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47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docx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专业委员会

2013年11月

2术语4

3基本规定5

3.1基本要求5

3.2评价与等级划分5

4系统与建筑集成评价7

4.1一般规定7

4.2规划设计7

4.3建筑设计8

4.4结构设计8

4.5电气设计9

5系统适应性能评价11

5.1一般规定11

5.2发电能力11

5.3电能质量11

6系统安全性能评价13

6.1一般规定13

6.2设备安全13

6.3系统电气安全14

6.4安全警示措施15

7系统耐久性评价16

7.1一般规定16

7.2主要设备及材料16

7.3辅助设施及材料16

8系统经济性能评价18

8.1一般规定18

8.2节能18

8.3节地19

9系统运行与维护20

9.1一般规定20

9.2运行与维护20

9.3服务体系21

附录A系统与建筑集成评价指标22

附录B系统适应性能评价指标25

附录C系统安全性能评价26

附录D系统耐久性评价29

附录E系统经济性能评价指标30

附录F系统运行与维护评价指标32

附录G评价汇总表33

本标准用词说明34

引用标准名录35

附:

条文说明36

1总则

1.0.1为了贯彻实施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引导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发展,规范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各种形式的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

1.0.3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应结合光伏建筑应用系统工程实例和单元样本工程评价情况综合

确定评价结果。

1.0.4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buildingintegratedsolarphotovoltaicsystem将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

筑技术结合,在建筑屮应用的光伏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组(构)件、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交、直流配电柜、支架及蓄电池等组成,能够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做到与建筑协调统一。

本标准简称为“光伏系统”。

2.0.2光伏构件photovoltaiccomponents工厂定型生产、满足安装部位建筑性能要求的光伏组件。

2.0.3光伏组件PVmodul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流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2.0.4系统适应性能systemapplicability光伏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配置所决定的适合用户使用的性能。

2.0.5系统安全性能systemsafety

光伏系统的设备、设施和材料等及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危害人身安全并有利于预防或阻止灾害的性能。

2.0.6系统耐久性systemdurability光伏系统和各部件在一定年限内保证系统正常安全使用的性能。

2.0.7系统经济性能systemeconomy光伏系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屮,节能、节地和投资回收期等性能。

2.0.8单元样本工程unitsampleproject具有发电并网功能的最小光伏系统。

2.0.9综合发电效率

光伏系统综合发电效率即年性能比(PerformanceRatio),影响因素包括部件效率、温,影响因素包括部件效率、温度、遮挡、非线性损失、衰降、线损、表面清洁度等十几个因素,是判定光伏电站综合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年性能比的监测和计算参照《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20513-2006。

3基本规定

3.1基本要求

3.1.1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评价应以各种形式的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为对象。

3.1.2申请评价主体单位应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包括但不限于申报书、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形式的设计方案、及运用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工程实例或单元样本工程等。

3.1.3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分6个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

和设定的指标,使用本标准附录A〜附录F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应使用本标准附录G进行

汇总。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光伏系统与建筑集成、系统适用性能、

系统安全性能、系统耐久性能、系统经济性能、系统运行与维护6个评价指标体系组成。

个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3个分项指标。

3.2.2进行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时,应先审查是否满足控制项的各项指标。

控制

项指标满足要求后,应再进行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

3.2.3本标准评价指标中每个子项的评分结果,对不分档打分的子项,应分为得分和不得

分两种。

对分档打分的子项应以罗马数字川、n、I区分不同的评分要求,较低档的分值应

用括弧()表示。

在使用评价指标,当同一条目中包含多项要求时,应全部满足才能得分。

凡前提条件与子项规定的要求无关时,参评的总分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分数的要求可

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3.2.4本标准中,各评价项目的最终得分,为本组专家评分的平均值。

评价指标中6个评

价指标体系及分值设定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设定

项目

系统与建筑集成

一般项

(220)

优选项

系统适应性能

一般项

(100)

