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73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名称: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研究方法有待完善,缺乏一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缺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培训机构之间的比较研究;

对策研究不足,缺乏对机构建设标准指标体系的探索。

因此,在国内现有研究不足以理清症结的情况下,启动全国范围的针对不同类型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课题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标准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文献和实证调研基础上,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不仅对政府部门更好地管理教育培训市场、调节规划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运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广大教育培训机构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瞄准发展定位、完善质量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II

摘 要

课题采用文献和实证调研两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和标准建设问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关于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课题从三个角度展开了分析:

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制度、经济、文化等环境;

二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课题通过大量的实证调研,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从基本情况、办学行为和管理运作三个维度,分析了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状况、地区间差异、类型间差异以及规模差异;

三是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课题总结了当前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面临的四方面主要困难,从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突破培训机构发展瓶颈的政策建议,其中,推进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尤其是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的建设,是促进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于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的研究,课题在大量调研国外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标准建设的思路,重点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进行了研究,从标准的含义、制定原则、指标内容和发布实施等角度展开了探讨,最后围绕建设适合我国实际的教育培训机构标准运行机制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内容结构图

III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1)关于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的研究。

课题旨在通过实证调研,系统了解全国范围内教育培训机构的总体现状与发展特征;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教育培训机构的特征和差异;

发现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的政策建议。

(2)关于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的研究。

课题将对国外继续教育机构标准建设的成功经验展开广泛的调研,提出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的思路;

重点对合格标准、优秀标准的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分别从标准建设的目标、原则、指标内容、评价方法、发布与实施等角度展开探讨;

为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标准建设提出具有实操性的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课题就是要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探寻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特征,从培训机构和政府管理两个角度为培训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内竞争激烈、鱼目混珠,对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机构的建设标准的探讨,无论对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国内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同质化经营等问题。

对教育培训机构主管部门来说,可以通过该课题研究全面了解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把握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素,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标准的分析,有利于主管部门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和行业环境,指导教育培训机构的运作,为决策提供依据。

(2)本研究有助于广大教育培训机构了解自身的运营特点、瞄准定位,为培训机构额自我评价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促进自身的规范化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水平。

64

3、研究假设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课题在对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之前提出了以下5个研究假设:

(1)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不规范,表现在办学场所不稳定,培训项目缺乏监管,没有建立内部的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

(2)经营水平较低,表现在学员服务不完善,广告宣传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方面;

(3)教育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不重视员工发展,管理缺乏远见;

(4)一线城市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和管理运作上更规范;

(5)高校下属培训机构在办学和管理上更规范,社会民办培训机构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4、核心概念

(1)教育培训机构

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庞大、类型复杂,既有开展学历的、也有开展非学历的,既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

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中尚无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统一定义,只是在各省市有一些关于“社会力量办学”及“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规定。

在本课题中,教育培训机构指的是开展非学历教育、不颁发学历证书的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公办与民办两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培训机构有多种类型,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

(李春苗,林泽炎,2004;

梁常勇,2005)的基础上,研究者从培训机构主体构成属性的角度将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分成7类,确定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对象,包括:

高校下属培训机构、政府背景的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下属培训机构、科研单位下属培训机构、企业下属培训机构、社会民办培训机构、境外培训机构。

本报告中的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指提供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办学机构。

包括只提供非学历培训的办学机构,也包括既提供学历教育同时也提供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机构。

(2)教育培训机构标准

教育培训机构标准,指的是由政府统一颁布的教育培训机构共同遵守的关于教育培训办学行为、管理运作等的要求和规范。

其目的是帮助政府更好地规范和管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培训办学质量,保障教育培训消费者利益,促进我国教育培训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教育培训机构标准有很多种类型,根据教育培训机构现状调研的分析报告,课题组认为,现阶段我国最迫切需要建设的是合格标准,也可以说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标准,其次是优秀标准,也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自我提高标准。

二、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成果

截止到2008年8月课题立项,我国关于教育培训机构现状和标准的研究基础和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从教育培训行业的总体状况、教育培训机构现状特征和问题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并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归纳和分析,总结现有研究不足。

