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66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农业生产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生产知识.docx

《农业生产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产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生产知识.docx

农业生产知识

2017年农业生产知识

一、无霜期

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

在这一期间内,没有霜的出现。

农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有密切关系。

无霜期愈长,生长期也愈长。

无霜期的长短因地而异,一般纬度、海拔高度愈低,无霜期愈长。

1、分布

无霜期与农作物生长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长,生长期也长。

无霜期长短在农业上就是个很重要的热量指标。

由于每年的气候情况不全相同,出现初霜与终霜的日期也就有早有晚,每年的无霜期也就不一致。

通常所说的无霜期,就是指从当地的平均终霜日到平均初霜日之间的天数。

我国就是一个多霜的国家,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经常受到冷空气的侵袭,有霜的范围很广,除海南岛、云南与台湾省南端、四川川江河谷部分地区与南海诸岛外,均有出现。

我国各地无霜期长短不同:

据统计,南岭以南、台湾、云南南部、四川盆地无霜期均在30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50—275天,华北地区为175—225天,东北北部、内蒙、新疆北部为100—150天左右。

总的分布特点就是南部无霜期长,北部无霜期短(青藏高原除外)。

2、性质

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就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之间的天数。

霜冻的温度指标一般认为就是气温在1℃或者地温在0℃以下时即产生霜冻。

5月份以前出现终霜冻,仅对育苗移栽的作物有影响,6月份出现终霜冻,对大多数出苗的作物就都有较大影响,同样秋季初霜冻如果出现在9月下旬对大多数作物影响不大,如果在9月中旬出现初霜冻将影响大多数作物的安全成熟,造成减产与水分过大。

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主要与这个地区寒冷季节的长短有关。

也就就是说,寒冷季节长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迟,“初霜”开始时间早,“无霜期”就较短;与此相反,寒冷季节短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早,“初霜”开始时间迟,“无霜期”就较长。

这就是因为霜就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出现的,当靠近地面与作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时,附在物体表面上的水汽,才能凝结成白色的霜。

北方地区由于地面接受太阳热量比南方少;距冷空气的源地近,寒冷季节比南方长,这就决定了北方地区全年“无霜期”要比南方短。

3、措施

霜出现时,往往会给一些耐寒性较差的农作物带来一定影响,如棉花结桃时遇到秋霜害,会影响它继续生长。

所以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常常把它称为作物生长期的气候条件。

但就是“无霜期”的长短不就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就是人。

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出现霜的规律性,及时采取有效的各种防霜措施,如培育抗寒品种、杂交育种缩短生长期,以及浸种催芽、适时早播等等,或者用熏烟法、大田灌水或就是设置防风林、防风墙与风障来阻挡寒风,改变农田水气候的条件,使早春作物与晚秋作物不受到霜害。

这样,在农业生产上实利用的“无霜期”,就要比气候上的“无霜期”长得多了。

二、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就是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与,即作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的总与。

有效积温就是反映生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需求或衡量地区热量资源的指标,常用于农业气象预报。

由于有效积温剔除了生物学下限温度以下与上限温度以上的温度,因此它基本上反映了作物的生育速率与温度的线性关系。

由于有效积温扣除了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那部分无效积温,因而较为稳定,能更确切地反映作物对热量的要求;而活动积温则包含了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那部分无效积温,且温度愈低,无效积温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所以在制订作物物候期预报时,应用有效积温较好。

但应用于某地区热量鉴定,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与农业气候区划时,则以用活动积温较为方便。

1、基本概念

有效积温,即作物某生育时期内日有效温度 (即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总与,以 

 表示。

有效积温的数学表达式为:

( 

 ,当 

 时, 

 以0计)式中,

 

 ——发育时期历经的天数;

 ——第 

 日平均气温;

 ——该发育阶段的生物学零度。

 、 

 值随作物种类、品种、发育时期的不同而异,年际之间也略有变化,可依据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求算。

2、意义与应用

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其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

由于有效积温中不包含低于植物生物学零度的那部分温度,因而能够更为客观准确地表征作物生育对热量条件的要求。

与活动积温相比,有效积温变化小,且较为稳定,多应用于作物生育速度的计算与发育时期的预报。

此外,有些作物还存在上限温度,即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界限以后,温度再升高,并不能使作物的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甚至会起抑制作用。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在上、下限温度之间),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如有效积温表达式所示,此时温度为实际有效温度,其累积值为实际有效积温;而在大于下限温度,包括上限温度以上的范围内,上述线性关系则变成非线性关系,见水稻气象。

