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513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docx

隧道题库全套实用

1、从隧道所在的位置来分,可以分为①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

2、人行地道属于①交通隧道

3、人防隧道属于③市政隧道

4、山岭隧道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改善线形、提高车速、节省时间以及④缩短里程

5、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应考虑的因素为④选择垭口、确定隧道高程

6、河谷线上隧道位置选择的原则为②宁里勿外

7、隧道穿过褶曲构造时的选择原则为③选在背斜中要比在向斜中有利

8、在洞口的选择上,一般应②早进洞晚出洞

9、隧道洞口位置应选择在④垭口沟谷一侧

10、公路隧道控制坡度的主要因素为②通风问题

11、公路隧道内的纵坡坡度在考虑通风的情况下应不大于②2.0%

1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建筑限界高度为:

①4.0m②4.5m③5.0m④5.5m答案:

13、设计速度为120km/h的高速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④11.00m

14、在考虑自行车和行人通行的隧道,人行道宽度最小为③1.0m

15、当隧道衬砌承受径向分布的静水压力时,最合适的结构轴线形状为①圆形答案:

①3-1-2

16、装配式衬砌主要用于○①矿山法施工的隧道②盾构法施工的隧道③沉管法施工的隧道④新奥法施工的隧道答案:

17、目前公路隧道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为○③锚喷式衬砌④复合式衬砌答案:

18、地质较差、山体纵向推力较大时宜采用③翼墙式洞门答案:

19、当地形开阔、石质较稳定时宜采用○①端墙式洞门②环框式洞门答案:

20、适用于城市附近、风景区,比较美观的洞门形式为○

③翼墙式洞门④柱式洞门答案:

21、在两侧边坡高差较大地段适宜的拱式明洞形式为○

①路堑式对称型②路堑式偏压型答案:

22、隧道内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

①20cm②25cm③30cm④35cm答案:

23、隧道内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不得低于○①P4②P6③P8④P10答案:

24、排水沟的断面按排水量计算确定,但一般沟底宽不应小于○③40cm④45cm答案:

25、在严寒地区隧道内修筑的浅埋保温水沟,两层盖板之间保温材料的厚度应不小于○④70cm答案:

26、从使用电话的角度看,隧道内噪声水平应保持在○①60dB以下答案:

27、混合交通隧道紧急停车带的间隔为③800m答案:

28、紧急停车带的有效宽度一般为○③3.0m④3.5m答案:

29、隧道内装材料应当是○②淡黄色和淡绿色答案:

30、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和构造面称为○④原生结构面答案:

31、岩体形成后,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产生的各种断裂面称为○①构造结构面答案:

32、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风化裂隙面及卸荷裂隙面等称为○②次生结构面答案:

33、风化岩石按风化剧烈的程度可分成○④5答案:

34、软化岩石的软化系数小于○③0.75答案:

40、硬质岩与软质岩的分界强度为○③30MPa④60MPa答案:

41、岩石能否成岩的界限强度为○①5MPa答案:

①4-2-3

42、岩石能否作为建筑材料的界限强度为○③30MPa

43、对于层状围岩,成层厚度0.3m时为○①厚层②中层答案:

44、对于层状围岩,成层厚度0.8m时为○①厚层答案:

45、对于层状围岩,成层厚度对围岩的稳定有明显影响,厚层围岩的厚度为○

③>0.4m答案:

③4-2-3

46、根据单位时间的渗水量可将地下水状态分为○①2级②3级答案:

4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将围岩划分为③6类答案:

49、深浅埋隧道的分界深度为○①(1.5~2)hq②(2~2.5)hq答案:

52、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中结构力学方法认为承载主体为○④支护结构答案:

53、公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中作为主动地压的有○①松弛荷载答案:

54、围岩压力属于○①主要荷载答案:

①55、施工荷载属于○②附加荷载答案:

56、弹性抗力属于○③被动荷载答案:

57、下列荷载中属于被动荷载的是○③弹性抗力答案:

5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隧道衬砌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轴向力偏心距不宜大于截面厚度的①0.45倍

60、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中岩体力学方法认为承载主体为○①围岩答案:

①68、运用新奥法进行隧道施工,当开挖面比较稳定时,正确的施工顺序应该为○③开挖-柔性衬砌-施工量测(位移、应力等量测)-防水层-二次衬砌答案:

69、Ⅰ级围岩开挖时,合理的开挖方法为○①全断面法答案:

①④2.0m答案:

102、采用喷锚支护是为了○③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承载圈答案:

103、砂浆锚杆属于○②全长黏结式答案:

104、胀壳式锚杆属于○

①端头锚固式答案:

①105、缝管式锚杆属于○③摩擦式答案:

106、灌浆预应力锚索属于○④混合式答案:

110、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最大不应超过○④200mm答案:

111、为防止围岩风化、侵蚀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②30mm答案:

115、喷射混凝土正确的喷射顺序为○③先墙后拱、先下后上

116、喷射混凝土时喷嘴的倾斜角最大为○②10°

120、隧道周边相对位移的量测仪器为○①收敛计答案:

121、隧道围岩压力的量测仪器为③压力盒

13、隧道衬砌的主要方式有

1体式衬砌②拼装衬砌③锚喷式衬砌④复合式衬砌⑤内部衬砌答案:

①②③④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

每套题5小题,共25分)

1-1-21、简述隧道的分类方法。

答案:

隧道的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分)

从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来分,可以分为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1分)

从埋置的深度来分,可以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1分)

从隧道所在的位置来分,可以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1分)

分类比较明确的还是按照它的用途来划分,可以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矿山隧道。

(1分)

2-1-12、隧道具体位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

隧道具体位置的选择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1分)、地形地貌条件、工程难易程度(1分)、投资的数额、工期的要求,(1分)以及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和今后运营条件等因素有关。

(2分)

2-3-13、公路隧道平面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的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平、曲线线形。

(2分)当设为曲线时,不宜采用设超高的平曲线,并不应采用设加宽的平曲线。

(1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

分离式双洞的最小净距,按对两洞结构彼此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原则,结合隧道平面线形、围岩地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

(2分)

2-4-34、公路隧道纵断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公路隧道的纵坡坡度以不妨碍排水的缓坡为宜,在变坡点应放入足够的竖曲线。

(1分)

隧道纵坡不能过大,存在通风问题的隧道一般把纵坡保持在2%以下比较好,超过2%时有害物质的排出量迅速增加;纵坡大于3%是不可取的。

不存在通风问题的隧道,可以按普通公路设置纵坡。

(2分)

对于单向通行的隧道,设计成下坡的隧道,坡度和断面都应适当加大。

(1分)

从施工中和竣工后的排水需要考虑,在隧道内不应采用平坡。

(1分)

2-4-45、隧道衬砌断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初步拟定结构形状和尺寸可采取经验类比的方法。

拟定衬砌结构尺寸,需考虑三个方面因素:

第一是选定净空形状,也就是选定结构的内轮廓;第二是选定计算结构轴线;第三是选定各个截面的厚度。

(2分)

(1)内轮廓:

衬砌的内轮廓必须符合隧道建筑净空限界。

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应侵入限界以内,同时又应尽量减小坑道的断面积,使土石开挖量和圬工砌筑量最少。

(1分)

(2)结构轴线:

隧道衬砌结构的轴线接近于压力线,使各个截面上主要承受压力,而极小断面承受很小的拉力,从而充分地利用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1分)

(3)截面厚度:

衬砌各截面的厚度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1分)

3-1-16、简述直墙式衬砌与曲墙式衬砌的组成及适用条件。

答案:

直墙式衬砌由上部拱圈、两侧竖直边墙和下部铺底三部分组合而成。

(1分)

曲墙式衬砌由顶部拱圈、侧面曲边墙和底部仰拱(或铺底)组成。

除在Ⅳ级围岩无地下水,且基础不产生沉降的情况下可不设仰拱,只做平铺底外,一般均设仰拱,以抵御底部的围岩压力和防止衬砌沉降,并使衬砌形成一个环状的封闭整体结构,以提高衬砌的承载能力。

(2分)

直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而水平围岩压力较小的情况。

(1分)

曲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较差,有较大水平围岩压力的情况。

(1分)

3-2-17、简述端墙式洞门与翼墙式洞门的适用条件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

端墙式(一字式)洞门是最常见的洞门,它适用于地形开阔、石质较稳定的地区。

(1分)

当洞口地质较差,山体纵向推力较大时,可以在端墙式洞门的单侧或双侧设置翼墙。

(1分)

端墙的作用是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及支持洞口正面上的仰坡,保持其稳定。

(1分)

翼墙在正面起到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增加洞门的抗滑及抗倾覆能力的作用。

两侧面保护路堑边坡起挡土墙作用。

(2分)

3-2-28、简述明洞的适用条件及其形式。

答案:

明洞一般修筑在隧道的进出口处,当遇到地质差且洞顶覆盖层较薄,用暗挖法难以进洞时,(1分)或洞口路堑边坡上有落石而危及行车安全时,(1分)或铁路、公路、河渠必须在铁路上方通过,且不宜做立交桥或涵渠时,均需要修建明洞。

(1分)

采用最多的为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两种。

拱式明洞分为路堑式对称型、路堑式偏压型、半路堑式偏压型、半路堑式单压型;棚式明洞分为盖板式、刚架式和悬臂式三种。

(2分)

4-1-711、简述岩石试件在高围压下表现出塑性(或延性)变形的原因。

答案:

岩石试件在高围压下表现出塑性(或延性)变形的原因是:

(1)附加压力往往使应力状态发生改变。

在一定的三向压力作用下,试件中斜面上的主应力值变为压缩应力而不是拉伸应力,试件不可能发生微裂隙,因而促使塑性变形的增加;(2分)

(2)在高围压下,使得早就存在的微裂隙密合;(1分)

(3)在高围压下会改变发生在变形过程中的物理性质,而这些性质的改变,都是发生塑性变形的基础。

(2分)

4-2-112、围岩分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围岩分级的目的是:

作为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1分)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1分)确定结构上的荷载(松散荷载);(1分)给出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其尺寸;(1分)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的基础等等。

(1分)

4-2-214、围岩分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案:

现行的许多围岩分级方法中,作为分级的基本要素大致有三大类:

第Ⅰ类:

与岩性有关的要素,例如分为硬岩、软岩、膨胀性岩类等。

其分级指标是采用岩石强度和变形性质等。

(2分)

第Ⅱ类:

与地质构造有关的要素,如软弱结构面的分布与性态、风化程度等。

其分级指标采用诸如岩石的质量指标、地质因素评分法等等。

(2分)

第Ⅲ类与地下水有关的要素。

(1分)

4-2-215、现代围岩分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

从发展趋势看,围岩的分级方法有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1)分级应主要以岩体为对象。

单一的岩石只是分级中的一个要素,岩体则包括岩块和各岩块之间的软弱结构面。

因此分级的重点应放在岩体的研究上。

(1分)

(2)分级宜与地质勘探手段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才有一个方便而又较可靠的判断手段。

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这将使分级指标更趋定量化。

(1分)

(3)分级要有明确的工程对象和工程目的。

目前多数的分级方法都与坑道支护相联系。

坑道围岩的稳定性、坑道开挖后暂时稳定时间等与支护方法和类型密切相关。

因而进行分级时以此来体现工程目的是不可缺少的。

(2分)

(4)分级宜逐渐定量化。

(1分)

4-2-316、简述地下水对围岩的影响。

答案:

地下水对围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软化围岩:

使岩质软化、强度降低,对软岩尤其突出,对土体则可促使其液化或流动,但对坚硬致密的岩石则影响较小,故水的软化作用与岩石的性质有关。

(2分)

软化结构面:

在有软弱结构面的岩体中,水会冲走充填物或使夹层软化,从而减少层间摩阻力,促使岩块滑动。

(2分)

承压水作用:

承压水可增加围岩的滑动力,使围岩失稳。

(1分)

4-3-217、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很多,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1分)一类是地质因素,它包括初始应力状态、岩石力学性质、岩体结构面等;(2分)另一类是工程因素,它包括施工方法、支护设置时间、支护刚度、坑道形状等。

(2分)

5-2-422、隧道支护计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的主要内容有:

按工程类比方法初步拟定断面的几何尺寸;(2分)确定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进行力学计算,求出截面的内力(弯矩M和轴向力N);(2分)检算截面的承载力。

(1分)

6-1-128、选择施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隧道断面尺寸、长度、衬砌类型、隧道的使用功能(2分)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确定。

(1分)

6-3-130、简述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

答案:

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是:

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并应尽量提高掘进速度。

(1分)即在选择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时,一方面应考虑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及其变化情况,选择能很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并能保持围岩稳定的方法和方式;(2分)另一方面应考虑坑道范围内岩体的坚硬程度,选择能快速掘进,并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方法和方式。

(2分)

6-5-133、洞口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洞口地段是隧道的咽喉,该地段地形地质均对隧道施工不利。

其特点为:

洞口地段地层一般较破碎,多属堆积、坡积、严重风化或节理裂隙发育的松软岩层,稳定性较差;(2分)当岩层层面坡度与洞门主墙开挖坡度一致时,容易产生纵向推滑力;(1分)洞口附近山体覆盖层较薄,一旦塌方可能塌穿到地表面;(1分)若隧道处于沟谷一侧或傍山时,通常会产生侧向压力。

(1分)

6-8-239、锚杆布置有哪几种形式?

