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509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docx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doc

复合材料期末复习资料

复合材料复习资料

1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

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若为气体

或液体,就不能成为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的分类:

1)按基体材料类型分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

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始终有基字)

2)按增强材料分为: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

维复合材料;金属纤

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始终有纤维二字)3)按用途分

为:

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

(两种的区别)

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用做承载力和此承载力结构,要求它质量轻、强度

和刚度高,且能承受一定温度。

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

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即具有各种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声学

性能、摩擦性能、阻尼性能以及化学分离性能等的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的基体:

金属基---对于航天与航空领域的飞机、卫星、火

箭等壳体和内部结构,要求材料的质量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尺寸稳定

性好,选用镁、铝合金等轻金属合金做基体。

对于高性能发动机,要求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同时能在高温、氧化环

境中正常工作,可以选择钛基镍基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材料;

对于汽车发动机,选用铝合金基体材料;对于电子集成电路,选用银铜铝

等金属为基体。

轻金属基体一铝基、镁基,使用温度在450°C左右或以下使用,用于

航天及汽车零部件。

续纤维增强金属基采用纯铝或单相铝合金,颗粒、晶须增强?

采用高

强度铝合金。

钛基,使用温度在65CTC(450-700),用作高性能航天发动机

镍基、铁基钴基及金属间化合物,使用温度在1200°C(1000°C以上),

耐高温

4聚合物基体

一)简答题(各自优缺点)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聚合物基主要有:

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各自优缺点:

二)聚合物基体的作用选择题:

a.将纤维黏在一起;b.分配纤维间

的载荷:

c.保护纤维不受环境的影响

5陶瓷基特点:

比金属更高的熔点和硬度,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耐

热性、抗老化性好,但脆性大,韧性差。

需要加入第二相颗粒、晶须以及

纤维进行增韧处理。

常用的陶瓷基主耍包括玻璃(非晶态固体)、玻璃陶瓷(多晶固体)、氧化物陶瓷(AI2O3,MgO,SiO2,ZrO2,莫来石,熔点均在2000°C以上)、

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膏,菱苦土和水玻璃研宄最多的是纤维增强水泥增强塑料)

6复合材料界面定义:

复合材料屮增强体和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是

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与基体和增

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界面相。

起“纽带”和“桥梁”作用。

7复合材料一界面的作用?

界面的作用归纳为几种效应:

传递效应,界面能传递力,能将外力传

递给增强体,在基体和增强体间起“桥梁”作用。

阻断效应,结合适当的

界妞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不连续效应,

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等现象,比如抗电性、

尺寸稳定性等。

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

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等。

诱导效应,一种物质

(增强体)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

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的弹性、低的膨胀性等。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8界面的形成P14-1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体与增强纤维的接触与浸润过程。

由于增强纤维对基体分子

的各种基团或基体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起着同,它总是要吸附那些能够

降低其表谢能的物质,并优先吸附那些能较多降低表妞能的物质,因此,

界面聚合层在结构上与聚合物本体是不同的。

第二阶段是聚合物的固化阶

段。

在此过程屮聚合物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而固化,形成固定的界面

层。

界面层的包括:

界面的结合力、界面的厚度和界面的微观结构等几个方面。

9界面作用机理?

界面对复合材料特别是其力学性能起着极为重耍的作用。

如果界面很

脆及断裂应变很小而强度很大免责纤维的断裂可能引起裂纹沿垂直与纤

维方向扩展,诱发相邻纤维相继断裂,这种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很差。

果界面结合强度较低,则纤维断裂引起的裂纹可以改变方向而沿界面扩展,

遇到纤维缺陷或薄弱环节时,裂纹再次跨越纤维,继续沿界面扩展,形成

曲折的路径,需要较多的断裂功。

因此,如果界面和基体的断裂应变都较

低时,从提高断裂軔性的角度出发,适当减弱界谢强度和提高纤维延伸率

是有利的。

10界面作用机理运用的理论(选择题):

界面吸附理论、化学键理论、

物理吸附理论、变形层理论、扩散层理论

金属基复合材料:

12比强度、比模量:

比模量是材料的模量与密度之比,比强度是材

料的强度与密度之比。

是度量材料承载能力的一个指标,比强度越高,同

一零件的自重越小,比模量越大,零件的刚性越大。

第二章:

复合材料的复合原理及界面

1增强机理包括:

颗粒增强原理、纤维增强原理、短纤维(晶须)增

强原理

颗粒增强原理根据增强粒子的尺十大小分为:

弥散增强原理和颗粒增

强原理。

微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弥散强化效果越好。

2混合法则的定义?