3、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差别

用活动积温计算作物发育期所需要的热量,不仅统计方便,而且它考虑了生物学零度,但它并没有排除生物学零度以下的这部分无效积温,且温度愈低,无效积温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因而影响了热量统计的准确度。

有效积温则既考虑了生物学零度,又排除了对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无效积温,而使积温更为确切,更为稳定,用它来表征作物发育所需要的热量就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此法统计却较繁杂。

因此,在进行农业气候分析时仍多采用活动积温来计算,而在具体计算作物发育速度所需要的热量或预报时,则多用有效积温来计算。

据研究,在计箅发育速度时,有效积温比活动积温稳定。

而活动积温又比生育期天数稳定。

三、水稻

1、水稻品种生育期

一般来说,划分水稻品种生育期的标准有三个:

一就是水稻完成生长发育全过程所需的总天数;二就是不同水稻品种植株的主茎总叶数;三就是生长发育全过程所需的积温数。

第一条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生育期就是“从播种到成熟”或“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天数,这就是不确切的。

严格的说,生育期应该就是从出苗到成熟所需的总天数,因为从播种到出苗、从成熟到收获都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不能计算在生育期之内。

2.水稻的生育时期

生育时期就是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若干个时期。

水稻一生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一些列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经历了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

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与灌浆成熟期等。

根据水稻各生育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可将其一生划分为两个生长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与生殖生长阶段。

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就是指植株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阶段,一般就是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以前。

这一阶段包括出苗期、分蘖期与拔节期。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就是指植株生殖器官幼穗、花、种子、的生长阶段,一般就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种子的形成。

这一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与成熟期。

3.水稻的“两性一期”及生产意义

水稻的“两性一期”就是指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与基本营养生长期。

由于基本营养生长期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故水稻的“两性一期”亦称为水稻的“三性”。

水稻的感光性,就是指水稻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特性。

水稻就是短日照作物,只有在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值时,才能进行幼穗分化与抽穗。

缩短光照可提早这一进程,延长日照则延迟这一进程。

有些水稻感光性强,有些则弱。

水稻的感温性,就是指水稻的生育转变(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受温度条件显著影响的特性。

水稻就是喜温作物,高温可以促进其生育转变,使生育期缩短,如果温度始终保持在生长起点与发育之间,水稻就只能生长而不能开花结实。

同感光性一样,有些水稻品种感温性强,有些则弱。

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就是指水稻在充分满足温度(高温)与光照(短日照)等条件下进行生育转变所需的最短的营养生长期。

4.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有病、灰根要命

5.怎样减少黑根的发生

水稻在长期淹水的情况下,土壤通气状况不良,氧气不足,就会产生大量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与二价铁离子,二者结合就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积在根表面,使根变成黑色。

所以,水稻黑根产生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土壤同期状况不良造成的。

这就要求水稻的栽培管理无论在秧田还就是本田都不能长期淹水,秧田要尽量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本田则应保持浅湿干或湿润状态,必要时还要晾田或晒田,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从而减少黑根的发生。

6.水稻分蘖

水稻分蘖实际上就是水稻茎杆的分枝,分蘖多发生在基部节间极短的分蘖节上,主茎上的分枝称一级分蘖,一级分蘖上的分枝称二级分蘖,以此类推。

影响水稻发生分蘖有内因与外因两类条件。

内因包括品种的分蘖特性、秧苗壮否、干重多少、充实度(干物质÷株高)高低、秧苗大小等。

外因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与养分等。

水稻分蘖的最适温度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

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

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对分蘖有利,浅水可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无水或水深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阴雨寡照时,分蘖发生延迟,光强低于自然光强5%时,分蘖停止。

在营养元素中,氮、磷、钾对分蘖的影响最明显。

插秧深度与叶面积指数低分蘖也有很大影响。

当秧田叶面积指数达到3、5、本田叶面积指数达到4、0时分蘖停止;插秧深度为2厘米左右对分蘖有利,超过3厘米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变差,弱苗深插还会造成僵苗。

因此,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就就是有效地利用上述各种条件,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提高有效分蘖率,为最终提高产量与品质奠定基础。

7.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就是指最后能形成有效穗并结实的分蘖,不能形成有效穗或中途死亡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就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生厂上应采取促进措施,争取更多的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

8.水稻分蘖的“过时不发”现象

水稻分蘖能否发生并成穗,与秧苗当时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与插秧密度有关。

对于正常植株来说,某一分蘖应该发生,而且亦有可能成穗,但就是由于环境条件不好,满足不了分蘖生成所需的条件,这个节位的分蘖芽就不能萌发,处于休眠状态,分蘖芽一旦处于休眠状态,以后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再产生分蘖,这就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时不发”现象。

