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801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古城的保护.docx

苏州古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的保护

夏驯10081720125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

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

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

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

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古城目前还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

工业企业方面:

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总用地12.2%,工业门类齐全,涉及纺织、医药、工艺美术、电子、机械、丝绸、轻工、设备制造八个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这些工业企业多数因陋就简,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也给古城保护与更新及文物保护带来障碍。

教育方面:

古城区共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6122人;用地面积17公顷,生均用地6.5平方米,有限的用地却承担着全市小学教育总份额的30%。

古城内共有中学19所,在校学生22000人,用地面积43.6公顷,生均用地14平方米,承担着全市28%的中学教育量。

古城内中小学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用地紧张,距国家生均20平方米用地标准差距较大,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医疗卫生方面:

古城区共有医院5座,占全市医院的40%。

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两座市级医院相距仅1公里,区级平江医院和市级第四人民医院相距不到800米。

市级医院历史悠久,医疗质量高,居民信任感强,70%的居民就医还集中在古城区。

古城承担的为全市服务的工业、教育、医疗卫生等职能,给古城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影响了古城居住和旅游质量,降低了古城的品质。

从交通方面看:

苏州古城路网的特点是街巷窄(一般宽2-3米)、密度高(巷与巷间距平均100米左右)、桥梁多(古有390桥之称),多弯道、卡口,行车视距普遍不足。

停车场缺口达11000个车位,占地须40公顷左右。

为了保持传统的河街相邻的城市格局和空间尺度,古城内道路只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提升古城交通通行能力。

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机动车正以每天130多辆的速度迅速增加,其中私家车日增100多辆。

目前古城承担的交通量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5-6倍,交通拥挤、停车难问题相当突出。

从旅游方面看:

由于国际交往的增多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州旅游业发展很快,2003年接待国内游客2270万人次、境外游客80多万人次,分别为1990年的4倍和18倍。

在众多境内外游客中,相当一部分是到古城来游览园林的,而古典园林同时又是文物古迹,已被列为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古典园林原来多为民间私家花园,容量不大,调查表明,全年有三分之一天数处于超负荷状态,客流量最高时超过饱和容量10倍以上。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园林和名胜古迹的建筑、设施、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景观效果也大为下降。

从古城人口方面看:

古城是苏州市的商业、文化、旅游中心,目前古城内生活着近29万居民,人流、车流、物流日益频繁,给古城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

按照现行地下管线埋设最小须6米宽,消防通道最低为3.5米的国家技术规范,古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多困难,消防上也存在不少隐患。

总之,机动化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人口的高度集中突破了古城的承受能力.

历史上的苏州城处在优良的水乡泽国大环境中,至今仍有河湖水系环抱的特征。

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宽阔的护城河紧匝城周。

太湖山水明丽淡雅。

城外树木重重,绿满郊原,城内引水入城,棋盘式水网系统纵横交错。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诗“绿杨白鸳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形象地勾划出古城内外互为流通的空间环境和耐人寻味的城市意境。

水是苏州的灵魂,水在调节改善城市小气候、美化城市环境,以及消防、蓄排水和防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乡镇经济粗放型发展,污水直接入河,还有不少河道被填埋,使古城外围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陆上交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工业的大量建设,以及城市用地的扩展,古城水系也受到很大的冲击。

如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望亭电厂抽取大运河水作冷却水,截留了大运河较多水量,导致古城水网流速降低一半;90年代初,大运河苏州段改道工程完成后,古城水道进水量锐减47%,加之因防汛需要建立许多泵闸,古城河水几乎变成死水,大大削弱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外部水量受限、水质下降对古城水质和水循环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而要改变这一现状代价很大,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形成了制约古城保护的一大“瓶颈”。

根据苏州的城市性质、城市现状、古城风貌等三方面因素,苏州古城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要保护好这座国际上很有名词的历史文化古城,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通过改造和建设使她焕发青春;既要保护古城风貌,又要逐步改造旧城,使之符合现代人民工作和生活的要求。

1.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城市的发展,减少对古城的损害。

从整体着眼,对古城的环境、容量和各项建设,进行控制。

这是积极的保护措施,而不是限制城市向现代化的发展。

控制城市的容量和环境,逐步减少古城的人口,不在古城内新建新的工厂,控制旧工厂的扩建,对造成污染的工厂和企业进行合理的搬迁和治理。

控制城市各项建筑和建设工程,在古城内的各种新的建设和翻修工程,都要能和古城背景相协调的方式进行,尽量继承古城旧有风貌。

力求创新和继承相结合,与古城风貌相协调。

在点、线、面、系的保护范围内,更要讲究继承优秀传统,发扬地方风格,提倡“神”和“形”上下功夫。

建筑色彩,以淡雅、朴素为基调。

针对古典住宅进行单体改造,按照“保持传统外貌,完善现代设施”的要求,对一些质量尚可、有传统特色的旧宅进行改造。

我认为可以将街坊分为“保留、更新、改造”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不同的设计研究,维护原有街巷格局,改善居住条件,繁荣地段经济,完善公用设施。

