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621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8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区工程主要技术、经济参数特征表

项目

地点

山东省XX市

包括乡(镇)、村

包括王屯办事处、郝庄镇、新浦镇涉及王屯的三官庙、武赵庄、北肖庄、团柳树、崔寨、孟寨;郝庄的林楼、任堂、解庄、刘集、高庄、周庄;新浦的伊双河、朱屯、邵庄、唐庙李庄、林楼、新浦集。

共十八个行政村。

片数:

3片

总面积

1599.26hm2

建设规模

1327.61hm2

新增耕地面积

与百分率

84.25hm26.35%

项目区

地貌

平原(√)

项目性质

与类别

重点基本农田整理(√)

建设期

2009年11月~

2011年10月

土地平整

计算方法

散点法(√)、

总土方量

59.81万m3

其中:

王屯片土方33.21万m3

郝庄片:

18.29万m3

新浦片:

8.31万m3

典型田块规格个数:

3个

农田水利工程

水源工

程类型

金堤河、王秀生河、徐河、洙赵新河、机井195座

灌溉

工程

渠道输

水工程

斗渠

-

管道输水

干管

材质

--

直径-(mm)

总长-(km)

农渠

-

支管

材质

-

直径-(mm)

总长-(km)

其他

U型渠2.23km

给水栓

-

建筑物

水闸38(座)、农桥134(座)穿堤涵洞(7座)进地涵(208座)

排水

工程

排水沟

灌排沟

断面形式

梯形

条数

66

总长

59.86(km)

建筑物

道路工程

田间道

路面宽

4.0(m)

结构

说明

(简述)

路基为素土夯填。

路面为泥结石路面

总长

74.87(km)

生产道

路面宽

-

-

总长

-

林带与生态

休憩绿化廓道

防护林带

树种:

杨树;40195(株)

其它工程

输电工程

10KV高压线18.55km;380V低压线44.88km

变压器

39台

经济指标

总投资

2761.83(万元)

年效益

347.12万元/年)

亩均投资

1386.87(元/亩)

静态投资回收期

10(年)

项目区位示意图

 

 

1综合说明

1.1建设背景、立项情况

XX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传统的农业县;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深入,耕地数量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问题。

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耕地水土环境条件变差,水利基础设施年久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引、灌、排水困难,许多优质耕地变成低产田,甚至退化无法利用,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改善XX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XX区农业稳定发展,必须进行基本农田整理。

依据《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所在地以发展农业为主,逐步改善当地的灌、排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标准化高产稳产农田。

这对项目区土壤及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应尽可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地通透性和微生物繁殖速度以增强土壤的全氮贮备;另一方面,要规划建设高标准的水利灌、排设施,实现“灌排两便”,从而消除土地盐碱化因子的不利影响。

通过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实现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促进耕地产出率的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具体表现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即在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基本农田整理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持基本农田总量,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配套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三)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防护,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四)通过基本农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通过基本农田整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使社会、经济和生态三种效益得以并重和体现。

项目的建设不仅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实现XX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山东省XX市XX区王屯办事处等三个乡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于2004年12月由XX市国土资源局XX区分局上报,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通过,进入国家备选库。

1.2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

1.2.1项目类型

本项目是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基本农田配套设施、保证基本农田数量、增加基本农田产出率为主要目的,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确定该项目申报为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重点项目。

1.2.2项目性质

项目性质为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重点项目。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属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涉及王屯办事处、郝庄、新浦三个乡镇。

包括王屯办事处的三官庙、武赵庄、北肖庄、团柳树、崔寨、孟寨;郝庄镇的林楼、任堂、解庄、刘集、周庄、高庄;新浦镇的尹双河、朱屯、邵庄、唐庙李庄、林楼、新浦集。

地势平坦,海拔在48~52m,地理位置为王屯办事处片:

115°29′14″~115°29′20″北纬35°05′53″~35°05′41″;郝庄镇片:

115°33′30″~115°35′16″北纬35°22′58″~35°21′23″;新浦镇片:

东经115°35′01″~115°36′19″,北纬35°22′39″~35°21′14″。

1.2.4项目规模及调整情况

项目区可研阶段建设规模为1257.87hm2,初步设计阶段项目区建设规模做了局部调整,根据项目实测图,项目四至清楚,权属明确,与可研阶段相同,项目整理规模在可研项目边界范围内调整为1327.61hm2,整理面积增加69.74hm2,项目区总面积保持不变。