9.水稻收获最佳时期

水稻达到生理成熟的标准就是籽粒内干物重达到最大,也就就是通常所说的黄熟期。

从外观上瞧,当每穗谷粒颖壳95%以上变黄或95%以上谷粒小穗轴及副护颖变黄,米粒定型变硬,呈透明状,即为生理成熟的标准,这时就是水稻收获最佳时期。

10.寒地水稻“三化一管”生产模式

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就是在旱育稀植三化栽培、优质米生产技术、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基础上,通过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综合组装集成的栽培技术,并使之与生产管理融为一体的新的生产模式。

就是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结晶。

其主要内容就是:

品种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突出叶龄诊断计划栽培管理。

品种优质化——生产用种全面普及符合国家优质粳稻三级以上的中、早熟与抗低温、抗稻瘟病强的优质品种。

壮秧规范化——建设符合旱育条件、适当集中固定秧田;采用大棚育苗,培育出机插“中苗”的标准秧苗。

全程机械化——实现秧田播种、灌溉,本田整地、插秧、侧深施肥及航化施药、追肥、收获等全程机械化。

叶龄指标计划管理——以主茎叶龄的生育进程、长势长相、叶色为指标,进行各生育阶段的水层、施肥、植保的调控,确保安全抽穗、成熟,实现每667㎡单产600千克,产品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三级以上标准。

11.水稻种子处理方法

水稻播种前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种子处理,确保水稻苗齐苗壮,为水稻生产提供足够数量健康的秧苗打好基础。

播种前水稻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

种子清选,包括风选、筛选与水选,做好发芽试验,晒种,种子消毒,浸种与催芽等。

12.催芽

经过催芽的种子,在北方早春低温的条件下,播种后扎根快,出苗早,出苗整齐,能提高成苗率,缩短秧田期。

所以提倡催芽播种。

催芽的大小一般以种子破胸露白为宜。

播种时温度高,芽可稍长,但不宜超过0、5厘米。

“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

所谓高温破胸,就就是在30-32℃高温下,经过1-2天内种芽破胸露白。

种芽破胸露白后,即将温度降至25-28℃左右,就就是所谓适温催芽。

12-15小时后,芽长可达0、2厘米左右,就可以把种芽薄薄的摊开,放置于自然温度下,散热降温。

实际操作中,80%以上种子出芽时就可以摊开降温了。

待种芽温度降至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播种。

催芽过程中防止高温烧种。

13.旱育苗出苗前秧田管理事项

尽量提高苗床内温度。

为保证早出苗,出齐苗,旱育苗出苗前要做好苗床保温工作。

主要就是增加薄膜的透光性与防止因作业及大风等造成的破损,及时修补破损处,及时清除农膜上的积雪与灰尘。

有寒潮时,夜间应在农膜上加盖草包片或草苫,但要防止压垮塑料棚与拱架。

及时补水。

播种前只要浇透底水,在上下土层没有干隔子而湿土相接的情况下,出苗前不必补水。

否则,床土水分不足或不均匀,会影响出苗与齐苗。

如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应及时补水。

相反,床土湿度过大或返浆重的地块,应揭膜晾床,降低床面湿度,防止坏种烂芽。

防治蝼蛄。

可用敌百虫或杀虫单拌稻糠职称毒饵撒在苗床上或者喷施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施药后高温闷床,都可有效杀死蝼蛄。

苗田灭草。

可用杀草丹、丁草胺、噁草酮或丁·扑混剂于水稻播后苗前封闭灭草,但要注意覆土厚度(1厘米左右),以免产生药害。

也可用敌稗、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等药剂于水稻苗后灭草。

预防秧苗立枯病与青枯病。

在播种前或秧苗1、5叶期,用甲霜灵·锰锌或甲霜灵·霜霉威喷浇。

立针后(或虽没出苗,但气温高于20℃时),应及时揭走平铺在床面上的地膜,防止高温烧苗。

揭走地膜后,要浇一次水,这就是非常重要的。

14.旱育苗出苗前后通风炼苗

温度管理:

出苗前尽量保温,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虽未出苗,但床内温度超过35℃以上,也应通风降温或遮光降温,防止高温灼芽哑种。

