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152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docx

97学年度中台科技大学导师服务学习参考手册

97學年度中臺科技大學導師服務學習參考手冊

主題:

環境保護與勞作教育

張登讚

壹、前言:

近年來溫室效應影響全球,氣溫、氣象..連鎖效應下全球有識之士都同感憂心;許多人對於「溫室效應」現象,多少抱著與我何干的心態,其實「溫室效應」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活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環境保護的做法如:

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節能減碳、綠化活動—養花護草、、、等。

  勞動為成功與幸福之本,亦為人類優質的道德標準及高素質公民所應有的品德。

本校實施勞作教育的主要目的,即在透過勞作的方式,為國家社會培植高素質的優質公民。

本校推行勞作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扭轉先前傳統的「士大夫」觀念—四體不勤與五穀不分,學生不僅要勞心也要勞力,並透過手腦並用與勤勞樸素的實踐過程,使學生能瞭解勞作的美德、尊嚴與人格平等的真諦。

因此從掃地、除草、清水溝、整理宿舍、教室及校園、….等環境中的每個環節去體驗,去學習養成獨立自主,並逐漸培養其負責、勤勞、合作、守時、自律、主動、誠實、服務他人與忠於職守等美德,不僅講求效率、而且還能愛惜公物,從而養成身心兩方面的平衡與良好習慣,使每位學生均能修己善群、尊重別人,並培養自動自發、勞心勞力與手腦並用的健全人格。

使學生畢業後均能成為人格完整、高素質的現代知識分子。

貳、環境保護與勞作教育問題的現況:

一、環境保護問題的現況:

人類在環境品質的涵容範圍內,有追求自由、平等和適當生活水準的基本權利,同時為了目前及未來世代,也負有保護及改善環境的嚴肅責任。

回顧國際近五十年來發展的環境保護運動,其實就是對工業革命以來,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環境破壞的反省,也因此環境思潮已逐漸形成新的社會認知及規範。

尤其面對近年來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熱帶雨林的消失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使人類體會到以往追求資源無限制使用的經濟成長,勢必危及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平衡,唯有確保環境生態的永續穩定,才能達到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許多國家都曾樂觀地期望可以同時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標,以國內來說,自一九七○年代以來的高經濟成長對創造社會財富確實有具體的貢獻,但卻由於水土資源不當使用、環境負荷過重,造成環境品質的惡化和不斷發生的公害事件。

最近幾年,國內環境保護工作已有具體績效,然而所有的檢討都顯示了「鋸箭式」或「套裝速食式」的環保策略,忽視了環境管理所強調的「適法、溝通、專業、持續改善」。

使我們體會到國內環境管理的運作,已經面臨「調整觀念、修正腳步、重新出發」的重要關鍵。

因此展望環境理念的演變,傾向於滿足民眾對環境資訊「知的權利」,以「科技導向」為思考的基礎,彙集各類利害相關者參與環境政策的討論,依循自然生態的原則,共同規劃環境資源的維持及公平使用,訂定符合永續原則的環境政策。

此外,須建置一個積極成長、有彈性的管理系統,確實地掌握重大環境考量面,配合技術研發和經濟誘因來有效執行既定的環境政策,提升人類社會體系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相容性,以達成環境永續的目標。

二、勞作教育問題的現況:

實施勞作教育的學校,給外人第一印象感覺是「清潔的校園」,由於同學參與打掃的工作,因此也養成不丟垃圾的習慣,環境自然也就較為清潔。

事實上,打掃只是消極性的校園清潔,積極的清潔活動,應從不亂丟垃圾、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及隨手整理環境作起,而這正就是勞作教育的目的。

相當程度上,實施勞作教育的學校在這一點上也還做得不錯。

然而,大部份實施學校,雖然學長、校友對勞作教育多抱持肯定態度,但是參與的當事人,常常很難自發「心悅誠服」地勞作。

如何能讓勞作參與者在實施階段就體認到勞作教育的意義與目的,不但是教育的目標,也是勞作教育是否能成功的關鍵。

基本勞作是無償、強制性的,它強調勞動及服務。

即使知道其立意良好,但每天早起打掃,對於當前養尊處優的大學生而言,仍然是件苦差事。

這也難怪《大學報》記者綜合採訪各校推動勞動服務課程後,指出:

「勞動服務課程風潮雖已興起,但這種課程的設計能否達到更深沈的教育思考,而教育工作者是否能讓學生打從心底接受這理念,似乎才是更急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參、現階段的狀況分析:

