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646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docx

行政测试解题技巧

---------------------申论快速解题技巧?

1、先看问题2、通读材料,做好标记。

3、通过标记做好归纳和整理。

4、理顺关系后,回答小题目。

5、根据归纳整理,立题、阐述、提问、分析、破题、综述。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

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

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

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

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专家解密国家公考行测选择答案分析解题技巧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

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

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

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

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

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

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

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

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

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

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

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

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

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

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

我们来看例子。

  例: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B、28人C、30人D、36人(05中央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

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

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

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

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

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

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

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

丙比甲少跑1/7圈。

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

  A、85米B.90米C.100米D.105米(05中央A)

  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

看:

800,1,1/7,1/7。

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

85,90,100,105。

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

1,7,8。

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

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

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

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

800。

所以选C。

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

“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

”从这题里你感觉到了吗?

如果没有,再看一题。

  例:

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

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150米。

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才停下来。

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

  A.600米B.800米C.1200米D.1600米(03中央A)

  这道题有点难,你可能做不起。

按一般的参考书的讲法,你可以倒回去验证。

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但我想用不着。

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首要要能整除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600和1200。

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要是三者的最小公倍数。

只有A.600米才行。

这样答案就选A。

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数80,因为它是另类。

  懂了吗?

现在你来选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

  例5:

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又1/4分钟遇到丙,再过3又3/4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

  A.24米/分B.25米/分C.26米/分D.27米/分(03浙江)

  你能选出正确答案A吗?

你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

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

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

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

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

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

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阅读文章理解题心得:

建议先看了阅读理解的题目与答案,然后根据问题的关键字到文章中找答案,找到后快速选个跟文中差不多的便是,这种阅读理解很少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阴人”,这样节约了全文阅读的几分钟时间。

逻辑题、图形推理题心得:

逻辑能力题*你平时对生活的积累。

而图形推理题则是多做模拟题。

你模拟题做得越多,发觉公务员考试中考试的题目将与你所做的模拟题一模一样,模拟题上有,记住了答案的一模一样的题目。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笔试应答技巧:

(一)选择题

1.淘汰法

  最适合单选题。

当确定一个选择项不符合题意时,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选择项,依次加以否定。

假如第一个选择项就是正确答案,那么后面的几个选项就可以忽略不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当然,在这个判别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2.去同存异法

 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

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

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3.印象认定法

  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

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项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

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

4.比较法

  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在解答多项选择题时,就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

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后,漏选或误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5.大胆猜测

如果运用其他方法都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通过猜测来立案,这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同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二)判断题

判断题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或有意义的概念、事实、原理或结论。

在判断题的解答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应试者注意:

1.结论必须明确,不可含糊或骑墙居中

判断题中有的试题词字较多,语句很长,包含有很多各自可以独立存在的内容。

其中有点表述正确,有的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应试者所作出的判断,应该是针对试题的整体内容来说的。

只要有一部分是错误的,整个试题便应被视为错误。

2.分辨表现形式,确定解答思路

判断题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直接结论式或间接结论式两种类型。

间接结论式的特点是是非项的陈述在前,应试者在作答时,必须先对是非项进行推理,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直接结论式的试题本身的陈述就是一个判断句。

考生可对此直接进行判断,无需经过推理便可作出结论。

回忆、辨析、差别定义的思维路线是这种判断题的解答思路。

3.辨析设错方式

解决判断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能否正确地找出或辨析试题的设错方式。

命题人员在编制试题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设错方法和技巧。

如实事错、前提错、逻辑错、隶属关系错以及概念使用、词语表达错等等。

事实错是指某一命题所表述的意思违反了事实真相;前提错则是指所给出的前提无法推断出命题的结论。

总之,应试者在解答时必须仔细辨析命题的设错方式,以免被一些错综纷繁的干扰因素所迷惑。

--------------------------------怎样准备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考生只需要在考前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减少由于不熟悉考试方式而带来的考试误差就可以了。