出苗、齐苗前后,温度控制在30-32℃。

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28℃,超过28℃时就应通风炼苗。

夜间要盖好盖严,防寒潮与冻霜危害秧苗。

遇有冻霜预报,有条件的可往步道沟灌水保苗,好天将水排出。

2叶1心期,床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

对早熟品种来说,在2、5叶时,床内温度不能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以避免早穗现象发生。

根据苗情与天气决定通风炼苗期,根据风力与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与方向。

揭膜前3-5天要大通风,阴雨天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逐渐达到昼揭夜盖,直到夜间也不覆盖农膜。

水分管理:

只要播种前浇透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补水。

出苗后应适时适量补水。

当苗出齐并已全部青头时,要根据苗床水分情况浇一次水(不要灌水)。

以后随秧苗生长,适当补水,补水标准就是早晨太阳出来前瞧叶尖就是否有水珠,有就不用补,没有就补透,最好用浇淋或微喷补水方式,时间要避开一天高温期,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进行。

15.工厂化育苗的“两秋三常年”

根据寒地生态条件,为提高工厂化育苗水平,应采取“两秋三常年”的水稻育苗技术,为培育壮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两秋”即秧田秋整地、秋做床;“三常年”即秧田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培肥床土与积造有机肥。

通过“两秋”提高秧田的干土效果,缓解春季农时紧张,提高旱育秧田的质量,这就是壮苗所必需的。

具体做法:

在秋季前,将置床浅翻15厘米左右,并粗耙整平,按秧床的大小修成高10厘米左右的高床。

同时挖好床周边排水沟,疏通秧田各级排水,为排出冬春积水做好准备,确保秧田呈旱田状态。

秋田的常年固定就是实现工厂化育秧的前提与保证,只有秧田固定了,才能常年培肥地力,秧苗移栽后,要对秧田进行耙作施肥,栽种其她作物,达到培肥置床的目的。

在夏秋季节要将床土及有机肥准备充足,为培育壮秧创造条件。

16.水稻育苗“干长根,湿长芽”

种子萌发时,根与芽生长就是两种不同的生长方式。

芽的生长主要就是胚芽鞘细胞伸长,需要能量较少,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也可进行。

而胚根的生长,虽然也有细胞的伸长,但主要靠细胞分裂方式进行。

细胞分裂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等有机物质供应,这些物质转化与参与合成新器官,需要较多能量。

没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呼吸作用受到限制,细胞分裂不能进行,根也就无法生长,所以有氧长根,无氧长芽,“干长根,湿长芽”的说法就是有道理的。

在生产上,秧苗前期管理要处理好秧苗扎根与立针的关系。

在秧田管理中心,芽期必须坚持湿润,不大水漫灌与不淹水。

17.秧田药害

常见的秧田药害往往就是由于用错药或药量过大、浓度过高、施药不均匀而引起的。

应该在用药前认真地清洗喷药器具,确定使用农药种类,检查用药就是否正确,严格技术操作规程。

用错药要及时灌水冲洗,降低农药使用浓度,加强肥水管理,或喷施微肥、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等补救措施。

18.水田整地

水田整地从整地时间上分,有秋整地与春整地;从方法上分为旱整地与水整地。

秋整地主要就是秋季旱翻、旱耙,在干旱年份、缺水地区或井灌地区采用较多。

秋整地有利于土壤熟化,并能节省泡田用水。

在丰水与盐碱地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与田块,多采用秋旱翻春旱耙。

这样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灭虫灭草,春整地多数地区采用旱翻、旱耙、旱平地,包括旋耕整地。

旱整地包括旋耕、翻地、旱耢平与激光平地等作业。

其作业标准就是耕整地要到头、到边、不留三角,同一块地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地表保证有10-12厘米的松土层。

其中:

旋耕就是在水稻收获后至上大冻前,使用大中型水田拖拉机配套旋耕机、搅浆整地机、水田犁等进行,翻地的也可用履带拖拉机。

旱耢平就是在第二年的春季4月份,当土壤化冻10厘米左右时,用拖拉机配套不同的平地机具进行旱整平。

一般旋耕地粗耢一遍,翻地耢两遍即可。

这样具有降低后期整地成本与节省泡田用水等优点。

水整地一般就是春季放水泡田3-5天后,用水田拖拉机配带不同的整地机械水整地。

其作业标准就是:

要求达到土地平整,土壤细碎,同池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

其作业标准就是:

要求达到土地平整,土壤细碎,同池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地表有5-7厘米泥浆。

激光平地技术就是一项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用激光平地技术设备平整稻田,具有地平、省地、节水、增产等作用。

