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326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docx

卫生学部分复习提纲

卫生学讲稿

第一节环境及与人类的关系

一、人类环境

生物圈

环境:

1.原生环境:

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2.次生环境

(一)生物因素

食物链

生物体——致病因素或传播媒介

蚊子与疟疾、狗与狂犬病

(二)化学因素:

如空气或水污染物

(三)物理因素:

如噪声、电离辐射

(四)社会心理因素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

(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温室效应与大气CO2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社会环境问题

思考题:

1.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

2.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与那些问题有关?

3.环境污染对人类食物链的影响与结局。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

公害

公害病

一、环境污染物及来源

环境污染物

化学性环境污染物

(一)生产性污染

(二)生活性污染

(三)其他污染

二、环境污染物的分布、迁移与自净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浓集作用的条件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泻

(一)环境污染物的吸收

(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四)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泻

四、衡量环境污染物毒性的常用指标

1.致死剂量(LD100)

2.阈剂量(MELLimacLimch)

3.最大无作用剂量(ED0)

4.毒作用带

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特点

(三)病理损害

(四)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六、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

(一)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三)作用持续时间

(四)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

(五)个体感受性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一)治理工业“三废”

(二)预防农业性污染

(三)预防生活性污染

(四)预防交通性污染

思考题:

1.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有那些影响?

2.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有哪几种?

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空气的化学组成

(二)空气的物理性状

二、大气污染与疾病

(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评价

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水

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1.降水

特点:

水质较好,矿物质较低,但易被污染,水量无保证。

2.地面水主要来自降水。

特点:

水质较好,矿物质较低,但易被污染。

3.地下水

(1)浅层地下水

特点:

水质物理感官性状较好,细菌数较少,不易被污染,但矿物质较高,硬度大。

(2)深层地下水

特点:

水质水量较稳定,水温很恒定,细菌数很少,不易被污染,但矿物质高,硬度大。

(3)泉水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2.毒理学指标

3.细菌学指标

4.放射性物质

三、水污染与疾病

(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1.生物性污染

2.化学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

(二)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介水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三)水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汞;水俣病

2.铬

3.氰化物

4.酚类化合物

5.多氯联苯

四、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

(一)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二)水的净化

1.混凝沉淀

2.过滤

(三)水的消毒

1.氯化消毒

2.其他消毒方法

第三节地质环境和土壤

一、地质环境与疾病

宏量与微量元素

化学性地方病

(一)碘缺乏病

(二)地方性氟病

(三)地方性砷中毒

(四)克山病

二、土壤污染与疾病

(一)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三)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思考题:

1.试简述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

2.试简述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3.试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

4.判断化学性地方病的依据是什么?

5.试简述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章营养与健康

营养:

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人体生理需要

的生物学过程。

第一节营养素

一、营养素分类

营养素:

食物中含有对人体具有生理功能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

(食物中的有效成分)

分类:

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水

营养素的需要量和供给量

1、营养素需要量: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营养素的量

1)最低需要量:

仅能维持生理平衡或不发生缺乏病

2)适宜需要量:

促进健康,保证最高劳动能力,使机体协调发展,并能最大限度利用营养素的量。

2、营养素供给量(RDA):

生理需要量±2s即能满足97.5%人群的需要

中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1、平均需要量:

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

相当于RDA,等于平均需要量±2s即能满足97.5%人群的需要。

如无法计算标准差则等于1.2*平均需要量

3、适宜摄入量:

资料不足无法计算平均需要量时可用适宜摄入量代替推荐摄入量。

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

组成:

单糖、双糖、多糖(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

淀粉、糖原等,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的多糖:

DF)

1、营养价值:

(1)提供热量:

4kcal/g

(2)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节约蛋白质作用

(3)DF的功能:

2、食物来源和供给量:

(1)来源:

粮谷类、根茎类

(2)供给量:

占总热能60~70%

蛋白质:

概述:

(1)、组成:

C、H、O、N等,其中N为16%

(2)、功能:

(3)、缺乏表现:

1、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1)蛋白质含量:

几类食物蛋白质含量

食物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2)氮平衡:

氮平衡:

计算公式:

摄入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出氮

临床上:

尿氮:

24h尿中尿素氮+2g粪氮:

0.012g/kg皮肤排出氮:

0.005g/kg

正氮平衡:

负氮平衡:

(3)蛋白质消化率:

真消化率:

公式、意义

表观消化率:

(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公式、意义,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

相关概念:

必需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

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使混合

食物中必需氨基酸比值接近人体需要,可提高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2、蛋白质来源与供给量:

(1)来源:

优质蛋白质:

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

其它蛋白质:

粮谷类食品

(2)供给量:

成人:

