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801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02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软件与实训

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2-1计算机实时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

实时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计算机实时系统中(如计算机控制系统、大型设备的仿真/培训装置以及其它对时间要求比较强的系统),实时操作系统除了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外,其主要特点是:

实时性强、可靠性高,且稳定性好。

实时操作系统在任何时刻总是保证优先级别最高的任务占用CPU和其他资源,而且还要保证系统响应的时间是可以容忍和确定的。

系统对现场进行不间断地监视,一旦有事件发生,系统就能“实时”地做出响应。

这除了要靠硬件的性能来保证外,主要由实时操作系统的事件驱动方式和任务调度来决定。

通常,实时操作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多作业环境

实时操作系统必定是一个具有多作业功能的系统。

在应用系统中总是包含多项作业的作业是实时性比较强的,而有的则不一定很强。

实时系统的多作业、多任务而带来的并发性和实时性,要求操作系统对资源分配具有很强的控制和调度能力。

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中,通常可以采取设立前台和后台两个作业区的方法来解决。

前台的作业主要包括:

现场信号的实时采集、控制信号计算、报警信号响应等,它们的任务优先级比较高;后台的作业包括:

数据分析、操作员请求的响应、显示数据打印等任务的优先级相应比较低。

后台作业的任务只是在前台任务执行的空隙时间执行。

2)任务的事件驱动

在实时操作系统中,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驱动方式。

基本的驱动方式有两种:

事件驱动和时间驱动。

其中,事件驱动又分为内部事件驱动(运算结果、资源的释放、设备请求)和外部事件驱动(检测量输入、操作员请求);而时间驱动也可以分为绝对时间驱动(定时打印报表)和相对时间驱动。

实时操作系统内的任务应该有一个数量的限制,当然,对于不同的系统允许的任务数量是不一样的。

每个任务对应于一个任务号,有些系统的任务号是与优先级别一致的,有的则不一致,而是具有一种固定的对应关系。

在实时系统中,任务按优先级别排列,操作系统则按优先级别调度。

有的实时操作系统允许多项任务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别,对于具有相同优先级别的任务,操作系统采用分时方式进行调度。

应用任务的任务号和优先级别由程序设计员根据现场的需求在程序设计时指定,应用系统在初始化时执行分配。

3)中断与中断优先级

实时操作系统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中断功能来改变CPU执行程序的顺序,以达到实时处理的目的。

有关中断和中断优先级别的概念在计算机原理的书籍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这种总是保证优先级别最高的任务占用CPU的方式,称为按优先级别抢占式调度。

4)同步与异步

在实时系统中,将事件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同步事件,另一类则是异步事件。

如果事件B的发生与事件A有因果关系,则将它们称为同步事件,同步事件驱动的任务称为同步任务。

同步任务在执行顺序上比较容易协调,可以使它们以互斥的方式访问系统共享资源。

异步事件是指随机发生的事件,它们往往是与现场的情况有关;由异步事件驱动的任务称为异步任务。

异步任务的优先级别高于同步任务。

对于一般的操作系统,其目的就是方便用户管理计算机资源,追求系统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以及尽可能公平地对待所有用户的请求。

而作为实时操作系统,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应用系统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因此,评价实时操作系统主要用任务调度机制、任务切换时间、最大中断禁止时间和内存开销等几项指标来衡量。

通用操作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DOS占据统治地位而其又不具备实时多任务的功能的时代,针对实时系统应用而开发的实时操作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有的实时操作系统相对不够普及,其开放性也不是很好,而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地提高,即使是采用分时方式的Unix操作系统,其“实时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诸如Windows95/98等操作系统,在设计时,也采用了抢占式任务调度方式。

所以,在开发计算机监控系统时,可以不妨先考虑采用通用操作系统,如果其确实不能满足要求,再另考虑其他的操作系统。

2-2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

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连接生产过程的硬件部分;二是根据描述工艺流程或生产规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与控制的应用软件部分,或称为实时作业部分;三是用于对计算机硬件、实时作业进行控制与管理的实时操作系统部分。

实时操作系统是具有实时特性,能管理控制实时系统有效工作的操作系统。

“实时”在这里不仅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事件的处理,而且对系统中各种有很强定时限制的任务活动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证。