优选项

系统安全性能

一般项

总分

100

800

120

50

40

120

(160)

优选项

40

系统耐久性

(90)

一般项

68

优选项

22

系统经济性能

(150)

-般项

106

优选项

44

系统运行与维护

(80)

一般项

60

优选项

20

325分项控制条款全部合格,一般条款和优选条款总分等于或高于480分但低于580分

的系统,评价等级应为一星级;总分等于或高于580分但低于680分的系统,评价等级应为

二星级;总分等于或高于680分以上的系统,评价等级应为三星级。

4系统与建筑集成评价

4.1一般规定

4.1.1

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集成的评价,应涵盖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4个评

价项目。

4.1.2

规划、建筑、结构和电气设计评价指标应按本标准附录A所列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220

分,其中一般项100分,优选项120分。

4.2规划设计

4.2.1

规划设计应综合地理纬度、气候特征、场地条件及周围环境,确定建筑布局、朝向、间距、群

体组合和空间环境,在满足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时,做到合理、经济、美观,并尽可能少地影响建筑功能。

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60分,其屮一般项30分,优选项30分。

I控制项

4.2.2

光伏系统与建筑的布局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4.2.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及在既有建筑上安装或改造的光伏系统应分

別满足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第1.0.3、1.0.4条的规定。

4.2.4光伏组(构)件布置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第4.2.2、

4.3.2的规定。

n—般项

425

合理利用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光伏雨棚、光伏遮阳、普通支架式等应用于建筑的光伏系统

形式。

4.2.6

与周边建筑规划配建分布式能源供应站。

4.2.7

光伏组(构)件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寿命比值不大于1o

川优选项

4.2.8

用合适的光伏电池或组件类型、与建筑结合的方式等措施提高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综合效益,包

括系统发电效率和建筑节能效益。

4.2.9

规划设计全面的考虑了光伏系统的应用,并做好预留。

4.2.10

规划设计时对可能造成的光污染采取防护措施。

4.2.11

在影响声环境质量的情况下,光伏系统采用隔噪、降噪等措施,使运行噪声小于

45dBo

4.3建筑设计

43.1

建筑设计的评价,包括合理确定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屮的位置、系统集成形式、建筑性

能要求、安装要求、建筑部位的防水、排水和系统安装与检修的要求。

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60分,其中一般项20分,优选项40分。

I控制项

4.3.2

光伏系统主要组成部件在建筑屮的位置应合理确定,并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防护要求。

4.3.3

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构件满足该部位建筑热工方面和建筑寿命的要求。

4.3.4

光伏系统的防火性能符合相应建筑规范要求。

4.3.5

普通支架式光伏系统基座不影响屋面排水与防水功能。

4.3.6

光伏系统不影响建筑物的消防通道,并根据消防疏散和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安装必要

的照明设施。

43.7

光伏组(构)件及其支撑系统不跨越变形缝。

n一般项

4.3.8

采用光照条件好、朝向好的建筑立面或建筑屋顶应用光伏系统使光伏组(构)件利于接收太阳

辐射。

4.3.9

光伏组(构)件尺寸符合建筑设计模数。

川优选项

4.3.10

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设置光伏组(构)件清洁系统。

4.3.11

在多雪地区,直接构成建筑屋面的光伏组(构)件设置有人工融雪、清雪的安全通道。

4.3.12

采用晶体硅电池组件的光伏系统通过合理设计达到对组(构)件通风降温效果。

4.3.13

光伏发电系统能产生多联供效果。

4.3.14

应用于建筑立面、采光顶及光伏瓦上的相同光伏组(构)件色差小于3块/100块的比例。

4.4结构设计

4.4.1

结构设计的评价,应包括光伏系统与建筑主体结构或构件的连接;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

