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668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docx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

企业财务指标释义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

  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

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负债总额:

指公司承担的各项负债的总和,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2、资产总额:

指公司拥有的各项资产的总和,包括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这个比率对于债权人来说越低越好。

因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帐面价值。

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

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

  要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你站在谁的立场。

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负债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

  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

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贷款给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从股东的角度看

  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

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

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

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企业股东常常采用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

在财务分析中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财务杠杆。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

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

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二、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currentratio,CR)

  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是速动比率quickratio,QR,QR=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的那部分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1]。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用来表示资金流动性的,即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前者的基准值是2,后者为1。

  但应注意的是,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则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冷背等情况,流动性较差。

  而速动比率则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速动资产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

  衡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强弱,应该两者结合起来看,一般来说如下:

  CR<1andQR<0.5资金流动性差 

  1.5

  CR>2andQR>1资金流动性好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

  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

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

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

  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

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

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

  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

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

  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

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

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

  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

例如:

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

  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

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

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

  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

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

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

3.分析表外因素。

  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

但是流动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

会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更准确的评估。

如:

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而如果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可以运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相互关系:

  1.以全部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所计算的指标是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以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它弥补了流动比率的不足;

  3.现金比率以现金类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但现金持有量过大会对企业资产利用效果产生副作用,这有指标仅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使用,相对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说,其作用力度较小。

  速动比率同流动比率一样,反映的都是单位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快速偿还到期负债的能力和水平。

一般而言,流动比率是2,速动比率为1。

但是实务分析中,该比率往往在不同的行业,差别非常大。

  速动比率,相对流动比率而言,扣除了一些流动性非常差的资产,如待摊费用,这种资产其实根本就不可能用来偿还债务;另外,考虑存货的毁损、所有权、现值等因素,其变现价值可能与账面价值的差别非常大,因此,将存货也从流动比率中扣除。

这样的结果是,速动比率非常苛刻的反映了一个单位能够立即还债的能力和水平。

  举个例子:

  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时,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大。

假如一个上市公司有500万元的资产,第一种情况是,资产全部为设备;另一种情况是70%的资产为实物资产,其他为各类金融资产。

假想,有一天该公司资金发生周转困难,公司的资产中急需有一部分去兑现偿债时,哪一种情况更能迅速实现兑现呢?

理所当然的是后一种情况。

因为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大,而更重要的是有价证券便于到证券市场上出售,各种票据也容易到贴现市场上去贴现。

许多公司倒闭,问题往往不在于公司资产额太小,而在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能及时清偿债务。

因此,资产的流动性就带来了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在流动性资产额与短期需要偿还的债务额之间,要有一个最低的比率。

如果达不到这个比率,那么,或者是增加流动资产额,或者是减少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额。

我们把这个比率称为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其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

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它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在清偿完流动负债以后,还有余力来应付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

根据一般经验判定,流动比率应在200%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既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又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在运用流动比率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应注意到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营业周期不同,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也不一样,因此200%的流动比率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其次,是流动性的资产中有两种资产形态,一种是存货,比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实物资产;另一种是速动资产。

如上面讲到的证券等金融资产。

显而易见,速动资产比存货更容易兑现,它的比重越大,资产流动性就越大。

所以,拿速动资产与短期需偿还的债务额相比,就是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代表企业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

速动比率通常以(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表示,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变现速度最慢的存货等资产后,可以直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那部分流动资产。

但也有观点认为,应以(流动资产-待摊费用-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表示。

这种观点比较稳健。

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待摊费用是已经发生的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根本没有变现能力;而预付账款意义与存货等同,因此,这三项不包括在速动资产之内。

由此可见,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一般情况下,把两者确定为1:

1是比较讲得通的。

因为一份债务有一份速动资产来做保证,就不会发生问题。

而且合适的速动比率可以保障公司在偿还债务的同时不会影响生产经营。

三、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Acid-testRatio),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

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QuickRatio,简称QR)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

而流动资产中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的影响

速动比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并且比流动比率反映得更加直观可信。

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却很低,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高。

在流动资产中有价证券一般可以立刻在证券市场上出售,转化为现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付帐款等项目,可以在短时期内变现,而存货、待摊费用等项目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冷背等情况,其流动性较差,因此流动比率较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很强,而速动比率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速动比率一般应保持在100%以上。

  一般来说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比值在1比1.5左右最为合适。

速动比率对安全性的影响

  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时,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大。

假如一个上市公司有500万元的资产,第一种情况是,资产全部为设备;另一种情况是70%的资产为实物资产,其他为各类金融资产。

假想,有一天该公司资金发生周转困难,公司的资产中急需有一部分去兑现偿债时,哪一种情况更能迅速实现兑现呢?