虽然各类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实时操作系统与通用操作系统在设计目标、技术性能及功能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即使同是实时操作系统,也会随设计目标、所基于的硬件及适应的应用环境不同,其性能有程度上的差别。

例如,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与用于银行、旅馆、机票订购等方面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它们配置的尽管都是实时操作系统,但在实时性、交互作用性及时钟、中断、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可从性能、功能等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研究的性能特点加以探讨,功能特点则放在后几节中讨论。

(1)正确性

正确性是实时操作系统存在的基础,保证实时操作系统正确性的措施要贯穿在设计、调试、维护整个过程中。

实时操作系统是并发系统,其规模不但较大,复杂程度亦不言而喻。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工程化设计方法,在技术上则应根除死锁及那些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2)实时性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实时性一般是指:

①系统要以足够快的速度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

对于一些闭环控制系统的特定事件请求,不仅要考虑响应事件请求所需时间的长短,还要考虑事件处理时间及根据处理结果进行反馈控制的时间。

②实时系统中的许多任务都有显式定时限制,要求在规定的时刻或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其处理,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任务的逻辑结果,而且依赖于产生该逻辑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⑧系统中一些数据的产生及保存也有很强的时间性,有一定的时效期,过时就会变得无意义,并使由此而做出的决策或推导失效。

不同的控制对象,对实时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为微秒级或毫秒级,有的为秒级甚至更长。

因此,实时性不能单纯以绝对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快或慢仅为相对量,应当根据不同的对象,在相对意义上进行评价。

实时操作系统对以上实时需求应有足够的支持和保证,这就需要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采用支持上述实时应用的技术、算法和机制。

相对通用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专用系统,但在一定范围内又具有通用性。

因此,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有关实时性的考虑就不仅要满足特定对象的需求,还应当满足在一定范围内对实时性的要求。

影响实时性的因素较多,实时性的高低往往受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制约。

在硬件方面,如内存访问时间,磁盘的存取时间,处理器、通道、总线的速度,中断响应延迟时间等。

在软件方面,任务调度策略、共享冲突的协调、中断优先级安排及中断管理策略、输入输出控制策略及相关算法的优劣等。

在硬件性能一定的情况下,实时性主要由实时操作系统及实时任务的正确设计来保证。

应当说,设计一个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实时操作系统并不存在什么技术困难,然而,对一个实时性要求很高或较高的系统,与上述有关的设计就非轻而易举。

(3)高度可靠性

可靠性是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给定的时间内,系统正确运行的概率。

显然,正确运行的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可靠性差的系统不但不能体现计算机控制的优越性,反而会造成浪费,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可靠性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可靠性很高的系统也不能保证其不出差错,即使在系统设计(包括软硬件设计)完全正确的情况下,也可能因器件异常、环境干扰等导致系统失误,问题在于系统能否随机诊断出错误以及发现错误后是否具有容错能力,以便系统能继续正确运行或降级运行。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较多,例如环境干扰、掉电、器件损坏失效、工作状态无目的地改变、程序执行异常、内存数据跳变等,这些随机发生的故障可能是瞬时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无规律可寻,给可靠性设计带来困难。

目前已见使用的提高可靠性的措施有硬软件冗余、故障诊断,指令复执与程序卷回、降级使用等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可靠的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无不是软硬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软件或硬件方法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注意到,可靠性设计必然会对系统的时空开销、效率及实时性产生影响,耗费代价亦不可忽视,因此,需要在可行性、功效性、副作用及软硬分担方面进行权衡。

(4)安全性

安全性指实时操作系统对可能使计算机控制系统遭受危害、影响系统正确运行的防护能力。

尽管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概念上有区别,然而一个安全性差的系统,其可靠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操作系统应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对程序、数据的安全保护,尤其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可采用隔离、充分备份等方法,如果可能的话,将程序和一些常量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效果更好。

可以采用口令、加锁、校验、容错等技术来防止非法的用户使用系统或者合法的用户误用系统。

(5)适应性

适应性在这里是指,当应用环境(或应用对象)进行修改或改变时,实时操作系统所应具有的支持或适应能力。

在应用环境变化时,诸如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或称用户专用设备、非标准设备)、中断输入及中断优先级的安排、功能键的定义、所需实时时间及实时作业程序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具有定义安装用户专用设备、操作控制台功能键的重定义、可选择的时钟频率及灵活强大的中断管理等功能。

如果程序和常量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还应支持系统程序与实时作业程序分别固化的功能。

2-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用数据库的意义是什么?