的安全复核和结构设计荷载等。

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40分,其中一般项20分,优选项20分。

I控制项

4.4.2光伏系统屮与结构相关的安全系数符合国家相关建筑结构规范要求。

4.4.3填充墙不作为光伏系统的支承结构。

4.4.4在新建建筑屮考虑了安装光伏系统传递的荷载效应;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系统、对既有建筑的结构设计、结构材料、耐久性、安装部位的构造及强度进行了复核验算,计算结果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能要求。

4.4.5用作幕墙、采光顶、窗户等的光伏构件,满足相应建筑构件四性实验要求和建筑物安全性能要求。

4.4.6用作阳台栏板的光伏构件,符合相关标准对阳台栏板的刚度、强度、防护功能的规定;采取了保护人身安全的防触电措施。

4.4.7系统支架结构如采用钢材及铝合金,其结构设计分别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及《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的规定进行。

4.4.8既有建筑安装光伏系统时,管线不穿越结构梁、柱。

n—般项

4.4.9合理利用建筑原有结构作为光伏系统的支撑。

4.4.10支架、支撑金属件及其连接节点,应具有承受系统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检修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川优选项

4.4.11光伏构件完全替代建筑构件的功能。

4.4.12光伏系统结构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光伏系统与建筑主体之间采用预埋件,无任何后置连接件。

4.5电气设计

4.5.1电气设计的评价,包括系统选型、系统组串并联设计、离网设计、并网设计。

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60分,其中一般项30分,优选项30分。

I控制项

4.5.2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并网光伏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光伏发电接入设计。

4.5.3同一最大功率点跟踪器或逆变器所接太阳电池组件串、相同组件串屮不同太阳电池

组(构)件的电性能参数一致,其STC条件下最大功率、最大功率点电流的偏差小于土3%

4.5.4接入同一最大功率点跟踪器或逆变器的光伏组件串的朝向、安装倾角基本一致。

n一般项

4.5.5光伏系统设置了符合《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

20513-2006要求的监测系统。

4.5.6离网系统合理采用了孤岛运行方式下的微电网。

4.5.7选择普通逆变器的系统逆变器效率满足《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

CNCA/CTS0004的要求,无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转换效率应不低于96%含变压器型逆变器

最大转换效率应不低于94%选择微型逆变器的系统微型逆变器的效率到如下要求。

表5.5.8微型逆变器的效率

类型

并网

离网

隔离

94%

90%

不隔离

94.5%

91%

川优选项

4.5.8光伏系统设置了与建筑负载匹配的储能系统。

4.5.9并网光伏系统具有根据相应电网指令进行自动调度的功能。

4.5.10光伏系统选择的逆变器效率比4.5.8高2%

4.5.11光伏系统中的光伏组件10年功率衰减小于10%25年功率衰减小于15%

4.5.12光伏系统局部故障不会对整个光伏系统造成影响或冲击。

5系统适应性能评价

5.1一般规定

5.1.1光伏系统的发电能力和电能质量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

5.1.2发电能力和电能质量评价指标应按本标准附录B所列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90分,

其屮一般项60分,优选项30分。

5.2发电能力

5.2.1光伏系统屮发电能力包括输出电压、输出频率、可调度性、低辐照性能、输出电压

波形失真度、噪声及稳定性等。

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90分,其屮一般项60分,优选项30分。

I控制项

522光伏系统应避免遮挡,减少光伏阵列的组合损失、温升损失、线路损耗、MPPT效率

和随光强变化的非线性损失。

5.2.3光伏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包括有功调节、无功调节、储能、负荷调节等,以适应高比例光伏接入条件和有逆功率流情况下保障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n—般项

5.2.4复查光伏阵列的前后间距,冬至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光伏方阵不应受遮挡。

5.2.5抽测组串的l・V特性和该组串内光伏组件的l・V特性,以检验光伏组串的组合损失,

不应高于5%。

5.2.6光伏系统的综合发电效率达到或高于75%o

5.2.7由光伏系统故障或检修造成的系统不工作时间占全年的2%以下。

5.2.8由光伏系统检修需要造成系统不工作的次数每年不多于2次。

川优选项

5.2.9建成微电网形式,与公共电网的电能交换功率可控制。

5.2.10光伏系统的综合发电效率达到或高于80%o

5.3电能质量

5.3.1电能质量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频率偏差等

指标。

该部分的评价均为控制项。

I控制项

5.3.2当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值满足《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2008、谐波值满足《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间谐波值满足《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24337-2009.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满足《电能质量三相电压