理所当然的是后一种情况。

因为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大,而更重要的是有价证券便于到证券市场上出售,各种票据也容易到贴现市场上去贴现。

许多公司倒闭,问题往往不在于公司资产额太小,而在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能及时清偿债务。

因此,资产的流动性就带来了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在流动性资产额与短期需要偿还的债务额之间,要有一个最低的比率。

如果达不到这个比率,那么,或者是增加流动资产额,或者是减少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额。

我们把这个比率称为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其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

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它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在清偿完流动负债以后,还有余力来应付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

根据一般经验判定,流动比率应在200%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既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又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在运用流动比率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应注意到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营业周期不同,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也不一样,因此200%的流动比率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速动资产与资产流动性

  其次,是流动性的资产中有两种资产形态,一种是存货,比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实物资产;另一种是速动资产。

如上面讲到的证券等金融资产。

显而易见,速动资产比存货更容易兑现,它的比重越大,资产流动性就越大。

所以,拿速动资产与短期需偿还的债务额相比,就是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代表企业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

速动比率通常以(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表示,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变现速度最慢的存货等资产后,可以直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那部分流动资产。

但也有观点认为,应以(流动资产一待摊费用一存货一预付账款)/流动负债表示。

这种观点比较稳健。

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待摊费用是已经发生的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根本没有变现能力;而预付账款意义与存货等同,因此,这三项不包括在速动资产之内。

由此可见,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一般情况下,把两者确定为1:

1是比较讲得通的。

因为一份债务有一份速动资产来做保证,就不会发生问题。

而且合适的速动比率可以保障公司在偿还债务的同时不会影响生产经营。

  CR<1andQR<0.5资金流动性差 1.52andQR>1资金流动性好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

基本概念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的缺陷

计算公式的改进

在财务中的意义

基本概念

  应收帐款周转率 公司的应收帐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司的应收帐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

应收帐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比率。

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用时间表示的应收帐款周转速度为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也称平均应收帐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

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帐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

  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计期天数)÷销售收入

  注:

平均应收账款=(期初AR+期末AR)/2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根据2005年注会《财务管理》第二章,强调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的分母“平均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期初、期末金额的平均数之和。

计算公式的缺陷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当期主要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折扣与折让后的数额,数据可取自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坏账准备,数据可取自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1、分子的缺陷。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本年度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那么上述公式中的分子应该是本年应收账款不断收回现金所形成的周转额,而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作为分子有失偏颇。

笔者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既包括赊销额也包括现销额,实质上现销额与应收账款毫不相干,但企业为保守商业机密,会计报表上通常不提供现销、赊销金额。

因此,为方便取数,把整个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不管是现销、赊销)列为分子未尝不可。

但关键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即便全是赊销)也仅仅是一年(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一般很难在同一年(同一时期)全部收回现金。

而且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列为分子还暗含一种前提假设,即本年(本期)的销售,无论哪家企业、无论何种经营状况、无论销售何时发生,本年(本期)都必须全部收回现金,只有这样应收账款周转率才能反映本年度或一定时期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

这种前提假设与实际不相符,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绝不是应收账款收回现金的周转额,其不能作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

  2、分母的缺陷。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母是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即上期数+本期数÷2,这里同样存在着一种假设,计算结果实际意义不大。

如某企业上年底应收账款100万元,至本期应收账款余额仍为100万元,(且不说主营业务收入多少,分子越大越失真),能说明什么情况呢,假设第一应收账款根本就没有发生额,这是很有可能的;第二应收账款发生多次周转,恰好于年初数相同;如第一种假设成立的话,应收账款作为分母计算的结果就根本没有意义,所以采用上期数+本期数÷2的计算方式是不严谨的。

计算公式的改进

  根据应收账款的周转过程,赊销形成应收账款(记“应收账款”科目借方),收回现金形成应收账款周转额又使应收账款减少(记“应收账款”科目贷方),那么应收账款累计贷方发生额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应收账款周转额了,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应为年度(一定时期)应收账款累计贷方发生额。

考虑到取数的方便,可作相应的变通处理。

由“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等式可推出:

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回收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其中:

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可取值于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收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即本期赊销额在报表中不能取得,但可仿照《细则》的处理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代之,这样便可取值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应改进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

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计算同《细则》,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及坏账准备。

在财务中的意义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

与之相对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则是越短越好。

如果公司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施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帐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帐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帐甚至坏帐,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

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公司的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太短,则表明公司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特别是当这种限制的代价(机会收益)大于赊销成本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计算的正确性。

首先,由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原因,使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能正确反映公司销售的实际情况。

其次,某些上市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大量使用分期付款方式。

再次,有些公司采取大量收取现金方式进行销售。

最后,有些公司年末销售量大量增加或年末销售量大量下降。

这些因素都会对应收帐款周转率或周转天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投资者在分析这两个指标时应将公司本期指标和公司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公司的指标相比较,判断该指标的高低。

五、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turnover)又名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还有一种是存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该是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

  )

  其中:

平均存货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特点

  存货周转率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

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

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率(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财务周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

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其中:

平均存货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天数×平均存货余额÷销货成本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即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次数越大、存货周转天数越短),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

通过存货周转速度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