一、環境保護現階段的狀況分析:

由於工業快速發展,能源使用量大增,加上土地資源的開發,大量砍伐森林,使得地球環境的碳循環遭到破壞,造成全球氣候溫暖化,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也逐漸明顯,例如聖嬰現象、北極冰帽溶解等。

為因應這一環境危機,國際間積極研擬對策,聯合國於一九九二年召集簽署全球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推動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及減量工作,以減緩全球溫暖化,並於一九九七年在日本制定具有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限制了二氧化碳排放,直接衝擊各國的能源配比與產業結構,影響各國經濟發展,甚至損及國際競爭力。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汽、機車的使用,造成廢氣的大量被排放,使得臭氧層遭受嚴重破壞,結果是讓全球的天氣起了不尋常的變化:

天氣熱到讓人受不了,颱風、颶風、龍捲風在各地所釀成的災害也在逐漸擴大中,南、北極冰山也跟著遭殃,每年以不正常的速度融化;人類一時的貪念,過度開發山坡地,而引發了可怕的土石流;大量製造不易被大地分解的垃圾、隨便丟棄有毒的化學物質,這都嚴重剝奪了、破壞了生物生存的空間。

這些溫室效應以及生態上的不平衡,都使得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面臨嚴重的危機。

為了保護地球,我們應該響應政府實施的垃圾分類,以減少垃圾量;多種植深根性植物,做好水土保持,以維護大自然、保持生態的平衡;除此之外,大家也應儘可能騎腳踏車或步行的方式上下班,減少廢氣的產生,以降低溫是效應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

二、勞作教育現階段的狀況分析:

以實施最久、最為大家所稱道的東海大學勞作教育為例,不含行政業務費,每年編列勞教育宣導費、勞作器具費、勞作專案計劃費等預算都超過百萬元,再加上工讀獎助學金(包含勞作小組長公讀)三千多萬,投入的人力、資源不可謂不多,但是,仍有不少學生反對勞作教育。

民國七十九年時,因為學生反彈勞教,使得原先原屬一級單位的勞作教育室改隸學務處下,成為二級單位;後來在民國八十年應屆畢業生強烈要求下,又改一級單位並提昇與三處平行,成為全國唯一的勞作教育處。

然而,即使學校如此重視,東海勞作教育處處長呂宗麟指導長仍表示:

「東海雖然推動極早,但其實很辛苦,因為現在孩子的思考概念與辭彙是非常不同的,如何讓上一代傳承的理念傳下去,沈澱和思考:

台灣的教育是知識(為惡的更厲害),還是人格的教養。

透過上述勞動教育思考,我們應該帶給下一代什麼?

這是教育工作者對社會本身的一種責任,身為一個人的責任。

當前推動勞作教育最大的困難還是在人的問題上。

大學生價值觀念偏頗,只願享受,不願勞動,因而在推動勞作制度時,學生配合度不高。

加上現代的大學生日常生活作息不定,晚睡晚起,無法配合勞作制度實施的時間。

此外,除了開學日新生訓練勞作時間及一學年一次的勞作月會可宣導勞作教育的精神理念外,沒有適當的課程時段與同學雙向溝通。

這些是社會大環境改變、家庭教育無法要求子弟後,大學教育常會感到無力之處。

這是就入學新生已經存在的問題與困擾,然而,在制度上仍有一些有待改進的缺點,以東海大學為例,勞作教育處認為現存缺點如下:

(1)缺乏認知勞作制度之教育性:

除學校高層外勞教處一直無法突破由庶務性單位調整為教育性單位,且大多數行政與教學單位更視之為一環境清潔整理編制,對勞作教育的推動產生很大的阻力。

(2)事務性工作負擔過重:

本處雖已邁向電腦化,但事務性工作仍為勞教處工作人員很大的負擔,使得勞作教育工作進行緩慢。

(3)行政主管流動率高:

勞教處最高行政長官流動偏高,影響政策施行的連貫性。

(4)工作人員缺乏在職訓練,尤其是教育學生之技巧與理論學習。

甚至,在針對勞作教育的檢討中,東海勞教處也承認該校勞作教育「缺乏整體性教育活動,只要學生做勞作,並不代表學生能從活動中有正向學習。

缺乏認知勞作制度之教育性,就應由校長帶頭推動,多加宣導;八個人的編制如果事務處工作負擔仍過重,就應該檢討流程,將工作分配更加合理化;行政主流動率高就應該建立標準作業程序,讓任何接任的人都能很快上軌道;至於工作人員缺乏在職訓練,就應多加強訓練課程與要求,這是任何職務都會面對的問題,不單是勞作教育一事。

