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407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国六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晋国六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国六卿.docx

《晋国六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国六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国六卿.docx

晋国六卿

晋国六卿

目录

概述

狭义

广义

历史背景

晋国内乱——曲沃代翼

公族摧残者——晋献公

卿族扶植者——晋文公

晋卿世家

人物风云

狐偃

先轸

赵成子

赵宣子

中行桓子

范武子

郤献子

栾武子

郤昭子

韩献子

智武子

魏庄子

范宣子

赵文子

范献子

赵简子

知襄子

赵襄子

魏文侯

历届正卿

概述

正卿一览

执政总结

大事纪年

展开

概述

狭义

广义

历史背景

晋国内乱——曲沃代翼

公族摧残者——晋献公

卿族扶植者——晋文公

晋卿世家

人物风云

狐偃

先轸

赵成子

赵宣子

中行桓子

范武子

郤献子

栾武子

郤昭子

韩献子

智武子

魏庄子

范宣子

赵文子

范献子

赵简子

知襄子

赵襄子

魏文侯

历届正卿

概述

正卿一览

执政总结

大事纪年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狭义

  晋国六卿指的是自前546年至前497年在晋国出现的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个世袭卿族。

  六卿共主国政,专擅晋权。

这也是最经典的六卿模式。

范氏、中行氏被诛灭后,六卿改为四卿。

广义

  晋国六卿是春秋时代晋国自633年晋文公重耳始作三军设六卿起,直至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六卿军政制度。

  晋文公在晋国建立了三军制。

中、上、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他们主持晋国的军事、政治。

中军将又称为元帅、执政。

晋襄公一度增加新上军、新下军二军四卿,旋即恢复原制。

晋景公扩为六军十二卿,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之后合为新军,共四军八卿。

晋悼公恢复三军建制。

  期间狐氏、先氏、栾氏、屠岸氏、箕氏、贾氏、赵氏、郤氏、胥氏、中行氏、温氏、士氏、范氏、原氏、屏氏、步氏、韩氏、荀氏、彘氏、吕氏、令狐氏、程氏、巩氏、智氏、邯郸氏、魏氏纷纷角逐晋国政治舞台,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其间亲情与仇恨交织、恩义与血腥错杂,共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篇。

  晋平公时,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垄断,之后六卿特指这六个卿家。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晋国在春秋时期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

  其一,它是实力最雄厚、称霸时间最长的“超级大国”;

  其二,它的执政官长期为异氏臣子,而不是象其他绝多数诸侯国那样由“公族”势力执掌,最后,强大的国家终于被异氏瓜分了。

  它的这两个特征的形成,始作俑者是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的父亲献公诡诸。

晋国内乱——曲沃代翼

  晋国是天子的兄弟之国,并一直是周王朝的肱骨,地位显赫。

周平王东迁,晋文侯仇出兵勤王,功在社稷。

晋文侯还有个弟弟,名成师,史称曲沃桓叔,都是在战争中生的,仇这个名字确实没有成师好,当时就有人预言要出乱子。

前784年,晋穆侯去世,其弟晋殇叔短暂的篡位,又被晋穆侯的长子公子仇夺位,晋文侯在位35年。

前745年,文侯子昭侯即位后,时曲沃附近有叛乱,晋昭侯就把叔父成师封到曲沃,这是比首都翼还要大的都市,麻烦来了:

成师和他的子孙数十年如一日地开始和晋侯争国君之位,斗争极其复杂的残忍。

总之,前679年,经过长达67年的内战,成师的孙子晋武公称终于消灭了“仇”的子孙,晋国暂告安定,史称“曲沃代翼”。

当时,齐桓公小白已经开始了他的霸业。

前677年晋武公死,儿子晋献公诡诸即位了。

诡诸在位期间干的两件大事——扩张国土与屠杀宗族。

公族摧残者——晋献公

  晋献公诡诸也许是晋国67年的内斗形成的惯性吧,晋献公即位后,即使他想仁慈都难以作到了——他的

晋献公诡诸

曾祖父成师的公子、公孙(史称桓庄之族)也不少,时时想着干掉诡诸,晋献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于是以士蒍之谋,离间群公子,遂用8年的时间屠杀。

