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63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docx

高三高考物理专题强化练习卷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

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m/s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留2位小数)。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

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B.秒表C.光电门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_______m/s2。

(保留2位有效数字)

4.(2019·北京卷)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

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

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

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

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_______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______(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

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

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1和y2,则

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

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

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_________。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

5.(2019·江苏卷)某兴趣小组用如题10-1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选填“A”或“B”);

(题10-1图)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10-2图所示。

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vA=m/s;

(题10-2图)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k=

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算出,多次测量,若W与ΔEk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6.(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

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

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L1和g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m/s2,L=30.0cm,L1=10.4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__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

___________。

7.(2018·新课标全国I卷)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

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8.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9.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使用的器材有:

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

–∆t图,如图(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

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

=。

(2)由图(c)可求得,vA=cm/s,a=cm/s2。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0.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N。

(2)撤去

(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

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N和F2=5.6N。

(i)用5mm长度的线段表示1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

(ii)F合的大小为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解析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

(2)0.233(3)0.75

【解析】分析可知,物块沿倾斜长木板最匀加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迹,从A到E,间隔越来越大,可知,物块跟纸带的左端相连,纸带上最先打出的是A点;在打点计时器打C点瞬间,物块的速度

;根据逐差法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

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m/s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1)

(2)0.35

【解析】

(1)由mgsinθ-μmgcosθ=ma,解得:

μ=

(2)由逐差法a=

得:

SII=(76.39-31.83)×10-2m,T=0.15s,SI=(31.83-5.00)×10-2m,故a=

m/s2=1.97m/s2,代入①式,得:

μ=

=0.35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

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B.秒表C.光电门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_______m/s2。

(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3)9.7

【解析】此实验用数码相机替代打点计时器,故实验原理是相同的,仍然需要米尺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本实验而言,因为是不同照片,所以是测量连续几张照片上小球位置之间的距离;加速度求解仍然用逐差法计算,注意是bc与ab之间的距离差。

4.(2019·北京卷)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

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

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

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

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_______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______(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

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

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1和y2,则

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

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

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_________。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

【答案】

(1)BD

(2)球心需要大于

(3)B(4)B(5)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的抛物线和圆周运动知识证明即可

【解析】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答。

(1)本实验中要保证小球飞出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即小球做平抛运动,且每次飞出时的速度应相同,所以只要每次将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故BD正确;

(2)a.平抛运动的起始点应为钢球静置于Q点时,钢球的球心对应纸上的位置,由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确定y轴时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

b.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即在相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可知,由于A点不是抛出点,所以

;设AB,BC间所用的时间为T,竖直方向有:

,水平方向有:

,联立解得:

(3)A项:

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由于细水柱射出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且水的液面高的时候速度大,液面低的时候速度小,故不可行;B项:

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小球不同时刻的位置即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点,平滑连接在一起即为平抛运动轨迹,所以此方案可行;C项:

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板放轩,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笔尖与白纸间有摩擦阻力的作用,所以铅笔作的不是平抛运动,故此方案不可行;

(4)由平抛运动竖直方向运动可知,

,时间

,所以只要高度相同,时间相同,故B正确;

(5)由平抛运动可知,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联立解得:

,即抛出物体的轨迹为抛物线,当抛出的速度越大,在抛物线上某点的速度足以提供该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的轨迹从抛物线变为圆。

5.(2019·江苏卷)某兴趣小组用如题10-1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选填“A”或“B”);

(题10-1图)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10-2图所示。

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vA=m/s;

(题10-2图)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k=

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算出,多次测量,若W与ΔEk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答案】

(1)B

(2)乙(3)0.31(0.30~0.33都算对)(4)远大于

【解析】

(1)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即B;

(2)当小车开始运动时有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为最大静摩擦力,由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甲同学的看法错误,乙同学的看法正确;

(3)由图可知,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约为0.62cm,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速度为

(4)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砝码盘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当

时,有:

,所以应满足:

6.(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

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

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L1和g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m/s2,L=30.0cm,L1=10.4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__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

___________。

【答案】

(2)

(3)0.20(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

【解析】根据题述,在乙的反应时间t内,尺子下落高度h=L–L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gt2,解得t=

代入数据得:

t=0.20s。

7.(2018·新课标全国I卷)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

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3.77553.7

【解析】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

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N=0.980N,弹簧伸长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根据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53.7N/m。

8.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0.037

【解析】

(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

(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

,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

,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

,解得a=0.037m/s2。

9.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使用的器材有:

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