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718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垢样的鉴别方法.docx

垢样的鉴别方法

?

垢是在受热面和传热表面上形成的附着物,是由水中或介质中沉淀或发生某些作用而生成的。

在锅炉中常出现由碳酸氢钙分解产生一次水垢和由水渣转化成的二次水垢;在热交换系统中含有碳酸氢盐的分解产物。

1碳酸盐垢

碳酸盐后是较为常见的垢种。

在家用的茶壶、电热饮水器中结的垢大都是碳酸盐水垢。

低压锅炉和热水锅炉中沉积的垢绝大多数也是碳酸盐垢。

基本性状

碳酸盐垢多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由于伴有腐蚀的发生,会染上腐蚀产物的颜色。

氧充足时,以三氧化二铁为主,呈粉红色、红褐色;氧供应不足时,以四氧化三铁为主,呈灰白色或灰色。

碳酸盐垢质硬而脆,附着牢固,难以剥离,其断口呈颗粒状,比较厚且当夹杂有腐蚀产物或其他杂质时,断口处可观察到层状沉积。

碳酸盐垢主要产生在热交换系统中,尤其是在设备直接受热和介质水有浓缩的部位。

特征及鉴别方法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准确地辨别垢样,但是需要较长时间,且费用也高。

在要求不高时,可根据垢样的基本性状结合其特点来对垢样进行定性判别。

定性鉴别

碳酸盐垢是所有垢种中最易溶于稀酸的,常见的无机酸与有机酸均可以将其溶解,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其主要特征。

碳酸盐垢在常温稀盐酸中可全部溶解。

其反应如下:

其另一个特点是,在850~900℃下灼烧时,水垢质量损失近40%,这主要是由于水合二氧化碳分解的缘故。

碳酸钙灼烧变成氧化钙和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的反应如下:

通过观察水垢溶解后的少量残渣及注意垢样灼烧时的气味,可了解垢中所含杂质大致类别。

如果残渣呈白色是硅酸盐,如果呈黑褐色是腐蚀产物。

灼烧时如果嗅到焦糊气味是有机碳或碳水化合物。

定量分析

1)垢样的制备与处理

在研钵中放入垢样研细至140~170目(颗粒直径在左右),称取4份试样,2份用于化验,2份用于灼烧减量的测定。

每份试样以为宜,过多不利于灼烧,也难以分离洗涤。

将用于化验的2份试样分别置于2个100mL烧杯中。

加入10mL水润湿,再加10mL10%(质量分数)盐酸盖上表面皿使之在室温下溶解,待反应较慢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使之溶解。

如含有部分磷酸盐或铁的腐蚀产物时,可加热助溶。

2)灼烧减量的测定

碳酸盐垢中以碳酸钙为主,在灼烧时碳酸钙可失重44%而变成氧化钙。

如含有氢氧化镁,则在灼烧时可失重41%而变成氧化镁。

具体方法是将2组试样在烘箱中烘去表面水分,各称取置于已恒重的坩锅中,在850℃下灼烧2h,冷却后称重,以相差以内为恒重。

两份试样的测试结果相差<%为合格。

3)氧化钙与氧化镁含量测定

由于试样已全部溶解,可直接测定经盐酸溶解的试液中的钙、镁量,对大量碳酸盐垢测定的经验表明,这种垢中90%以上是碳酸钙,如果水中硅酸盐及硫酸盐含量较低且设备不发生严重腐蚀时,其含量可达95%左右。

因此可用EDTA二钠盐滴定试样,将与之作用的物质折算为钙,再另取试样加入氢氧化钠,使镁以氢氧化镁沉淀形式除去,从而分别测出钙、镁含量。

具体化验操作方法可参考相关的分析化验书籍,在此就不详细阐述了。

如果测量碳酸根含量,可采用酸碱滴定法或管式炉灼烧吸收法测量。

2硫酸盐垢

硫酸盐垢实际上不是单一的垢种,它一般与其它垢种同时存在,且通常所占的比例较少,约在1/3以下。

但是由于其不溶于盐酸、硝酸、硫酸以及其它有机酸,也不溶于络合剂,垢中有硫酸在时就变得极难清除的缘故,因此在许多文献和书籍中常将其作为单独垢种列出。

在天然水的强酸阴离子中,硫酸根的含量最高,通常为100mg/L以上,有的达300mg/L以上。

用这种水作为锅炉补充水的原水进行的软化处理时,或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进行高浓缩倍率处理时,难免要产生硫酸盐垢。