激光平地技术设备由发射器、接收器、控制箱与液压阀、平地铲等组成,可在直径600米范围内平整土地,平后的土地高低差在1厘米范围内,达到寸水不漏泥,可使水稻在各生长期获得最佳水层。

使用该技术可减少池埂用地2%-3%,省水30%,增产10%。

水田征地标准:

上糊下松,泥烂适中,有水有气,沟清水畅,埂直如线,地平如镜。

地面如镜就是指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没有偏脸池;上糊下松就是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软活,下部土团较大,暄松,通气性好,这样有利于插秧、插后返青与根系的发育。

沟清水畅,埂直如线就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沟加深加固,保证灌排通畅,保持条田与池埂笔直,夯实加固,防止跑漏。

拖拉机翻地标准:

拖拉机翻地要注意翻地的质量,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

作业时,要求不漏耕,不重耕,少出开闭垄,不出明垡立垡,少撂地头,翻后地面平坦。

翻耕的深度一般为15厘米左右,最深不宜超过18厘米。

秋翻可适当深些,以利于熟化土壤。

春翻可适当浅些,深则土凉,对春季发苗不利。

瘦田要浅耕多耙,防止犁底层生土上翻;肥田应深耕粗耙;盐碱地不宜翻的过深,与瘦田一样,应结合施用有机肥料逐年加深耕翻深度。

19.水稻各生育期需肥规律

氮素吸收规律:

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就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就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就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2周;二就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

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般,但就是在生育后期扔需要吸收较多的磷。

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

以幼苗期与分蘖期吸收的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

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中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

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以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

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

钾的吸收高峰就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

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

出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籽粒集中,其含量维持在1、2%-2之间。

4、玉米

1、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从播种至新种子成熟为玉米的一生。

一般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为全生育期。

玉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本身量变与质变的结果与坏境变化的影响,使其在外部形态与内部生理等方面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成为生育时期。

玉米品种整个生育期间所需要≥10℃平均气温的总与为活动积温,玉米在温度较高条件下生育期会缩短,而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育期会延长。

我国根据玉米生长熟期类型分为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与晚熟五类。

黑龙江省早熟品种生育日数为86-105d,叶片数为去16-17叶,如德美亚1;中早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05-110d,叶片数为17-18片,如绥玉7;中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11-120d,叶片数为18-19片,如垦单10,;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20-125d,叶片数为19-20片,如吉单522;晚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25d,叶片数为20-21片,如先玉335。

2.玉米生育时期

出苗期:

指玉米幼苗的第一片叶出土,苗高2-3厘米的日期。

拔节期:

以玉米雄穗生长锥进入伸长期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晚熟品种植株有6-7片展开叶,中早熟品种5-6片展开叶,叶龄指数为30%左右。

大喇叭口期:

植株外形就是果穗叶及上下两片叶大部伸出,有11-13片展开叶,内部雄穗处于小花分化时期,叶龄指数约为60%,距抽雄穗10d左右。

抽雄期:

雄穗主轴露出顶叶3-5厘米,营养生长基本结束,雄穗分化已经完成。

开花期:

雄穗主轴小穗花开花散粉的日期,此时雄穗的分化发育接近完成。

抽丝期:

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厘米左右的日期。

正常情况下,抽丝期与雄穗开花期同时或延迟1-2d。

这两期的间隔数增加,则会造成花期不遇,影响有效花数,减少结实率。

注:

以上各生育时期均以玉米全田达到50%以上为标准。

3.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在一定的生长发育期间,根、茎、叶、穗、粒各器官的生长建成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

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出苗到拔节称苗期阶段。

包括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过程,主要就是分化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属营养生长阶段。

苗期就是以根系建成为主,就是培养壮苗的主要时期。

第二阶段:

从拔节到抽雄开花称穗期阶段。

在穗期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同时,雌、雄穗生殖器官也在强烈分化发育。

此阶段就是决定果穗大小、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第三阶段:

从玉米抽雄开花到籽粒成熟称为花粒期阶段。

籽粒大小、籽粒重量、产量高低就是由此阶段决定的。

根据胚乳充实情况,结实时期还可分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与完熟期。

乳熟期长短,绿叶面积大小与叶片光合生产率高低,就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选用高光效品种、配合适当管理措施、延长绿叶面积的光合时间、提高后期光合生产率就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

4.玉米生长发育环境

温度:

玉米就是喜温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均要求较高温度。

玉米灌浆、成熟期的日平均最适温度为20-24℃,日平均温度16℃时,灌浆速度极慢或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