说明其布置方法。

答案:

锚杆的布置分为局部布置和系统布置。

(1分)

锚杆局部布置的原则为:

拱腰以上部位锚杆方向应有利于锚杆的受拉;拱腰以下及边墙部位锚杆宜逆向不稳定岩块滑动方向。

(2分)

锚杆系统布置的原则:

(1)在隧道横断面上,锚杆宜垂直隧道周边轮廓布置,对水平成层岩层,应尽可能与层面垂直布置,或使其与层面呈斜交布置;

(2)在岩面上锚杆宜成菱形排列,纵、横间距为0.6~1.5m,其密度约为0.6~3.6根/m2;

(3)为了使系统布置的锚杆形成连续均匀的压缩带,其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为在Ⅳ、Ⅴ级围岩中,锚杆间距宜为0.5~1.2m,但当锚杆长度超过2.5m时,若仍按间距不大于1/2锚杆长度的规定,则锚杆间的岩块可能因咬合和连锁不良而导致掉块坠落,为此,其间距不宜大于1.25m。

(2分)

 

6-8-340、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有

(1)支撑围岩:

喷层与围岩密贴和粘贴,并与围岩表面以抗力和剪力,从而是围岩处于三向受力的有力状态,防止围岩强度恶化;此外,喷层本身的抗冲切能力阻止不稳定块体的滑塌;(1分)

(2)“卸载”作用:

喷层属柔性,能有控制地使围岩在不出现有害变形地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地变形,从而使围岩“卸载”,同时喷层中地弯曲应力减小,有利于混凝土承载力地发挥;(1分)

(3)填平补强围岩:

喷射混凝土可射入围岩张开地裂隙,填充表面凹穴,使裂隙分割地岩层面粘联在一起,保护岩块间地咬和、镶嵌作用,提高其间地粘结力、摩阻力,有利于围岩松动,并避免或缓和围岩应力集中;(1分)

(4)覆盖围岩表面:

喷层直接粘贴岩面,形成风化和止水地保护层,并阻止理裂隙中充填物流失;(1分)

(5)阻止围岩松动:

喷层能紧跟掘进进程后及时进行支护,早期强度较高,因而能及时向围岩提供抗力,阻止围岩松动;

(6)分配外力:

通过喷层把外力传给锚杆、钢拱架等,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分担。

(1分)

6-9-144、现场量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现场量测的目的有:

(1)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

①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②掌握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

(1分)

(2)指导施工,预报险情

①作出工程预报,确定施工对策;②监视险情,确保施工安全。

(2分)

(3)校核理论,完善工程类比方法

①为理论解析,数据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比指标;②为工程类比提供参数指标。

(1分)

(4)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1分)

9-1-149、明挖法施工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明挖法具有以下特点:

(1)优点:

施工方法简单,技术成熟;工程进度快,根据需要可以分段同时作业;浅埋时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均较低,且能耗较少。

(2分)

(2)缺点:

外界气象条件对施工影响较大;施工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居民地正常生活有较大影响,且易造成噪音、粉尘及废弃泥浆等的污染;(1分)需要拆除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在饱和的软土地层中,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较难控制,且坑内土坡的纵向稳定常常会成为威胁工程安全的重大问题。

(2分)

1-3-11、我国隧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1)必须加强前期的工程地质勘察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强从选择设计、施工单位,实行监理制度等各阶段的科学管理,管理体制应同国际接轨。

(2分)

(2)进一步完善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法规和技术规程建设,做到有法可依。

(1分)

(3)进一步通过科学实验和计算,完善在动静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与围岩介质的共同作用理论,明确隧道和地下工程各阶段荷载分布,使结构内力分析、断面设计方法更符合实际。

(4)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应用“新奥法”,新奥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施工方法,实际上它是一种新理念下的从设计、施工直到运营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再配合一些必要的工法。

(2分

(5)先进施工机械的引进和研制,先进的各类工法和专家系统的提出。

如隧道凿岩机,各种盾构机和微型自动导航地下施工机械等。

(1分)

(6)加强施工队伍技术素质的提高,加强经济技术管理,降低工程造价。

(1分)

(7)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注意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运营中不产生对环境不利的影响和公害或采取适当措施,将影响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2分)

2-1-32、试述在选择隧道位置是如何考虑地质条件。

答案:

(1)在单斜构造的地质条件下,必须事先把岩层的构造和倾角大小调查清楚,一定要尽可能避开软弱结构面。

特别是不要把隧道中线设计成与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一致或平行,至少要成一定的交角。

