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551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docx

生活处处皆文章升作文讲座级版

草根教师谈作文-----------

生活处处皆文章(ppt1)

彭一小任云燕

各位老师好,尤其欢迎来远道而来的江津朋友,希望我们这次活动课程和生活条件不会让你们太失望。

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将我的课定位为草根教师谈作文。

因为我们都是来自教育最前线的具体实施者和操作者,都是希望学之即可用,用之就有效的现实主义者,高大上的理论作为我这个身份来谈不具权威性。

就像何捷老师说的我们老师不能只喝心灵鸡汤,还是需要点干货。

所以我的课将以适当的理论依据,结合自身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力求最接地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收获。

(先聊聊电视剧《红高粱》,(PPT2)让老师们明白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上,是高密这片土地孕育了莫言,孕育了诺贝尔文学奖,生活才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许多人只知道这是为人处世之道,却不知道这也是曹雪芹的写作经验之谈。

对联是说,学问和文章都从生活里来。

任何鸿篇巨著都来源于生活,何况小小作文呢?

生活本就是一本无字天书,每个人的每一天都不一样,每天都有每天的精彩,世界每天都在变,天气每天都不同,新闻每天都在更新……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天都在接收着千变万化的大量信息,我们身在其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喜怒哀乐……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内容,我们等于是守着一座写作的金矿,却矛盾地充当着写作的穷人。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要从我们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开始谈起。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在哪里?

学生、教师、教材(PPT3)

1、从学生的角度讲,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

三是不喜欢写。

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困扰着学生,那就是——写作顾虑。

(1)、不知写什么,是写作内容问题,不知怎么写是写作方法问题。

我们到底该先解决那个问题呢?

我想听听老师们怎么看(老师互动)。

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导致第三个问题,不喜欢写,甚至害怕写。

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遵循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的过程。

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分三步走。

(PPT4)

第一步,初步解决“怎么写”。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论,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处于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了,但是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的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撑的逻辑思维水平。

靠这种思维水平将持续到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

所以,设计游戏,就是直接给学生创造一个设计的生活,以游戏为载体,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感知游戏的过程和有趣。

然后写清楚游戏的经过,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也是课标第二学段作文要求的原话)。

(ppt5)专家语录:

“把瞬间拉长,把综合分解”例:

《打乒乓》录像:

《动辄传情》(PPT6、7、8)让学生初步领悟怎么写,从而获得具体写作经验。

设计原则:

(PPT9)简单,有趣,全员参与。

游戏宗旨:

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比如,张化万《吃西瓜》、《掰手腕》、《吹气球》、《护鸡蛋》、《击鼓传花》......去年在九龙坡的实验一小的作文课赛为例。

第二步,初步明确“写什么”。

从游戏式体验习作变为生活式体验的习作,写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引导学生选材,强化习作表情达意的功能。

比如《教室来了不速之客》、《恼人的拖堂》、《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这个阶段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感知身边的事物,建立文字表达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渗透作文的真话意识。

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体验习作选材是从学校包围社会的过程,其顺序是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邻里乡亲------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最后,我与世界。

选材的范围以学生自我为中心,呈广角式发散。

这时候,学生的视野真正打开,明白了生活处处皆文章,不需要找于己无关的大人大事,特事特例,巧人巧事。

只要是让自己有体验和感受的的人、事、物、景,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习作的内容。

我们常说“作品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高,就高在自己对这个生活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个生活一定要与自己有关,如果于己无关,每个人都用照相机一样的眼光客观地去看生活,写生活,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

这恰恰是作文的大忌。

所以,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反对写作文的“贴近生活说”,提出写生活要“贴近自己说”。

这个解决写“写什么”的阶段,大约要在三年级下、四年级上册都得干这个事情。

基于这种学生以先以自我为中心,逐步扩大视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这个认识规律是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我现在又想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一个话题,作文教学中使用范文好不好?

