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713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1

东阿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历史模块考试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曾经说过: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

3.《诗经·大田》中说: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

4.下列古代手工业技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

5.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

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B.棉C.毛D.麻

7.“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

历史试题共8页第1页

8.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

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9.明代一老者说:

“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

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

……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

”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C.专制主义强化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

10.下列明清时期(1840年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11.清黄遵宪有诗曰: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你认为诗中海禁的“大错”应表现在()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④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16世纪西班牙曾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B.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

C.政府滥发纸币D.与荷兰、英国的商业竞争

13.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亚洲的丝绸B.非洲的黄金C.美洲的烟草D.澳洲的瓷器

14.某旅行团在意大利威尼斯旅游,导游预先对团员解说威尼斯的历史发展。

以下导游的解说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通后,威尼斯成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

B.威尼斯是东方拜占庭艺术的故乡,圣马可教堂就是这种艺术的体现

C.1815年,威尼斯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

D.十四五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15.“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他们”是指()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荷兰D.英国与法国

16.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

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

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

18.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岁月。

下列说法能够佐证“辉煌”的是()

A.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B.殖民帝国开始形成

C.责任内阁制初步确立D.现代主义文学盛行

19.《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B.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D.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作者持积极发展的态度

20.右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1.扩大就业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科技创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电影放映员②空姐③火车司机④网络管理员

A.①④②③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

22.“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2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4.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

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25.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6.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27.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8.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图中的F1是阻力,F2是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以后B.解放战争以后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9.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

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30.有报纸载文感叹: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

”此种状况出现于()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年—1936年)

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31.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

32.新中国成立后,曾把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并列为“四害”加以消灭,原因是与人争食,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C.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D.二十一世纪初

33.“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4.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

“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

“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35.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

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36.左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

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

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

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37.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8.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③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④

39.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40.随着天宫一号于9月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人曾失去了大航海的历史机遇,而目前太空科技的进步对于民族未来发展开拓新的异度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30年变化的中国航天在市场化和产业意识方面,相比美国尚有很大不足。

美苏太空竞赛最有启发的一点做在于:

正如其他科技和产业发展一样,假如没有良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支持和良性的社会体制的支持,一个国家不可能长久保持参与太空科技发展的基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郑和下西洋属于贡赐贸易范畴,没有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B.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新航路开辟中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C.1992年14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41小题11分,42题10分,43题19分,共4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

(共10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

并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

(3分)

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

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

(4分)

 

42.(10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

“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

繁华惊叹不已:

“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3分)

材料二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4分)

材料三

(3)阅读上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

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43.(19分)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

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

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1)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1分)概括“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谈谈你对它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

(2分)

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

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9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3分)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2分)

材料三 2010年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来自“凤凰网”

(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

(1分)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5分)

(4)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历次改革与革命成败给我们的启示。

(2分)

东阿一中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答案及解析

1.【解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历来重视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本题选B项,第①项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种方式,属于粗放型耕作。

【答案】B

2.【解析】材料古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农民赋役负担沉重,被迫出卖农产品以缴纳沉重的赋税,且从“新丝、新谷”也说明农民仍然以务农为主,选择C项。

【答案】C

3.【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在“公田”之外又出现了“私田”。

这说明周代的井田制遭到破坏。

A、C与题意无关,可排除。

周代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是“公有制”,排除B。

故选D。

【答案】D

4.【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二里头文化遗址属于夏商时期;②属于唐朝时期;③属于南北朝时期;④属于元朝时期。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5.【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瓷器的发展历史是东汉末年出现青瓷;唐朝制瓷业成为独立手工业部门,产品有白瓷、青瓷、、秘色瓷、唐三彩等;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清朝瓷器的特色是出现粉彩和珐琅彩。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6.【解析】丝、毛、麻等作为纺织原料在中国古代较早就出现了,丝和毛较昂贵,普通百姓使用不普遍,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纺织业已较为发达,诸葛亮以“布衣”自称,“布”应是麻。

棉花在北宋时引入,明代时全国普及。

【答案】D

7.【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

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

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

【答案】C

8.【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

【答案】B

9.【解析】理学统治地位动摇与史实不符,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于明朝,排除B。

专制主义强化与史实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排除C。

科举录取人数太少与史实不符,排除D。

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冲击了旧有的思想观念,致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有所动摇,出现了“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

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10.【解析】A体现的是商人经商致富后购买土地进行地租剥削而非用于扩大再生产;C反映的是封建统治者减轻人头税;D主要是说明内阁的职权,C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从世界发展潮流看,资本主义确立更重要,而B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答案】B

11【.解析】本题考查了海禁政策的影响,明清的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以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世界。

本题选D项。

【答案】D

12.【解析】联系所学,16世纪西班牙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应指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流入西班牙,引发了价格革命,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本题选B项。

【答案】B

13.【解析】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等大量输入欧洲。

本题选C项。

【答案】C

14.【解析】新航路开通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A错误,排除A。

东方拜占庭艺术的故乡不是威尼斯,应该是罗马。

而圣马可大教堂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结合得和谐,结合得协调,美不胜收,无与伦比。

故B错误,排除B。

威尼斯共和国,意大利北部城市共和国。

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

始建于公元687年,1797年为拿破仑·波拿巴所灭,而不是1815年,C错误,排除C。

D符合当时的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15.【解析】根据所学,1652至1674年英荷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三次战争后,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失去了北美的殖民要。

本题中“他们”是指英国与荷兰。

【答案】C

16.【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

【答案】B

17.【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

“向下”是指煤铁资源,“向外”是指殖民。

殖民是资本原始积累最重要的手段,B可算是其中之一。

C与题目无直接关系。

D,英国打破机器出口的禁令在1825年,那已是工业革命后期的事情了。

工业革命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地发展,殖民扩张加剧,广阔的海外市场需求的推动,因此,A项正确。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

“向下”是指挖煤,因为蒸汽机的改进提高了煤的用量;“向外”指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市场和财富,故选A。

【答案】A

18.【解析】从时间(1837-1901年)来看,此时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而殖民帝国开始形成应该至少是在18世纪中后期,排除B。

责任内阁制初步确立是在1721年沃尔波尔担任首相开始,排除C。

D的产生时间也不符合,排除D。

正确选项为A.【答案】A

19.【解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光绪帝(德宗)所指的应是电话机,“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等。

结合各选项,A项火车错误,本题选A项。

其他各项符合材料和所学。

【答案】A

20.【解析】根据所学,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年前后)中开始成为“世界工厂”,工业产值遥遥领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此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断衰落1894年被美国超越。

据此分析图片,代表英国的曲线应是②。

【答案】B

21【.解析】火车出现时间是1814年,电话出现时间是1876年,飞机出现时间是1903年,网络出现时间是二战后。

【答案】B

22.【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境。

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本题选C项。

【答案】C

23.【解析】回答本题需要注意问题的前提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文明转型。

即从原始采集、渔猎进入农业文明,又由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

结合本题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应是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