Ec=Ef*Vf+Em*Vm,表明纤维、基体对复合材料T均性能的贡献正比于它

们各自的体积分数。

3临界纤维长度的定义?

Lc是载荷传递长度的最大值,称为临界纤维长度,在这个长度上纤维

承载应力小于最大纤维强度。

当纤维长度小于临界长度时,,最大纤维应力小于纤维平均断裂强度,

纤维不会断裂。

当纤维长度大于临界长度时,纤维应力可以达到平均强度,

当纤维应力等于其强度是,纤维将发生断裂。

4界妞相的定义?

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纳

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一一界

面相(层)。

5适当的界面结合强度。

(简答)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与聚合物基体之间形成较好的界妞粘结,冰能保证应力从基体

传递到增强材料。

充分发挥数以万计单根纤维同时受力的作用。

界面黏合

强度不仅与界面的形成过程有关,还取决于界面粘结形式(物理机械结合、

化学结合)。

物理机械结合,即通过等离子体刻蚀或化学腐蚀使增强体表

面凹凸不平,基体扩散嵌入到增强体表面的凹坑、缝隙和微孔中,增强材

则“锚固”在聚合物基体中;化学结合,即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形成化

学键,可以设法使增强体表面带有极性基团,使之与基体间产生化学键或

其他相互作用力(如氢键)。

界面粘结太弱,复合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界面脱粘破坏,纤维

不能充分发挥增强作用。

出现韧性断裂。

界面粘结太强,复合材料在应力

作用下破裂产生的正在增长的裂纹容易扩散到界面,直接冲击增强材料而

呈现脆性断裂。

金属基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具有很高

的强度和模型,当复合材料屮某一根纤维发生断裂产生的裂纹到达相邻纤

维的表面时,裂纹尖端的应力作用在界面上,如果界面结合适中,则纤维

与基体在界面处脱粘,裂纹沿界面发展,短话了裂纹尖端,当主裂纹越过

纤维继续向前扩展时,纤维呈“桥接”现象。

当界妞结合很强时,界妞处

不发生脱粘,裂纹继续发展穿过纤维,造成“脆断”。

第三章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1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按其原料组成分为:

1)无碱玻璃纤维、有碱玻璃

纤维、中碱玻璃纤维、特种玻璃纤维。

PS:

无碱玻璃纤维又称“电气玻璃”,化学稳定性好,耐强碱,不耐酸,

电性能好。

宥碱玻璃纤维:

用于窗玻璃,对潮气侵蚀很敏感,很少用。

中碱玻璃纤维:

耐酸性好,用于耐腐蚀领域,价格便宜。

2玻璃纤维(非结晶型无机纤维)的化学组成:

二氧化硅、三氧化二

硼、氧化钙、三氧化二铝。

Ps:

碱性氧化物能够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排除坡璃液中

的气泡,还有助熔作用。

3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与直径和长度有关,直径和长度越大,强度越

小;含碱量越人,强度越小。

PS:

存放时间越长,强度越低。

拉伸强度:

高强玻璃纤维>无间玻

璃纤维>有碱玻璃纤维

4玻璃纤维的制造方法:

坩埚法和池窑拉丝法

•填空

5浸润剂

作用是:

润滑作用,防止纤维间的磨损,使纤维得到保护;粘结作用,

使单丝集束成原纱或丝束;纺织纤维表面聚集静电荷;使纤维获得能与基

体材料良好粘结表面性质。

常用的润滑剂:

石蜡乳液和聚酯酸乙烯酯。

石蜡乳液属纺织型,主要

有石蜡、凡士林、硬脂酸、变压器油、固色剂、表面活性剂和水。

使用时

要经过脱蜡处理。

而聚酯酸乙烯酯猪油有成膜剂、偶联剂、润滑剂、抗静

电剂,易使玻璃纤维起毛。

6玻璃纤维纱分为加捻纱和无捻纱。

Ps:

加捻纱是通过退绕、加捻、并股、络纱而制成的玻璃纤维品纱。

无捻纱是不经退绕、加捻、直接并股、络纱而成。

冇捻纱常用石蜡乳剂作

为润滑剂;无捻纱用聚酯酸乙烯酯作润滑剂,成本低,但易磨损起毛。

碳纤维增强材料

7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分为:

气相法和有机纤维碳化法。

Ps:

气相法只能制造晶须或短纤维,不能制造连续长丝。

而有机纤维

碳化法适合制造连续长丝。

8有机纤维碳化法工艺过程的冃的?

(简答)制备碳纤维的四个阶

段及目的

有机纤维碳化法是先将有机纤维经过稳定处理变成耐焰纤维,然后再

在惰性气氛中,在高温下进行烘烧碳化,使有机纤维失去部分碳和其他非

碳原子,形成以碳为主耍成分的纤维状物。

制作碳纤维的主要原材料有三种:

人造丝(粘胶纤维)、聚丙烯腈纤

维、沥青基碳纤维。

Ps:

沥青基碳纤维有高模量的各向异性。

制造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多选用聚丙烯腈。

工艺过程包括:

喷丝一

预氧化处理一碳化处理一石墨化处理。

喷丝:

可用湿法、干法或熔融状态

三种,聚丙烯腈喷丝后得到的原纤维称为“先驱丝”。

预氧化处理:

在氧

化气氛中预氧化处理,使链状聚丙烯腈分子发生交联、环化、氧化、脱氢

等化学反应,放出H20,HCN、NH3和H2等分解产物,形成耐热的梯形

结构。

碳化处理:

在高纯氯气屮慢速加温,以除去其屮的非碳原子。

(ps:

影响碳化质量的因素有:

氮气纯度、碳化温度和碳化速率)石墨化处理:

在高纯氩气保护下快速升温,,纤维中的碳发生石墨结晶,可以得到高强

度的石墨纤维。

Ps:

晶粒越小,强度越大。

碳化硅纤维

9制备方法分为两种:

化学气相沉积法、先驱体转化法。

P64-65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硅纤维时,是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汞电极直

接用直流电或射频加热,将钨丝或碳丝载体加热到i3oor作用,在氢气中

清洁其表面,在进入圆柱形反应室,在反应室中通入氢气和氯硅烷气体混

合物,在灼热的芯丝表血上反应生成碳化硅并沉积在芯丝表而。

结构由纤

维中心向外依次为芯丝、富碳的碳化硅层、碳化硅层、外表面富硅涂层。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化硅纤维时,将有机硅聚合物(聚二甲基硅烷)转化

成可砂性的聚碳硅烷,经熔融纺丝或溶液纺丝制成先驱丝,用电子束照射

等手段使之交联,最后在惰性气氛或真空中高温烧结成碳化硅纤维。

芳纶纤维主分?

什么是?

10主分:

聚合物大分子的主链有芳香环和酰胺键构成。

一C一Ph—C

一N—Ph—N—?

打不出,需手抄化学式代表: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

(PPTA)防弹衣。

晶须

11定义:

晶须是以单晶结构生长的直径小于3Pm的短纤维,其内部

结构完整,原子排列高度有序,缺陷少,纤维中强度最高。

第四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定义):

由一种或多种细小形状(直径为微米

级)的材料分散子聚合物塑料屮组成。

属微米级复合材料。

2聚合物基体分为:

热固性基体和热塑性基体。

3材料设计(定义):

材料设计是指通过理论与计算预测新材料的组

分、结构与性能,或者说,通过理论设计来“订做”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

料。

Ps:

按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分为三个层次:

微观设计层次、连续模型

层次、工程设计层次。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简答)--定义,步骤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是选用不同材料综合各种设计(如层合板设计、典

型结构设计、连续设计等)的反复过程。

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1)明确设

计条件,如性能要求、载荷情况、环境条件、条件限制等。

2)材料设计,

包括原材料选择、铺层性能的确定、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设计等。

3)结构设计,包括复合材料典型结构件的设计,以及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

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飞制作工艺和方法(只理解,不重要)?

