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048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docx

西宁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西宁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2.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这种船在我国的唐代就出現了,由于装有大轮子,因此取名为轮船

②轮船出现之初是有轮子的

③不过轮船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游轮”“巨轮”这样的名词也被频繁使用

④后来造船技术进一步改进,水下的螺旋桨代替了露在水面上的轮子

⑤这种船在欧美也曾广泛地使用

A.②①⑤④③

B.④①③⑤②

C.①⑤③②④

D.②④①③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B.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为发展家乡做出贡献。

D.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获得圆满成功。

4.下面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寒噤愧怍击磐巧妙绝伦

B.尴尬蹒跚噩耗穷困缭倒

C.吊唁帷幕唏嘘微不足道

D.骷髅狼藉杀戳张皇失措

5.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湖北枣阳市的“中国汉城”是著名导演张艺谋巨制《影》的拍摄基地。

(加点字“是”“基地”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和“名词”)

B.“XX”、“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这个句子说法正确)

D.梅花俏生生地站在那里,亭亭玉立含羞带笑,迎着我从远方归来。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选出加点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

A.啜泣撺掇点缀辍学

B.边塞木塞堵塞塞车

C.潺潺孱弱羼水谄媚

D.笨拙茁壮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二、现代文阅读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

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

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魏晋记》载:

“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

”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

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

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

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

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

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

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中国历代服饰》记载:

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

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

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

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

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表还不准确的一项是()

A.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等,体现了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所产生了不同审美主张。

B.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

C.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因此明代成为中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

D.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

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是绝不能用黄色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服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C.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D.“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

”句中加点后句意未发生明显变化。

9.结合文章内容说设材料中有关上元年文武官员官服颜色及佩带被限定的缘由。

(材料链接)《新质书,车服志》中有记载,“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

“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

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

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

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

”我漠然地说。

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

“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

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

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

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

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

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

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

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

”医生对我们说。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

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

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

“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

”大哥吃惊地问。

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

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

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

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

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

”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

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

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

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0.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⑤⑥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小说以“良心”为题,意图是告诉我们人要怀有恻隐之心,同时也告诉我们人应该有感恩之心。

C.第②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开始了对父亲的憎恨。

11.分析选文第⑦段和第⑨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2)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12.小说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什么?

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好处?

三、句子默写

13.默写。

①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③《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示国势危亡,身世坎坷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无形的情感化作具体形象,用以表现羁旅之愁、离别之苦的名句,我们学过李煜《相见欢》的诗句___________。

⑤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请你写出最喜欢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①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②,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

“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

“不知。

”问: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

“有主者。

”上曰:

“主者谓谁?

”平曰:

“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③;问钱谷,责治粟内史④。

”上曰: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谢曰: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

“君独不素教我对!

”陈平笑曰:

“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

”于是绛侯⑤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阳武县户牗乡:

地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

②社: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③廷尉:

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④治粟内史:

秦和西汉初期管理国家时政的官吏;⑤绛候:

指上文丞相周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居顷之(经过)

B.勃又谢不知(谢罪)

C.苟各有主者(苟且)

D.君独不素教我对(平时,平素)

15.请用“/"给文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②朝而问右丞相勃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17.陈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下列关于名著的陈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写长妈妈和“我”幼年的一段经历。

围绕《山海经》这本书,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经历。

文章夹叙夹议,在平易中寓有深长的韵味,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形象。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他身上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格列佛游记》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寻常的鲁滨孙。

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的鲁滨孙进化的结果,完全否定了英国现存文明的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终于承认了笛福所否认的那些文明的东西。

21.(小题2)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

“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

“泼猢狲!

好没道理,没分晓!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

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中,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

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七、综合性学习

22.假如你是学校的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想呼吁同学们和你一起去参加社区的一些志愿者活动,拟一则宣传语,发表在学校的宣传栏内。

注意语言力求简洁、明了。

(2分)

示例: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人生因奉献而伟大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升华思想,和谐社会

你拟的宣传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3.人生是一次远行,行程中总有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储存在心间。

它可能是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回成功的体验……,人生又是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

即将升入初三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

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为充实文章内容,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外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