1.0~1.2g/kg.d,占总热能10~12%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其中脂肪包括甘油、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脂肪酸、多不脂肪酸,

多不脂肪酸又称必需脂肪酸),类脂包括磷脂、类固醇。

生理功能

1、甘油三酯:

1)储、供能:

1g=9kcal

2)维持正常体温

3)支持保护内脏、关节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5)改善食物感官性状,引起食欲

6)增加饱腹感

2、磷脂构成细胞膜

3、固醇构成细胞膜,合成固醇类激素

4、必需脂肪酸定义:

种类:

亚油酸、亚麻酸

生理功能:

1、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

2、合成前列腺素、血栓恶烷、白三烯的前体

3、与胆固醇代谢有关:

酯化

4、精子形成有关

5、皮肤损伤修复有关α-亚麻酸可转变为廿碳五烯酸(EPA)、廿二碳六烯酸(DHA)

营养价值的评价:

(1)EFA的含量:

(2)消化率: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1)来源:

植物油、动物性食品

(2)供给量:

一般成人占总热能:

20~25%

热能:

热能系数:

①碳水化合物4kcal/g,②脂肪:

9kcal/g,③蛋白质:

4kcal/g

(一)人体对热能的需求:

1、基础代谢:

①概念,②影响因素,③计算

2、劳动和各种活动:

3、食物特殊动力(SDA):

混合食物10%

(二)热能的来源和供给量:

比例:

①碳水化合物:

60~70%;②脂肪:

20~25%;③蛋白质:

10~15%

维生素:

概述

定义;共同特点:

1-4条;分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

(1)分类:

①维生素A

②维生素A原:

β-胡萝卜素等

(2)主要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①维持正常视力:

缺乏-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干眼病

②保护上皮细胞完整:

缺乏-毛囊角化症

③增加抵抗力:

缺乏-易感染

④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生长发育受阻

(3)营养状况评价:

①暗适应能力

②血清VitA含量

③血清VitA耐量

(4)来源与供给量:

来源

①动物性食品:

肝、蛋、奶、鱼等

②深色植物性食品:

胡萝卜、芒果等

供给量:

视黄醇当量:

成人:

μg/D

VitD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钙磷吸收

2、调节钙磷正常代谢

3、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与钙化

缺乏:

1、佝偻病

2、成人:

骨质软化症

3、老年人:

骨质疏松

4、手足痉挛

来源:

1、日光、紫外灯

2、海水鱼、鱼肝油、牛奶、蛋

供给量:

10微克/天

3、维生素B1

(1)主要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2)营养状况评价:

①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

②尿中VitB1排出量:

a.尿负荷试验;b.尿VitB1/尿肌酐

(3)来源与供给量:

来源:

a.粮谷类、豆类等;

b.动物内脏(心、肝、肾)肉类等

供给量:

成人:

0.5mg/1000kcal

4、维生素B2(核黄素)

(1)主要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①参与组织呼吸氧化还原过程

②与视网膜的感光作用和生长发育有关

③缺乏(口腔-生殖综合征;眼部症状;儿童:

生长发育迟缓)

(2)营养状况评价

①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

②红细胞中VitB2含量

③尿中VitB2排出量(①负荷试验;②尿VitB2/尿肌酐)

(3)来源与供给量:

来源:

动物性食品:

内脏、瘦肉、乳、蛋

植物性食品:

绿叶蔬菜、豆类

供给量:

同VitB1

5、维生素C:

(1)主要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①参与体内羟化反应,促进胶原合成

②增加抗病能力

③促进铁吸收

④抗癌、防癌作用

⑤减轻重金属的毒性

⑥严重缺乏-坏血病

(2)营养状况评价:

①白细胞中VitC含量

②尿负荷试验

(3)来源与供给量:

来源:

绿叶蔬菜、酸性水果

供给量:

成人:

60mg/d

6、尼克酸(烟酸、VitPP)在体内作用广泛,涉及糖、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并涉及某些激素的代谢,对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

缺乏;主要见于以玉米为主食地区

赖皮病

典型症状为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oea)、痴呆(dementia)

来源与供给量5mg/1000kcal,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肝、肾、肉、鱼及花生中含量

丰富,谷类含量受加工程度的影响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矿物质:

常量元素:

7种

必需微量元素:

14种

1、钙:

分布(850~1200g):

①99%在骨、牙;

②1%(结合形式;离子状态:

/生理功能)

(1)吸收和利用:

①吸收率:

一般20~30%,特殊50%

②影响因素(抑制因素;促进因素;机体因素)

③缺乏症(佝偻病;骨质软化、疏松症)

(2)来源与供给量:

来源:

奶类及其制品、小虾皮、海带等海产品、大豆及其制品、食用骨粉

供给量:

成人:

800mg/d

2、铁:

分布(3~5g):

①功能性铁

②储备铁

(1)吸收和利用:

①分类:

②吸收率:

10%±,动>10%,植<10%

③影响因素:

④缺乏症:

IDA

(2)来源和供给量:

来源:

动物肝、全血、鱼类、肉类、海带、紫菜、黑木耳、黄豆

供给量:

成人(mg/d):

男:

15、女:

20,孕妇:

25~35

合理膳食或平衡膳食定义:

指全面达到营养素供给量的膳食

成人膳食原则

1、能量按RDA供给,保持摄入与消耗基本平衡

2、炭水化合物:

60%~70%

3、蛋白质:

10~15%,优质蛋白占1/3

4、脂肪:

20~25%,饱和脂肪酸小于总能量的10%

5、食盐<6克/天

6、油脂<25克/天

7、膳食纤维:

25~30克

营养调查定义:

运用调查检验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

定其当前营养状况。

内容:

1、膳食调查

2、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

3、营养不足或过剩的临床检查

4、营养水平的生化检查

社区人群的营养评价

一、膳食营养评价内容:

膳食食物构成

摄入能量和各营养素的供给量营养状况体检评价

1、身高,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

2、体重:

婴儿<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kg

6个月~1岁=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5kg

2~12岁儿童=(年龄-2)*2+12kg或年龄*2+8

成人165cm以下=身高-105,以上身高-100

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2(m)

体重:

严重消瘦<标准20%;肥胖>20%BMI

3、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

营养水平的生化检测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35~50g/l

血清运铁蛋白2.2~4g/l

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蛋白280~350mg/l

视黄醇结合蛋白26~76mg/l

血脂:

总脂4500~7000mg/l

甘油三酯:

200~1100mg/l

VitB1:

红细胞转酮酶活力与TPP效应

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多吃清淡少盐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食物

特殊人群的营养婴幼儿营养营养需要

1、能量:

基础代谢、各种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排泄消耗.

除新生儿外,热能随年龄增大而减少,每增加3岁,总热能减少10kcal/kg

2、蛋白质:

正氮平衡

母乳喂养时2.0g/kg,牛奶:

3.5g/kg,混合喂养4g/kg,6月后加辅食

3、脂肪:

30~45%

4、炭水化合物:

母乳,3~4月后添加食物

5、矿物质:

钙、铁、锌、碘

6、维生素:

一般不易缺乏,但VitD、VitB1、叶酸

合理营养

1、母乳喂养

2、及时添加辅食:

适时适量、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液体到固体

1)2~4周补充少量VitD:

鱼肝油1~2滴,以后可6滴

2)5~6周:

富含VitC的果汁菜汁

3)3~4个月添加含铁食物:

蛋黄、鸡鸭猪血

4)4~6个月:

淀粉类食物:

米糊

5)6~8个月添加可咀嚼食物:

饼干、馒头、面包干

6)7~9月消化机能基本完善:

碎嫩菜叶、肝泥、肉沫、全蛋、鱼肉、豆腐等,从3~5g开始,增至

5~10g次,每天2次

7)周岁:

烂米饭,馒头,饼干,肉沫由5~10g增至15~`30g

8)母乳要适量:

6个月内600~800ml/天

妊娠期和哺乳期营养营养需求:

1、能量:

妊娠早期;中期:

+200kcal/d,体重控制在12kg;哺乳期:

800kcal/d

2、蛋白质:

中期:

+15g,后期25g/d

3、维生素:

VitA:

妊娠期:

1000ug,哺乳期:

1200ug;VitD10ug,叶酸:

400ug

4、矿物质:

钙:

中期1000mg,后期1500mg,哺乳期:

1500mg

铁:

28mg/d第5个月开始补充300mgFe2SO4

碘:

175ug

锌:

20mg

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

1、低出生体重

2、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

3、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4、脑发育受损

5、先天畸形老年营养

一、适当选用平衡饮食

1、热能:

代谢率降低10~15%,活动少,通常1600~2000kcal

2、蛋白质:

负氮平衡,一般14~15%,不宜>20%,优质蛋白>50%

3、脂肪:

节制,20~25%,以植物油为主

4、炭水化合物:

60~65%,简单糖<10%,膳食纤维20克

5、维生素:

易缺乏VitA、B1、B2、C、D

6、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Na:

限盐6g,钙、铁、锌

二、饮食制度科学合理:

早:

25~30%,午:

40%,晚:

30%;一日5餐,早餐丰富蛋白,晚餐以炭水

化合物和蔬菜为主

三、科学烹调合理加工

四、忌肥甘厚味饮食

五、节制饮食卫生清洁

六、食物新鲜忌过冷热

七、环境和谐情绪良好

八、戒烟限酒适量饮茶

单纯性肥胖的营养治疗肥胖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

分类:

1、遗传性肥胖:

罕见,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2、继发性肥胖:

脑垂体-肾上腺轴病变、内分泌紊乱、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

3、单纯性肥胖:

排除由遗传、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

而单

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累积。

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

一、内因

1、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第15号染色体有缺陷)罕见

2、遗传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

二、外因

1、社会因素:

生活水平、交通、活动

2、饮食因素:

胚胎期、人工过量喂养、偏食、零食等

3、行为心理因素

肥胖的危害

一、对儿童

1、心血管;

2、呼吸系统:

3、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4、体力、智力

二、对成人

肥胖的诊断

1、身高标准体重法:

≥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50%为重度

2、皮褶厚度法:

凡肥胖度≥20%两处皮褶厚度≥80百分位数或其中一处≥95百分位数为

肥胖,凡肥胖度<10%,则正常

3、BMI:

预防和治疗1、控制热能摄入:

成人:

-125~251kcal/d,每月减0.5~1.0kg;中年以上肥胖:

-552~1104/d,每周-0.1~1.0kg;最低安全水平1003kcal

2、限制炭水化合物:

40~50%,重度肥胖至少20%

3、保证蛋白质摄入:

10~15%

4、严格控制脂肪摄入:

20~30%,胆固醇<300mg

5、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

6、低盐饮食

高脂血症的治疗

一、限制脂肪饮食:

20%~25%

二、限制胆固醇饮食:

<300mg

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可溶性膳食纤维:

大麦、燕麦麸、豆类、蔬菜、水果

1)粘性多糖,

2)排胆酸

四、限制能量,保持理想体重

五、多吃植物性蛋白,少吃甜食

六、保证充足维生素的摄入:

VitE、VitC、VitA等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概述:

、概念:

、症状:

、危害;

一、诊断及分类:

(一)诊断:

1.正常值:

⑴空腹血糖:

3.9~6.0mmol/L;⑵餐后2h血糖:

<7.8

2.诊断:

高危人群或有糖尿病症状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血糖≥11.1mmol/L

3.可疑者:

⑴空腹耐糖不良:

空腹血糖6.1~7.0;⑵耐糖量降低:

葡萄糖耐量试验:

7.8~11.1(或餐后2h)

4.临界值者:

血糖水平在临界值左右者-定期复查

(二)分型:

1.Ⅰ型:

IDDM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2.Ⅱ型:

NIDDM95%多见于中、老年人

3.其他:

孕期糖尿病、感染性糖尿病

二、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1.中国.98年:

糖尿病标化患病率:

3.21%、大城市>4%(北京等)50~60岁组为:

7~11%

耐糖量降低标化患病率:

4.76%

欧美国家:

>2~5%

发病人数:

3000万/?

1.4亿/全球

2.发病特点:

(二)、危险因素:

1.饮食因素:

多:

高能量食物多、+摄入多而消耗少;少:

低能量食物少

2.生理病理因素:

生理:

年龄、妊娠

病理:

感染、高血脂……

3.社会环境因素:

4.遗传因素:

三、饮食控制原则:

(一)综合调控原则: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

(二)饮食调控原则:

1.目标:

2.历史

3.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能:

①检查;②供给量:

表:

(2)选用高分子炭水化合物:

①比例:

60%±5%

②供给量:

成人(轻):

150~300g/d

③选择:

a.多糖;b.小分子糖/人工调味剂;c.GI

(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①总膳食纤维:

40g/d

②可溶性膳食纤维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①比例:

<30%

②供给量:

20g/dUSFA

③胆固醇:

<200~300mg/d

(5)选用优质蛋白质:

①供给量:

成人(轻)1g/kg.bw/d特殊(儿童、孕妇等):

1.5~3

②优质蛋白质

③比例:

a.站总热能10~20%;b.优质蛋白质>1/3;c.伴肝肾病时:

总量降低

(6)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B族:

改善神经症状

VC:

改善微血管循环

Cr:

葡萄糖耐量因子

Zn:

胰岛素组成成分

(7)食物多样:

①八大类食品每天均应有

②每餐必含:

热能、优质蛋白质、保护性营养素

(8)合理进餐制度:

①定时、定量

②餐次:

3~6次/d

③比例:

1/3、1/3、1/3;1/5、2/5、2/5;1/7、2/7、2/7、2/7;2/10、3/10、

1/10、3/10、1/10

(9)防止低血糖:

①诱因:

②抢救:

(10)急重症:

严密监视

4、食谱编制

食物中毒

1、定义:

2、食物中毒的特征:

3、分类:

1)细菌性:

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

2)真菌及其毒素:

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高

3)有毒动植物:

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种类而异

4)化学性:

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