我觉得学生写作文编假人假事,写空话套话是那些作文书害的。

所以我不赞成写给学生看范文,禁锢了学生思维,还把他们往特事特例上引,养成虚假文风,使学生往写作的死胡同上走。

这就是很多学生在家长的逼迫下看了很多作文书,还是不会写,最后还讨厌和害怕作文的原因之一。

第三步,把对客观事物存在的关注,转入自己个性化的体验,自主进行材料的选择,倡导言为心声,写出真情实感,即“我手写我心”。

这个阶段在四年级下期到五年级上期,都得干这个事。

(2)、写作顾虑。

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想写的,不能写,能写的,肚里又没有。

担心写出来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这就叫顾虑。

比如,让学生写老师,对于本来就喜欢老师的,就好办,他写出来的是老师喜欢听的,他心里也踏实,而对于不喜欢老师的学生来说,就是种煎熬了,真实的想法不敢写,敢写的又不是真实的,怎么办?

于是,只有避实就虚地写些评语似的套话:

“我的老师很温和,很耐心,很负责,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就像妈妈一样……”这样的老师有没有呢?

有,不过好像是一个标准化的,理想化的老师,这样的作文当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了。

这样的作文就好像拿面粉做的假药,吃了害不死你,没什么坏处,但绝没什么好处,更可怕的是延误了病情。

其实每个老师在每个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绝对不是一样的。

我班有个学生叫冉景远,聪明伶俐,口才很好,写作能力也很强,在班上具有号召力。

可是他脑子里不知怎么装了许多歪理邪说,去年他在周记中写钓鱼岛就是日本的。

他爸爸看了就教育他说:

“儿子,我们要爱国,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你猜他怎么回答?

他说:

“日本人说钓鱼岛是他们的,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中国人也没有谁活那么长,怎么证明就是中国的?

”弄得他爸爸哑口无言。

继那之后,有一次写老师的作文,他在作文中把数学老师骂得是体无完肤,取了难听的绰号,还煽动同学们不听老师的话。

我看了心里从头凉到脚,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思想那么反动,搞不好是个希特勒似的人物,得好好引导引导。

我挺花一番心思的,整整用了一节课,还请了同年级的任春奎老师去听课,让他见证一下这个方法行不行。

专门找了一篇高考零分作文,(ppt10)旨在让学生明白好的作文除了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之外,还要思想内容健康向上。

我以为我的良苦用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哪知道下一篇轮到我了。

写我呢,言辞没那么尖刻犀利,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我的反感和厌恶。

这下我感觉这孩子问题有点严重,他平时看人总是看人家的缺点,看事,总是看事情的阴暗面,这样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我找来他父母,把两篇作文给他父母看了,讲诉了对他的教育过程。

他妈妈气哭了,爸爸大动干戈,我们也决定冷落他,那次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爸爸对我深表感谢。

可是从那以后那孩子蔫了,写的作文和周记就明显编些无关痛痒的废话了。

显然,从此他写作文产生了顾虑。

不巧,这次他又写了那次事件的感受,念给你们听。

(PPT11、12)

后来,这件事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结。

因为,这个孩子的父亲才隔几个月就得癌症去世了。

他的父亲很明事理,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简单粗暴。

我跟他父亲其实是互为帮凶,我们都把成人的观念直接简单地强加到孩子的头上,孩子其实根本没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

我也只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去处理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保护孩子的童真和写作真情。

由此可见,我们教育者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能力之外,还得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做正确的引导。

这次事件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可能他内心世界真实的大门从此关闭。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真话,只有在没有任何顾虑的时候才敢说。

这里得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真话都是不好的话,但是大多数真话都是会伤人的。

比如我们搞调查,只有搞无记名才能摸到真实情况。

要检举谁,反应真实情况就只有写匿名信。

我们每年每个单位都要对领导进行民意测评,给领导打勾勾叉叉,这种测评都是无记名的,如果得留真实姓名的话,我估计肯定全都打勾,但是,你得到的情况就不一定是真实的。

现实中真与假的关系就是这样:

如果你留的是真名,很可能写的就是假话;如果你写了真话,很可能留下的就是假名。

你们知道笔名最初是怎么产生的吗?

