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607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重点

第1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1.信息、物质材料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信息概念分析:

(1)信息是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2)信息的可以通信的;

(3)信息经过加工可以形成知识。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数据经过处理仍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4.信息不同角度分类

(1)按照管理的层次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应用领域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3)按照反映形式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5.信息的特性:

(1)事实性

(2)时效性

(3)不完全性

(4)等级性

分为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5)变换性

(6)价值性

6.衡量信息量的大小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

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7.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对思维的管理;

8.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按其组成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

9.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10.信息系统概念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11.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

12.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1)作业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支持办公事务和更新有关数据库。

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

(2)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定义

(1)管理信息系统是有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的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长远计划,处理中、长期事件。

管理控制(或战术管理)属于中期计划范围,包括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监控等方面。

运行控制涉及作业的控制。

业务处理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它涉及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2)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财务与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和信息处理子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形式

横向综合、纵向综合、纵横综合。

4.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1)只有将信息管理方法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3)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要求;

(4)组织的系统性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又一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

(5)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现代化手段,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信息处理与人的关系还表现在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

5.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依据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2)依据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

6.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形成

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

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二是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

7.MRPII系统的工作原理:

(1)MRPII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组织生产及一系列管理活动的。

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效的计划安排,实现统一管理。

(2)MRPII的核心在于各级计划系统。

计划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订的行动方案;控制是为保证计划的完成而采取的措施。

(3)MRPII的五个层次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生产管理中的三个共同的问题:

1 确定生产的目的

2 确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

3 缩小能力需求与可用能力的差距。

8.ERP系统的结构

(1)ERP的基本构架与基本逻辑与MRPII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从功能上看,它仍是以制造过程为中心,核心仍是MRP,并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式。

(2)ERP在MRPII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张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应链管理功能。

(3)ERP管理系统除了具有MRPII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外,还包括以下功能子系统:

①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

②全面成本管理(TotalCostManagement)系统

③敏捷后勤管理(AgilelogisticsManagement)

9.ERP的经营理念

(1)采用精益生产方式

(2)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

(3)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4)ERP的内容在发展

如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系统、客户关系管

理(ClientRelationManagement,简称CRM)系统。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数据处理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的过程。

2.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

(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形式;

(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3)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经过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3.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

(1)数据收集

(2)数据转换

(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

(4)数据的组织

(5)数据的运算

(6)数据存储

(7)数据检索

(8)数据输出

4.数据结构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5.线性表的顺序结构对任何一个结点的检索都很方便,但是插入或是删除结点不简单,仅适用于经常进行检索但数据不经常改动的情况。

而链表结构在每个结点设有链指针,用来指示下一个结点的位置,结点本身则可以存放在任意一组存储单元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指针表示,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中,只需改变前后结点的指针,而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移动。

6.数据文件:

在信息系统中,数据组织一般采用文件组织和数据库组织。

把数据按某种数据结构组织起来存放在外部设备上,就构成了数据文件。

7.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

(4)人员(数据库管理观、系统程序员、用户)

8.模型可分为: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9.数据库操作:

(1)基本表的建立与删除

(2)数据查询

(3)数据更新

10.数据库保护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争可靠和正确有效,DBMs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内容。

数据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相容性。

并发控制是指当多个用户同时存取、修改数据时,可能会发生互相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并使数据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协调。

数据库恢复是指当计算机软、硬件或网络通信线路发生故障而破坏了数据或对数据库的操作失败使数据出现错误或丢失时,系统应能进行应急处理,把数据库恢复到正常状态。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概念有:

(1)网络介质,是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卫星信道等。

(2)协议是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组约定。

(3)节点是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或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共汇交点。

(4)链路是指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

12.网络拓扑结构

所谓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构形。

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可分为两部分,即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3.根据通信信道的类型,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几种结构:

(1)点-点信道网络

(2)共享信道网络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星状网、树状网、总线网、环状网、网状网等。

根据网络的使用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根据数据的组织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分布式网络、集中式网络和分布集中式网络。

根据网络的分布范围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地域网或市域网。

15.OSI参考模型采用的是层次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1)物理层

物理层是建立在通信介质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和通信介质的物理接口。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的基础上,用以建立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传送数据帧。

(3)网络层

网络层控制通信子网的工作,解决路径选择、流控制问题以使不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能够正确传送。

(4)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两端点间可靠、透明的数据传输,管理多路复用。

(5)会话层

会话层在两实体间建立通信伙伴关系,进行数据交换,完成一次对话连接。

(6)表示层

表示层处理数据表示、进行转换、消除网内各实体间的语义差异,执行通用数据交换的功能,提供标准应用接口、公共通信服务。

(7)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应用管理、执行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OSI环境的各种服务,管理和分配网络资谅,建立应用程序包等。

OSI的七层功能可分为三组,从功能角度看,第1、2层解决网络信道问题,第3、4层解决传输服务问题,第5、6、7层处理对应用进程的访问。

从控制的角度来看,第1、2、3层为传输控制层,解决网络通信问题;第5、6、7层为应用控制层,解决应用进程通信问题;第4层则是传输与应用之间的接口。

16.传输控制协议(简称TCP)和网际协议(简称IP)是因特网所使用的各种协议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

在因特网上运行的协议很多,人们将TCP/IP及其相关协议称为TCP/IP体系结构,简称TCP/IP。

TCP/IP体系结构共有网络接口、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

TCP/IP与0sl体系结构的层次对应关系。

17.典型的网络通信技术:

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Ring)、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FDDI(光钎分布式数据接口)、ATM(异步传输模式)