上述諸缺點都可說是行政系統的問題。

如果以推展四十餘年的東海大學都還存在這些問題,沒能完全解決這些行政困難,那更不要說是其他剛剛開始或正想實施的學校了。

肆、現行構想與計畫:

一、環境保護現行構想與計畫:

(一)中臺地球日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

世界地球日活動起源於美國,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世界地球日沒有國際統一的特定主題,它的總主題始終是「只有一個地球」。

近年來溫室效應影響全球,氣溫、氣象..連鎖效應下全球有識之士都同感憂心;許多人對於「溫室效應」現象,多少抱著與我何干的心態,其實「溫室效應」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活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澳洲雪梨於2007年3月31日(六)晚間7時半大規模熄燈1小時以節約能源對抗全球暖化,這個「愛護地球一小時」活動,全球報導反應熱烈,引起極大迴響!

身為地球村一員的中臺人,我們也呼籲同學共同響應每年4月20日【中臺地球日】活動。

(二)三分鐘環保

三分鐘隨手做環保,請老師授課時能加強要求,於課後三分鐘叮嚀隨手整理授課教室清潔,值日生及環保衛生股長清潔整理環境衛生。

體育室老師也請幫忙於上課結束前三分鐘,要求同學將週遭之垃圾、瓶罐收拾乾淨送垃圾回收。

(三)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

推行垃圾分類,是為了因應焚化爐的效用,減少垃圾處理成本。

垃圾分類以後,可減少垃圾量,使得垃圾運輸成本、焚化處理成本、設備維修費用均可大量降低。

垃圾分類之推展主要目的有三個:

(1)回收有價之垃圾(即資源物)

(2)減少整體的垃圾量(垃圾減量)(3)減少有害廢棄物之棄置。

當然,垃圾分類以是進行資源回收的必要手段。

(垃圾分類不完全的話,資源回收的前處理分選作業,就要耗費大量人工及金錢投入)

說到資源回收大家一定都會做,但是會有一些人會問為什麼要資源回收呢?

幹嘛那麼麻煩哪?

隨便丟一丟就好了啦,其實資源回收有很多好處,就讓我告訴你們吧!

第一,可以減少垃圾的數量:

資源回收時,因為要分類,所以垃圾數量就會減少許多。

第二,節省處理垃圾的成本:

只要垃圾一減少,處理的人員就會減少,而人力也會節省很多。

第三,可以使資源循環利用:

把資源回收的垃圾處理乾淨,就可以繼續使用,也可以減少許多製造成本。

第四,資源回收之後將會留給下一帶乾淨的環境:

如果我們做好資源回收,減少垃圾量,就可以把乾淨的環境保留到下一帶。

看著地球上的資源被過度利用,垃圾處理、各種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要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

從現在、從我們開始吧!

只要有開始,一切都不算遲。

(四)認養花圃與勞作服務

為落實「忠信篤敬,以愛以恆」的治學理念,使「技術專業與人文關懷」的全人教育展現在青年學子的生活成長過程中,不論男女同學都要訓練勞作的習慣,才能培養「人飢己飢、視病如親」的情懷。

在陳校長富都博士主持九十三年二月擴大行政會議上決議:

「由學務處輔導一年級各班進行「班級認養花圃勞作教育」,培養手腦並用、善用時間、親近土地,勤勞服務、美化校園的良好習性。

二、勞作教育現行構想與計畫:

人類所獲得各種行為的基礎就是學習(Learning)。

學習是一種極其普遍而又重要的課題,所以學習一直是研究學者們關注的核心。

認知心理學派的學習理論是強調學習,即是個體頭腦內部,認知結構的形成與改變的過程。

而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則認為學習是個體潛能的自我實現的過程。

因此,學習是「人」在一生中的社會和個人經歷,他將改變一個人的知識和行為,沒有一個社會會讓這樣經歷,隨意任其發展。

所以,學校的教育就是一個小社會,其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的學習經歷而設置的正式教育機構。

二十世紀初,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G..H.Kerschensteiner,1854-1932)依據十八世紀末,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齊(J.H.Pestalozzj,1746-1827)創辦「勞作學校」的理念,要求必須用「勞作學校」代替傳統的「書本學校學校和學習學校」。