 从我国近几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情况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大体分成五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单独计时(10分钟),第二至第五部分综合计时(80分钟),并分别印制答卷纸。

 第一部分是知觉速度。

考查考生对数字、字母和汉字等视觉符号快速而准确地觉察、判断与记忆的能力,以要求公务员具有敏锐性与细致性,能迅速判断事物的微小差距,减少工作中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这一部分的题型有五种。

 其一,词表对照。

先给出一个含有15个词汇的词汇表,在随后的每一道试题中呈现5个词汇,要求考生将每道考题中的5个词汇与词汇表中的词汇相对照,并判断各题中有多少个词汇被词汇表包含。

 其二,字符转换。

先给出一个含有汉字、数字与字母的大约16个字符的对应表。

在随后的每一道试题中给出4个汉字,跟着给出5个选项,这5个选项是题中4个汉字依据对应表中的对应关系转换的数码形式,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要求考生找出来。

 其三,数字定位。

给考生一个含有10个数字区间的表格,让考生确定某一给定的数字属于表格中哪一数字区间。

 其四,数字查寻。

先给一个含有6到30个数的数差,要求考生找出每道题所给两组数字(在数表中的同一行)中左右一组在数表的哪一列。

 其五,同等查找。

要求考生从所给的每组字符中找出相同字符的数目。

 在这项考试中,没有多少窍门可找,主要是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的快速记忆力与准确性。

同时,这项考试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对考生来讲,只要时间充裕,每道题都是可以做对的。

但这项考试是严格限时的,几乎没有人能够在限定的10分钟内将以上五种题型中的60道题准确地做完。

 在这项考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准确的基础上求速度;2、熟悉试题的编排方式,避免因题型混淆而造成误答;3、根据自己对题型的敏感程度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但在跳跃作答时应对准题号;4、注意区别题中外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的字符,不要混淆这些字符;5、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要快,答卷纸和试题本的相对位置要调到自己最方便、最有利于减少操作时间的位置上;6、在涂上一题的答案符号时,同时对下一题进行搜索与判断。

 这部分要单独计时,考试时间一到,考卷就要收回,而且考生答错要倒扣分,所以在没把握时就不要作答。

 第二部分是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尽管数量关系考试的内容都是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完成所有题的计算是相当困难的。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两种。

 其一,数字推理。

这类试题都是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而成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

考生必须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导出应从四个所给出的数中选填的数字。

 其二,数字运算。

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算术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

 例如下面就是一道数字推理题:

给出按如下顺序排列的七个数字“1011235()”,要求从所给的四个答案“A、6,B、7,C、8,D、9”中选出能反映这七个数字排列规律的一个填补缺项。

仔细观察这七个数,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前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1+0=1,1+1=2,1+2=3,2+3=5)。

依此规律,括号中的数应是8(即3+5),故答案为C。

 做这部分题时应掌握以下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快速准确地理解题意,并充分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2、努力寻找解题捷径;3、尽量事先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律;4、使用排除法来提高命中率。

 第三部分是判断推理。

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也是最难对付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题型:

 1、事件排序。

每题给出五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事件以及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要求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答题时,首先对事实作必要的补充或假设,然后用排除法设计较为合理的顺序。

 例如,给出以下五个事件“

(1)去钓鱼;

(2)发现很多蚯蚓;(3)向朋友借渔具;(4)挖坑栽树苗;(5)改变计划”及其排列顺序“A、4-3-1-2-5;B、1-4-2-3-5;C、4-2-5-3-1;D、3-2-1-5-4”,要求选择正确描述这五个事件的逻辑顺序的答案。

经分析,上述五个事件的逻辑顺序为:

“挖坑栽树苗”时“发现很多蚯蚓”,于是“改变计划”,“向朋友借渔具”“去钓鱼”,故答案为C。

 2、常识判断。

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它一般无技巧可寻,平时的观察、思考与积累很重要。

 如下题: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四个选项中,只有B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3、图形推理。