由于硫酸盐垢难以溶解除去,对受热面和传热面的热阻影响较大。

因此,当它的含量在垢中达20%时,可以认为这种垢是硫酸盐垢。

基本性状

硫酸盐垢通常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呈粉红色,在受热面或传热表面上结成硬质薄层,附着牢固,质硬而脆,敲击或铲刮时能呈小片状剥离,难以用常规的机械清洗方法清除,也不能用酸洗除去。

当设备无腐蚀观象时,硫酸盐水垢与其它碳酸盐、磷酸盐等较接近,但比它们更为坚硬,附着更为牢固。

当有腐蚀现象时,尤其是产生附着物下的局部腐蚀时,硫酸盐垢可能被染成黑、红袍或砖红色。

鉴别特征

首先用10%的盐酸溶解,如溶解速度较慢,则应加热助溶。

经过上述溶解操作,试样仍有白色残留物不溶时,可采取将试样与碳酸钠以1∶8混合,在900℃下加热2h,则硫酸盐与碳酸钠作用转化为碳酸盐和硫酸钠,再用盐酸溶解时,可以完全溶解。

此项操作最好是在铂中进行,为了使熔融物容易由坩锅中溶解脱出,可先将3倍垢样的无水碳酸钠铺在坩锅底部和周围,再将4倍垢样的无水碳酸钠与垢拌匀,倒入其中。

再在固体混合物上覆盖与垢大致等量的无水碳酸钠。

灼烧应在带盖的坩锅中进行,坩锅盖稍微错开一点,防止二氧化碳大量产生时将盖掀掉。

将按上述处理后的试样用盐酸溶解,定容到1L。

移取200mL试液以沉淀法测硫酸根,换算为硫酸酐。

再分别移取适量试液,用分光光度法测二氧化硅(偏硅酸酐),用分光光度法测铁,用EDTA二钠盐络合滴定法测钙、镁,用分光光度法测磷酸根与铜。

如果仅是定性处理硫酸盐垢,也可采用盐酸溶解后,将不溶物滤出并清洗,在滤液中加入1%硝酸银不出现混浊时,将滤纸和不溶物置于烧杯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并搅拌,当以硫酸盐垢为主时,不溶物减少,向其中加入1%(质量分数)氯化钡溶液,若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硫酸盐含量较高。

3硅酸盐垢

与硫酸盐垢相同,硅酸盐垢也不是单一的垢种,在垢中的含量较低,一般仅为20%左右,当硅酸盐含量在20%以上或含20%以上二氧化硅时,就将其称作硅垢,以与易溶垢相区别。

基本性状

硅酸盐垢呈白色,有时呈灰白色,与碳酸盐、硫酸盐的颜色很相近。

当设备有腐蚀现象时,尤其是局部腐蚀时,硅酸盐垢可被染成灰黑色。

硅酸盐水垢产生于原水二氧化硅含量高的锅炉或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的水处理工艺中使用水玻璃作为助凝剂或分散剂、缓蚀剂,因此更容易结硅酸盐水垢。

硅酸盐垢一般常与硫酸盐垢、碳酸盐垢、磷酸盐垢共存;当硅酸盐含量较高时,会使垢层难以清除。

鉴别方法

如前文所述,将垢置于5%稀盐酸,甚至增至20%时,并辅以加热处理,如果仍有一定量的白色沉淀不能溶解,则可认为剩余物是硅酸盐或硫酸盐。

将不溶物滤出并清洗,直到滤液中加入1%硝酸银不产生混浊时,将不溶物连同滤纸置于烧杯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并搅拌,如果不溶物无溶解减少现象,而且加入氯化钡溶液也不出现混浊和沉淀,则表明垢中含硅酸盐。

为了避免硅酸盐水垢的生成,通常限制冷却水中SiO2的含量,一般以不超过150~为宜。

为除去硅垢,常采用热浓碱煮或氢氟酸洗,使其生成易溶的硅化物而除去,其化学反应如下:

分析方法

将硅酸盐垢按中的处理方法熔融并溶解,然后将处理后的试样定容到1L,分别移取试样和分光光度法测二氧化硅、铁(及铝),用EDTA二钠盐滴定法测钙、镁,用分光光度法测磷酸根(酐)与铜。