预计新增有效耕地面积84.25hm2,新增耕地率为6.35%。

主要原因:

测量精度提高,原项目范围内地类面积发生变化,不动工面积变小,耕地面积增加,总面积保持不变。

可研阶段王屯片宅基地面积统计有误,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实测地形和地类,重新进行量测,确定王屯片建设规模为577.1hm2,比可研阶段增加60.18hm2。

郝庄片由于测量精度提高,经量测整理规模比可研阶段增加9.56hm2。

1.2.5项目工期

项目施工工期为2年。

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

1.2.6项目任务

通过土地整理,配套农业基础设施,改良土壤肥力,实现田块方格化、农田林网化、种植科学化,做到沟相通、路相连、林成行,建成高产量、高效益的标准农田,为提高土地集约度,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1)完成土地整理总面积1327.61hm2,新增耕地84.25hm2,新增耕地率6.35%。

(2)合理规划田块,并进行土地平整,对项目区内零星分布的未利用地地进行整理,恢复耕地,便于机械耕作。

通过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改建水利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区各片区引水工程,疏通灌排沟,增设河网控制工程使项目区达到引水方便,合理蓄排的“引、蓄、提、灌、排”的全新灌排水利系统。

(4)项目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外靠客水,内靠地下水。

由于客水多受外河网控制工程制约,引水过程及引水量难于满足项目区用水要求。

特别是干旱年份,形势更为严重。

因此,规划设置一定数量的抗旱井以满足干旱年份的抗旱灌溉要求。

(5)项目区属于河网区,地势平坦,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解放后修建的农桥基本上已经损坏,影响耕作和输水,急需配套。

1.2.7项目投资

项目初步设计预算总投资2761.83万元。

2项目概况

2.1XX市XX区简况

XX市XX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XX市中部,地处黄河下游南岸,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称曹州,面积1415km2,人口129万,辖郝庄等14镇15乡,地级XX市政府驻地。

XX市牡丹闻名天下。

是鲁西南大黄牛和青山羊的集中产区。

工业初具规模,有纺织、化工、机械、电子等七大行业。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11′24″~115°48′35″,北纬35°02′05″~35°29′00″,是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邻鄄城县,东接郓城、巨野县,南靠定陶,西与东明县毗连。

XX市XX区属黄河冲积平原。

地势西部较高,海拔55.5m左右;东北部较低,海拔44m。

平均坡降为1/8000。

地貌可分8个类型区:

河滩高地11009.74hm2,占总面积的8.81%,分布在赵王河故道两侧;沙丘高地544.77hm2,占总面积的0.44%,分布在西北部沿黄地区;决口扇形地2699.40hm2,占总面积的2.16%,分布在胡集乡北部;坡地77289.08hm2,占总面积的61.83%,遍布全市各乡镇;浅平洼地24264.04hm2,占总面积的19.41%,分布在河套地区;碟形洼地4175.69hm2,占总面积的3.34%,分布在河滩高地间;河槽地4113.70hm2,占总面积的3.29%,分布在市西北境;背河槽地903.58hm2,占总面积的0.72%,分布在黄河大堤外侧。

其中以坡地和浅平洼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61.83%和19.41%。

全区总面积1250km2,辖24个乡(镇、办事处),669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2年年底全区总人口10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2936万人。

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1.52亿元。

一、二、三产业比例39∶26∶35。

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3亿元。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5045万元。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257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14亿元。

贷款余额72.97亿元。

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1.657亿元。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54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13.86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3万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23万hm2。

粮食总产40560万kg,平均亩产354kg。

粮经产值比55∶45。

肉猪、牛、羊年出栏81.62万头(只)。

肉、蛋、奶产量6920万kg。

水产品总产量900万kg。

2002年工业全年实现总产值26.06亿元,销售产值25.23亿元,增加值6.26亿元,利税2.9亿元,利润1.3329亿元。

企业总数3628个,职工4.1226万人。

限额以上企业27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分三片,王屯办事处片(王屯片)、郝庄镇片(郝庄片)和新浦镇片(新浦片)。

