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386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docx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1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3

一、单选题

1.公共管理最基本的手段是(B)B.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C)。

C.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客体是(A)。

A.各类社会公共事务

4.公共组织的权力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国家权力,这决定了公共组织具有(D)。

D.权威性

5.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是(B)。

B.公共组织

6.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C)。

C.公共利益

7.1926年和1927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B)。

B.怀特和威洛比

8.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A)。

A.经济人

9.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A)。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10.新公共管理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出现了(C)。

C.“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势

11.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D.亚当•斯密

12.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A),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标志。

A.《行政之研究》

13.孙中山先生在借鉴国外的“三权分立”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B)思想。

B.五权分立

14.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研究途径或三种研究范式,即公共行政途径、公共政策途径和(A)途径。

A.公共管理

15.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通的公共管理途径,其中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被称为(B)。

B.P途径

16.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的国家是(B)。

B.德国

17.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D)。

D.中国

18.认为政府应该起掌舵而不是划桨作用的是(A)。

A.新公共管理理论

19.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B.凯恩斯

20.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鼻祖的是(C)。

C.威尔逊

2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中提出(D)D.政治行政二分法

22.德国学者______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

A.马克斯·韦伯

23.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C)C.马克斯·韦伯

2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放任时期认为国家充当的是一个(B)角色。

B.“守夜人”和“警察”

25.美国管理大师麦克尔·哈默博士在工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D)。

D.政府再造

26.我国权力保障性组织不包括(A)。

A.社会自治组织

27.公共选择理论认为(D)D.政府是理性选择人,通过理性选择实现公共利益

28.代理理论认为(C)C.选民与政治家的关系也是委托代理关系

29.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职能是(D)D.有限的社会管理职能

30.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的情形被称为(A)A.政府失灵

3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C)。

C.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的转变

32.狭义的政府是指(C)。

C.行政机关

33.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A.亚当·斯密

34.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被称为“重塑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是从(C)开始的。

C.20世纪80年代

3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端于英美等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是(D)。

 D.“新公共管理”运动

36.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主张(A)的代表人物之一。

A.政府不干预

3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D)。

D.全能的政府

38、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不包括(C)。

C.私营企业

39.下面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B)。

B.行业协会

40.第三部门主要从事的工作是(D)。

D.非盈利型服务

41.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C)。

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

42.不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具有的特点的是(B)。

B.营利性

43.按照(B)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B.责任的性质

44.按照责任的承担者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D)和个人责任。

D组织责任

45.在司法控制的责任机制当中,(C)和宪政赔偿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C.司法审查

46.(B)是为完成某一特定计划而规定的一系列步骤。

B.程序

4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C)。

C.预测原则

48.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D)。

D.系统原则

49.公共决策总是在几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由鉴别才有优选,这是(B)。

B.优选原则

50.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

A.整体原则

51.按照计划的期限不同,公共部门的计划可以划分为(B)。

B.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52.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决策的类型可以分为(B)。

B.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53.在协调某些问题时,参加的各方往往各有主见,互不相让,在此情形下,协调者可以以比较正确的一方或几方意见为主,其他方的意见为辅,达成一个共同意见,这种方法被称之为_______。

(A)A.主体合流法

54.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各机关之间按照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横向交错产生的监督是(D)。

D.一般监督

55.审计监督属于(B)类型。

B.特种监督

56.财政部就其所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对各部委和各地区依法实施的监督属于(C)。

C.职能监督

57.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

A.整体原则

58.在公共管理执行过程中,在把决策目标具体化时,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做出灵活变通,这是公共管理执行的(D)特点。

D.灵活性

59.当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迫,可考虑把问题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这种协调方法被称为(B)。

B.冷处理法

60.公共人力资源获取的途径包括招聘和(D)。

D.录用

61.公务员回避制度最早建于我国(B)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B.东汉

62.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能维护国家政权,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政府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的是(A)。

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63.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B)。