18.云计算的特征

虚拟化、弹性、按接需服务。

19.云计算的分类

依据云计算部署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四类。

云计算作为一种以服务为对象的技术,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架构即服务。

 

第四章Web开发的基本技术

1.像电话有电话号码那样,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也有一个由授权机构分配的号码,这个号码就叫IP地址。

IP地址分前后两部分,前面的部分叫网络号,后面的部分叫主机号。

2.由于IP地址的数字地址很难记忆,通常使用一个文字IP地址来表示.把它叫做域名。

3.Internet提供的服务:

(1)电子邮件服务

(2)文件传输服务

(3)www服务

(4)新闻公告类服务

4.页面上看到的信息单元可以是一屏文字,也可能是一个窗口,或者是一个图像。

5.HTML文件是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简称HTML)写的。

它存放在Web务器上。

6.www浏览器是客户机上的一种软件,通过它可以找到并浏览Internet上各种www服务器上的主页。

常用的浏览器软件有微软公司的InternetExplorer和Netscape公司的Navigator等。

7.ASP(动态服务主页)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为其Web服务器(互联网信息服务器,简称IIS)开发的一个组件(软件)。

它是一种实

现动态网页开发技术的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

8.Internet信息服务(简称IIS服务)操作步骤:

(1)安装过IIS

(2)启动Internet信息服务(IIS)

(3)加入ASP

(4)运行

9.Web数据库系统是指以HTML为代表的Web页面(即网页)与位于底层的数据库的集成。

Internet用户可以垴过Web页面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1.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这项工作的好坏是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制订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通过制订战略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开发,用战略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3.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

MIS战略规划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同时还包含一年的短期计划。

其内容包括:

(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4)对影响战略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5)近期计划

4.MIS战略规划的组织

(1)规划领导小组

(2)人员培训

(3)规定进度

5.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诺兰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

初装(是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第二阶段:

蔓延(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

第三阶段:

控制(第三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

集成(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连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第五阶段:

数据管理

第六阶段:

成熟(“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个管理层次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6.制订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1 确定规划的性质;

2 收集相关信息;

3 进行战略分析;

4 定义约束条件;

5 明确战略目标;

6 提出未来的略图;

7 选择开发方案;

8 提出实施进度;

9 通过战略规划;

7.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的作用:

(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8.BSP法的工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2 调研

3 定义业务过程

4 业务过程重组

5 定义数据类

6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8 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9.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包括:

(1)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

(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10.企业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是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11.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期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12.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分为三个阶段: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2)原型法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4)CASE方法

特点:

①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②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

③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

④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⑤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文档

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包括:

①系统分析②系统设计③系统实施

2.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3.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

(2)技术上的可行性

(3)经济上的可行性

4.可行性分析的报告内容包括

①系统简述

②项目的目标

③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

④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5.可行性分析结论应明确指出以下内容之一:

①可以立即开发

②改进原系统

③目前不可行,或者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后再进行

6.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目的在于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7.详细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

8.管理业务调查包括:

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

9.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的流向。

10.数据流程调查过程中需收集的资料:

(1)收集原系统全部输入单据、输出报表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典型格式

(2)弄清各环节上的处理方法和计算方法

(3)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账本的典型样品上或用附页注明制作单位、报送单位、存放地点、发生频度、发生的高峰时间及发生量等

(4)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账本的典型样品上注明各项数据的类型、长度、取值范围。

11.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

(1)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2)数据流

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它可以是一项数据,也可以是一组数据,也可用来表示对数据文件的存储操作。

通常在数据流符号的上方标明数据流名称。

(3)处理(功能)

处理又称功能。

它用一个长方形来表示处理逻辑,图形下部填写处理的名字,上部填写与该处理有唯一对应关系的标志。

(4)数据存储

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夹或账本等存储数据,用一个右边开口的长方形表示。

图形右部填写存储的数据和数据集的名字,左边填入该数据存储的标志。

12.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13.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1)决策树(判断树)

(2)决策表(判断表)

(3)结构英语表示法。

14.系统化主要内容:

(1)分析系统目标

(2)分析业务流程

(3)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4)分析数据流程

(5)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6)数据存储分析

(7)数据查询要求分析

(8)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9)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15.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1)综合计划模型:

综合发展模型、资源限制模型

(2)生产计划管理模型

(3)库存管理模型

(4)财务成本管理模型

(5)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

16.信息系统的逻辑方案:

(1)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4)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

(5)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第七章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其任务是: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2.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

(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以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3.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4.代码种类:

(1)顺序码(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

(2)区间码(把数据项分为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包括:

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

(3)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描述,也可用文字与数字的结合来描述)

5.确定代码结构中校检位的方法:

(1)算数级数法

(2)几何级数法

(3)质数法

6.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数据结构流程图为基础绘制的。

首先为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画出数据关系图。

最后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即信息系统流程图。

由于数据流程图与信息系统流程图之间的差异并非仅在于符号的改换,信息系统流程图表示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而并不像数据流程图那样还反映了人工操作那一部分。

因此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前提是已经确定了系统的边界、人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还应考虑哪些处理功能可以合并或者可以进一步分解,然后把有关的处理看成是系统流程图中的一个处理功能。

此外,数据流程图中的加工处理与系统流程图中的处理步骤并不一定要一一对应,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合并或分解。

7.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

(1)系统的吞吐量

(2)系统的响应时间

(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处理方式

(5)地域范围

(6)数据管理方式。

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主要考虑:

(1)数据库的性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平台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

(4)数据的类型。

9.按文件用途分类:

主文件、处理文件、工作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