了这几点。

(1)胶回收,由于酶切是上1下5,在回收时是否会断裂,加热60-70度是否影响。

(2)连接,第一,在分子克隆上提到,若连接困难,可能末段封闭,因此建议连接之前45度保温5分钟。

这一步是否必要。

第二,体系(10ul),我一般是凭感觉,若回收的载体中度量(5微生)目的片段微弱,比例如何好。

第三,连接酶。

我不知到有多长时间了。

对照我是否可以用单酶切看连接效果。

(3)感说态是自己制的,用载体直接转过,没问题。

(4)平板经常出问题,有时不长,有时长的不是转化子,问题在于到平板时不能太凉,结果抗生素没混匀。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我前面在做T载体转化时,也是转不出来,是一个老师转的。

情况与此差不多。

综合这些情况,再请教以下?

多劳驾了。

(1)按说明书做,应该不会断裂!

(2)连接与末段封闭关系不大,主要在于两片段的比例及连接酶质量,回收的载体少,你只能再加大酶切量回收,跑电泳太浪费,测定浓度比较省事。

(3)T载体转化关键的还是上面提到的那几个,重提一句,酶很关键。

祝成功!

谢谢,若成功我回首先通知你。

我来了三次了,可是每次的问题都没有高手指点啊,主任能帮帮我吗?

好郁闷啊。

1、我用的是MBI的内切酶,HpaI和XbaI,但我PCR产物的保护性碱基是CG,会影响酶切吗?

电泳显示质粒酶切后跑慢了,连接后转化,试验组(和目的片断连接的质粒)和只用酶切过的质粒做的对照都在平板上生长了。

密度还差不多,是否说明我酶切不好?

2、用自己的质粒连接的转化产物可以送出测序吗?

还是一定要做T载体连接?

我来了三次了,可是每次的问题都没有高手指点啊,主任能帮帮我吗?

好郁闷啊。

1、我用的是MBI的内切酶,HpaI和XbaI,但我PCR产物的保护性碱基是CG,会影响酶切吗?

电泳显示质粒酶切后跑慢了,连接后转化,试验组(和目的片断连接的质粒)和只用酶切过的质粒做的对照都在平板上生长了。

密度还差不多,是否说明我酶切不好?

2、用自己的质粒连接的转化产物可以送出测序吗?

还是一定要做T载体连接?

EcoRI和BamHI是能够同时进行酶切的,我做过,效果很好。

用的是NEB的美和Buffer。

双酶切时应该用EcoRI的buffer.

我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PCR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后测序发现,我当初引物设计时加上的一个EcorI的酶切位点不见了,末端少了 两个碱基,GA。

 我用的酶是生工的Taq plus, 最初我坚信是引物的问题,可后来我看到Taq酶有5‘-3’外切酶活性,不知是不是在PCR 是引物的‘5’端被切掉了两个碱基,导致了酶切位点的消失。

 恳请大虾指点迷津。

 

lanruowrote:

我来了三次了,可是每次的问题都没有高手指点啊,主任能帮帮我吗?

好郁闷啊。

1、我用的是MBI的内切酶,HpaI和XbaI,但我PCR产物的保护性碱基是CG,会影响酶切吗?

电泳显示质粒酶切后跑慢了,连接后转化,试验组(和目的片断连接的质粒)和只用酶切过的质粒做的对照都在平板上生长了。

密度还差不多,是否说明我酶切不好?

2、用自己的质粒连接的转化产物可以送出测序吗?

还是一定要做T载体连接?

 

1)MBI的内切酶还可以,XbaI用过,酶切效率不高,酶切过的质粒做的对照也有转化子,我想肯定没有切完全或酶切后没有胶回收。

2)用自己的质粒连接的转化产物可以送出测序,并不是一定要做TA克隆,PCR产物酶切后可以直接连接到你的载体上。

wolfdancewrote:

EcoRI和BamHI是能够同时进行酶切的,我做过,效果很好。

用的是NEB的美和Buffer。

双酶切时应该用EcoRI的buffer.

我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PCR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后测序发现,我当初引物设计时加上的一个EcorI的酶切位点不见了,末端少了 两个碱基,GA。

 我用的酶是生工的Taq plus, 最初我坚信是引物的问题,可后来我看到Taq酶有5‘-3’外切酶活性,不知是不是在PCR 是引物的‘5’端被切掉了两个碱基,导致了酶切位点的消失。

 恳请大虾指点迷津。

 

 

我想你的猜测有道理,Taq plus的保真效率高,适合长片段(10-30kb)扩增,公司的说明书上有这样的描述:

(1)highfidelitywithanerrorfrequency1.6/106(or0.0016/103)duringDNAsynthesis.

(2)TaqPlusincreasestheefficiencyofpolymerizationreaction,resultinginagreatpercentageofextenuationreactioncomplctionupto10kbto30kb.Pfuhasatemperatureoptimumbetween72-78℃andremains>95%actiefollowing1-hourincubationat95℃.

5’端碱基可能与你的酶有关系,最好换其它的酶,如果你要扩增长片段的DNA,可以试一试Takara的TaqEx。

不过高保真与外切酶活性是一个矛盾。

我查了一下,还没有说Taq酶能切掉引物5’端碱基的报道。

不知主任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想该用Pfu, 但他不能直接用于TA克隆。

 我的片段有1400bp, 测序后除了引物上有三个碱基错误(两个缺失, 一个错配)外,只有一个碱基与GENEbank不一样。

老板让我在重复一次,说不准就没有错误了因为错配饰随机的。

不知这种可能性大不大。

谢谢主任的回答

wolfdancewrote:

EcoRI和BamHI是能够同时进行酶切的,我做过,效果很好。

用的是NEB的美和Buffer。

双酶切时应该用EcoRI的buffer.

我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PCR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后测序发现,我当初引物设计时加上的一个EcorI的酶切位点不见了,末端少了 两个碱基,GA。

 我用的酶是生工的Taq plus, 最初我坚信是引物的问题,可后来我看到Taq酶有5‘-3’外切酶活性,不知是不是在PCR 是引物的‘5’端被切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