答:

1)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用数据库的意义

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实时数据处理。

一方面,采样任务周期地将各种物理量的值采集存储;另一方面,采样任务或其他任务要对采集进来的实时数据及时地进行各种处理,如报警检测、实时数据显示、参数列表显示、趋势跟踪、控制调节也要用到这些数据。

不仅如此,操作员要利用当前及过去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控制工程师要通过由这些数据绘制的趋势曲线调节合适的控制参数;管理人员则要求将这些数据组织成表格以帮助进行如节能、提高生产率、计算总产值、总能耗等各种高层次的综合分析。

以上说明,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不仅需要对周期采集的大批的实时数据及已经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妥善保存,而且还要为所有访问这些数据的任务提供方便快捷统一的接口,以满足不同任务对实时或历史数据进行处理的需要,简化实时作业的程序设计。

由此可见,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引人数据库技术,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监控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果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的实时作业程序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做到通用,就会大大降低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开发难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加快开发速度。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为实现实时作业软件的通用化奠定了基础。

因为不同的工业对象,就其计算机处理来说是极其相似或完全相同的。

例如,一个电站的温度信号的采集与转换同一个炼油装置的温度测点的计算机处理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监控对象抽象成由数据库表示的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保留监控对象的各种信号的综合信息,当监控对象改变时,只需修改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即可。

尽管监控对象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有不同的物理意义,但对计算机而言,其处理、运算以及显示等,除了数据的名称和说明之外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样,只要合理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及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以数据库为基础建立采集、转换、处理及各种控制算法的程序库,通过组态就可自动生成针对某一特定生产过程的实时作业系统。

2)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用实时数据库的必要性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共同特点是:

①所处理的数据是永久、稳定的数据;②强调数据的共享及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③在性能方面追求高的系统吞吐量和低的系统代价;④友好的用户接口。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如Oracle、Sybase、Informix等)已经在政府部门、商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处理方面取得极大成功。

然而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电力调度、交通控制与空中交通管制、雷达跟踪与武器制导、电子银行与电子商务、证券与股票交易等实时应用领域却显得软弱无力。

因为在上述实时应用中,不仅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共享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而且数据及数据的处理与使用具有很强的时间限制,要求在规定的时刻和(或)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及使用,过时就会导致数据、计算及决策的失效。

所以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及数据库系统不能满足实时应用的需要,必须研究能适应这种需求的数据库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研制满足定时限制的数据库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

近年来,实时数据库受到了数据库界和实时系统界的共同关注,在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机制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制出了一些实时数据库系统,并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如西屋公司的WDPF、横河的CENTUM以及Honeywell的TDC—3000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受到实时系统设计人员及用户的欢迎。

3)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RTDB)是指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结构、可共享的实时数据的集合。

“实时”在这里是指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定时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本身就是时间。

它可以是绝对时间,如报警事件发生时的时刻值;也可能是相对时间或周期时间,如若锅炉水位低于x高度,则必须在n秒内完成给锅炉加水,每0.5s采样一次等。

这些时间值可能取自系统时钟,也可能是系统组态时或随机的设置值。

②数据的值随时间而变化。

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应用对象状态的抽象,而应用对象一般都是动态系统,它的状态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要使数据库在任何时刻都能真实地反映应用对象的当前工作状况,就必须使数据库中的数据也要随时间同步变化。

③实时数据、实时数据之间以及由实时数据导出的中间结果或最终结果必须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这种一致性可以是与原实时数据产生的时间保持一致,也可以是在一个允许的时间范围内保持一致。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实时数据在库中的驻留期往往是短暂的,有一定的时效性。