那就是作者写了真话,而这个真话会给他带来不良后果,所以要用假名规避一下风险,于是产生了笔名。

到了后来,才演变成了文人的雅号。

鲁迅真名周树人,他的笔名用了很多很多,为什么?

因为他发表的全是抨击国民党的真话,他得逃避特务的追捕。

写作文是一样,如果写出来的东西,可能给他带来不利的话,最好别写。

必须写的话,就胡编滥造,这就是产生假话、空话、套话的温床。

所以,写作教学还得为学生营造一个毫无顾虑的、宽松的心理环境,才不会被顾虑困住手脚。

但是,当我们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习作环境之后,问题又来了。

你将会看到大量的以攻击他人和表达愤恨和不满的作文。

管建刚老师班上学生的作文为例。

(PPT13)他会说,我们就是在按你的要求写真话呀,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中国自古就有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

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最早接触了人性的问题。

后来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形成了几千年的人性大辩论。

说实话,我是偏向于“人性本恶”的看法的,就像荀子说的,人们表现的善都是在后天社会生活中习得的。

所以我们的儿童需要引导,需要教化,这就要发挥我们教育的功能。

如果出现了思想性不够积极的问题,怎么办?

不用担心,暴露问题恰恰是我们教育发挥功能的时候。

孩子道德水平的发展就是“一路丢,一路捡”的过程。

遇到这个问题首先不能批评和指责。

浙江名师工作室的张化万老师的做法是(PPT14)第一表扬他大胆写真话的意识,第二让他念给对方听,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如果对方有不舒服的感觉,说明你这样表达不好,想想该怎样表达,才会不伤人,让人乐意接受。

这样既解除了学生写作的顾虑,营造了宽松的写作环境,又让学生知道他写的哪些话别人听了会不舒服,这样他就知道看人看事应该对关注光明积极的一面。

请看例文《伤不起》(PPT15),这是2012在网上疯传的一篇小学生作文。

看了你有什么感想?

你可能会想,这小小年纪,思想怎么这么复杂?

拿出来,一通义正言辞的批评。

完了,孩子童真的火花被彻底扑灭,从此得好好掂量掂量,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

这个孩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不光给她打了高分,还写下了中肯的评语。

评语挺有意思哈,看来这位老师是情路不顺,有点羡慕嫉妒恨的味道。

如果你的学生达到了这种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写什么的自由高度,那就不用担心没话可写了,老师只需要指导写作方法和技巧,作文就变得容易多了。

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

我认为,文采与思想兼美的就是好作文。

这实际上是我们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反映。

比如这句话:

希特勒是伟大的。

从工具性上讲,这句话没问题,符合语言表达的要求。

但从人文性上讲,我们中国人,前苏联人,以及犹太人等受害国家,恨死他了,还伟大。

但当时受了益的德国人拥戴他,从他们的角度讲,这句话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都是没问题的。

就像我们说“伟大领袖毛泽东”一样被广泛认可一样。

我们的作文除了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际之外,还得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我从江苏学习回来,深知写作顾虑对学生作文的危害,为了打破学生写作顾虑,我设计了一次给我写信的作文,什么都不要求,只要求写真话,打消一切顾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结果……(看例文PPT16、17),给了他们宽松的环境,写出了积压长久的心里话,还道出了内心的秘密。

解决了“怎么写”、“写什么”,还有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学生写作轻松愉快,从中表达了自我,感受了成功,找到了自信,写作兴趣难道还是问题吗?