首先不管如何,他的這種要求,主要出發點是在具有職業勞作教育的思想上。

勞作與遊戲一樣,對於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也可把勞作視為學習的媒介。

勞作學校的理論學家們,已把社會和政治教育的目的,同職業勞作訓練的目的結合在一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綜合技術教育思想喚起學生對每種勞作的尊重,特別是促進青年人在經濟方面的覺悟,和對經濟及社會過程追求的目標的責任感,使他們在勞作集體範圍內,在企業內和在整個社會中應具有負起責任意願。

連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A.S.Makarenko,1888-1939)也認為勞作恰可視為集體主義教育任務的服務。

對學校提出要為國家任務去教育成長著一代的目標,凱興斯泰納與高迪希(H.Gaudig)是對立的。

後者是另一位德國勞作學校的重要理論家。

高迪希想使學校的教養與教育不僅僅針對一定生活方面,還要培養青年人具有各方面的生活能力。

確切地說,使他們能獨立參與各方面的生活。

他想通過勞作教育在學校中就達到這個目標,他的勞作概念是作為與任務有關的自覺的思想活動而提出來的。

高迪希設想表明,他的勞作學校思想與其他代表人物的勞作學校思想,雖然兩個有相互聯繫,但也有區別的要求:

一是要求實現一定的學習目的,這是傳統學校沒有考慮到的或並不有效實現的;二是要求採用新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應適合轉變了的目標。

人們出於不同的動機和目的,特別是勞作學校,會把勞作列入青年人的教育和教養必要的過程。

像家庭一樣,教育也非常適於功能論來進行分析,能從這一視角開始對教育的討論,在組織上和內容上,世界的正式教育都是呈現出多種形式。

例如英國的夏山(Summerhill)學校,結構就很鬆散,孩子們極為自由、快樂,只上那些與自己感覺有興趣的課程。

相反的,在一所嚴格組織的法國萊西(Lycee)中學,孩子們有時還得記憶法國古典戲劇中的大段篇章,並且每天要花幾個小時練習寫作。

在中國,教育往往有組織的實習、工廠、農場的工作,和打掃學校、環境等與「對社會有用的勞作」聯繫在一起。

儘管雖有不同,但在這三個國家中學校,都有非常類似的社會目的或功能。

一般教育有五個主要的社會功能:

社會化、社會控制、篩選和分配、對外來人員的同化作用及社會革新和變遷。

這並不是每個教育組織都具備有這些功能,甚至有些學校專門化。

目前,最普遍的功能就是社會化,即傳遞技能、知識、價值觀和規範。

另一個主要功能是社會控制,即學校幫助規範人們行為的方式。

教育組織中特別是學校和大學,還是現代社會中革新的主要源泉。

三、中臺科技大學基本勞作課程教學計畫

1.教學目的:

使學生暸解創辦時,把「基本勞作」訂為本校勞作的最高境界能有所認知。

其主要著眼點就是在教育的價值,強調不但是勞作教育有助於學生完成大學人格的教育,而且強調勞作根本就應視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

本校基本勞作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學生「做人」,即勞作在養成學生「自動、自發、自立」的精神,進而瞭解民主風範及待人接物的道理,並強調勞作的尊嚴—人格平等。

基本勞作的「勞作」教育打從一開始即明訂於本校「設置的目的與方針」中。

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正常的課程外,並可獲得有關勞作的教育真正價值。

俾使學生瞭解:

不論男女同學都要訓練勞作的習慣;以樹立本校學生服務人群的優良品德;使學生明瞭勞作的尊嚴與人格平等的真諦;也培育學生手腦並用、愛惜公物與勤勞美德;及養成認真、負責、自律、守時與守法的好習慣。

因此,本課程將依學生的責任感、守時性、效率性、主動性、及合作性和愛惜公物六大方面來評定學生每個星期的勞作成績,且視為該生學業成績的一部分。

2.主要內容:

本校推行勞作更重要的是要扭轉先前傳統的士大夫觀念—四體不勤與五穀不分。

因此,從掃地、除草、清水溝、整理宿舍、教室及校園、…….等環境中的每個環節體驗,去學習養成獨立自主,並逐漸培養其負責、合作、守時、自律、主動與忠於職守等美德,不僅講求效率、而且還能愛惜公物,從而養成身心兩方面良好的習慣,使每位學生均能養成自動自發、勞心勞力與手腦並用的健全人格。