大部分数据来自采样任务对生产过程各种数据的周期采集以及对采集数据的处理结果,当新的实时数据采集进来后,库中原来的大部分数据即被覆盖掉,因此,实时数据库中保存的始终是最新的实时数据。

4)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系统(RTDBS)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实时数据库的软件。

其数据和对实时数据库进行操作的事务(或任务)都有显示定时限制,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事务的逻辑结果,而且依赖于该逻辑结果所产生的时间。

事务一般指为完成一项数据处理任务对数据库所进行的一个操作序列,而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任务与传统数据库系统却有很大不同,其本身不仅有严格的实时限制,而且还要受到其他实时任务及外部环境实时性的约束。

传统任务的原子性、一致性等在实时环境下显得太严格甚至不可能做到。

事务是系统调度处理的基本单位,系统资源如CPU、数据,优先级等也以任务为单位进行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时任务与实时操作系统中任务的含义没多大差别。

定时限制是实时数据库系统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根本区别。

而实时数据库管理任务的定时限制是指任务在执行时以及执行的结果都要受到时间的约束。

实时数据库管理任务的定时性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其所存取的实时数据的时效性;二是实时系统中其他实时任务因为要访问并使用实时数据,也会将其所要求的时间限制转嫁给实时数据库管理任务。

如周期采样任务必须在既定的周期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并存入实时数据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雷达搜索到目标后,必须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存储及处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时系统的实时性主要通过数据及事务的定时限制予以保征,实时性并不意味着越快越好,快仅为相对量,实时性应以满足被控对象对时间的要求为衡量标准。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五部分:

①实时数据库的定义。

由用户根据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利用实时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工具在逻辑一级编辑定义实时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主要是逻辑记录的结构),输入编辑逻辑记录中的数据,并根据定义好的逻辑结构通过编译转换成可直接装入内存的数据文件。

②实时数据库的物理组织。

根据实时数据库定义时产生的数据文件,在存储介质上建立实时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必要时还要附加一些存取管理信息。

③实时数据库与共享任务及历史数据库之间的接口。

④对存取的控制与管理。

即对所有读写实时数据库的操作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如存取操作、查询处理、并发控制、安全性及完整性检查等。

⑤实时数据库的维护。

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库的备份、加载、修改及发生故障后的恢复等。

5)历史数据库

我们已经知道,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有很强的时间限制,超过实效期就变得毫无意义。

虽然用过时的数据来指导控制生产过程无意义,但用这些过时的数据可帮助操作人员对系统中的各点进行横向分析、比较,可利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同时还可以将一段时间(如一天,几天,一个月,甚至一年)内的重要数据组织起来,汇成表格,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各种高层次的综合分析,如节能、提高生产率、计算总产值,总能耗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存储这些过时的信息。

所谓历史数据库就是指在实时系统中用来存储历史信息(过时信息)的数据库。

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源于实时数据库,但并不一定是实时数据库的直接拷贝。

如我们可仅取实时数据库中的点值数据。

2)历史数据库所反映的是生产过程已经过去的真实工作状态,因此,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能改变。

3)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虽然已经过时,但有些数据被访问的频率仍然很高。

历史数据的分类

可将历史数据分为三类:

1)用于趋势显示的短间隔历史数据

在系统中,采样任务虽然每隔0.1s或1s就对生产过程采样一次,修改一次实时数据库中的值。

但是,一般的过程量在一秒钟之内变化却很小。

2)长时间间隔历史数据

这种数据用于长时间的趋势分析、记录打印、统计报表等。

一般采用的存储间隔从一分钟以上到几十分钟等。

所以,在系统中最好将历史数据库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支持一种存储时间间隔。

这类数据一般要存放几天到一个月,有的甚至更长。

3)带有计算的长时间间隔的历史数据

在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中,有时还需要存储一些经过计算才能得到的量,如某类数据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除此之外,这类数据的处理与第二种相似。

2-4组态软件有哪些功能?

有什么特点?