4磷酸盐垢

在天然水中,磷酸根含量很低,一般不会生成磷酸盐垢。

但在许多水质处理过程中,常在循环冷却水中投加聚磷酸盐作为缓蚀剂或阻垢剂,而聚磷酸盐在水中会水解成正磷酸盐,使水中有PO

存在,它与钙离子结合会生成溶解度很低的磷酸钙析出,附着在基体表面上,就形成磷酸钙垢,这种垢影响传热,不易清除,因此在投加有聚磷酸盐药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必须注意磷酸钙水垢生成的问题。

磷酸盐垢也可产生于进行磷酸盐防垢处理的、及其以上锅炉中,也产生于采取水质稳定的热水锅炉和供热系统中。

磷酸盐垢往往是和碳酸盐垢共存的。

锅炉中,当软化水的残余硬度过高或凝汽器管泄漏时,锅炉受热面既会沉积碳酸盐水垢,又会由于产生大量磷酸盐水渣未能及时排除,而形成二次水垢。

磷酸盐垢的基本性状

磷酸盐垢外观为灰白色,质地较为疏松。

仅有碳酸盐和磷酸盐的水垢呈灰白色,是由于磷灰石是灰色。

如果伴有腐蚀产物,则呈灰红色或红褐色,锅炉或给水中加有除氧剂时,垢的颜色多呈灰黑色。

磷酸盐水垢的附着力较差,容易用机械的方法人工除去。

不受热部分的磷酸盐垢松软,呈堆积状。

磷酸盐垢随受热面的热流强度和金属温度升高而结垢严重,垢质也变得坚硬难除。

鉴别特征

磷酸盐垢与碳酸盐垢外状近似,而且其中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垢。

两者的区别在于磷酸盐垢在常温下不能在5%以下稀酸中全部溶解,需要加热助溶,或者用10%以上的酸且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使之全溶。

在用酸溶解磷酸盐垢时,由产生气泡情况可以了解其中碳酸盐垢所占比例大小。

如果基本不冒气泡,则是单纯的磷酸盐垢。

由水处理工艺也可以判别磷酸盐垢。

天然水中基本不含磷酸盐,除非人工投加磷酸盐,否则在受热面和传热面上不会产生磷酸盐垢。

分析方法

磷酸盐垢溶解之后,不能按照常规的系统分析手续,对测定二氧化硅后的滤液以氢氧化铵沉淀铁、铝离子,这是由于试液中的钙、镁阳离子和磷酸根离子,会在试液碱化时以磷酸盐沉淀的形式析出。

容易误把钙、镁的磷酸盐沉淀当成氢氧化铝,即所谓的“铝垢”。

当测定二氧化硅的滤液通过氢型强酸阳离子交换柱,用比交换树脂体积略多的无盐水冲洗,冲洗液与滤液混合在一起,用于测定磷酸根、硫酸根。

用5%的盐酸再生和淋洗交换柱,将进入阳树脂的铁、铝、钙、镁、铜等阳离子置换出来,使其成为对应的氯化物,然后对其分别测定。

磷酸盐垢往往混有碳酸盐垢,因此,也有必要进行灼烧减量测定,以便于分析结果校核。

如前所述,将磷酸盐垢的阴阳离子分离之后,滤液用于测阴离子。

可将其定容到1L,再从其中移取少量试液以比色法测磷酸根,折算为磷酸酐(P2O5)的百分含量。

硫酸根的测定可使用沉淀法,以硫酸钡的形式测试后折算为硫酸酐(SO3)。

阳离子由离子交换树脂中置换出来后,可分别用EDTA二钠盐滴定法测铁、铝、钙、镁,铜可用碘量法测量。

铁、铜含量低时可用比色测定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5磷酸铁钠水垢

该种垢是特殊的磷酸盐水垢,可以看作是酸性磷酸盐与氢氧化亚铁的复合物,符合NaFePO4的分子式。

但是其中也会夹杂有其他成垢物质。

磷酸铁钠垢产生于高压锅炉,这是在锅炉有腐蚀而且以铁为主的腐蚀产物较多时产生的。

此时,向锅炉中投加的磷酸钠可与亚铁离子作用形成沉积物,附着于锅炉水冷壁管表面。

基本性状

磷酸铁钠垢与磷酸盐垢相近,但是由于发生了腐蚀,垢层为黑褐色。

该垢较疏松,易用机械方法清除掉。

该垢在酸中的溶解特点与磷酸盐水垢相似,所以不同的是它还可溶于强碱中。

磷酸铁钠与碱的反应受水的饱和温度影响较大,在锅炉水温低于200℃时生成磷酸钠和氢氧化铁;超过200℃,生成磷酸氢二钠和亚铁酸钠,其反应为:

磷酸铁钠垢的鉴别

磷酸铁钠垢只产生在高参数锅炉中,低压供汽锅炉、热水锅炉、热交换器和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不产生此类水垢。

当高参数锅炉结有磷酸铁钠垢时,将产生盐类隐藏现象。

锅炉受热结磷酸铁钠垢时,运行会呈现一些特殊现象,每遇到锅炉启动或停止运行,炉水成分会有异常变化。

通常是在不向锅炉投加磷酸钠而停止排污的情况下,锅炉升压过程中,锅炉水的含钠量、电导率、磷酸根含量、含铁量、甲基橙碱度将自动升高,酚酞碱度下降或不变,pH值有所下降;当锅炉压力低于某一数值(例如50%以上额定参数)时,锅炉水的含钠量、电导率、磷酸根含量、含铁量、甲基橙碱度会自动降低,酚酞碱度和pH值会有所升高。

这是由于锅炉受热面上的磷酸铁钠溶出和再沉淀之战。

6铁铜垢

当水垢中铁和铜的氧化物含量超过50%时,尽管其中还有钙镁等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碳酸酐、磷酸酐等成垢物质,也将其作为腐蚀产物看待。

事实上,在腐蚀坑中采集的附着物是以设备腐蚀产物为主;在一般受热面上采集的试样,则兼有设备腐蚀产生的外来沉积的两部分。

腐蚀产物与系统、设备的材质有关,常见的成分是铁、铜的氧化物和其它Ca2+、Mg2+盐类。

基本性状

铁铜垢可以产生于任何受热面和传热金属表面,但是,在介质温度较低的设备上它仅作为垢中夹杂物存在。

随着介质温度升高,设备腐蚀加重,腐蚀产物即铁、铜的氧化物在垢中含量也显着增加。

在高参数锅炉的受热面上,附着物以腐蚀产物为主。

铁铜垢以黑褐色为主,当水中含有丰富的氧时多呈红色;在一般的锅炉和热交换器中氧的供应不足,多呈黑色。

如果铁铜垢中含铜较多,铜可由于电化学作用而以金属形态存在,腐蚀产物呈紫红色,并能看到金属光泽。

如果是在腐蚀坑中采集得到,附着物层常呈贝状,边缘薄而中间层厚。

鉴别特征

铁铜垢的外观与钙镁垢明显不同,容易鉴别。

由颜色偏红或偏黑可以得知是以高价铁为主还是以低价铁为主。

如果垢样呈紫红色金属光泽,则其含铜量可达50%以上,可以认为是铜垢。

水垢灼烧时质量减少,铁铜垢灼烧时质量则常增加。

这是因为灼烧时垢中铜氧化为氧化铜,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氧化铁;另外磁性氧化铁可以看作是氧化铁与氧化亚铁的复合物,它在灼烧时质量也有所增加。

铜氧化为氧化铜时质量增加%;氧化亚铜氧化后质量增加%;氧化亚铁氧化为氧化铁时质量增加%;磁性氧化铁氧化为氧化铁时质量增加%。

在粗略地定量确定垢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时,可由其含量与灼烧增量按上述关系推知。

铁铜垢较硅酸盐垢和硫酸盐垢易溶,但是比碳酸盐垢和磷酸盐垢难溶得多,它甚至难溶于常温的浓盐酸中。

加热到接近沸腾温度时,它可溶于20%以上的盐酸中,但耗时较长。

在盐酸中加入少量硝酸并加热可使之溶解,这是由于在溶解过程中,亚铁离子和亚铜离子被氧化为高价化合物,破坏了溶解平衡的缘故。

铁铜垢溶解后的溶液常有一定的颜色。

如果垢中以铁为主时,溶液呈淡黄色;如果以铜为主时,呈淡绿色。

用氨水中和铁铜垢的酸溶液可辅助鉴别。

铁在中和至pH≥6时,可产生棕红色絮状氢氧化铁沉淀;若pH值继续升高,铜可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如果含铜量较高,在过量的氨水中可生成深蓝色的铜氨离子。

分析方法

铁、铜垢实际上是腐蚀产物,其中混杂有钙、镁等硬度盐类和对应的磷酸根,其他成分较少。

1)灼烧增量的测定

也可利用前述的灼烧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铁铜垢的灼烧氧化反应比碳酸盐垢灼烧热分解反应慢。

