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句群.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014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九节句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节句群.docx

《第九节句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节句群.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节句群.docx

第九节句群

第九节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

句群也叫句组、语段,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表示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语法单位。

例如:

1小俞放心了。

道静却沉重地忧虑着,但不能说出来。

2风,更猛了。

雪,更大了。

天也越来越黑了。

句群有如下特点: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单句或复句)组成。

例①由一个单句和一个复句按转折关系组成,例②由三

个单句按并列关系组成。

2、几个句子在意义上衔接连贯,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例②是写冬天的傍晚风雪交加的一种自然景观。

3、组成句群的各独立的句子之间可以靠语序直接组合,也可以靠关联词语组合。

例①在后一个句子里用

了关联词语“却”,例②前两句不用关联词语,也是在最后一个句子里用了“也”。

句群一般不成套地使用关联词语,常常是在相关的后一句里单个使用关联词语。

4、句群里独立的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语调,书面上都用句末标点,但整个句群的语气是连贯和流畅的。

句群的被重视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于改进多年来语法教学的不足的需要。

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感

到学生运用语言(无论是说或是写)的时候,许多常见的语病往往不是出在一个句子之内,而是出在前后联系紧密的一组句子之间,像所谓“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重复累赘,等等。

因此,语文教学界认为讲语法不宜绝对限制在一个句子为止。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将句群看作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二、句群同复句、段落的关系

句群同复句、段落临界,处于“中间地带”。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句群与复句的区别

句群不同于复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成单位不同。

构成句群的是句子,句群再短,一定是句子的组合体;构成复句的是分句,复句再长,内部层次再复杂,它还是一句话。

因此,一个句子只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句群包含有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完整意思,它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一个句子所能包含的范围。

2、关联词语的用法有所不同。

表达语法关系,句群和复句都可以使用关联词语,但句群一般只在后边句子的开头单用一个承前的关联词语,成套使用关联词语的一般只限于并列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选

择关系(或者……或者)、承接关系(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复句则是经常成套地使用关联词语;即使是单用一个关联词语,一般也可以补出另一个关联词语来。

此外,复句的有些关联词语“虽然、不但”等,一般不用于句群。

3、语调和标点不同。

由于句群所表达的内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完整意思,所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调,而且在语气上既可以前后一致,也可以发生变化;既可以有前后统一的语调,也可以是几种不同语调的结合。

而复句不论结构关系多么复杂,表达的只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所以它的语气前后是一致的,句子只有一个统一的句调。

从书面语言上看,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只能用逗号或分号隔开;而句群的各个句子之间,则必须用句号或问号、感叹号隔开。

二、句群的类型句群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同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一样,句群内部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主谓、述宾等句法关系。

我们可以按照句与句间的逻辑、事理联系及表达意图等,参照语序和关联成分的使用,将句群的结构关系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递进、选择、因果、转折、假设、条件、目的等类型。

例如:

递进关系:

5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6那边又有几位,也围着一个石桌子,但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了。

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

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

选择关系:

7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

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

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8这不正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情意吗或许..是孩子对母亲的一颗心。

因果关系:

9倘苦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先因后果)

10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

因为..小寒前后,桂花已开过,兰花却

还要迟些日子才开。

(先果后因)

假设关系:

11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还可以节红纸张和印刷费用。

不妨比较一下,如果把一万种每本15

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它的总重量大的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这.样.,一座收藏上万册缩微图书的图书馆,一个人用手提箱就可以拿走了。

12.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15个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它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

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目的关系:

15我重说一遍,不管什么阶级,什么政党,什么社会集团或个人,只要是赞成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

中国的,我们就要加以联合。

为达..此.目.的.。

我们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下,坚强地团结起来。

(目的在前)

16我们要在进入这片大沙漠之前把车检修一遍,把油备足。

免得..在大沙漠里中途“抛锚”,免得..给基地带来麻烦。

(目的在后)

三、多重句群和多个句群相互间的层次分析

多重句群的层次分析

多重句群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构成,并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