要求考生从已给图形的排列方式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它所使用的图形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

答题时,首先观察第一套图形并找出其规律,然后把这套规律运用于第二套图形。

观察的要点有元素量的变化、旋转或移动方向、图形之间是否相互叠加、外形上是否相似等。

 例如,有以下两套图形:

第一套中封闭部分的面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套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者都遵循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规律,找出反映这一规律的答案即可。

 4、演绎推理。

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考生依据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一段陈述:

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

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

从这段陈述中推出可供选择的四个结论: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C、不合身的衣服有时仍然有穿用价值;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要求从中选出正确的推理。

这一题的题干中实则蕴涵两个陈述:

1、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

2、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差别不大。

只有选项C是可以直接从陈述中推出、且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

 第四部分是言语理解题。

言语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言语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四种。

 其一,词语替换。

先列出数个句子,随后在每个句子下面给出四个选项。

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其二,选词填空。

先列出数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格,要求考生从题后所给的4个词中选出一个填入空格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同义词或意义相近词的词义的辨析。

 词语替换与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做题时,切记一个基本原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从整个句子中把握字义、词义。

 例如下面一道词语替换题:

送货上门当然是促销的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我们送上门去的不是优质品,甚至是假冒货,又怎能受到客户的“欢迎”呢?

此题要求从下面4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替换“欢迎”:

A、垂青,B、青睐,C、表扬,D、好感。

只有用“青睐”替换“欢迎”,最能保持句子的原意,故答案为B。

 又如另一道选词填空题:

旅游胜地名泉多,但“天下第一泉”就有四处。

而《神州名泉》一书列为天下第一的名泉竟达十处。

到底谁是第一,恐怕陆羽再世,也会感到_____的。

四个答案“A、苦恼,B、怅惘,C、劳神,D、难断”中,只有“难断”最能准确地表达原意,故答案为D。

 其三,词句表达。

先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是表达完全正确的,其余三句都是病句,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一句来;或者是先给出的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有歧义(既可以这样理解,又可以那样理解),其余三句都是正确的,要求考生选出有歧义的一句来;或者是对长句进行正确的理解,即先给出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的意思提出四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长句的意思在四个问题中选出其中正确的一句来。

此类题注重考查考生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言语表达的理解程度。

答题时,主要是用“紧缩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办法,把长句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与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其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

 有这样一例。

找出下列四句话中有歧义的一句:

A、他父亲最近到云南去考察工作;B、新来的老张的助手登台唱了一首歌;C、房管所的门外停着一辆大卡车;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一辆接着一辆驰过。

选项B中“新来的老张的助手”中不知道“新来的”是修饰“老张”还是修饰“助手”的,即定语修饰的主体不明确,故正确答案为B。

 其四,阅读理解。

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考生要从所给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来,完成这一陈述。

阅读理解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其次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再次,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最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下面短文。

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

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

给出的四个选项“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C、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中能最准确地复述这段短文意思的是D。

 ----------------------资料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考题的最后一部分为资料分析,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和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图、表和文字,然后再用排除法淘汰迷惑性选项,还要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有这样一道文字资料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1993年11月30日宣布,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在1993年8、9、10三个月经审查立案的经济犯罪案件共12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1%;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发生在金融系统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47%。

要求计算1992年发生在党政机关的经济案件。

经分析、计算,答案为97件。

故四个选项“A、40件;B、88件;C、97件;D、110件”中,只有D正确。

 在考试中要想提高解题效率,取得良好成绩,除了搞清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外,在考前还要了解测验的实施方法和程序,如答卷纸的使用方法、分段计时的要求、时间的分配方法等;其次,考试时要严格按主试人员的要求进行,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再次,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充分发挥自身水平也至关重要。

另外,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不要挑灯夜战,充足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是超常发挥的保证。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

这类试题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

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即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

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