因此,应使用底面积较大的瓷石坩锅盛试样,将试样尽量摆开成薄层,灼烧温度可以高些,灼烧时间可延长到3~4h。

2)试样的溶解与分析操作

铁铜垢即使在热的10%HCI中溶解速度也较低,因此应将磨细的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用水湿润后,加入15%的盐酸10mL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另外再加入少许浓硝酸加速垢样溶解。

将试液稀释定到1L后,分别称取试样,用EDTA二钠盐测定铁、铝、钙、镁、锌,由于铝、铜、磷酸根等的含量较少,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7油垢和积蜡

油垢

油垢是以粘质油为主体的,混杂有一些固体尘粒或一些疏油性水溶液而形成的粘稠状富油沉淀或絮凝状乳化油泥。

油料的粘度越高,越容易形成难以用水冲洗的池垢,这是因为:

(1)油垢的疏水性;

(2)油料自身的内凝力大,对尘粒的粘包力大。

基本性状

根据油垢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由粘质油和尘粒结合生成的油垢和由粘质油和水溶液作用生成的垢物。

煤焦油垢是比较典型的由粘质油与尘粒结合形成的油垢一般呈黑色,粘稠状液体,有时因系统运行时间较长,工作温度较高生成略有弹性的块状固体附着在设备表面。

当混有水溶液的粘质油被剧烈搅动时,就会形成油包水型淤浆。

由于粘质油膜比较牢固,在搅动停止后,W/O型淤浆仍能稳定存在。

此类油垢由于原油中混有焦油、硫化物、积炭的缘故,一般为黑色混浊液,粘稠,但很少生成块状固体,流动性较大。

鉴别方法

油垢因其较为特殊的成因,很易鉴别。

在许多油路系统、贮运油的设备中等都易产生此类污垢。

煤焦油垢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沥青、胶性物、积炭、灰渣、悬浮物等,基本上由有机物组成,不溶于普通的无机酸,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用溶剂处理时,开始油垢慢慢变软,也可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HLB在以下),能提高亲水性污垢的分散能力,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可以明显发现部分的垢溶解,粘稠度大大下降。

适当加热可以降低煤焦油的粘度和表面膜强度,增加其流动性。

采用较强的有机溶剂处理此类污垢时,基本上可以使其全部溶解。

由于海水浸蚀油船而造成的原油淤浆,是典型的由粘质油和水溶液作用而生成的油垢。

一般大型的油轮在运送原油时,在到站排空后,为保持船体的平衡,要灌注相当量的海水作为压舱物。

海水进入油舱后与内部的油、油泥等物混合在一起,沉积后形成油垢。

在引入海水的时候会带入一定量的海沙,海沙与底部的油污混合后加速了垢的沉淀与形成。

此类垢物属不稳定体系,垢内各组成之间是以松散结构交织在一起。

添加HLB值较高(大于13)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淤浆破碎剂,使W/O型水粒不稳而凝聚出来。

也可同时添加碳酸钠中和游离酸,它的盐析效应也会促进水的分离,使垢消除。

积蜡

在原油输送管线及贮罐中,常常因积蜡的形成而影响管线的输送能力并减小贮罐的有效容积。

蜡是指原油中十六烷以上的正构烷烃混合物。

通常,蜡能溶解于原油中,它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随其分子量的增大和熔点的升高而下降,也随原油密度和平均分子量减少而增加。

因此随着温度、流速、组成等条件的变化,蜡从原油中逐渐析出并沉积在管线和贮罐的表面。

积蜡中除石蜡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胶质、沥青质、凝油。

积蜡可采用表面活性剂加溶剂的方法溶解,对长输石油管线、贮罐中的积蜡,因含有一定数量馏油分,可采用表面活性剂、有机胺及无机盐配制成的碱性水基清洗剂,加热进行溶解,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8积碳垢

积碳垢主要发生在某些燃气、燃油设备上,附着在设备上的积碳,是油或气中含有的某些高链物和其它有机物燃烧的产物附着在设备表面而形成的。

积碳垢经常发生在汽轮机内部的燃烧室里。

由于空气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效率和效果都会下降,空气中的某些杂质被带入到汽轮机内。

