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5938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

河北省卓越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卓越联盟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炎帝是我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

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一传说

A.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毫无史料价值的想象D.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日: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该水利T程是

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

4.下列几种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

5.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

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特点是

A.男耕女织B.极端贫困C.自给自足D.白产白销

6.“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

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

面。

”材料意在强调

A.井田制的优越性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农业生产力的落后

7.董熠在《救荒活民书》中说:

“白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

白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炯的上述言论反映了

A.农耕社会的封闭性B.古代农业生产的分散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8.《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

“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

”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

承袭了这一规定。

这一规定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9.要论证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可以利用的材料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C.“依军功行田宅”D.“除井田,民得买卖”

10.《新全球史>中评价古代中国的某一土地制度: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

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

个人及其家庭。

”这一制度

A.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是当时封建国家赋税制度的前提和依据

C.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土地兼并的社会问题

11.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

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

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12.下图是甲骨文中的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

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13.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

锻令相人,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北宋时期

1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如下图)。

墓葬的时间可能是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

15.《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反映了中

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

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

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17.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

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

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18.《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农业生产破坏严重D.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19.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

币。

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

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受挫

20.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

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乾隆时丝织巨镇盛泽镇“居民百倍于昔,

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这说明明清时期的城市

A.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B.经济功能得到加强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商业活动不受监管

21.《吕氏春秋·上农》载: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

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后稷曰:

‘所以务耕织者,以为

本教也。

”’由此可知,古先圣王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

A.安边境B.尽地利C.稳秩序D.抑商业

22.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

衣……皆莫如被服”。

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相冲突的是

A.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B.盐铁官营

C.商人及其子嗣不得人仕为官D.工商立国

23.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

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B.突破了政府管理

C.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D.部门间联系减弱

24.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

以出”。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25.明清时中国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A.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B.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C.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26.19世纪60年代世界棉花价格上涨,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9元涨至

28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说明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农耕经济主导地位产生动摇

C.棉纺织业成为最发达的手工业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起步

27.图一、图二两类企业的共同点是

①属于近代工业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③面向市场经营④完全由私人投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8.1931年12月1日,福吕烟草公司在《申报》广告中放置了马占山将军的照片,旁边重笔写

下了“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将军,铁血卫国,男儿自强,精忠神勇,万古流芳”。

该公司又

将原有的“金字塔牌香烟”改为“马占山将军香烟”。

福吕烟草公司此举

A.旨在响应政府积极抗日的号召B.将经济活动与救亡运动相结合

C.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走向世界D.表明了民族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29.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际环境有利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大力支持

30.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

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他的话说明了

A.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D.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

在试卷上无效。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

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

为东京。

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

“舳舻相街,千里不绝,越舱吴艚,官艘贾舶,闽讴

楚语,风帆雨辑,联翩方载,钰鼓镗铃。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

“万国成

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

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三

材料四“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

朱记。

……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

货多

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计,或以十

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

……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广

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

巾袍履笏如华人。

——摘编自宋代朱或《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空发展的角度指出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

(8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产生的

原因。

(10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

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

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

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

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下走(我)寸

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

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

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一经济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

历史条件。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