因此,本校「基本勞作—年課程」分為兩學期,每學期再分四期。

每一期訂一主題,並列印相關資料給大一學生。

以基本勞作教育的五核心價值作為課程主軸,規劃以下課程:

(1)第一學期:

.第一期:

「修已善群」。

對基本勞作學生闡述基本勞作的教育意涵,本校絕對不是白領階級的養成所,不論男女同學都要訓練勞作的習慣,有朝一日他們出了社會才不會怕髒物沾身。

.第二期:

「服務學習」。

基本勞作學生應從「服務別人」的工作中,學習個人獨立並養成不被別人服務的精神。

.第三期:

「工作態度」。

基本勞作學生應以嚴謹的態度,面對每一件交付的工作,應以認真與負責的態度去完成。

.第四期:

「合群之美」。

關懷基本勞作學生的學習情形,並使勞作教育不至於成為冰冷的制度,反倒應處處充滿著人情之美。

(2)第二學期:

.第一期:

「團隊績效」。

透過基本勞作生的團隊合作,可以大大的提昇工作績效,也能學習如何去與他人相處。

同時學會共同生活,以便與他人一道參加人的所有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合作。

.第二期:

「自我成長」。

其實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特殊傾向,所以每個人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常在無意下行成自己的習慣與個性。

在此,鼓勵基本勞作好學生繼續在勞作中成長,可參加報名「儲備勞作小組長」,去累積自己的畢業後的特殊籌碼。

.第三期:

「力行之情」。

親手整理校園一草一木栽植與一磚一瓦鋪設,這一點一滴累積,無形中使每位基本勞作學生對學校產生了深厚感情。

同時學會做事,以便能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

.第四期:

「樂己安人」。

勞作不僅意味著學生應過著最檢樸的生活,同時意味著可對校外社區提供實際的社區服務,期盼已接受本基本勞作教育的所有學生,對未來人生均能創造出一特殊的生活環境美。

其實文化就是人類通過勞動和社會實踐,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實現人的本質,滿足人的需要而創出來的生活方式、物質與精神成果。

因此,每個人在生活中所獲得的喜悅,應屬自然發生而表現出來的。

如果沒有這種喜悅存在的話,那麼文化也就不易存在。

而其文化價值就在於它對德行所產生的效果了。

若無法使德行高貴得文化,則是一無用處的。

文化不僅創造了人,而且其重要的產物就是人的本身。

它不僅滿足人與自然關係,而且也滿足人與人的社會關係。

四、課外作業:

勞作教育處隨堂指定或分發。

五、成績考核:

每學期分四期,每期25﹪。

六、接見學生時間:

每週一至週五上午7:

20-7:

50或每週一至週五中午12:

10-12:

40。

七、接見學生地點:

勞作教育處指定或分發場地。

「環境保護與勞作教育」活動設計與執行:

一、環境保護:

(一)中臺地球日

1.以腳踏車或大眾交通工具代步、或者步行更好。

節約汽油能源的消耗及減少廢氣排放的傷害。

2.綠化活動—養花護草,中午生輔組辦理養花護草認養花圃講習活動,歡迎同學12:

10~13:

10踴躍參與研習及實作訓練。

3.21:

00~22:

00【宿舍熄燈活動】--關閉電源一小時,希望藉著熄燈停電讓同學們靜思、沉澱..體會地球、生態、環境與我..

4.我們希望同學不論在哪裡,當天的21:

00~22:

00都鼓勵一起熄燈一小時,讓我們共同呼籲節約能源、愛護家園,重視環保、珍惜地球!

(二)三分鐘環保

本校教室清潔實施要點921210行政會議通過

實施方式:

各教室不設置垃圾桶,於各教室樓層擇適當地點設置公共垃圾桶和廚餘桶。

教室之整潔維護:

各班級應採隨時隨地制負責維護教室之整潔。

班級任一時段上課使用之教室即為班級當時之負責維護整潔教室,各班級應於上課前後,由環保股長或副班代表負責督導全班同學進行三分鐘環保。

*三分鐘環保之內容:

(每位上課同學,於上課前後,負責把個人座位、抽屜及周圍之垃圾清理乾淨,帶至公共垃圾區依分類標示丟棄。

(當天之值日生負責黑板、講台和講桌之清潔。

教室之清潔:

各班級另以班會教室為負責大掃除教室,每週一次日期自訂,於當日12:

20〜12:

55時施行,由導師負責督導。

大掃除之內容為:

(黑板、講桌、桌椅、抽屜清潔。

(牆壁及門窗清潔。

(地面拖洗。

(走廊清潔。

(清理之垃圾集中至樓層之公共垃圾區依分類標示丟棄。

公共垃圾區域之清潔由工友或外包清潔員維護,由環保組負責督導。

維護內容為:

(垃圾分類之再加強。

(定時定點更換垃圾袋。

(定時定點清運垃圾及廚餘。

(公共垃圾區域之清潔及消毒。

各班級須排定【教室值日生輪值表】環保股長應於每學期第16週前完成繳交下學期之輪值表。

新學年度之新生班級則於新生訓練後完成繳交,輪值表之編排以班級在校時段為主,不在校時段不須排值日生。

輪值表一式四份,一份交環保組,一份交導師,一份交系科,一份由環保股長存查。

督導與考核:

各班級上課教室之整潔維護(三分鐘環保)由副班代表及環保股長負責督導,並依〝上課教室整潔維護檢查表〞,進行查核後請任課老師簽名。

班會教室之大掃除,由導師負責督導,並依〝班會教室清潔檢查表〞,進行查核。

各教室之整潔維護之查察、登記、統計、彚報,由系科稽查工讀生負責,並依〝每週環境衛生清潔維護評比表〞評分。

(三)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

一般可以依下列垃圾分類的原則,來實行垃圾分類的工作:

可做資源回收的廢棄物,如:

紙、金屬、玻璃、塑膠、舊衣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其中又分為可燃與不可燃,可以避免不可燃物進入焚化爐,破壞爐體,影響正常運作。

可燃性垃圾:

布類、天然纖維、果皮、竹木、稻草、廚餘。

不可燃性垃圾:

陶瓷、磚石、灰燼、砂土、花盆。

巨大垃圾:

家具、家電等。

毒性垃圾:

燈泡、日光燈管、電池、溫度計、農藥、殺蟲劑瓶罐及過期藥物。

也就是說,若垃圾分類完善則有一部分的廢棄物可以變成「資源」,就可以減少最終處置(掩埋)時的負荷。

但剩餘其他部分之廢棄物仍然需依傳統的垃圾最終處理方式(掩埋、焚化)處理。

以臺灣目前的情形為例,要設置任何的掩埋場或焚化場都會遭受附近民眾的抗爭,如果可以從源頭(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就減少垃圾的產生,相信是垃圾處理的最終目標。

(四)認養花圃與勞作服務

打造中臺成為一座歐洲精緻化校園-認養花圃與勞作服務

實施對象:

四技、五專一年級。

責任區域:

公共區域清掃範圍內之花圃

實施方式:

1.花圃位置、種植花草種類、施肥及寒、暑假期間澆水等由總務處負責。

2.公共區域清掃位置分配由生輔組負責。

3.督導公共區域清掃及認養花圃澆水、除草等由生輔組長及兩位舍監老師負責,學生執行。

4.每月對班級幹部及志工實施「認養花圃教育訓練」一次。

5.班級「認養花圃」建立教育活動資料冊內容如下:

項目

資料內容

備註

家族樹

排『班級認養花圃』分工編組圖表

羣芳譜

我們認養的花圃有那些寶貝植物

如草本、木本、草皮植物名稱

記錄

記錄花圃生態曾見過的訪客

如鳥、蟲、粉蝶

觀察

花木成長歷程

用圖文記綠

花木習性

查閱所認養的花木習性並紀錄

花心

觀照花木成長記錄與心得分享

其他

除草與澆水、工具與愛心、比賽與得獎情形、認養過程最熱心同學

6.每週評比各班級認養花圃優劣情形,每半學期辦理獎勵一次。

二、勞作教育:

本校勞作教育實施辦法

第一條 本校實施勞作教育,旨在鍛鍊學生體能並養成服務的美德與勤勞個性,培養學生頭腦並用、負責的態度與愛校惜福的校園文化,期以勞作務實之精神,日後為產業奉獻,服務社會人群。

凡有關本校學生勞作教育事宜,悉依本辦法之規定辦理之。

第二條 勞作教育方式如下:

一、本校所有日間部五專、四技一年級學生,均須接受勞作教育課程若干小時,其勞作教育時段,為早上七時五十分至八時二十分,勞作區域由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以下簡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