本家杀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也就没什么问题了,但血腥的杀戮惯性使得诡诸不由自主的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儿子。

前672年,即晋献公五年,“伐骊戎,骊姬、骊姬弟(妹妹),俱爱幸之。

”骊姬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谋取继承权,经过姐妹的一系列阴谋夺嫡活动,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诡诸的残忍本性,前655年,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夷吾出奔。

骊姬还使诡诸和晋国的群臣盟誓:

都不许接纳或者帮助外出的公子。

到此,虽然诡诸自以为完全解决了隐患,但他离死也不远了,身后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诡诸的上述做法对晋国的未来有深厚的影响,国君的儿子从此一般不被留在本国,这成了一种制度。

这个措施虽然当时起到了稳定内部的作用,但是长远看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裂变,晋国因为公室的人员和力量极其单薄,各个大家卿大夫不断坐大。

卿族扶植者——晋文公

  但异姓势力的坐大,晋献公只是扫清了障碍,真正把他们培育起来的,还是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

重耳流亡十九年,身边的心腹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

、胥臣等都是异氏,这些人也都是他此后重要的依靠对象。

即使回国后,重用的先轸、栾枝、荀林父等人也大都是异姓。

这些人都是霸业的建设者,几十年后,他们的下一代在维护着晋国百年霸业的同时,也在蚕食晋侯的君权,果然在几百年后,他们的子孙成为晋国宗庙的掘墓人。

可以说,从晋文公、晋襄公父子相继称霸后,晋国的国政基本掌握在异氏的大臣手中,结果是国君越来越弱,异氏卿族越来越强。

公族与卿族、卿族与卿族经过200余年的斗争与兼并,最终造成了魏、赵、韩三家分晋的格局。

其间的恩仇故事跌宕起伏,兼并厮杀极其残酷,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当时各个国家间的纷纭争斗。

编辑本段晋卿世家

  赵氏、邯郸氏、梁氏

  赵与秦、梁为一宗,同出于赵城。

造父擅御,幸于周穆王,封于赵城,立赵氏。

造父侄孙赵非子封于犬丘,其后建立秦国,裔孙赵叔带去周侍晋,其后建立赵国。

梁国亡,后裔入晋为大夫。

  第一代:

赵衰(赵夙之弟)、梁益耳(梁康伯之后)

  第二代:

赵盾(赵衰嫡子)、赵同(赵衰子,别为原氏)、赵括(赵衰子,别为屏氏)、赵婴齐(赵衰子,别为楼氏)、赵穿(别为邯郸氏)、梁弘(梁益耳之侄)

  第三代:

赵朔(赵盾子)、赵旃(赵穿子)

  第四代:

赵武(赵朔子)、赵胜(赵旃子)

  第五代:

赵成(赵武子)、赵获、邯郸午(赵胜子)

  第六代:

赵鞅(赵成子)、赵稷(赵午子)、梁婴父

  第七代:

赵无恤(赵鞅庶子)、赵伯鲁(赵鞅嫡子)、赵罗

  第八代:

赵周(赵伯鲁子)、赵嘉(赵无恤子)

  第九代:

赵浣(赵周子)

  第十代:

赵籍(赵浣子)

  (【注】:

显示粗体字之人为前633年后担任卿之人)

  狐氏、贾氏、续氏

  狐氏出于戎族。

晋初治国: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第一代:

狐突

  第二代:

狐毛(狐突长子)、狐偃(狐突次子,别为贾氏)

  第三代:

狐溱(狐毛子)、贾季(狐偃子)

  第四代:

狐鞫居(别为续氏)

  毕氏、魏氏、吕氏、令狐氏

  魏氏之先为周公族,毕公高立毕国。

后毕国灭,公族子弟称毕氏,散落各地。

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诡诸,因功封于魏城,为魏氏,其后建立魏国。

  第一代:

魏犨、魏寿余

  第二代:

魏颗(魏犨子、别为令狐氏)、魏悼子(魏犨嫡子)、吕锜(魏寿余子,别为吕氏)、毕阳

  第三代:

魏绛(魏悼子子)、令狐颉(魏颗子)、吕相(吕锜子)

  第四代:

魏舒(魏绛嫡子)、魏戊(魏绛子)

  第五代:

魏取(魏舒子)、毕游

  第六代:

魏曼多(魏取子)

  第七代:

魏驹(魏曼多子)、豫让(毕游孙)

  第八代:

魏斯(魏驹子)

  荀氏、中行氏、智氏、辅氏、程氏

  荀氏之先为晋公族。

晋武公灭荀国,以此地赐大夫原氏黯,别为荀氏。

后逝敖生荀林父,其后为中行氏,荀林父弟曰荀首,其后为智氏,故中行氏、智氏实出于一宗

  第一代:

荀息

  第二代:

逝敖(荀息子)

  第三代:

荀林父(逝敖子,别为中行氏)、荀首(逝敖幼子,别为智氏)、荀骓、程驩(别为程氏)

  第四代:

荀庚(荀林父子)、智罃(荀首子)、程滑、程季(程驩子)

  第五代:

中行偃(荀庚子)、智朔(智罃子)、程郑(程季子)、荀家、荀会、中行喜、智起

  第六代:

中行吴(中行偃子)、智盈(智朔子)

  第七代:

中行寅(中行吴子)、荀跞(荀盈子)

  第八代:

智申(荀跞子)、智果(别为辅氏)、智徐吾

  第九代:

智瑶(荀申子)、智宵

  韩氏、蔺氏、箕氏

  韩氏之先为晋公族。

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为韩氏。

文公即位,韩氏不旺,为赵氏家臣。

至悼公即位,任韩厥为正卿,韩氏复兴,其后建立韩国。

  第一代:

韩简

  第二代:

韩子舆(韩简子)

  第三代:

韩厥(韩子舆子)、韩穿  

第四代:

韩起(韩厥幼子)、韩无忌(韩厥长子)

  第五代:

韩须(韩起子)、箕襄(韩无忌子,别为箕氏)

  第六代:

韩不信(韩须子)、韩固、韩康(别为蔺氏)

  第七代:

韩庚(韩不信子)

  第八代:

韩虎(韩庚子)

  第九代:

韩启章(韩虎子)

  第十代:

韩虔(韩启章子)

  杜氏、士氏、范氏、随氏、刘氏、巩氏

  范氏之先为祁姓,隰叔侍晋,为士师(法官),以之为氏。

后士会封于随邑,部分为随氏;又封于范邑,部分为范氏。

士雃仕秦,立刘氏,汉高祖乃其后也。

  第一代:

士蒍(杜隰叔子,别为士氏)、杜原款(杜隰叔子)

  第二代:

士缺(士蒍长子)、士榖(士蒍幼子)

  第三代、士会(士缺子,别为随氏、范氏)、士穆子(士缺嫡子)、巩朔(别为巩氏)

  第四代:

范燮(士会子)、士鲂(士会幼子)、士渥浊(士穆子子)、士雃(士会子,别为刘氏)、士富

  第五代:

范匄(士燮子)、士弱(士渥浊子)、刘明(士雃子)

  第六代:

范鞅(士匄子)、士瑕(士弱子)、刘远(刘明子)

  第七代:

范吉射(士鞅子)、士弥牟(士瑕子)、刘阳(刘远子)

  栾氏、架氏

  栾氏之先为晋公族,晋靖侯之孙栾宾封于栾邑(“栾”通“架”,今河北栾城一带)。

其后以栾为氏,世代为晋国卿士。

  第一代:

栾成(栾宾子)

  第二代:

栾枝(栾成子)

  第三代:

栾盾(栾枝子)

  第四代:

栾书(栾盾子)、栾京庐

  第五代:

栾黡(栾书嫡子)、栾钺(栾书子)、栾纠(栾书子,别为卞氏)

  第六代:

栾盈(栾黡子)、栾鲂、栾豹、栾乐

  先氏、原氏

  先氏与士氏共祖,隰叔初封于先邑,以先为氏。

自献公,先氏多为武官,以勇武侍晋,然先氏之族不睦,先丹木、先友多有隙。

  第一代:

先丹木,先友

  第二代:

先轸、先蔑

  第三代:

先且居(原轸子)、先都、先仆

  第四代:

先克(先且居子)

  第五代:

先榖

  郤氏、步氏、苦成氏、温氏、冀氏

  郤氏之先为晋公族,叔虎因功封于郤邑。

随后其家甚旺,出现四世八卿。

至晋厉公时,郤氏三卿五大夫,可谓“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第一代:

郤豹(别为郤氏)

  第二代:

郤芮(郤豹嫡子)、郤榖、郤溱、郤义(郤豹幼子)、郤称

  第三代:

郤缺(冀芮嫡子,别为冀氏)、郤扬(郤义子,别为步氏)

  第四代:

郤克(郤缺嫡子)、郤犨(步扬子、别为苦成氏)、步招(步扬嫡子)、蒲城鹊居(郤扬子)

  第五代:

郤锜(郤克嫡子)、郤至(蒲城鹊居子,别为温氏)、郤毅(蒲城鹊居子)、郤乞

编辑本段人物风云

狐偃

  狐偃出于戎族,姬姓,狐氏,狐突次子,狐毛之弟,晋文公之舅,略有贪欲的政治家。

文公集团骨干成员

其父狐突为晋国大夫,狐偃与公子重耳交厚,重耳“有士五人”,狐偃其一。

晋献公21年,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与夷吾皆在外将兵。

狐偃保重耳受蒲城,后与重耳谋,奔狄国,终伴重耳左右。

重耳居狄12年,又力主重耳奔齐以避难,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旅。

7年间,狐偃不辞劳苦,忍辱负重,兢兢业业为重耳出谋划策,艰难的推动着重耳的复国大业。

  文公回国即位,委国政于狐偃,为执政大夫。

晋文公初设三军六卿,狐毛、狐偃将上军。

时晋国政治革新之措多出于狐偃。

其执政8年,使晋国国力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

并为文公作“勤王退楚”的战略规划,将晋国推向霸主的圣坛。

先轸

  姬姓,先氏,名轸,因采邑于原,又称原轸,先丹木之子。

晋国杰出的军事家,优秀的军事统帅。

[1]

前660年,晋献公见惑于骊姬,欲废太子申生,其父先丹木说申生避祸,申生不从,先丹木知其必亡,乃附公子重耳。

重耳“有士五人”,先轸其一。

献公崩,晋乱,至惠公夷吾,先氏为公子重耳之内应。

(《史记》称先轸亦随重耳出亡)

  文公即位,委先轸以重任。

前633年,晋始作三军,以先轸佐下军。

一年后,中军将郤毂卒,先轸跃为中军元帅。

  狐偃是文公称霸的战略制定者,那先轸就是文公称霸的战略执行者。

城濮之战,先轸巧妙的利用文公退避三舍之势,大败楚军,一战定霸。

文公崩,襄公立,秦出兵伐郑,不礼于晋,先轸全歼秦军于崤山,生俘秦将。

  襄公从妇人之言,纵秦将归。

先轸闻之,入宫责襄公“一日纵敌,万世之患”,襄公大悟,急遣人追之,不得!

先轸悔其欺君之举,大惭。

后先轸攻翟,单骑免胄入翟营,壮烈殉国。

  先轸死后,其子先且居继立为中军元帅,继续为晋国的霸业作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成子

  嬴姓,赵氏,名衰(同“崔”),字子馀,排序为季,谥号成,史称赵成子、成季、孟子余,晋文公四年(前633年)任原大夫,亦称原季。

  叔带之后,早年便追随公子重耳,重耳“有士五人”,赵衰其一也。

自始至终伴随重耳左右,与重耳同行流亡19载,不离不弃,为重耳股肱之臣。

  文公回国即位,为赵衰为心腹,每每以军政要务委之,赵衰不受,却将他人之贤荐于文公。

前633年,晋作三军六卿,郤毂、郤溱、狐毛、栾枝、先轸皆为赵衰所荐,文公对赵衰之信任由此可见一斑,亦可看出赵衰让贤之德。

且赵衰所荐之人皆为治世之能臣。

比之介子推所鄙夷“将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的狐偃相形见绌。

上军将狐毛死后,赵衰替之,始入六正行列。

狐偃死后,替之为执政大夫。

  终赵衰之世,低调处事,其谦让之贤令人可敬,贾季赞其曰:

“冬至之日”。

前622年,赵衰逝世,其子赵盾继立,赵衰已经为其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竞争资本。

赵宣子

  嬴姓,赵氏,名盾,排序为孟,谥号宣,史称赵宣子、宣孟,赵衰之子。

时人尊称其赵孟,晋国第一位

赵宣子召集党羽

将执政大夫与中军元帅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卿士,始称正卿。

自文公后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颇有建树的政客,晋国霸业中衰的始作俑者,是毁灭晋国宗庙的第一人。

  赵衰随重耳避难于翟,娶戎女叔隗,生一子,曰赵盾。

后赵衰又随重耳出奔,留下赵盾母子。

及重耳即位,赵氏富贵。

赵衰将叔隗、赵盾母子接回绛城。

衰以赵盾贤能,立为宗子。

赵姬(晋文公之女)三子赵同、赵括、赵婴齐皆侍奉赵盾。

  前622年,赵衰逝世,赵盾继任为执政大夫,幸运的是几乎同时,胥臣、栾枝、先且居也随之而去。

一年后,晋襄公重组内阁,在阳处父的协助下,以赵盾将中军,贾季佐之。

年轻的赵盾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卿士,直接辅佐晋襄公。

而就在同年,晋襄公薨逝,赵盾再次幸运的走上前台,开始了对晋国长达20年的专政。

  襄公崩逝,赵盾主张拥立在秦国的公子雍,而他的副手贾季却更愿拥立在陈国的公子乐。

双方各不相让,贾季私自派人去陈国迎公子乐,赵盾察觉后派人诛杀。

贾季愤恨阳处父,将其刺杀,赵盾乘机驱除贾季,自此赵氏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然形成。

  赵盾随即遣先蔑、士会往秦国迎立公子雍。

晋襄公的夫人穆嬴携太子夷皋,哭诉于赵家。

赵盾无奈,乃立夷皋,是为灵公。

其后领晋国三军于令狐打败护送公子雍的秦军。

自此秦晋再生战祸。

为确立自己在国际上的权威,赵盾主盟,与齐、鲁、卫、郑、宋、陈等国国君盟于扈,俨然以霸主自居,开晋国卿大夫会盟诸侯之先河。

  前620年,先毂、梁益耳、蒯得为乱,赵盾未经灵公太后应允,擅自杀戮朝中大臣,时赵氏气焰之盛,诸卿皆畏。

前615年,秦晋战于河曲,赵盾族弟赵穿与胥甲不从将令。

赵盾废胥甲而用赵穿,其执法之不公为人所耻。

  赵盾在朝中表面与郤缺、士会、荀林父共主国政,实际上独擅专行。

赵氏党于郤氏、先氏,排挤荀氏、栾氏。

赵盾的高压政策,众卿敢怒不敢言。

  灵公渐长,为赵盾所制,心甚不快。

灵公刺杀赵盾未遂,赵盾逃匿,未出国境,赵穿弑灵公,迎赵盾。

赵盾归,竟然不诛弑君之人。

史官董狐愤而提笔:

“赵盾弑其君”。

赵盾又立公子黑臀为晋侯,是为晋成公,又以晋无公族为由,在晋国设立公族大夫、余子、公行建制,其职位主要由卿族世家子弟担任。

晋国公族日弱,卿族日强,这对晋国君权几乎是致命一击,晋国的分裂已经提前预定。

  时楚庄王即位,励精图治,国力日强,不断北上,向晋国霸业发起严峻挑战。

秦国因崤山之恨、令狐之败屡屡攻击晋国后方。

赵盾以私为主、以公为次的执政理念使得晋国内部矛盾重重,文襄霸业也已摇摇欲坠。

前601年,年仅50余岁的赵盾撒手人寰,指定由郤缺执政。

他留下的是晋国分崩离析的朝政与土崩瓦解的霸业,还有那个他一手经营扶植,却已成众矢之的的赵氏家族。

中行桓子

  姬姓,中行氏,名林父,谥号桓,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名荀林父,时人称之荀伯、中行伯,后人称