其中王屯片包括三官庙、武赵庄、北肖庄、团柳树、崔寨、孟寨六个行政村;郝庄片包括林楼、任堂、解庄、刘集、周庄、高庄六个行政村;新浦片包括尹双河、朱屯、邵庄、唐庙李庄、林楼、新浦集六个行政村。

地势平坦,海拔在48~52m。

2.2.2项目区位置

项目区地理位置:

王屯片:

115°29′14″~115°29′20″北纬35°05′53″~35°05′41″;郝庄片:

115°33′30″~115°35′16″北纬35°22′58″~35°21′23″;新浦片:

东经115°35′01″~115°36′19″,北纬35°22′39″~35°21′14″。

2.3自然条件

2.3.1气象

项目区属半湿润温暖农业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一般冬春易旱多风,夏秋多雨易涝。

项目区气温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气温14℃,平均最高气温19.7℃,平均最低气温9.5℃。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0.6℃。

日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330.2h。

无霜期平均为212d,初霜期平均出现在10月29日,终霜期平均结束在3月29日。

项目区多南风和北风,年平均风速1.9m/s,平均最大风速14.0m/s。

全区平均年降水量611.3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占全年78.6%。

一日最大降水量154.7mm(平均)。

多年疲多年平均蒸发量1512.8mm,是平均降水量的2.5倍。

2.3.2河流水文

XX市XX区除黄河流经西北边境外,境内流域面积30km2以上的河流共25条,总长431.2km,均为西东流向。

境内河流中3条最重要河道分别是洙赵新河、万福河和东鱼河。

本项目所处区域主要处于东渔河北支水系的王秀生河、金堤河以及洙赵新河系的徐河等范围内。

项目区的外河水系既是项目区的排水容泄区,又是项目区引黄灌溉主要输水渠道。

通过建筑物与项目区内河水系连成一体。

XX市农业用水自引黄灌溉恢复以后,70%靠引黄灌溉,项目区的内外河水系建立后,基本上靠引黄河水灌溉。

洙赵新河,境内长51km,流域面积826km2。

有大于30km2的支流河道15条。

实测最大流量174m3/s,多年平均流量3.94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24亿m3;最大流速1.47m/s,多年平均流速0.97m/s;多年平均含沙量2.77kg/m3。

金堤河全长22km,流域面积78.3km2,三年一遇流量77m3/s,除涝水位53.01,平均水深3.0m。

王秀生河全长14.5km,流域面积48.7km2

徐河全长43.8km,总流域面积294km2,XX市境内为78km2

2.3.3地质与水文地质

XX市XX区四周为断层所切割。

北部为东西向的郓城正断层所切,东部为南北向的XX市XX区正断层所切,中部为东西向的XX市正断层所割,东部为南北向的聊考正断层所切,南部为凫山正断层所切,正处于定陶古隆起的北翼。

全区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界限不易区分,一般第三、第四系沉积层厚度为700~900m,分别不整合在奥陶系、石碳系、二叠系之上。

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一级),鲁西台背斜(二级),郓城—徐州拗断带中部偏西(三级),据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局实测资料,XX市XX区第四系沉积物为山前河道式,大陆湖泊式和河流冲积式沉积。

上部是中砂、细砂、粉砂、砂质粘土(含姜石)、粘土,厚度20~110m,多紫红色和灰黄色的碎屑石。

裂隙粘土、粉细砂和中砂是上部的主要含水层。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属浅层淡水富水区,土壤富水性较好。

据单井抽水试验,出水量在20m3/h的面积占全区的11.5%,大于60m3/h的面积占全区的12%,20~60m3/h的面积占全区的76.5%。

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其余为氯化物盐类和硫酸盐类。

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0.2~4.1g/L,其中小于2g/L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以上,适宜于农田灌溉。

由此可见,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保障项目区农业生产建设的有利条件。

2.3.4地形

XX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表无明显起伏。

平均坡降约为1/8000。

地面高程48.3~52.8m.