(参看书本第186页的例1、2)四.句群和复句、段落

句群同复句、段落临界,处于“中间地带”。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句群与复句的区别句群不同于复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成单位不同。

构成句群的是句子,句群再短,一定是句子的组合体;构成复句的是分句,复句再长,内部层次再复杂,它还是一句话。

因此,一个句子只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句群包含有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完整意思,它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一个句子所能包含的范围。

2、关联词语的用法有所不同。

表达语法关系,句群和复句都可以使用关联词语,但句群一般只在后边句

子的开头单用一个承前的关联词语,成套使用关联词语的一般只限于并列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选择关系(或者……或者)、承接关系(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复句则是经常成套地使用关联词语;即使是单用一个关联词语,一般也可以补出另一个关联词语来。

此外,复句的有些关联词语“虽然、不但”等,一般不用于句群。

3、语调和标点不同。

由于句群所表达的内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完整意思,所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调,而且在语气上既可以前后一致,也可以发生变化;既可以有前后统一的语调,也可以是几种不同语调的结合。

而复句不论结构关系多么复杂,表达的只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所以它的语气前后是一致的,句子只有一个统一的句调。

从书面语言上看,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只能用逗号或分号隔开;而句群的各个句子之间,则必须用句号或问号、感叹号隔开。

(二)句群与复句的转换句群与复句由于其本身的结构和语意的制约,同时也由于上下文的制约,一般是不能随意转换的。

能够互相转换的句群和复句,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1)两个相邻的语言片断独立性较强,可分可合:

合则成大复句中的分句;分则各自独立成句。

(2)没有上下文的制约,分合自由。

由此,复句和句群的转换,往往出现在不太复杂的段落中。

例如:

热烈的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前掠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

这是个复句构成的段落。

一、三两个逗号可以改为句号,使转换为句群。

句群体可以自由地转换为复句的,例如: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正是大好的打猎季节,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打的英雄董昆。

原来“忙完了”和“季节”后的标点原为句号,现在都改用了逗号,变成了复句。

句群和复句不能随意转换,说明它们是具有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语言单位。

(三)句群与段落的关系

句群作为一级语言单位,与文章的段落(指自然段)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属文章学研究的范围。

大多数情况下,句群是段落的下级单位,是构成段落的基础,它可以和段落重合。

但经常小于段落。

句群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即当一段落只有一个句子的时候,它有可能大于段落。

比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句子各自成为段落。

三个句子在意义上是紧密联系着的,要当作一个句群来理解。

从书面形式看,段落有“换行”的形式标志,一个段落开始,总是另起一行,退后两格书写。

句群一般没有这种书面形式和标志(在与段落重合时,那标志是属于段落的)。

从表述内容上看,段落的容量比句群大,所表达的意思也比句群复杂、丰富得多。

段落是篇章的最小组成部分,代表了作者思路的一个步骤,而这个步骤的有层次的展开,则依赖于组成这个段落的句子和句群,主要是句群。

段落的划分要受到内容、体裁、风格、作者的个性和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戈U分段落的目的是把篇章这个整体分成若干单位,作用在使文章眉目清晰,结构显豁,有助于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上述影响段落形式的诸因素却不影响句群的形式,划分句群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句群这个语言单位的结构、类型及其语法修辞现象,作用在进一步掌握语言规律,指导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句群中的常见语病

(一)前后不一致

句群中,前言和后语应该取得一致。

前言要照顾后语、后语要呼应前言。

否则,句与句之间就会出现不一致。

例如:

1有时做梦也常常和他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

然而这样联想不是偶然产生的。

“做梦”是做梦,“联想”是联想,不能混为一谈,中途易辙,叫读者摸不着头脑。

2我们全班五十人,欢度毕业前最后一个国庆节。

一半同学参加市里的国庆联欢活动去了。

剩下十二个同学在教室里看电视。

这是数量上不一致。

全班五十人,走了一半,总还有二十几个吧,怎么只剩下十二个呢令人费解。

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是必须交代清楚。

(二)上下不连贯

句群里的句子,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能够连贯衔接。

如果不相连贯,就不能构成一个句群。

例如:

3我办完入学报到手续,就和几位同学向宿舍走去。

师院,我虽然只来过一次,今天却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

是什么力量使我对这个校园产生深厚的感情呢是求知的欲望。

又是什么力量使我这样求知心切呢是党的号召,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战鼓。

说着,说着,不觉已经来到了宿舍门口。

上文没有出现过一个“说”字,最后突然冒出一个“说着,说着”,意思就不连贯了。

应该把“说着,说着”改为“想着,想着”。

4耳闻陈燕华有广博的艺术爱好。

一进家门,墙上挂着她临摹黄山谷的书法习作,书桌上是古今中外的

名著,玻璃台板下压着小陈唱歌、绘画、弹钢琴、学英语的近影,此外,陈燕华还是游泳、打羽毛球的爱好者。

她为难地说:

“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在艺术道路上,我正在学步。

上文没有交代访问者问了什么,被访问的“她”怎么会“为难地说”呢显然,在“她为难地说”前边,少了一句问话,造成了上下不连贯。

(三)语无论次句群由一组句子构成。

这一组句子必须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作适当排列。

如果不顾内容,任意排列,

就可能出现语无伦次的错误。

例如:

5这男孩长得聪明机灵,就是身体虚弱一点。

他从小就会下象棋。

因为是独生子,父母十分喜爱,不大合群。

七岁那年跟舅舅下象棋,五战三胜,去年病了一场,好不容易才恢复健康,他的性格比较内向。

这个句群一共写了三个内容,男孩的聪明机灵,男孩的性格特征,男孩的健康状况,但是,句子排列十分混乱,使读者不得要领。

这些句子必须得新组合:

这男孩是个独生子,父母十分喜爱,性格比较内容,不大合群。

他长得聪明机灵,从小就学会下象棋,七岁那年跟舅舅对奕,结果五战三胜。

就是身体虚弱一点,去年病了一场,好不容易才恢复健康。

(四)重复多余。

句群中各个句子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只有每个句子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个句群才简练。

如果随意添

加可有可无的句子,就会造成重复多余的现象。

例如:

6张老师来上语文课了。

他很胖。

他讲课十分生动,引人入胜。

我们全班同学都喜欢上张老师的课。

“他很胖。

”一句与中心意思无关,是多余的句子。

7今天晚上我们全家到天蟾舞台看京剧。

六点钟出发。

去早了也没有意思。

我们乘的是17路电车。

因为

24路电车不经过那儿,不能乘。

剧场门前人山人海。

大门口就有人检票。

没有戏票的不得入场。

我们都提前进场了。

这个句群中废话很多,至少要把“去早了也没有意思。

”“因为24路电车不经过那儿,不能乘。

”“没

有戏票的不得入场。

”三句删去。

(五)关联错误。

有的句群,可以不用关联词语,有的句群却需要通过关联词语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关联词语使用不

当,也是句群的常见语病之一。

例如:

8我认为应当尽可能用简化汉字,不要复活古字,滥造新字。

这样,会给汉字的现代化造成无穷麻烦,给儿童学习增加困难。

这两个句子意思相悖,连不起来。

原因是用错了关联词语“这样”。

“这样”在这儿的意思相当于“如

果这样做,就……”,改用“否则”就对了。

“否则”的意思相当于“如果不这样做,就……”。

9芙蕖有五谷之实,却没有五谷之名。

兼有百花的长处,又避免了百花的短处。

由此可见,种植之利,还有比芙蕖更大的吗

关联词语“由此可见”的后续句应当是陈述句,而这儿是一个反问句,连接不上。

修改的方法不外乎两种:

要么更换关联词语(如“那么”),要么改变句式(如“由此可见,种植之利没有比芙蕖更大的了”)。

(六)答非所问有一种句群的组织方式是自问自答,一问一答。

按理说,前面问什么,后面就该答什么,要对好口径。

例如下边这个摘自报刊戏剧广告的句群就有问题:

10怎样把一度误入迷途的青年引上正路《姑娘,跟我走》就是对她们的深情的召唤。

问的是“怎样”,答的却是“召唤”,口径不合。

再看:

11哪些病会引起浮肿呢常见的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肾炎、营养不良、妊娠等。

问“哪些病”,答句里有一些是病,可是不全是。

“营养不良”不能算病,“妊娠”则更加算不上了。

第七,离群。

句群里的句子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

与中心意思无关的便是离群的句子。

一个句群里,如果有离群的句子,结构就显得松散,中心就不够明晰。

例如:

12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种树”,不能去“毁树”。

“种树”和“毁树”是一对矛盾。

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社会上还有“毁树”的现象。

句群中的第二句是一个离群的句子。

第三句中“这一点”指的就是第一句的内容。

一、三两句相连,表

意明确。

如果插入第二句,“这一点”指代什么,就不清楚了。

第十节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沿革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在文字产生之后随着书面语交际的需要陆续创造出来的。

中国古代没有类似我们今天使用的标点。

古人最早采用分行的办法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或者在句与句

之间断开。

甲骨卜辞中就有这样的用法,不过这种情况在商周时代的典籍中并不普遍。

后来,人们又用过“离经”的办法来断句。

到了汉代,人们在诵读或校勘时加上一些简单的符号,这就是句读。

“句”是较大的停顿,“读”是较小的停顿。

宋元以后,句读符号的使用范围从校勘扩大到了一般书籍。

这些符号,可以叫旧

式标点。

清代末年,西式标点符号传入中国,开始在一些出版物中使用。

但因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不

宜完全照搬西方的标点,于是使用者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出现了标准不一的现象。

1920年2月,北洋政府

教育部颁行了“新式标点符号”,使标点符号有了统一的标准,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

与西方的标点相比,

“新式标点符号”有几点明显的改变:

一是句号用小圈,而不用小圆点;二是引号用『』和「」,不用“”和’’;三是增加了书名号。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制定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该用法规定的标点符号共14种,即句

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

同30年前的方案相比,增加了顿号和着重号,同时名称也作了些改变。

每种符号都有定义、白话文例句和具体用法,并规定了符号的书面位置和书写格式。

这次公布的使用法,显得更加完善、周密,但仍旧是适用于直排出版物的。

此后40年,横排的出版物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标点符号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

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将原列的14

种符号增加到16种,简化了说明,更换了例句。

在此基础上,国家语委又进一步提出并由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负责起草了标点符号用法标准,对各个标点符号的形式、用法、位置作了详细说明。

1995年12月,国家

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有关标点

符号的具体用法,都应遵照这个标准执行。

与1951年的方案相比,新标准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两个标号,感叹号改称叹号。

为了适应横排文稿的特点,将引号改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将原来用于文字左边的曲线型书名号改为《》(如用曲线,则在文字下边)。

这一标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标点符号发展变化的实际,也基本上能够适应汉语书面语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和书写位置

现行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7种点号分别是句号(。

)、问号()、叹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

点号又有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之分,句号、问号、叹号是句末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是句内点号。

9种标号分别是破折号(一一)、括号(())、省

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一或~)、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

()。

使用标点符号,应该注意它们的书写位置:

点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

这四种符号的位置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相应的汉字下面。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引号有单引号和双引号两种形式,一般是外双内单,倘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再用双引号。

以上规定主要针对横排文稿。

直排文稿的标点位置另有规定,个别标点形式有变化,例如:

点号位于文字下方右侧,着重号位于文字右边,书名号放在文字上下,专名号放在文字的左边。

引号使用竖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都要改用相应的适宜直排的写法。

三、标点符号的功能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里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读者辨明语气和口气,分清句子的结构,正确地了解文意。

一般说来,点号用来表示停顿或语气,标号用来表示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有的标号,例如破折号、省略号和间隔号,也兼有表示停顿的作用。

(一)标点符号和语气、口气

1.句末点号和语气

句号、问号和叹号是位于句末的点号,常常用来表示贯穿全句的语气。

陈述语气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号,感叹语气用叹号,祈使语气则根据语气强弱分别使用叹号或句号。

