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927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docx

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

2018年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第三次模拟科学试题卷

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学籍号、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的答题序号相对应

(相对原子质量Na:

23Cl:

35.5Fe:

56O:

16N:

14H:

1C:

12)

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H)、氘(D)、氚(T),与氧原子形成的水分子也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种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三种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基本不同

C.三种氢离子都可以表示为H+D.三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

3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若生成物中有NH3,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降低

3.如图所示的4种细胞来自同一人体。

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4种细胞的细胞核中才都有DNA

B.在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中,DNA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C.4种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4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相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4.小乐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在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在染色后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质中很清晰的红色大液泡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安放临时装片后就使用较长的物镜观察

5.鸡蛋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高蛋白又廉价,以下有关鸡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鸡蛋烧熟后更容易旋转,是因为惯性变小的缘故

B.手掌手指均匀握蛋很难捏碎,是因为受力面积大,所以鸡蛋受到压强小

C.已知一个新鲜鸡蛋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5mm2,则鸡蛋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05Pa

D.将一只鸡蛋举高2米,做的功大约是1焦

6.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是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B.贮存的糖元减少C.乳酸积累增加D.皮肤分泌汗液增加

7.下列有关消化系统器官的序号(如图所示)、名称及结构与功能特点的描述相一致的是

选项

序号

名称

结构与功能特点

A

食管

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B

食物消化与吸收最主要的场所

C

肝脏

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

D

大肠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8.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模式图来理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经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9.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太阳每日东升西落

B.学校操场旗杆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C.杭州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D.杭州一年之内昼夜长短的变化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②检验铵态氮肥

C.③检验CO32一的存在D.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1.如图,一个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弹簧秤一端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现使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当水平拉力F增大到15牛时,弹簧恰好开始变长,当拉力F为20牛时,弹簧长度不再增加,并且此时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运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当拉力F为10牛时,A的摩擦力为0牛.

B.当拉力F为20牛时,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为

5牛

C.当拉力F为25牛时,B开始做加速运动,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为20N

D.若A的质量增加,则水平拉力F要大于15N,弹簧才会恰好开始变长

12.有关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地球的表面是由完整的岩石圈构成的

C.大陆漂移说是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D.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

13.某温度下NaNO3溶液80g,若保持该温度不变连续三次蒸发溶剂,有右表实验数据记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温度时,80gNa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B.蒸发过程中NaNO3的溶解度先升高后降低

C.该温度时,100克NaNO3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

35

D.蒸发溶剂前,NaNO3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3.75%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蒸发溶剂

10g

20g

15g

析出晶体

4.2g

17.6g

13.2g

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和0℃的水内能相等

B.物体的内能减少,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15.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火箭升空利用了气体的反作用力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16.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C.c~d间(不含

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1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图像是

A.图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B.图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C.图丙表示某温度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氧化钙

D.图丁表示向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18.汽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关于汽油机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吸气冲程,汽油被吸入汽缸

B.压缩冲程依靠飞轮惯性完成

C.做功冲程中汽缸内气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增加

D.发动机工作时常用水作为冷却剂,主要原因是水价格低廉易获取

19.两个质量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分别装满水和浓盐水后静置在水平桌面上,所装的水和浓盐水质量刚好相等.现在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鸡蛋分别放入水和浓盐水中,待静止后鸡蛋的状态如图所示.水和浓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水和浓盐水对容器底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20.如果用右图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包涵关系,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A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B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内能

C

蛋白质

有机物

化合物

D

细胞

器官

组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

21.(4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

每年在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

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1)有关诺如病毒的

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该病毒可用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来杀灭

C.该病毒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D.该病毒寄生在患者的肠道活细胞内生活

(2

)从传染病学角度来说,诺如病毒属于▲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

如果某健康儿童血清中检测出相应的抗体,说明该儿童▲;

(4)腹泻患者每天要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其排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

▲中。

22.(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特定的基因,转入其他生物中,从而产生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生物,这就是转基因技术,如图是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

 

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应导入到烟草细胞的▲(填写细胞结构名称)中。

抗虫烟草繁殖的后代▲(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抗虫性状。

转基因食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人们对转基因褒贬不一。

学校举行主题为“转基因利弊”的辩论赛,作为支持转基因的正方辩手,你应挑选下列观点中的▲作为论据(填序号)。

①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能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②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③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转基因生物可能成为外来物种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⑤转基因食品短期看没什么坏处,长期的危险难以预料。

23.

(4分)甲同学取某种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a克,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发现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

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已知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且炭不与稀硝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有b克固体剩余。

该混合物样品加强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炭粉的总质量为▲克(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4.(4分)甲、乙是科学中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乙的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打开K

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无明显现象。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2)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pH=3,则锥形瓶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25.(4分)图象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

如右图:

(1)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在4s内,若以甲为参照物,乙___▲___(填“往东运动、往西运动、静止”);

(2)聪明的小妍发现:

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

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26.(4分)如图,三角支架ABC固定在客厅墙上,已知AB长80cm,AC长60cm,一花瓶正好放置在AB中点处。

A处螺钉的能承受的最大水平拉力为50N,为防止因A处螺钉松脱而支架绕C点倾翻,所放置花瓶的重力最大为▲N(支架重力不计)。

若花瓶的重力较大,放置时应尽量▲(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可确保安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

27.(8分)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设计和操作,请分析回答:

(1)实验设计:

步骤1:

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

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2:

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

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中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物,滴在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在进行步骤2之前,应▲;

(2)实验操作:

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

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

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

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之间。

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简述后续实验操作)。

28.(6分)小黄发现某薯片包装内的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

CaO、Fe;作用:

防潮、防氧化;警告:

禁止食用”等字样。

撕开小袋,发现里面装的是固体粉末,大部分呈灰白色,少部分呈棕红色。

经过初步分析成分,他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中应该含有CaCO3和F

e。

小黄想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判断,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1)若要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仪器的连接顺序是①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证实样品成分中含有Fe;

(3)装置A中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依据小黄的结论分析思路,灰白色粉末样品中应该还可以有别的成分,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

29.(8分)小刚等四人组成的兴趣小组对锌与酸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探究:

(1)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元素组成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们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该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填序号)。

A.黄沙(主要成分SiO2)B.氯化铜C.氯化钠D.氯化钙

(2)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

(1)问选项中后三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称量m1克的粗锌粒和m2克的稀盐酸(足量),称量实验所用实验器材质量m3克

2

将粗锌粒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4克

3

将铜网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有大量气泡

4

反应完全后,称得整个装置总质量为m5克

 

(3)小刚想通过如图日常用品制作的装置和托盘天平,用m1克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m2克)反应,测量粗锌粒样品中锌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

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最少需要上述实验数据中的▲(填m1、m2、m3、m4、m5);

(4)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0.(6分)实验桌上有已调好的电压表、电流表、符合实验要求的恒定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当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

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1.(8分)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___▲__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变化是▲。

资料来源:

余杭科学网

32.(8分)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按右图连接实验装置,关闭阀门丙和丁,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打开阀门丙,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打开阀门丁,将C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发现只有A叶片变蓝色;

请分析回答:

(1)步骤

中,光照前要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通道,即阻断▲(填结构名称);

(2)步骤

中,器材C应该是▲;叶片B中的▲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根据步骤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6分)如图所示是利用DIS测定电动机效率的电路,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通过电压传感器测得电动机所加电压为U,通过电流传感器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则此时电动机输入功率的表达式为P入=▲;

(2)在实验中,由于电动机的转动使质量为m的物体在t时间内匀速上升了h高度,则此时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表达式为P出=▲,根据η=P出/P入,求得的效率为η1;

(3)由于电动机的线圈有电阻,将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用输出功率P出=P入-P热,根据η=P出/P入,求得的效率为η2,则有η1▲η2。

(选填“>”、“<”或“=”)

34.(6分)小雨同学的体重为600N,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当他使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水中的物体A时,如图2是动滑轮挂钩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浸入水中

的深度的变化图象。

当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时,小雨对地面的压强为8×103Pa,(忽略摩擦绳重)。

求:

(1)物体A的密度为多少?

(2)此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为多大?

35.(6分)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9V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

的图象;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0=44Ω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求: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焦耳?

(3)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Ω时,可使恒温箱的温度保持为多少℃?

36.(4分)如右上图所示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的稀盐酸200g,需要这种浓盐酸的体积约为▲mL(精确到1mL)

(2)某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取该固体10g,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试通过计算说明:

该固体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37.(10分)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问题:

(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28.4%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5

(2)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

屠呦呦受此启发,提出把黄花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

为什么此法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

请对此做出解释:

▲;

青蒿素的含量(mg/g)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02

1.05

1.14

0.09

0.11

0.10

叶(叶龄7天)

4.57

4.65

4.58

(3)现今,研究人员发现,把相关基因转入酵母菌内后,酵母菌就能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其原因是▲;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次。

并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记录如下表。

请补充完整表格内的栏目;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A

A

A

C

D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C

C

B

A

B

D

C

2、填空题

21、

(1)D

(2)病原体(3)感染过该病毒(或患过该病)(4)脊髓

22、

(1)细胞核

(2)具有(3)①③

23、

、 a-b

24、①CO2+Ca(OH)2═CaCO3↓+H2O;②HCl;NaCl;CaCl2.

25.向西运动,1.5

26.60靠近

三、实验探究题

27、

(1)先将5组试管分别在15、25、35、45、55摄氏度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2)淀粉被分解;25-45摄氏度;将温度间隔设置的更

小。

28、③②④⑤⑥E中固体由白变蓝

关闭导管①的止水夹,往漏斗中加水,形成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无变化则气密性良好

氢氧化钙

29、

(1)B;

(2)溶液中的Cl-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3)m1

、m4、m5(4)偏

大。

30.

(1)用电压表测变阻箱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变阻箱电流,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不变,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断开开关S,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②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某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1,并把数据I、R1和U1记录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仍为

I,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并把数据R2和U2记录在表格中;

④仿照步骤②,再做几次实验,把电阻箱的阻值R和电压表示数U的每次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

用公式P=UI计算出每次电阻箱消耗的电功率P,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1.漫右小于像变暗

32、

(1)筛管(或韧皮部)

(2)黑色塑料袋(合理即可)。

活细胞

(3)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四、解答题

33.UI;mgh/t;<.

34.

(1)由图1可以知道,当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0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

则物体A的重力

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

则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可得,物体A的体积:

物体A的

密度:

;

(2)当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时,由

可得,小雨对地面的压力:

绳子对小雨的作用力:

由图可以知道,

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

答:

(1)物体A的密度为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