2.3.5土壤

项目区内有潮土和盐土两大土类,潮土供氮、磷能力强,速效氮磷含量较高,湿润,通透性好,水、气、热状况较协调,速效养分含量丰富,宜种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等。

盐化潮土盐分含量高,影响农作物生长。

项目区土壤的物理状况为:

0~20cm土壤平均容重为1.35~1.40g/cm,20-60cm土壤平均容重为1.38~1.45g/cm左右。

在以后的土地耕作中,应注重施用有机肥料,增施优良农家肥料,,实行多熟套种和倒茬轮作制度,增强土壤的肥力,灌水时尽量不要采用大水漫灌、串灌的方式,避免水土流失现象,注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养。

同时配套灌排系统,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效果,逐渐改良土壤,减少盐分。

2.3.6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较多,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田间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农田多存在“旱时无法灌,涝时无法排,农民靠天收”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压力加剧等社会经济原因,土地重用轻养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土地负荷日愈加重,地力衰退、质量下降等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的产出率持续降低,群众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2.4社会经济条件

本项目涉及XX区王屯办事处三个乡镇等18个行政村。

农业经济不发达,生产方式落后,人均耕地少,经济收入相对偏低,人均纯收入仅为3513元。

各乡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项目区各行政村基本经济状况

乡镇名称

村名

总人口

(人)

人均耕

地(亩)

人均年收

入(元)

主要收入来源

人均居住

面积(m2)

王屯办事处

团柳

1388

1.57

4201

农作物、副业

55.5

孟寨

1063

1.28

3329

农作物、副业

53.2

崔寨

1098

1.21

3324

农作物、副业

58.3

武赵

1900

1.54

3728

农作物、副业

53.2

北肖庄

1507

1.38

3787

农作物、副业

58.3

郝庄镇

仁堂

909

1.4

3767

农作物、副业

52.8

解庄

1207

1.1

3543

农作物、副业

49.3

高庄

1432

1.2

3411

农作物、副业

54

刘集

1342

1.2

3737

农作物、副业

60.1

周庄

1298

1.7

4737

农作物、副业

53.3

林楼

961

1.5

4096

农作物、副业

48.7

新浦镇

唐庙李

2270

1.1

3021

农作物、副业

50

伊双河

1999

1.3

3068

农作物、副业

55

朱屯

1167

1.1

3042

农作物、副业

51

邵庄

1076

1.2

3013

农作物、副业

61

林楼 

1286 

 1.4

3317

农作物、副业

56 

新浦

1742

0.8

3029

农作物、副业

41

2.5农作物种植情况及灌溉制度

项目区地平土厚,植物生长种类繁多,由于农业开发历史久远,以栽培作物为主,现有林木主要沿路和沟分布,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桐、椿、桑、等;农作物以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小杂粮等为主。

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棉花)轮作。

根据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期的土壤水分情况,枯水年,一般年内掌握五个放水环节:

第一次始于“雨水”。

主要浇小麦返青水;第二次骑“清明”,主要是浇小麦齐声拔节水,并为春作物适期播种灌好墒;第三次跨“小满”,主要浇小麦灌浆水,并为夏玉米、棉花套种灌墒;第四次是在汛期,根据汛期旱情确定放水时间、期限,避免灌后遇雨,造成渍灾;第五次放水选在“秋分”前,主要为适期种足,种好小麦造好墒。

2.6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2.6.1交通设施

项目区周边均有县道和乡道相连接,交通方便,区内田间道大部分与村道相一致,宽度5~6m,土路面,生产道4~5m。

路面高低不平,大部分路面与现状地面一致,道路为泥土路面,干旱季节尘土飞扬,雨季泥泞,不能满足规模耕种,更不能适应机械化耕作。

项目区内有部分道路,但是路面高低不平,农忙季节十分不便。

桥涵均为砖拱结构,风化、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已经无法正常使用。

2.6.2水利基础设施

项目区原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有:

水源工程,包括引水枢纽、进水闸,排灌沟渠以及交叉建筑物。

沟渠灌是在沟旁用小型机泵提水灌溉。

项目区内的排灌系统多为20世纪70年代修建,当时主要考虑排涝、排碱并降低地下水位。

排水沟较深,因年久失修,排水沟道淤积十分严重,个别斗沟与外界不通,致使项目区灌排水不畅。

各片区水利设施状况分述如下:

王屯片:

片区南部为金堤河,西侧为王秀生河。

区内有两条较大的支沟:

金堤西干沟和纬五支沟。

其中金堤西干沟从金堤河引水,自南向北贯穿整个片区。

金堤河上有拦河闸一座,砖土结构,外抹砂浆,现已报废,不能使用;纬五支沟从王秀生河中取水,自西向东贯穿项目区,属于无坝引水(垂直金堤西干沟),这两条沟是王屯片的主要灌溉水源。

两条支沟上口宽12m,底宽2.0m,沟深3.5m。

纬五支沟北部平行分布有支沟7条,支沟间距250m,目前排水沟渠年久失修,淤堵严重,不能满足农业灌水要求,田间交叉建筑物均为砖拱桥,损坏严重。

郝庄片:

片区南部为洙赵新河,沿片区南部边界自西向东分布;北部为徐河,自西向东分布于片区的南部。

片区内分布有灌排两用沟,灌溉用水主要通过徐河上的解庄拦河闸和洙赵新河上的高庄闸。

灌溉沟一般垂直于引水沟布置,沟道淤积严重,有的沟道已经不能过水,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建筑物一般为砖结构,坍塌破损严重,。

新浦片:

和郝庄片相邻,片区主要灌溉水源为洙赵新河和徐河。

在洙赵新河以南为自流灌区,田间分布有农渠,农民自己提水后通过农渠灌溉;灌溉水源主要为洙赵新河和南部的纬一沟。

洙赵新河以北田间分布由灌排两用沟,田间无灌水设施,农民利用小型抽水机提水通过小白龙输水灌溉。

目前沟道年久失修,淤堵严重,影响正常灌溉。

目前,洙赵新河的左岸有一座扬水站,是当地镇政府投资修建的,由于缺乏资金,电机、配电柜以及输电线路没有配置。

由于原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为黄河水,通过引黄水补充到现有沟道或地下再进行分散提水。

但在过去的工程规划中,未考虑深沟的蓄水问题,因此,内河网蓄水完全受外河网的控制,外河网有水内河网方能引水浇地,外河网无水或退水,内网也随之形成干沟,无法适时满足灌溉要求。

近几年,黄河来水逐渐减少,加之工业、生活用水量激增,项目区现有沟渠淤堵严重,标准低,不能满足灌溉需要,需要重新疏通整修灌溉沟渠。

同时充分利用项目区地下浅层淡水比较丰富,走“引、蓄、提、灌、排”的农业灌溉之路是项目区发展灌溉的重要措施和方向。

通过新建沟渠节制闸工程利用沟渠容积实现水源调节,满足灌溉季节的用水要求。

使项目区的排灌系统完善为“引、蓄、提、灌、排”的合理排灌系统,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2.6.3电力设施

项目区各村均完成电网改造,但农业用电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但各个项目片附近高压线或变电站可以接入高压线,满足项目区建设及使用对用电的要求。

2.6.4其他设施

项目区内村庄附近林地面积较大,田间分布有不规则防护林,由于管理不善,零星存在,发挥不了蓄水、固土防沙的效果。

项目区内无大型工矿企业,无污染,但由于项目区内林木较少,布局凌乱,缺乏统一规划、林木等植被覆盖率低,生态保护工程滞后。

2.7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建设规模1327.61hm2,其中:

耕地1162.8hm2,农田水利用地24.41hm2,晒谷场18.77hm2,农村道路14.38hm2,工矿用地4.63hm2,未利用土地102.62hm2。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见表2、表3、表4

项目区土地处平原地区的黄泛区,地势较平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平凡,特别是各种建设事业的发展,土地破坏较严重,建筑用地多。

再加以现有耕地内存在各种未利用地、晒谷场,砖厂和农民由于自然地势原因造成田块大小不一,土地起伏不平;由于灌排沟渠淤堵严重,加之近年来黄河水来水受到限制,经常有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现象。

土地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不高。

土层上部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易于耕作,但养分储量比较低。

加之耕作粗放,忽略了地力的提高和恢复,有机肥的缺乏及管理,造成土壤肥力低下,作物产量降低。

为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土地整理势在必行。

项目区未利用地有102.62hm2,晒谷场18.77hm2。

未利用地主要指村前荒地,打谷场,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及砖场烧砖取土造成的局部坑洼地。

这些未利用地与耕地连成一片,通过土地整理可恢复为良好农田。

虽然项目区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项目区的突出问题,可通过合理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