结合解危安居工程,对古城街坊进行保护性更新。

根据古城河道、街巷的走向和组合,将古城划分为合理数目个街坊,便于管理和保护。

2.要有重点地保护相应地方。

为了有区别、有重点的保护古城历史文化精华,更突出古城风貌,也有利于城市更新、改造。

对于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古建筑和反映古老城市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段,确定若干“点”、“线”、“面”、“系”加以重点保护。

“点”即指拙政园、北寺塔等园林、名胜50处;“线”是指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凤凰街、十全街、山塘街等三条线;“面”是指具有浓郁古城风貌、水乡风貌和名胜古迹的平江水乡风貌区(图3-6)、盘门三景、玄妙观古建筑群、枫桥及寒山寺、虎丘山及虎丘镇等五个“面”;“系”包括一环(外城河)、二延伸(山塘河、枫桥河)、三横四直(城内骨干河道等组成的水系)。

对每一个保护对象,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要求,以确保文物古建筑环境的良好。

3.要加大建设力度。

积极建设城西新市区和小城镇,积极开发建设城近远郊自然风景区和具有水乡、名胜古迹的古镇,以逐步缓和古城超负荷的现状和适应旅游事业发展需要。

面向国际国内,优选一流的规划设计队伍,编制最优规划设计方案。

全覆盖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法定图则。

全面引入色彩设计和景观设计。

全面引入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4.要处理好居民,政府和专家的关系。

在古城保护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专家呼吁保护,居民赞成改造,“专家的善意和居民的愿望存在着很大差距”。

居民是每日每夜生活在自己的老房子里,他们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方便,而专家则是从可持续发展与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两者的立足点不同。

我建议可以突出体现专家和居民的共同愿望,就是都以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准为根本出发点。

这样就能改变长期以来在建设和保护工作中忽视公众权利,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古城保护意识淡薄等状况,使古城保护更具广泛的社会基础。

另外,我建议可以建立了重大项目规划公布制度,一些古城整治、改造项目规划在网上公布,认真听取市民意见,并将市民的建设性意见吸收到规划中去。

诸如此类的做法可以充分调动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古城保护中,专家学者的规划意见和市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往往会产生矛盾,和政府部门的实施考虑也常常会有差距。

如何协调这些矛盾,密切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系,这在古城保护中是至关重要的。

我建议,首先要尊重专家意见,请专家把关,负起专业的责任,但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还要采取几方面结合的办法,及时沟通,讲透道理,寻找共同点,使规划和建设方案更为完备、更具可操作性。

这样对于专家学者来说,也提高了他们所提建议的命中率,政府也尽到行政的责任。

这样的话,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就能够密切配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作必然成功。

当前古城保护只靠政府意志还不够,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强化全民保护意识。

我建议文物部门每年应该开展“文物宣传周”活动,编印各类文物宣传资料,举办各种专题陈列、报告会、座谈会,宣传文物知识。

此外,我们可以借助报刊、电台和电视等媒体,以举办苏州历史文物知识问答和电视大奖赛等形式,普及苏州历史文物知识。

这样做不仅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说明,还对一批著名古街坊(巷)和文物点进行立牌标志说明。

只要做到保护古城意识深入人心,并且设计人员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有对古井、古树、古屋进行保护的意识,我相信,古城保护的明天肯定会很美好。

5.要加强法律方面的规定。

古城保护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依法开展。

苏州应该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用此确定古城保护的原则、内容和范围,以“全面保护”为总的指导思想和控制原则,强调古城保护的整体性、综合性,明确了一城(古城)、二线(上塘线、山塘线)、三片(虎丘片、枫桥镇寒山寺片和留园、西园片)的综合保护框架。

我认为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需要重申这些要求,并且要详细划定“一城二线三片”的范围,重点划出四个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平江、拙政园、怡园、山塘街历史街区)和三个传统风貌地段保护区(盘门地区、观前街地区、十全街地区),并要在古城街坊控规中确定45个大小不等的历史地段作为古城风貌保护的重点。

为了保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有必要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需要明确“苏州市区应当保护古城风貌。

保护范围为护城河内的苏州古城,山塘街、山塘河和枫桥路、上塘河、枫桥古镇、虎丘和留园、西园地区。

”针对古建筑遗存而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项地方性法规。

[11]

虽然苏州地方就古城保护进行了某些法规上的保证,但是还远远不够,可以上升到立法层面,进行法律同法规方面的双重保护。

一旦上升到法律层面,我相信对于古城保护将有深远意义。

同时,对破化古城和某些破化古城,危害古城保护的行为可以进行法律上的制裁,包括罚款,警告,行为过甚的,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可以追求其形式责任。

苏州古城保护规划起步虽早,但难度甚大。

现规划开始实施,任务仍很艰巨。

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发展精神文明和为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高度,做好“点”、“线”、“面”、“系”的详细保护规划,逐步把精心绘制的规划蓝图,变成灿烂的现实,使苏州无愧为祖国当代的历史文化名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