B.以“事”为中心

64.品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A.以“人”为中心

65.最早建立了文官制度的国家是(C)。

C.英国

66.我国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时间是(C)。

C.1993

67.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始于18世纪中叶的(A)。

A.英国

68.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D)”理论论证基础之上的。

D.人力资本

69.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C)。

C.政府

70.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是(A)。

A.全国人大

71.公共财政管理的客体是(D)。

D.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72.下列选项属于财产税的是(C)。

C.房产税

73.下列选项属于流转税的是(A)。

A.增值税

74.下列选项属于行为税的是(D)。

D.契税

75.我国收费管理改革的方向是(B)。

B.取消收费或“费改税”

76.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C)。

C.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77.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A)。

A.外部性

78.宪法、法律制度安排属于(B)公共物品。

B.管制性公共物品

79.“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是指公共产品的(C)。

C.非竞争性

80.“如果生产者无法排斥哪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个人消费该事物”时是这种公共产品具有(B)。

B.非排他性

81.(C)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C.外部性

82.电子政务中的关键是(B)。

B.政务

83.电子化政府的建设理念是(C)。

C.以民众为中心

84.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B)。

B.政府信息的公开

85.下列选项不属于国外教育管理模式的是(C)。

C.独立模式

86.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是(A)。

A.卫生政府采购体系

87.公共文化管理中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国家是(D)。

D.新加坡

88.公共体育管理中属于社会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国家是(B)。

B.美国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B.积极介入C.不闻不问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D)。

A.响应B.深入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B.事实C.价值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B.立体思维C.灵感思维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所做的分析。

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C)。

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一、单选题

1.公共管理最基本的手段是(B)

A.利用科学技术B.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C.获取人力资源D.行政管理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C)。

A.公共组织B.公共利益C.公共事务D.公共权力

3.公共管理的客体是(A)。

A.各类社会公共事务B.政府C.公共政策D.公民 

4.公共组织的权力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国家权力,这决定了公共组织具有(D)。

A.社会性B.程序性C.系统性D.权威性

5.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是(B)。

A.非政府组织B.公共组织C.中介组织D.非营利组织

6.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C)。

A.公共组织B.社会公共事务C.公共利益D.公共权力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B.积极介入C.不闻不问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D)。

A.响应B.深入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B.事实C.价值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B.立体思维C.灵感思维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所做的分析。

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C)。

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1.1926年和1927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B)。

A.泰勒和法约尔B.怀特和威洛比C.威尔逊和古德诺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A)。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动人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A)。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新公共管理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出现了(C)。

A.政府集权的特征B.政治行政二分法C.“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势D.官僚制

5.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A.威廉•配第B.马歇尔C.洛克D.亚当•斯密

6.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A),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标志。

A.《行政之研究》B.《公共行政原理》C.《公共行政学导论》D.《行政行为》

7.孙中山先生在借鉴国外的“三权分立”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B)思想。

A.四权分立B.五权分立C.六权分立D.议行合一 

8.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研究途径或三种研究范式,即公共行政途径、公共政策途径和(A)途径。

A.公共管理B.公共组织C.公共问题D.公共事务

9.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通的公共管理途径,其中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被称为(B)。

A.B途径B.P途径C.S途径D.T途径

1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的国家是(B)。

A.美国B.德国C.英国D.瑞士

11.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D)。

A.瑞典B.日本C.法国D.中国

12.认为政府应该起掌舵而不是划桨作用的是(A)。

A.新公共管理理论B.政治行政二分法C.治理理论D.公共产品理论

13.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亚当·斯密B.凯恩斯C.蒙德尔D.布坎南

14.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鼻祖的是(C)。

A.韦伯B.怀特C.威尔逊D.克拉克

15.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中提出(D)

A.公共选择理论B.官僚组织理论C.社会契约论D.政治行政二分法

16.德国学者_______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

A.马克斯·韦伯B.古德诺C.法约尔D.赫伯特·西蒙

17.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C)

A.法约尔B.赫伯特·西蒙C.马克斯·韦伯D.泰勒

一、单选题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放任时期认为国家充当的是一个(B)角色。

A.全知全能政府B.“守夜人”和“警察”C.服务型政府D.懒汉

2.美国管理大师麦克尔·哈默博士在工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D)。

A.政府失灵B.市场转变C.政府改革D.政府再造

3.我国权力保障性组织不包括(A)。

A.社会自治组织B.立法组织C.政协组织D.军事组织

4.公共选择理论认为(D)