之中行桓子。

荀息之孙,逝敖长子,中行氏之祖;其弟曰荀首,为智氏之祖。

  其祖父荀息为晋献公股肱之臣,献公弥留之际,托孤于荀息,后幼主奚齐、卓子相继被弑,荀息以身殉职。

这对后来的荀林父应该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晋文公城濮之战,荀林父为晋文公御,一年后,文公作三行以备胡,以荀林父为中行将。

几经升迁,至前622年,佐下军,始入六正。

后赵盾独擅晋政,权势熏天之时,荀林父凭借着自己独当一面的杰出才干,为赵盾所倚重;同时,荀林父有为人正直,忠直厚道,对赵盾并非一味逢迎,且对赵盾的专权又略有不满。

  前601年,赵盾逝世,破格提拔为人处事圆滑却不失原则的上军将郤缺为正卿,荀林父佐之。

至前597年初,郤缺逝世,楚庄王趁晋国权利交接之机,率师北伐,荀林父临危受命,仓促重组三军即南下与楚庄王争霸。

在邲之战中,由于荀林父刚刚接收执政,晋军中并无绝对的权威,加之荀林父其忠厚木讷的本性,中军佐先毂与荀林父军前意见不一,于邲之战中惨败于楚庄王。

  晋师归国,荀林父并未降罪,官居原职。

其后几年,兢兢业业为晋国的复兴而奋斗。

  荀林父执政的几年是晋国几十年来最严峻的时刻,但他没有丧失斗志,在这样的艰难中顽强不屈,晋国也渐渐恢复了些许元气和自信。

范武子

  祁姓,范氏、随氏,名会,谥号武,叫做士会、范会(采邑于范)或随会(采邑于随),史称范武子、随武子,士蒍之孙,士缺幼子。

杰出的政治家,先秦时代贤良的典范。

  其祖父士蒍为晋献公谋,尽灭桓庄之族,升为大司空,士氏乃旺。

经惠公短暂的低谷后,在文公后期崛起,士蒍幼子士毂屡入六正之列。

在其叔父的护佑下,士会跻身政坛。

士会为士缺幼子,士穆子之弟,按周礼分封制,不可为宗子,且地位较低。

  前621年,晋襄公病逝,赵盾欲立公子雍,遣士会、先蔑往秦迎立新君,赵盾背之立太子夷皋,后反攻秦军,士会、先蔑皆愤而仕秦。

秦康公以士会为贤,幸为己用,以士会为谋,攻晋屡屡得手,赵盾深以为患。

赵盾以魏寿余以苦肉计赚回士会,士会以其在秦国的优异表现很快便深得赵盾赏识,进入内阁,成为赵盾的得力助手。

  邲之战中,时士会将上军,已察觉晋不可与楚决战,战则必败。

中军佐先榖率师济河,士会便率上军七处设防掩护。

后晋军果惨败,惟上军得以保全。

  前594年,荀林父告老,士会执政,便改革政治,将缉盗科条尽行铲除,专以教民劝化为务,益求典礼之制,修晋国之法。

时晋之国法为之一新。

  前592年,郤克见辱于齐,及归,屡言伐齐,景公不从,士会深以为患。

不久士会告老,郤克执政。

郤献子

  姬姓,郤氏,名克,谥号献。

史称郤献子,正卿郤缺之子。

有轻微的跛足残疾,这一身体缺陷却改变了郤克的事业轨迹。

  前597年,正卿郤缺逝世,中行林父继任,立刻迎来晋楚之间有一场巨战,时郤克继其父之位为卿,辅士会佐上军。

士会与郤缺为世交,少不了对初涉政坛的郤克谆谆教诲。

邲之战前夕,郤克已然看出魏錡,赵旃之流的乱行,估计出晋楚的胜败格局,便果断的与士会提前准备,以保上军不败。

后先榖败亡,荀林父告老,郤克在短短几年间便升为中军佐,辅士会执政。

时楚正盛,秦晋交恶,齐便是晋国联合的主要对象。

前592年,晋景公遣郤克使齐,因其跛足而见辱于齐顷公,郤克愤,及归,请景公伐齐,景公不从。

郤克愈愤,嗔怒不已,士会忧其迁怒于晋,便告老,慷慨的让出了正卿一职。

  郤克执政,开始了其复仇的计划。

