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956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消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毒.docx

《消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毒.docx

消毒

一、概述

(一)监测方法

1.资料收集。

2.资料整理。

3.资料分析和报告。

(二)感染病例监测步骤

1.明确并统一诊断标准。

2.向医护人员宣讲监测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步骤。

3.设计医院感染监测登记报告表。

4.建立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有专人负责发现,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填写登记表。

5.确定采用的监测方法。

(三)前瞻性监测

1.主动巡视病房,重点监测高危人群、高危区域(比如发热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病人,接受各种插入性操作和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

2.根据检验科的病原菌结果进行监测。

3.根据兼职人员报告病例进行监测。

(四)漏报率监测

去病案室翻阅监测样本量的10%出院病例,用于核实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从中发现漏报病例,以此来计算漏报率。

(五)监测信息的收集

1.病原学信息的收集包括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2.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相关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六)资料分析

如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收集后进行分析不同病原菌的构成比。

1.主要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主要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及绝对分离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4.泛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PDR-AB)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构成比及绝对分离数。

5.VRE占肠球菌属的构成比及分离绝对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6.革兰氏阴性细菌产ESBLs的构成比及分离绝对数,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七)总结与反馈

1.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

2.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改进感染控制的决定需要讨论和落实;

3.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改进建议。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种类繁多,那么不同的种类其具体的监测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种类

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2.低温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3.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

4.消毒后内窥镜监测;

5.透析用水监测;

6.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效果监测;

7.使用中消毒剂污染监测;

8.手卫生监测;

9.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

不同检测内容具有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时间及卫生学标准,详见表1。

表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种类的区别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压力蒸汽灭菌

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B-D试验

每锅

每包

每周

每天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使用中紫外线

日常监测

灯管辐射强度

生物监测

每次

半年

必要时

>70μw/cm2

 

消毒后内窥镜

生物监测

每季度

细菌数≤20cfu/件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灭菌后内窥镜

生物监测

每月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透析用水

生物监测

每月

细菌数≤200cfu/ml

透析液

生物监测

每月

细菌数≤200cfu/ml

呼吸机管路

生物监测

每季度

细菌数≤20cfu/100cm2

卫生手消毒

生物监测

每季度

细菌数应≤10cfu/cm²

外科手消毒

生物监测

每季度

细菌数应≤5cfu/cm²

(二)灭菌合格标准

1.灭菌过程必需使物品污染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既为灭菌合格。

2.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种类微生物。

(三)压力蒸汽灭菌质控

应包括灭菌前的物品准备,灭菌过程的规范操作,灭菌效果监测以及灭菌后物品的规范管理。

(四)工艺监测

包括:

包装容器、摆放方式、装量、所消物品、灭菌温度和时间、灭菌效果、操作人签名等。

有温度时间记录装置的,应将记录纸归档备查。

(五)化学监测

1.包外化学指示胶带:

(1)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

(2)灭菌处理的标志,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3)记录作用:

物品种类,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

(4)封包作用。

(5)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长度(5厘米或3个完整条)。

上图即为包外化学指示胶带。

2.包内化学指示卡(121和132卡):

以指示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1)将指示卡放入每一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颜色变至规定的条件,可认为该包灭菌合格。

(2)须经卫生部批准。

(3)使用注意事项:

不能用指示胶带代替,放置避免与金属物品直接接触。

3.BD试验(适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高压锅)要放入标准包内,134℃,3.5~4分钟,每日进行一次。

必须空锅做,锅应预热。

监测真空水平,检查是否漏气,以检测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如下图所示)。

4.移动性多参数化学指示卡

(1)可精确反映关键参数;

(2)颜色移动,避免人为误差;

(3)变色完全:

121℃,12分钟;132℃,2分钟,包内应用。

5.PCD监测:

含有管腔和蒸气难以穿透的复杂器械,必须使用PCD管腔装置进行监测。

(六)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

1.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2.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七)生物监测

1.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包的中心部位,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结果判定:

必须有阳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2.快速生物监测

(1)自动阅读器阅读由阳性的快速生物指示剂产生的荧光以提示灭菌过程失败。

一旦发现结果阳性(+)会即时显示。

阴性(-)结果显示需要整个培养过程。

Attest1291需要1小时培养时间,Attest1292需要3小时。

(2)原理是利用细菌生长过程产生代谢酶,再以荧光显色,以便肉眼观察;嗜热脂肪杆生长过程可产生α-D葡萄糖酶与培养基中荧光素结合显色。

(八)紫外线消毒

1.合格标准

(1)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

(2)在医院消毒中,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可认为消毒合格。

2.监测内容

(1)灯管安装数量:

悬吊式灯应不少于1.5w/m3。

(2)灯管洁净度:

每2周用酒精棉擦拭一次,发现表面有灰尘或油污时,随时擦拭。

(3)灯管辐射强度。

3.紫外线监测

(1)日常监测包括:

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应建立登记本,每日进行监测。

(2)灯管辐射强度监测:

紫外线强度仪监测(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进行)。

(3)生物监测:

必要时进行。

(九)使用中消毒剂质控标准

1.使用中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生长(目前不主张浸泡消毒,可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

表2消毒剂监测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使用中消毒剂

生物监测

化学监测

每季度

每日

细菌含量<100cfu/ml

(含氯制剂)

使用中灭菌剂

生物监测

化学监测

每月

每周

每日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戊二醛)

(过氧乙酸)

3.监测内容和方法

(1)查证件,即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地省级),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次氯酸钠和戊二醛为主要成分的除外)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应当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

必要时看检测报告和临床试验报告。

(2)严把质量关:

消毒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书)应与卫生部审批的有关规定一致。

并列出有效杀菌成分,浓度,消毒灭菌使用剂量,生产日期,有效期。

(3)使用浓度监测:

首先了解消毒剂配制方法,进行有效浓度检测,包括试纸法(常用的有G-1浓度试纸及戊二醛浓度试纸)和滴定法,还应进行染菌量监测。

(十)医院环境质控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GB15982-1995)。

(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如乙链,金葡等。

(3)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十一)医院重点科室环境监测

医院重点科室环境检测标准见表3。

表3医院重点科室环境检测标准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卫生学标准

重点部门空气

生物监测

Ⅰ细菌数≤10cfu/m3

Ⅱ细菌数≤200cfu/m3

Ⅲ细菌数≤500cfu/m3

物体表面

生物监测

Ⅰ、Ⅱ细菌数≤5cfu/cm2

Ⅲ细菌数≤10cfu/cm2

Ⅳ细菌数≤15cfu/cm2

1.空气采样

(1)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分钟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包括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

平板暴露法的采样高度:

离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南西北中5点,东南西北各点均距墙1m。

用直径为9cm营养琼脂平皿,暴露5分钟后送检。

2.物体表面污染监测

(1)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采样方法:

用5×5cm2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小型物品直接涂抹物体采样。

(十二)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

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相关内容见表4。

表4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检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医务人员手

生物监测

每季度

Ⅰ、Ⅱ细菌数≤5cfu/cm2

Ⅲ细菌数≤10cfu/cm2

Ⅳ细菌数≤15cfu/cm2

1.手卫生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抹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2.监测时间

重点部门,每季度监测一次。

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污染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十三)抗菌药物监测

1.抗菌药物用药原则

(1)最适合病情需要。

(2)避免产生抗药性及毒性。

(3)尽量减少药费支出。

2.抗菌药物监测内容

(1)有无健全的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2)抗生素使用种类,数量及排列;

(3)控制抗生素使用率;

(4)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5)药敏指导用药率;

(6)使用指征及用药原则;

(7)配伍禁忌及配制要求;

(8)应用疗程、疗效和方法。

3.监管方法

(1)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及合理应用管理小组。

(2)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分线应用),围术期用药原则。

(3)检验科定期公布主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

(4)药剂科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菌药物信息,便于临床选药参考。

(5)临床医生应提高用药前标本的送检率。

(6)专题调研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7)发挥临床药师和经验丰富的专家作用,负责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和咨询。

(8)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典型代表(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P,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VRSA)。

(9)治疗药物监测(通过分析血液中药物浓度,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公式,参数等,为患者制定个体给药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