不平衡》GB/T15543-2008的要求时,光伏发电系统能正常运行。

5.3.3光伏系统以低压方式与公共电网并网时,电网运行适应性和电能质量应符合《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29319-2012;光伏系统以中压方式与公共电网并网时,电网运行适应性和电能质量应符合《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12。

6系统安全性能评价

6.1一般规定

6.1.1系统安全性能评价包括设备安全评价、系统电气安全评价和安全警示措施评价。

6.1.2评价指标按本标准附录C所列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160分,其屮一般项90分,优选项70分。

6.2设备安全

6.2.1设备安全评价包括对光伏系统所用的光伏组件、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储能电池、线缆等关键设备在产品性能安全认证、防火、防雷接地、耐压等方面的评价,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90分,其中一般项60分,优选项30分。

I控制项

6.2.2光伏系统使用的光伏组件、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储能电池、线缆等使用通过相关标准认证或型式试验的合格产品。

6.2.3直流线路满足以下要求:

1)耐压等级不低于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的1.25倍;

2)额定载流量不低于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不低于光伏方阵的标称短路电

流的1.25倍;

3)直流线路压降不超过2%。

n—般项

6.2.4光伏构件的耐火等级除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中四级的要求外,

还符合IEC61730-2和UL1703中耐火试验C级的要求。

6.2.5光伏线缆的耐高温和防火等级满足标准《光伏发电系统用电缆》CEEIAB218的相关要求。

6.2.6光伏汇流箱内设置防雷保护装置;汇流箱中每一个光伏组件串分别由线缆引至汇流母排,在母排前分别设置直流分开关,并在汇流箱内设置直流主开关。

6.2.7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汇流箱采取合适的防腐措施,其IP防护等级符合IP65的要求。

川优选项

6.2.8光伏汇流箱的设置位置便于操作和检修。

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汇流箱的IP防护等级高于IP65的要求。

6.2.9交直流线路排布有防止打弧、过热等安全措施。

6.2.10光伏汇流箱内接线及箱内配置的避雷器的耐压不低于光伏系统最大系统电压的2倍。

6.3系统电气安全

6.3.1光伏系统电气安全评价包括并网保护评价、接地防雷评价、线缆排布安全评价等。

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70分,其屮一般项30分,优选项40分。

I控制项

6.3.2系统输配电和控制用缆线与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安全、隐蔽、集中布置,满足安装维护的要求。

6.3.3低压并网光伏系统安全与保护应符合《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29319-

2012o

6.3.4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设置有隔离装置,并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中3.4.2条的要求。

6.3.5光伏系统的接地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相关要求,采用当敷设保护等电位连接导体时,导体与直流电缆和交流电缆以及附件平行并与之紧密接触。

6.3.6电气装置安装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要求。

6.3.7电缆线路施工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的相关要求。

6.3.8防雷措施遵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规定。

6.3.9组件串的最大系统电压不超过光伏组件允许的最大系统电压。

6.3.10储能系统设置独立的蓄电池安装场所。

安装场无高温辐射、无潮湿、无震动、少灰尘、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通风,并满足《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的