前589年,齐顷公伐鲁,郤克乘机出兵攻齐,于鞍之战中大败齐军,司马韩厥几生擒齐侯。

顷公惧,乃遣国佐与郤克签订城下之盟。

  郤克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干与明锐的军事嗅觉,本是忠君体国之臣,却为着一己之私,起倾国之兵与齐争衡。

晋霸业中衰,郤克能吸取邲之战的教训,团结同僚与部下,较为合理的安排人才辅佐国家,并挫败齐国的称霸野心,为晋国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亦不失为治世之能臣。

栾武子

  姬姓,栾氏,名书,谥号武,其名栾书,时人尊称其栾伯,史称栾武子。

晋国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名帅,名满天下的阴谋家。

  祖父栾枝受赵衰荐,入六正,参与城濮败楚,崤山败秦等战役并表现优异。

其父栾盾受赵盾之拔擢,亦入六正。

栾盾死后,栾书继,辅赵朔佐下军,为六卿之末。

然而他的上司下军将赵朔却很欣赏栾书,曾言:

“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邲之战,栾书谓晋难胜,当退。

鞌之战,栾书将下军,从郤克伐齐。

郤克知栾书之才。

前587年,郤克逝世,栾书以下军将跃为正卿,开始了长达14年的执政之旅。

郤克之子郤锜将下军

  由于郤克的投之以桃,栾书的报之以李。

栾郤两家相互提携,共创大业。

前583年赵庄姬告赵同、赵括谋

晋悼公周子

反,栾书、郤锜作伪证,同灭赵氏,史称“下宫之难”。

赵氏颠覆,晋国高层留下了较多空缺,郤氏之族纷纷跻身晋政,形成了继赵氏之后又一望族,时郤锜、郤至、郤犨都位列卿士,权势极显。

栾书虽为正卿,亦感郤氏之盛,心中不快。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

晋厉公从郤至之速战,不纳栾书之谋,果大败楚军。

栾书更忌郤至之才。

后栾书制作种种假象于晋厉公,晋厉公亦憎郤氏之专横,任胥童族灭郤氏。

胥童顺势将栾书擒获,厉公不忍,令栾书官居原职。

栾书恐祸将至,联合中行偃弑厉公。

栾书为防晋乱,急遣荀罃、士鲂往洛邑迎立公孙周,是为晋悼公。

  悼公即位后,栾书以流星般的速度消失在晋国政坛。

郤昭子

  姬姓,步氏,名至,谥号昭。

其名郤至,其祖郤扬封步,以之为氏,故亦名步至,因采邑于温,时人尊称温季,史称郤昭子。

步扬之孙,或为蒲城鹊居之子,与堂兄郤锜、叔父郤犨并称“三郤”。

郤锜是郤克的嫡子,郤氏家族的宗主。

郤犨为蒲城鹊居之弟,论辈比郤至高。

  早在郤克执政时期,郤至就跻身政坛,主要从事对南方诸国尤其是楚国的外交工作。

自前591年,楚庄王熊侣崩卒,楚国霸业渐衰,晋楚间也开始寻求和平外交。

郤至就在这时担任外交大使。

前588年,晋楚交质。

晋国将连尹襄老之尸与楚国公子榖臣交换中军佐荀首之子荀罃。

从邲之战到鄢陵之战间,晋楚基本保持和睦,郤至居功至伟,也是其外交才干的完美体现。

  前587年,郤克逝世,郤锜继立为下军将,郤栾交好。

前583年,郤锜与栾书共谋赵氏。

赵氏灭族后,留下了较多空挡,郤至乘虚跻身卿士,任新下军佐。

不久,其叔父郤犨亦进入八卿。

至此晋国四军八卿,仅郤氏一族占三席,且三郤异常团结,比之执政的栾氏更为显赫。

  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