答1:

组态软件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强大的界面显示组态功能

目前,工控组态软件大都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充分利用了Windows的图形功能完善界面美观、可视化的IE风格界面、丰富的工具栏等特点,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开发状态,节省时间。

丰富的图形控件和工况图库,提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图符、仪表图符,还提供了趋势图、历史曲线、组数据分析图等,既提供所需的组件,又是界面制作向导。

提供给用户丰富的作图工具,可随心所欲地绘制出各种工业界面,并可任意编辑,从而将开发人员从繁重的界面设计中解放出来,丰富的动画连接方式,如隐含、闪烁、移动等等,使界面生动、直观。

画面丰富多彩,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操作人员的集中控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良好的开放性

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构成系统的全部软硬件不可能出自一家公司的产品,“异构”是当今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

开放性是指组态软件能与多种通信协议互联,支持多种硬件设备。

开放性是衡量一个组态软件好坏的重要指标。

组态软件向下应能与低层的数据采集设备通信,向上通过TCP/IP可与高层管理网互联,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双向通信。

3)丰富的功能模块

组态软件提供丰富的控制功能库,满足用户的测控要求和现场要求。

利用各种功能模块,完成实时监控、产生功能报表、显示历史曲线、实时曲线、提供报警等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易于操作。

系统既可适用于单机集中式控制、DCS分布式控制,也可以是带远程通信能力的远程测控系统。

4)强大的数据库

配有实时数据库,可存储各种数据,如模拟量、离散量、字符型等,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

5)可编程的命令语言

有可编程的命令语言,使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程序,增强图形界面。

6)周密的系统安全防范

对不同的操作者,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7)仿真功能。

提供强大的仿真功能使系统并行设计,从而缩短开发周期。

答2:

通用组态软件主要特点是:

1)封装性

通用组态软件所能完成的功能都用一种方便用户使用的方法包装起来,对于用户,不需掌握太多的编程语言技术(甚至不需要编程技术),就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复杂工程所要求的所有功能,因此易学易用。

2)开放性

组态软件大量采用“标准化技术”,如OPC、DDE、ActiveX控件等,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可以很方便地使用VB或C++等编程工具自行编制所需的设备构件,装入设备工具箱,不断充实设备工具箱。

很多组态软件提供了一个高级开发向导,自动生成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为用户开发设备驱动程序提供帮助,用户甚至可以采用I/O自行编写动态链接库(DLL)的方法在策略编辑器中挂接自己的应用程序模块。

3)通用性

每个用户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通用组态软件提供的底层设备(PLC、智能仪表、智能模块、板卡、变频器等)的I/ODriver、开放式的数据库和界面制作工具,就能完成一个具有动画效果、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和曲线并存、具有多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的工程,不受行业限制。

4)方便性

由于组态软件的使用者是自动化工程设计人员,组态软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使用者在生成适合自己需要的应用系统时不需要或者尽可能少地编制软件程序的源代码。

因此,在设计组态软件时,应充分了解自动化工程设计人员的基本需求,并加以总结提炼,重点、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下面是组态软件主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1)如何与采集、控制设备间进行数据交换;

(2)使来自设备的数据与计算机图形画面上的各元素关联起来;

(3)处理数据报警及系统报警;

(4)存储历史数据并支持历史数据的查询;

(5)各类报表的生成和打印输出;

(6)为使用者提供灵活、多变的组态工具,可以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7)最终生成的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8)具有与第三方程序的接口,方便数据共享。

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后,自动化工程设计人员在组态软件中只需填写一些事先设计的表格,再利用图形功能就把被控对象(如反应罐、温度计、锅炉、趋势曲线、报表等)形像地画出来,通过内部数据变量连接把被控对象的属性与I/O设备的实时数据进行逻辑连接。

当由组态软件生成的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与被控对象相连的I/O设备数据发生变化会直接带动被控对象的属性变化,同时在界面上显示。

若要对应用系统进行修改,也十分方便,这就是组态软件的方便性。

5)组态性

组态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的结果,采用组态控制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从硬件到软件开发都具有组态性,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控制对象,在平台基础上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系统级第二次开发即可构成针对不同控制对象的控制系统,免去了程序代码、图形图表、通讯协议、数字统计等诸多具体内容细节的设计和调试,因此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速率提高了,开发难度却下降了。

2-5组态软件常见的组态方式有哪几种?

答: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组态方式。

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