相关规定。

蓄电池上方及四周不堆放杂物。

6.3.11穿过屋面或外墙的线缆设置防水套管,并有防水密封措施,布置整齐。

6.3.12光伏系统与公用电网之间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均具有断零功能,且相线和零线能同时分断和合闸。

n—般项

6.3.10光伏系统交直流侧线缆分别布线和编号,并标识正、负极性。

6.3.12离/并网逆变器、控制器与周边其他电气设备或杂物的间距不小于60cmo

川优选项

6.3.14在新建建筑上安装的光伏系统,光伏线缆通道与建筑物本身的电缆通道合并。

6.3.15光伏系统设置独立的配/变电间、控制机房。

6.3.16当光伏组串系统电压超过120V时,在直流侧采用II类设备或与其绝缘等效的保护方式。

6.4安全警示措施

6.4.1安全警示措施评价主要是指对安全警示标志的评价,均为控制项。

I控制项

6.4.2在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光伏系统的位置,设置防触电警示标识。

6.4.3光伏系统在并网处设置并网专用低压开关箱(柜),并设置专用标识和“警告”、“双电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号。

6.4.4开关柜(箱)屮的应急回路设置相应的应急标志和警告标识。

7系统耐久性评价

7.1一般规定

7.1.1光伏系统耐久性能的评价,包括主要设备及材料、辅助设施及材料的评价。

7.1.2评价指标按本标准附录D所列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90分,其屮一般项75分,优选项15分。

7.2主要设备及材料

7.2.1光伏系统主要设备的评价,包括光伏组件耐久性、支架材质及表面处理、关键部件及材料方面,满分为55分,其中一般项40分,优选项15分。

I控制项

7.2.2光伏幕墙或光伏采光顶满足《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GB29551和国家标准《建

筑用太阳能光伏屮空玻璃》的相关要求。

n—般项

7.2.3受盐雾影响地区使用的光伏组件,其耐盐雾腐蚀性能满足《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GB/T

18912的要求。

7.2.4在风沙地区使用的光伏组件,其耐风沙性能满足国家相关砂尘试验标准的要求。

7.2.5铝型材光伏组件支撑结构做阳极氧化处理,钢材光伏组件支撑结构做热浸镀处理或其它有效防腐处理。

川优选项

726在高温高湿地区使用的光伏组件,使用能够通过温度85C,湿度85%RH时间不低于

2000h的高温高湿老化试验的合格产品。

7.3辅助设施及材料

7.3.1辅助设施耐久性的评价,包括对电线电缆、紧固件、隔离胶垫等设施及材料的评价,满分为35分,均为一般项。

I控制项

7.3.2光伏线缆耐老化年限不低于光伏系统设计使用年限。

n—般项

7.3.3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应与光伏系统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匹配。

7.3.4隔离胶垫使用满足《三元乙丙橡胶(EPDM)评定规程》ISO4097-2000要求的合格产品。

7.3.5室外桥架使用热镀锌钢材,镀锌层厚度不应小于65m,寿命不低于光伏系统设计使用年限。

8系统经济性能评价

8.1一般规定

光伏系统经济性能的评价,应包括节能、节地2个评价项目,满分为150分,其屮

一般项为106分,优选项为44分。

&1・2系统经济性能评价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8・2节能

&2.1光伏系统的节能评价,应包括系统的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系统电气效率、投资

回收期等三个子项,满分为90分,其中一般项66分,优选项24分。

I控制项

&2.2光伏组(构)件所用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下表:

表&2.2光伏组(构)件所用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类别

薄膜

多日日硅

单晶硅

硅基

铜钢稼硒

确化镉

其他

最小效率(STC

7%

11%

10%

10%

16%

17%

&2.3按光伏系统的理论全年发电量及当地电价计算,光伏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应超过主要设备的正常使用年限。

n—般项

&2.4光伏组(构)件所用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下表:

表&2.4光伏组(构)件所用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类别

薄膜

多日日硅

单晶硅

硅基

铜钢稼硒

确化镉

其他

最小效率(STC

10%

12%

11%

11%

17%

1&5%

&2.5光伏组(构)件直流输出端至逆变器输出端的系统电气效率高于90%

&2.6按光伏系统的理论全年发电量及当地电价计算,光伏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大于

10年。

&2.7光伏系统的并网点设有电量计量装置。

川优选项

&2.8光伏组(构)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