A.政府应该向企业学习,变“自身本位型政府”为“顾客取向型政府”

B.政府是以利益集团实现公共利益

C.选民与政治家的关系也是委托代理关系

D.政府是理性选择人,通过理性选择实现公共利益

5.代理理论认为(C)

A.政府应该向企业学习,变“自身本位型政府”为“顾客取向型政府”

B.政府是以利益集团实现公共利益

C.选民与政治家的关系也是委托代理关系

D.政府是理性选择人,通过理性选择实现公共利益

6.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职能是(D)

A.发展经济B.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C.建设福利国家

D.有限的社会管理职能

7.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的情形被称为(A)

A.政府失灵B.社会失灵C.市场失灵D.双失灵

8.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C)。

A.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

B.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

C.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的转变

D.重决策与执行部门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

9.狭义的政府是指(C)。

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C.行政机关D.军事机关

10.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威廉·配第D.洛克

11.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被称为“重塑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是从(C)开始的。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端于英美等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是(D)。

 A.“新行政管理”运动 B.“新公共服务”运动

 C.“新公共事务”运动 D.“新公共管理”运动

13.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主张(A)的代表人物之一。

 A.政府不干预 B.政府干预 C.限制政府干预 D.政府应干预

14.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D)。

A.小政府B.恰当的政府C.间接政府D.全能的政府

1、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不包括(C)。

A.事业单位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

C.私营企业D.民办非企业单位

2.下面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B)。

A.立法机关B.行业协会C.行政机关D.法院

3.第三部门主要从事的工作是(D)。

A.盈利型服务B.基本非盈利型服务C.基本盈利型服务D.非盈利型服务

4.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C)。

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

5.不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具有的特点的是(B)。

A.民间性B.营利性C.自治性D.自愿性

1.按照(B)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A.责任的承担者B.责任的性质

C.责任的来源D.责任的归属

2.按照责任的承担者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D)和个人责任。

A.领导责任B.国家责任C.行政责任D组织责任

3.在司法控制的责任机制当中,(C)和宪政赔偿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A.起诉B.审判C.司法审查D.判决执行

1.(B)是为完成某一特定计划而规定的一系列步骤。

A.规则B.程序C.规划D.预算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C)。

A.信息原则B.优选原则C.预测原则D.系统原则

3.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D)。

A.目标性原则B.信息原则C.优选原则D.系统原则

4.公共决策总是在几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由鉴别才有优选,这是(B)。

A.信息原则B.优选原则C.预测原则D.系统原则

5.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

A.整体原则B.自觉原则C.动态原则D.周密原则

6.按照计划的期限不同,公共部门的计划可以划分为(B)。

A.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B.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C.上层计划和基层计划D.单一计划和常规计划

7.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决策的类型可以分为(B)。

A.经验决策和理性决策B.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C.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D.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在协调某些问题时,参加的各方往往各有主见,互不相让,在此情形下,协调者可以以比较正确的一方或几方意见为主,其他方的意见为辅,达成一个共同意见,这种方法被称之为_______。

(A)

A.主体合流法B.中间数法C.谈心法D.跟踪处理法

2.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各机关之间按照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横向交错产生的监督是(D)。

A.特种监督B.专职监督C.职能监督D.一般监督

3.审计监督属于(B)类型。

A.一般监督B.特种监督C.职能监督D.专职监督

4.财政部就其所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对各部委和各地区依法实施的监督属于(C)。

A.一般监督B.专职监督C.职能监督D.特种监督

5.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

A.整体原则B.自觉原则C.动态原则D.周密原则

6.在公共管理执行过程中,在把决策目标具体化时,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做出灵活变通,这是公共管理执行的(D)特点。

A.从属性B.经常性C.层次性D.灵活性

7.当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迫,可考虑把问题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这种协调方法被称为(B)。

A.热处理法B.冷处理法C.中间数法D.谈心法

1.公共人力资源获取的途径包括招聘和(D)。

A.考核B.试用C.规划D.录用

2.公务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