原材料:

纤维等增强体和聚合物基体材料。

制造方法分类:

热同性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如手工成型法、喷涂成

型法、压缩成型法、注射成型法、SMC压缩成型法、

第五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

1金属基复合材料(定义)(MMC)是一类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以

金属或非金属线、丝、纤维、晶须或颗粒状组分为增强相的非均质混合物。

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选择(理解)

在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纤维是主要的承载体,基体的作

用是保证纤维的性能充分发挥,并不需要基体有高强度和高模量,也不需

要基体金属具有热处理强化等性质,但要求有好的塑性和纤维良好的相容

性。

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分为:

初加工和精加工一一填空4连

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纤维表面处理是指对纤维表面涂覆适当的

薄涂层,g的是:

为了防止或抑制界面反应,已获得合适的界面结构和结

合强度;改善增强体与基体间在复合过程中的润湿与结合;有助于纤维的

规则排列;减少纤维与基体之间的应力集中。

选择

5同态法(定义):

是指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基体处于同态下制造金属

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分为粉末冶金法、热压法、热等静压法、轧制法、挤

压法、拉拔法和爆炸焊接法。

液态法(定义):

是指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基体处于熔融状态下与固

体增强物复合的方法。

分为:

铸造法、液态金属浸渍法、真空压力浸溃法、

液态模锻法、共喷沉积法和热喷涂法。

第六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

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化合物元素的不同,分为:

氧化物陶瓷(AI2O3、ZrO2、SiO2、

MgO)、碳化物陶瓷(SiC、B4C、TiC)、氮化物陶瓷(BN、Si3N4)、混合氧

化物(3AI2O3•2SiO2)o

2纤维、晶须增韧机制一一增韧机理,简答各种机制的定义

纤维和晶须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陶瓷材料的軔性,更重要的是使陶瓷材

料的断裂行为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由原來的脆性断裂变为非脆性断裂。

料的断裂过程为:

基体屮出现裂纹、纤维、晶须与基体发生界面解离(也

成为“脱粘”)、纤维、晶须的断裂和拔出。

而纤维、晶须的增初机制有裂

纹偏转;纤维、晶须拔出;脱粘;桥联。

裂纹偏转:

在扩展裂纹尖端应力场中的增强体会导致裂纹发生弯曲和

偏转,从而干扰应力场,

致使应力强度降低,起到阻碍裂纹扩展的作用。

基体中的裂纹很难穿

过纤维或晶须,在原来的扩展方向进行扩展,相对的,更容易绕过纤维或

纤维并尽量贴近纤维或晶须表面进行扩展,即发生裂纹偏转。

偏转P的裂

纹受到的拉应力往往低于偏转前,由于裂纹扩展呢路径增长,裂纹扩展中

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通过裂纹扩展路径的增长起到增初作用。

增强体的

长径比越大,増韧效果越好。

脱粘增韧:

脱粘是指在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产生解离,产生了新

的表面,尽管单位面积的表面能很小,但是所有脱粘纤维总的表面能很大。

脱粘可以使基体的内部应力释放,从而起到增韧的作用。

纤维、晶须的拔出:

是指靠近裂纹尖端的纤维在外应力作用下沿着它

和基体的界面滑出的现象。

前提必须发生脱粘。

当纤维、晶须上的拉伸应

力小于断裂强度,剪切应力大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时,发生脱粘而出现纤

维、晶须的拔出。

纤维、晶须拔出会使裂纹尖端的应力松弛,从而减缓了

裂纹的扩展,起到增韧作用。

晶须桥联:

对于特定位向和分布的纤维,裂纹很难偏转,只能沿着原

来的扩展方向继续扩展,这时,紧靠裂纹尖端处的纤维并未断裂,而是在

裂纹两边搭起小桥,此时裂纹表面产生一个压应力,以消除外加拉应力的

作用,起到增韧作用。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四类:

传统的混合方法和粘合液

浸渍方法;化学合成技术;熔融浸溃方法;化学反应形成的方法(如化学

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浸润、反应结合法)Ps:

传统的对耐热基体不适合,

化学合成可以用于涂敷纤维,加工温度比1低。

熔融浸渍要求熔点不能太

高。

化学反应形成结构的速率低。

第七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

1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定义:

是由水硬性凝胶材料与水发生水化、硬化

后形成的硬化水泥浆体作为基材,与各种无机、金属、有机材料所组成的

材料。

由硅酸盐水泥、水、砂和石组成的普通混凝土是应用最广泛的水泥

基复合材料。

2水泥基复合材料分为两类: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

土复合材料。

聚合物混凝土复合材料分为:

聚合物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和聚

合物改性混凝土。

各种的不同聚合物混凝土屮全部以聚合物代替水泥做

胶结材料,与骨料结合而成复合材料。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是降低粘度的有

机物单体、预聚体、聚合物等浸渍到己硬化的混凝土孔隙中,再经聚合等

步骤使水泥混凝土与聚合物成为一个整体。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是以水泥和

聚合物为胶结材料与骨料结合而成混凝土,即在混凝土的组成中加入聚合

物。

PS:

聚合物混凝土用于抢修中。

3高性能混凝土中,水和水泥拌成的水泥浆起到胶结作用,砂、石集

料起到骨架作用,见P169图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必须掺高效减水剂,否则不可能具有合适的工作

性。

高性能减水剂有四类:

磺化萘甲醛缩合物、磺化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

聚狻酸盐、改性木质磺酸盐。

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很重要。

Ps: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要点:

掺入与水泥具有相容性的减水剂以降

低水灰比,掺入细掺合料、选用合适的集料,尤其是粗集料。

4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定义):

也称“纤维增强混凝土”,指以

水泥、水、细的(或粗细混合)集料形成的混合物为基体,以各种有机、

无机或非金属的不连续短切纤维为增强体组成的材料。

5混凝土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一一简答

1)配合比,包括纤维的体积分数和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又涉及胶

合料的用量、水灰比以及水的用量。

2)投料顺序与施工工艺:

注浆法,将流动性砂浆注入事先放置于模

板屮纤维骨架屮,或在振动的同时向模具N撒一层纤维,浇一层砂浆,分

层浇注。

全渗入法,将按配合比称好的水泥、砂、硅灰一次倒入大盘中,

人工搅拌3min,待搅拌均匀后,再将纤维均匀缓慢撒入,边撒边干拌,拌

和均匀后再加入水搅拌均匀,入模成型。

3)标准养护条件:

温度(20±3)°C,湿度不小于90%,养护时间28d。

第八章:

先进复合材料(各种定义)

1碳/碳复合材料(定义):

是由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以碳或

石墨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也称为“碳纤

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碳/碳的致密化工艺:

就是基体碳形成的过程,实质是用高质量的碳填满碳纤维周围的空隙中,已获得结构、性能优良的碳/碳复合材料,最常用

的两种制备工艺:

液相浸渍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2纳米复合材料:

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冇一维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

分散相可以使无机化合物(陶瓷、金属等),也可以是有机化合物(聚合物)。

3功能复合材料:

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还提供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

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导电、超导、半导、磁性、压电、阻

尼、吸声、摩擦、屏蔽、阻燃、防热等功能。

第九章:

材料复合新技术(各种定义)

1原位复合技术:

原位复合技术来源于原位结晶和原位聚合概念。

料中的第二相或复合材料的增强相生成于材料的形成过程中,即不是在材

料制备之前就有,而是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原位就地产生。

2白蔓延复合技术:

是在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的复合技术,主要用于制备金属/金属、金属/陶瓷、陶瓷/陶瓷系复合粉料

和块体复合材料。

3梯度复合技术:

是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工艺技术,该工艺的关键在

于如何使材料组成和等按设计要求形成梯度分布。

4分子自组装技术:

是通过有机物或聚合物分子以一定的结合方式在

特定的基片上自行组装而得到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材料制备技术。

分子与

基片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化学键、氢键或静电引力。

第十章:

复合材料可靠性与无损评价

1可靠性:

是指系统或部件在给定的使用时间内和给定的环境条件下,

能够顺利地完成原设计性的概率或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用概率作为定量

尺度表达可靠性时,这个概率称为“可靠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