(1分)

(2)隧道穿过褶曲构造时,选在背斜中要比在向斜中有利。

如果恰在褶曲的两翼,将受到偏侧压力,结构需加强。

(1分)

(3)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断层地区。

不得已时,也要与断层带隔开足够的安全距离,切忌隧道中线与断层方向一致。

万不得已时,也宜正交跨过。

施工时,还应作好各种支护及防水措施。

(2分)

(4)隧道通过滑坡地段时,如果对滑坡面的位置已经了解清楚,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面以下的稳定岩体中。

如果确知滑坡是多年静止了的死滑坡或古滑坡,则在不得已时,也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体之内,但要上部减载和加强排水。

(1分)

(5)选择隧道位置时,最好不要沿崩塌地区山坡通过。

不得已时,应当尽可能地把隧道置于山体之中,穿过稳定的岩层。

(1分)

(6)隧道通过岩堆地区时,宜把隧道位置放在岩堆以下的稳定岩体之中。

(1分)

(7)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务必躲开泥石流泛滥区,如躲避不开,也应选在泥石流下切深度以下的基岩中。

要查明泥石流洪积扇范围,不可把洞口放在洪积扇范围以内。

(1分)

(8)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溶洞。

如无法避开时,应探明溶洞的所在位置,隧道与溶洞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实在无法做到而又在坚硬的岩类中,则可在隧道内建桥跨过。

(9)选择隧道位置时,最好能避开瓦斯地区。

不得已时,应采取通风稀释的措施。

(1分)

2-2-13、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确定洞口位置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

在选择隧道洞口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

(1分)

(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以及避开地表水汇集处。

(1分)

(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

(1分)

(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1分)

(5)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

(1分)

(6)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波浪高度,以防洪水灌入隧道。

(1分)

(7)为了确保洞口的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

(1分)

(8)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排泄水流。

(1分)

(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利用弃碴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洞口场地,以便布置运输便道、材料堆放场、生产设施用地及生产、生活用房等。

(2分)

3-1-14、试述衬砌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隧道衬砌的主要方式有:

整体式混凝土衬砌、拼装式衬砌、喷锚式衬砌以及复合式衬砌。

(1)整体式混凝土衬砌的特点是:

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易于按需要成型,整体性好,抗渗性强,并适用于多种施工条件,如可用木模板、钢模板或衬砌台车等。

(2分)

(2)拼装式衬砌的特点是:

拼装成环后立即受力,便于机械化施工,改善劳动条件,节省劳力。

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化设备,施工工艺复杂,衬砌的整体性及抗渗性差。

(2分)

(3)喷锚式衬砌的特点是:

开挖后衬砌及时,施工方便和经济,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并有效地利用洞内净空,提高作业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2分)

(4)复合式衬砌的特点是:

可以满足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刚度小易变形的要求,且与围岩密贴,从而能保护和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

二衬后,衬砌内表面光滑平整,可以防止外层风化,装饰内壁,增强安全感。

(2分)

3-2-15、试述洞门的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答案:

隧道常见的洞门形式主要有环框式、端墙式、翼墙式与柱式洞门等。

(2分)

(1)环框式洞门适用于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且不宜风化,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的地区。

(2分)

(2)端墙式(一字式)洞门适用于地形开阔、石质较稳定(Ⅱ~Ⅲ级围岩)的地区,由端墙和洞门顶排水沟组成。

(2分)

(3)翼墙式(八字式)洞门适用于洞口地质较差(Ⅳ级及以上围岩),山体纵向推力较大,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区。

(2分)

(4)柱式洞门适用于当地形较陡(Ⅳ级围岩),仰坡有下滑的可能性,又受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不能设置翼墙的地区,以及城市附近、风景区或长大隧道的洞口。

(2分)

3-2-26、试述明洞的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答案:

明洞的结构类型采用最多的为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两种。

(1分)

拱式明洞可分为:

(1)路堑式对称型适用于路堑边坡处于对称或接近对称,边坡岩层基本稳定,仅防止边坡有少量坍塌、落石,或用于隧道洞口岩层破碎,覆盖层较薄而难以用暗挖法修建隧道时。

(2分)

(2)路堑式偏压型适用于两侧边坡高差较大的不对称路堑。

(2分)

(3)半路堑式偏压型适用于地形倾斜,低侧处路堑外侧有较宽敞的地面供回填土石,以增加明洞抵抗侧向压力的能力。

(2分)

(4)半路堑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