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526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能服于人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

“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

“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

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

驾驶(马车)。

③失辔:

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欺我  欺________

②母去四子寒 去: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

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3.课外文言文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

“有盐乎?

”“有盐乎?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

“安可如此?

”愚人曰:

“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适:

到……去。

②缘:

因为。

③味败:

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

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

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

②缀行甚远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径去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写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5.课外阅读

蔡洪赴洛

   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

“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③,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蔡答曰: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④握之璧⑤不必采于昆仓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⑥处。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⑦,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蔡洪:

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

②仄陋:

同“侧陋”,指出身卑微。

③亡国之余:

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

④盈:

满,满满的。

⑤璧:

圆形的玉。

⑥常:

通常的、固定的。

⑦邑:

城市、县。

⑧苗裔:

后裔、后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采贤俊于岩穴/贤哉,回也

B.亡国之余/亡处亡气

C.有何异才而应斯举/逝者如斯夫

D.何必常处/将复何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3)选文中的蔡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面对无礼的刁难都能有力回应。

请分析两人的回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

“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

“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

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

【注释】①捐:

抛弃,舍弃。

②哓(xiāo):

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

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7.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

“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

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狼》是按照屠户_______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_______。

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

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射于家圃________

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

③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

④自钱孔入________

⑤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尔安敢轻吾射!

(3)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________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一下陈尧咨的性格特征。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博学面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周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请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章,井说说其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①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还。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

“解名②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

①讬:

托。

②解名:

这里指考中举人的榜单。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先还(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3)上文的大意可用成语________来概括。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词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过中不至   人迹罕至

B.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C.下车引之   穿针引线

D.入门不顾   奋不顾身

(2)依据全文,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B.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C.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自己离开。

D.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1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   ②太丘舍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

体现的是古人“诚信”的理念。

B.文中的友人无信、无礼,但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能改。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太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父”、“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文章语言生动传神,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现人物鲜明个性。

13.文言文阅读

陈谌设喻答客问

刘义庆

客有问陈季方①:

“足下家君②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④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陈季方:

即陈谌,陈寔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大哥是陈元方。

②家君:

           ,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词则尊称别人的父亲。

③阿(ē):

弯曲的地方,这里指山的角落。

④仞:

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1)请根据你的文言积累,将注释②补充完整。

(2)课堂上,师生就选文的词义展开了讨论。

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

积累文言词汇,可以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当斯之时”和“逝者如斯夫”两句中的“斯”

都是“________”意思。

小文:

但是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词,如“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

你可以借助古汉语工具书,根据具体语境,查找正确义项。

小语: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荷”有三个义项:

①hé莲;②hè肩负,扛;③hè承担,

蒙受。

“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选哪个选义项呢?

小文:

根据文意,选用第________义项,读音是________。

老师:

遇上没有学过的词,还可以根据积累的成语来判断意思。

如“桂树焉知泰山之高”中的

“焉”,可以联想到成语“________”,从而判断它的意思是________。

小语:

谢谢老师!

原来学文言字词有这么多方法,太好了!

(3)陈季方和陈元方一样善辩。

阅读全文,分析陈季方应答的妙处。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

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

“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

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

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

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

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

立志。

D.年与时驰 驰:

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犀怪

   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

近岁居民艺②。

麦,被邻夜食几尽。

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

”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

食邻麦者,殆是乎?

”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

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

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

凡事何可不揆诸理?

【注】①延溪:

地名,在湖南桃源东。

②艺:

种植。

(选自《雪涛小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②闻之于宋君________

③乃故言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

(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曝:

晒。

②拊(fǔ)掌:

拍手。

③搐(chù):

抽缩。

④乃:

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

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

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折枝:

使树枝弯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C.尊君在不/不谋而合

D.入门不顾/顾影自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请用三条“/”给短文《王戎识李》划线的句子断句。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都形象地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景,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喜欢第二个。

B.《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少年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让我们对古人产生亲近之感。

C.别的小孩争先恐后地去摘道旁的李子,唯有王戎一动不动。

因为王戎爱动脑筋,勤于思考,不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

D.《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该篇记载了各种语言环境中,不同人物善于言谈应对的故事。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

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

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

襄子击金而退之。

军吏谏曰: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襄子曰:

“吾闻之叔向曰:

‘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

”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1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③尊君在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过程客观的写出来,并没有加上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体现了《世说新语》一书简练、含蓄的特点。

B.《咏雪》文末补充交代了无奕女的身份,其实是与文章标题无关的,这只是该文体的一种特殊写法。

C.虽然两文都写到了无奕女和元方的聪明才智,但《咏雪》重在称道精彩的言辞,《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重在宣扬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好品格。

D.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礼”,其实他不肯原谅已经知错并表示认错的友人,毫不客气的言辞和“入门不顾”的举动让对方极其尴尬,也是一种“无礼”之举。

2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①之友也。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

千载来见曰:

“丞相赴北,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④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①文山:

文天祥自号。

②辟:

征召。

③潜:

偷偷地。

④椟:

木匣。

(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吉州城下/过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