2、从教材角度讲,我们当前的语文课程呈现以下问题:

(PPT18)

教材编排重阅读,轻表达;习作编排重内容,轻方法;这是事实。

吴忠豪教授把我们中国语文课程与日本和俄罗斯做了比较,(ppt19)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阅读是大胖子,占绝对的统治地位,霸占着整个语文课堂。

导致语文课就成了教课文。

而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是小不点,被挤占得几乎没有地位了。

我们这里的现状应该是更糟,习作还苟延残喘地活着,因为毕竟考试所占比重很大,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乎是放弃了的。

吴忠豪教授反复替我们老师说话,这个真不怪我们老师,我们的教材编排导向就是重阅读,轻表达。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学效率低,教与不教差别不大,最多就是多认了几个字和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这些工具性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所以他期待着我们的语文课能从非本体性向本体性转型,把课文当例子教,挖掘其中的本体性功能,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数学例题与语文例文做比较。

3、从教师的角度讲,普遍存在不知怎么指导的问题。

造成指导难,应该有这样一些原因:

一是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无资料可参考。

教材中的作文编排只有一个内容提示,其他什么也没有。

翻开所有的教学教参,什么资料都有,就是没有写作指导的参考资料。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次作文,就给一个作文要求,其他什么都没有,相当于给了我们米,却不给我们锅灶,让我们有米也不知怎么煮,这不还是当不成巧妇吗?

一篇作文指导课完全靠老师独立创造设计,这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少数教师有能力,而且还要他愿意去做才做得到,我们许多农村学校作文课可能基本上就是让学生自生自灭。

作文内容编排的模糊,还让老师们无法把握习作教学的度,造成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十分普遍。

人为地拔高写作要求的现象最为普遍。

不管年级高低,统统用一把尺子去量,都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这可害苦了学生,于是他们只好去抄,去编。

二是教师自身对写作的厌倦。

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最不适合我们教师的,我们往往是:

己所不欲,必施于人。

我们不爱写作,但必须要求学生写。

教师自己不爱写,对写作会遇到的问题没有感同身受,指导起来当然困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不起威信。

自己爱写,指导时往往具有感染力,如果能经常发表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

我勉强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写格律诗,写散文,偶尔有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最高等级是《重庆晚报》(PPT20、21)。

每次发表,我都会在班上展示,目的肯定不是向学生炫耀,意在唤醒他们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的兴趣。

这影响还真不小,这不,就有学生写了诗歌悄悄地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你别说,还有那么点味道。

尽管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词,但我要的是那份兴趣。

(PPT22)我也把他改了,悄悄地放在讲台上。

爱上写作,热爱阅读,应该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必备素养,就像三笔字,普通话一样,而不是过高要求,同时也提高我们的个人修养和丰富了内涵。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当老师真是不容易,仿佛就应该是个全才,得有演讲家的口才,相声演员的幽默,主持人的机智,还要有作家的文笔。

拿的是吃草的报酬,使的是吃奶的劲。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

(PPT23)

(1)、认真解读课标,弄清每个年段习作要求的区别,不要盲目做无用功。

课标就是我们的尚方宝剑,它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向哪里。

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标准,做到每阶段训练到位,大体原则是是:

(PPT24)第一学段文中有句,第二学段教文中有序,五年级教文中有情,六年级教文中有法。

一二年级写话练习,(PT25)重点教各种句式,比如“什么事什么”“什么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等等,学会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在正确掌握句式的基础上,再训练他们乐意用上合适的词。

四、五年级作文要求的区别。

例:

(PPT26、27、28)《唠叨的外婆》

(2)、分清两种作文,(ppt29)一是作为规范语言教学的作文,这种作文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只需要字句规范,结构规范,立意规范就行了。

(PPT30)例:

《妈妈回来了》。

(PPT31、32)二是作为文学教育的作文,强调作文的文学功能。

既要求语言文字优美,还得含义深刻,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

这个我认为是需要天赋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培养成文学家或作家的。

我们现在的作文普遍以这种为标准去要求学生了,无疑是拔高了要求,也是难以达到的。

(3)、在文本中挖掘习作资源。

叶圣陶说课文就是个例子,举例:

数学例题(PPT33)用好例子,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得方法,习作课上用方法.王荣生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要重要。

(ppt34)例《凡卡》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穷人》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月光》写想象。

(4)、训练修改习作的方法。

文好题一半,修改习作首先从题目开始。

学生命题常见的问题:

1、大框架为题,比如要求写一篇旅游的作文,他题目就叫《旅游》,大得漫无边际,还干巴无味;比如我们六年级第二单元考试,要求写一篇改变居住环境的想象作文,他题目就叫《改变环境》或者《想象作文》,真让你哭笑不得。

2、以人名命名,我们有许多写人的课文是以人名命名的,比如《詹天佑》、《列宁》、《爱迪生》等,于是他写人的作文也直接以人的名字命名,比如《黄政熙》,《曾雨菲》,只有人人皆知的伟人或者杰出的人,才能直接以其名字为题,这些小人物居然敢与伟人齐名,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3、就题命题,比如要求写一件难忘的事,他题目就叫《一件难忘的事》、写礼物,就叫《一件礼物》。

这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但是毫无特色,毫无创意,就好都像取同样的名字,穿同样款式的衣服一样,感觉不舒服。

比如我叫任云燕,你就叫张云燕,李云燕,王云燕?

写《一件珍贵的礼物》为例(PPT35)。

作文的题目要简练贴切,具有概括性,简短精炼,生动新鲜,独特醒目,让人过目不忘。

渝中区作文课赛《父母之爱》。

挖掘了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事件和人物关系命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以关键语言命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人物情感命题,《慈母情深》。

修改的第一步,“爱的题目”。

教师颁发最佳题目奖,出示了这些题目:

《风中飘摇的雨伞》、《那动听的唠叨声》、《唱歌的蛋糕》等等。

让学生感受,那些题目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并说说理由。

其次内容修改,提倡无痕指导。

“多就少改”千万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去绑架孩子的意识,破坏孩子童真的语言体系。

(ppt36)例“名家智慧”,斯霞老师改作文。

“多赏识,少修改”勾出你欣赏的地方,忽略不好的地方。

发现学生的有点和进步比纠正更重要。

(ppt37)例,名家智慧,贾志敏改作文。

最后,作文修改方式建议:

自改,换改,读改,辩改,复改。

(5)、构建作文训练体系(PPT38)

一个语文老师得有一套属于自己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让学生平时始终处于准备写作的状态,而不是写作时才临阵磨枪,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写时才知无”。

我的作文训练体系是这样的:

1、从一年级就开始抓起,学完拼音迅速进入阅读状态,要求孩子每天读绘本故事,及拼音读物,养成阅读习惯。

2、把课文当例子,让阅读为写作服务,挖掘文本中的习作教学资源,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方法和技巧。

3、规定时间,训练习作速度。

4、分清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的训练目的和任务。

课内作文精细指导写作技巧与方法,课外作文如日记、周记、随笔等,重点培养写作动机和兴趣。

(PPT39、40、41)

5、养成摘录和收集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积累语言和材料。

(PPT42、43、44)

6、创造交流平台,激发写作热情。

(班级周报PPT45)

各位老师,最后我想说:

写作文:

不需要放眼远处,去寻找与己无关的大人大事;不需要关注特事特例,去捏造假人假事;不需要绞尽脑汁,去费力拼凑美文美句。

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缺的不是写作材料,而是发现材料的眼睛和表达材料的方法。

我们只需要弯下腰来,躬亲我们生活的小事,捡起一地鸡毛,把他原汁原味,简单质朴地记录下来,就是最好的作文。

我们都艰难地行走在作文教学的崎岖道路上,一路上虽跌跌撞撞,但也不断地收获着,感动着,喜悦着,成长着,甚至享受着。

前方的路上,有人走出了成就,走出了辉煌,点燃了希望。

探索的路上,我们并不寂寞,前方有专家引路,身边有同伴相随。

我们相信,只要出发,就一定能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