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034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

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

;作比较

(3)进了

;绕过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反义词。

枝繁叶茂-________    消失-________

②近义词。

轻松-________   生育-________

(2)用“||”分好的层次,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

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

(3)“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_______。

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______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_______抒情,以_______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

【答案】

(1)枝枯叶落

;出现

;容易

;繁衍

(2)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不招虫。

(3)樟树的香气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是用对比的写法更突出樟树的特点

(4)物

;树

(5)人们之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概括层意,可先看看每层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抒情,以树喻人。

(5)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枝枯叶落;出现;②容易;繁衍

(2)第一层: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第二层:

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不招虫。

(3)樟树的香气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是用对比的写法更突出樟树的特点。

(4)物;树

(5)人们之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层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考查对文章的写作特点的把握。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课内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这段话里有几句是写作者的想象,请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3)作者心里的“快乐”“骄傲”“希望”各指什么?

快乐:

________

骄傲:

________

希望:

________

【答案】

(1)肥皂泡;冰心

(2)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3)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吹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

【解析】【分析】

(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

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表现在文中往往就是比喻的修辞。

想象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肥皂泡;冰心;

(2)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3)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吹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感悟。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

”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______之情。

A. 快乐                                         

B. 惊喜                                         

C. 难过

(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________作用,还可能有________等形状。

【答案】

(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2)B

(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

【解析】【分析】

(1)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故答案为:

(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2)B;(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

【点评】

(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风长。

爹说:

“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

“娘说:

“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枣核说:

“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

请概括一下。

(2)用“________”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犁                                     B. 赶驴                                     C. 打柴                                     D. 蹦高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 总起全段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答案】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

(4)B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裁缝说:

“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可是您________在秋天、夏天________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

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

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可是您________在秋天、夏天________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

(2)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对季节。

B. 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得美观大方。

C. 穿新衣不在于时问的早晚,而在于裁缝制作时间的长短。

(4)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裁缝又会如何劝说顾客定做衣服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无论;还是;都

(2)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会由着性子穿上。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只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A

(4)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无论……还是……都……”;

(2)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

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②“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无论、还是、都

(2)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会由着性子穿上。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只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A(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

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顺顺溜溜:

________。

②严丝合缝:

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________

①“花”形象地体现了瓢虫漂亮的外形,红色的硬翅上有好多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②瓢虫形态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③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3)考考你: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________;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方向一致,有次序;指缝隙严密闭合

(2)①②③

(3)益虫;害虫

(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回答这种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①方向一致,有次序。

②指缝隙严密闭合

(2)①②③(3)益虫、害虫(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8.默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两只山鹰饥肠辘辘。

它们在空中久久地盘旋着,想找到一只兔子或一只山鸡。

但是,它们什么也没有找到,连一只老鼠的影子都没有。

一只山鹰忍耐不住了,落到山岩上,缩着脖子打瞌睡。

   另一只山鹰则继续盘旋着,一圈又一圈,终于,它发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一只肥肥的兔子。

当它叼着战利品落到伙伴身边时,伙伴羡慕地说:

“你的运气真好!

   捉到兔子的山鹰若有所思地说:

“也许是吧,不过我发现,运气只会青睐坚持不懈的人。

(1)先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

①“瞌”字的读音是________。

②“睐”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先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

①饥肠辘辘:

________。

②青睐:

________。

(3)请根据短文的内容选一选。

(填序号)

①“战利品”是指(   )。

A.老鼠    B.兔子

②另一只山鹰能够捉到兔子靠的是(   )。

A.运气    B.坚持不懈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䲟鱼。

䲟鱼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天生旅行家”。

   䲟鱼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的过程中,遇到饵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所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等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它便继续吸附在新“船”上。

   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在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笨拙——________     长久——________

(2)按短文填空。

䲟鱼的体型________,行动________,性格________,尾巴________。

(3)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一举两得”指的是什么?

请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䲟鱼喜爱旅行,所以被称为“天生旅行家”。

②䲟鱼的“船主”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等。

③䲟鱼有时候离开“船主”是为了得到休息。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

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

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

③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________,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________,“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________。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答案】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内的主佛(卢舍那大佛)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

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语段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列数字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的事物更科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

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