使用这几种点号,须注意几点:

第一,合理使用句号,防止一逗到底。

一段文章通常由若干句子组成。

由于理解的不同,人们的断句结果也往往大不相同。

这种现象不足为奇,重要的是尽量多用句号,防止犯一逗到底的毛病。

当然,如果前后文紧密照应(比如用上成对的关联词语),当中则不应断句。

第二,问号的使用,不以句中有无疑问代词为标准,也不以句末有无“呢、吗”等为依据。

因为疑问代词不一定表疑问,“呢、吗”之类也不一定用于问句。

例如:

1我是这么想的,可不知道他的意思怎么样。

2他在找你呢。

反过来说,有些句子虽然形式上跟上边的句子很相似,但它是期望对方回答的,因此要用问号。

例如:

3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你的意思怎么样

4他在找我吗反问句用的是疑问句形式,尽管不要求对方回答,但也常用问号。

例如:

5面对这种情况,谁能无动于衷

如果反问句是陈述句加上疑问语调构成的,在书面上也要依靠问号来表示。

例如:

6面对这种情况,他能不表示意见

有的作者在反问句句末用上叹号,是为了强调感叹语气。

例如:

7现在我们也燃放炮竹,但是谁会想到那和“驱鬼”之类的迷信有牵连!

介乎陈述和疑问之间的句子,句末点号应灵活运用。

例如:

8他大概不会来了吧(用问号,表示疑多于信)

9他大概不会来了吧。

(用句号,表示信多于疑)

选择问句虽然包括几项,但它是一个句子,只需在句末用上一个问号。

例如:

10你是打算先找工作呢,还是继续读书

很短的选择问句中间可以不用逗号。

例如:

11要米饭还是馒头

如果为了强调,把选择的内容分几项说,每个句子后面都得用问号。

例如:

12是站在他们的前面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第三,避免滥用叹号。

有人喜欢连用两三个叹号,以为这样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其实表达强烈的感情应该依靠选词、语序等综合手段,不宜靠叠用叹号。

还有人以为带有感情的句子都须用叹号,殊不知滥用叹号反而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2.句内点号和口气

在表达口气方面,句内点号大体有两种作用:

一是强调某些词语,一是表示激动的感情。

例如:

13龙须沟啊,不是坏地方!

14事实证明:

我们的估计是正确的。

15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例13、14句内的停顿是为了强调。

用逗号,强调的往往是前面的词语;用冒号,强调的是它后面的部分。

例15句内的停顿表示激动的情绪。

说话的时候,如果感情激动,就会有较多的顿挫,逗号往往用来表示这种顿挫。

3.标号和口气

破折号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中断。

例如:

16我是不该轻信他,可是——中断了之后,还可以另外起个头,这就成了口气的突然转换。

例如:

17“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么”赵七爷站在七斤嫂的对面说。

破折号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如:

18“呜——”火车进了站。

省略号常用来表示语气的断续。

例如:

19他颤动着嘴唇低低地说:

“你……怎么……又来了……不要……为我……耽误工作!

引号可以用来指明强调的词语,引起读者注意。

例如:

20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21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帐。

例20引号里面词语的意思没有改变,属正面提引。

例21引号里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于一般解释,属反面提引。

这些经引号特别提引的词语,在说话时都用强调的口气来表示。

(二)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

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

下面五个句子用词相同,词的排列顺序也相同,但由于所用标点符号不同,句子结构就不一样,意思也不相同。

1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2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3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4爸爸:

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剧本台词)

5爸爸:

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剧本台词)

标点符号和句子的结构关系,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某些结构中不能用某些点号;二是某些结构中必须用某些点号;三是某些结构中可以用某些点号,但有一定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

所谓条件,有结构上的,也有修辞上的,我们着重谈的是前者。

1.句子各部分之间的点号能用在句子各部分之间的有逗号、分号和冒号。

用逗号的机会最多,其次是冒号。

主语和谓语之间能用逗号。

如果谓语在前,这个逗号便非用不可。

例如:

6怎么啦,你

7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主语在前,后面用上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