当汽化油或天然气燃烧时,在初始阶段由于燃烧膛内温度很低,燃烧的气体在接触器壁时反应温度骤降,造成反应物在器壁附近的不完全燃烧。

最初反应物是以油状物或高链物形式分解,形成漆状膜,与金属结合得非常牢固。

如果这种状态在高温下持续较长的时间,漆状膜会进一步分解,使其以碳的形式附着。

由于积炭垢的特殊性状,以及其产生的特殊环境,因此很容易鉴别。

除燃汽轮机外,一些反应器中也会产生碳垢。

其生成机理基本上与燃汽机相同,都是由于反应不充分造成的。

积碳垢一般为黑色固体,在不同的反应器中生成的垢的物理性质也不同,反应器中的积碳垢一般由于混杂其它物质,生成的积碳垢较厚,质地坚硬,与基体的附着力好,不易剥离。

而燃烧器中由于垢中油性成分含量较高,且积碳垢的生成对燃烧器反应效率影响较大,因此每次检修的间隔时间相对较短,积碳垢没有充分的时间反应、沉淀,因此垢相对较易去除。

纯粹的积碳垢几乎很难溶解,即使相当强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对其溶解效果都不太好,只能依靠将其垢中起支撑、连接的可溶有机物逐步溶妥后,使整个垢样与设备脱离的办法来处理。

相比较而言,汽轮机中的积碳垢较易处理,可采用有机溶剂的方法,也可采用乳化煤油的方法。

由于乳化煤油为水基,可通过水冲洗的办法,将清洗液去除干净,即使有部分乳化煤油残留在表面,对设备启用后的影响也很小,大部分残留物可随反应物一起燃烧掉。

乳化煤油由于粘度较大,加之煤油的溶剂作用,可有效地去除汽轮机等设备内部的积碳垢。

许多国外公司已将此方法明确地写入设备操作说明中。

9其它垢

除水垢、锈垢以外,常见的垢种还包括大气尘垢、聚合物垢和微生物污泥。

其中大气尘垢和微生物污泥对设备的运行影响较大。

10大气尘垢

对于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设备,由于尘埃不断沉积,在设备表面易附着尘垢。

由于大气中尘埃含量与空气的清洗度、污染状况有关。

当有工业大气污染时空气中尘埃的含量会成倍增加,因此对物体表面不仅造成污染,甚至腐蚀设备表面基体。

尘垢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总体来说相对较易溶解。

清洗尘垢可借助清洗中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即可除去,清洗液应选择酸碱性较弱的溶液,当尘垢中含有少量的油污时,可以考虑加上少量有机溶剂配制成乳化液,从而加强对尘垢的油分溶解速度。

11微生物污泥

在循环冷却水的工作温度下,由于温度较低,微生物生长旺盛、许多阻垢剂常常是微生物的营养源,因此,微生物粘泥的污塞作用是冷却水及低温换热器的危害之一。

在工业冷却水中常见的是病毒、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但是有时也把水生物个体归入其中。

循环冷却水中出现微生物后,会出现异样的气味,溶解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还能形成有机物粘泥影响传热。

在防治冷却水系统污物阻塞时,往往要了解细菌的种类、数量,以便有针对性地杀菌灭藻。

完全由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污团较少,大多数情况下是微生物与泥污组成的粘泥。

这种在传热表面上形成的粘泥膜对传热影响很大。

由于微生物粘泥的增长速度往往高于水垢,因此,循环水中泥污的清除显得尤为重要。

1)泥污产生的条件

无论是用地表水或是地下水作为原水,水中总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铁氧化物和腐植酸等,它们以悬浮物和胶体状态存在,在水的循环浓缩和受热过程中,都会以泥污形式沉积出来。

冷却塔对空气的淋洗作用,是颗粒从外部进入循环系统的主要原因。

火电厂周围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常高于300μg/m3。

地面的扬尘带入的颗粒物更高,它们在冷却塔中被淋下的冷却水带走,与微生物一起成为污垢。

2)成分分析

微生物膜中以有机物为主,包括菌藻等成分,无机物主要有二氧化硅、铁的氧化物颗粒。

为查明微生物膜的成分,可利用化学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取500g污泥在(120±10)℃下烘干8h。

再将呈深红色的残留物研细继续烘烤1h,使之恒重,测得原生物膜含水量。

将烘干的试样进行有机物的元素分析,确定其大致组成。

对干燥样品进行灼烧减量测定时,会有异味散发出来,灼烧减量部分为有机物,对灼烧后的残渣进行无机物含量测定,其中磷酸酐、硝酸酐或硫酸酐是磷、氮、硫等有机成分在灼烧时的氧化物,剩余的其它成分可以确定微生物的主要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