(一)关于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和标准建设的文献综述

1、关于我国教育培训行业总体状况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教育培训市场的总体规模、当前教育培训形势和特征的研究、不同地区的教育培训现状特征和比较等方面。

(1)教育培训市场的总体规模

从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容量巨大。

从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教育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7年中国教育培训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近期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根据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做出的一项估计显示,当前中国培训教育市场的潜在规模可达3000亿元,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

从参与培训的人数来看,据世界银行学院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

13亿人口中,还有7.7亿从业人员需要更新知识和技能。

另据教育部统计,

2002年到2007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超过7000万人次;

截至

目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多万人

次;

职工教育培训已达到每年9100多万人次。

从办学机构的规模来看,全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由1991仅有的4000多家

发展到2006年的五万多家(冯长根,2007)。

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培训项目多、内容全,基本涉及到所有社会职业需要的领域及范围,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社会职业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外语培训和IT培训是教育培训的两大支柱。

与此同时,其他诸如企业管理类培训、金融培训、辅助考试类培训等,也都具有广阔的市场(陈奕雄,2007)。

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各类培训项目的平均收费标准差别明显。

有人认为,从培训项目类别上来看,“学历学力”、“国外认证”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平均收费标准较高;

“考试辅导”和“国内认证”培训的平均收费标准最低。

总的来说,教育培训项目的收费标准与培训时间和课程的复杂程度、未来职业回报率有一定的关系(李春苗、林泽炎,2004)。

(2)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特征

《开业指导》2008年的研究指出,国内的教育培训市场在2001年到2005

年处于探索阶段,经过2006和2007年的迅速发展后,在2008年再往后的5年,将会异常火热。

持该种看法的研究者居多,认为我国的教育培训业已经进入了

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即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张社梅,2004)。

通过,可以梳理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具有如下几大特征:

一是教育培训产业具有较高的产出增长率和利润率。

教育培训也存在着很高的市场需求,培训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在130%,培训业的利润率在30%以上

(王瑞林,2002;

董兵,2004;

张社梅,2004)。

培训市场的利润较高,竞争正日趋激烈,个人和机构等各种各样的培训供给者纷纷加入市场,甚至国外的许多培训机构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但也有学者指出,由于培训市场进入门槛较低,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培训市场已经开始步入微利时代(马永斌、吴志勇,

2005)。

二是教育培训已经形成品种与门类比较齐全、生产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和手段较为独立的产业格局。

教育培训供给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教育培训各个领域的竞争正日趋激烈,面向不同群体的培训服务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刘多伟,2001)。

而且,借助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培训的经营方式与手段突破了

传统模式,新的经营方式方法不断被开发,教育培训已经成为独立的新兴产业

(王红,2005)。

三是教育培训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网络化、知识化、媒体化的特征,教育培训产业投资主体复杂多元,这些教育培训机构都有相应的教育技术平台支持,主打的培训项目多为国际、国内高级或炙手可热的紧缺人才,在市场开发上,教育培训机构都注重宣传,各种教育培训广告比比皆是(张社梅,2004)。

(3)教育培训市场的区域特征和比较

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内都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各地情况差异巨大,也使研究者们非常关心中国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

有学者认为,可以根据工商业发达程度和地域因素两个标准来梳理国内的教育培训市场特征(张社梅,2004)。

整体而言,国内教育培训市场又可分为东部市场和西部市场。

得益于发达的工商业及区域经济。

我国东部地区生产力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因而教育培训市场较活跃。

进一步细分,根据工商业发达程度,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区域经济十分发达,企业发展较快,社会学习热情高,需求量大,是教育培训业集中发展的地区,其培训额度在整个培训市场上所占比例大。

江、浙地区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只是由于外部环境和购买动机尚未形成,因此潜在需求还没有完全转换为现实需求,需要花大力气去开发。

而西部地区工商业相对落后,受经济文化环境制约,教育培训需求相对不足,没有大型的品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因此西部教育培训市场还尚未真正形成。

教育培训机构市场份额占有率和教育培训项目市场份额占有率、收费水平等在不同地区间也呈现不同的特征。

教育培训机构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受地区经济环境影响,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民办培训”机构占教育培训市场份额的比例最高;

西部城市“政府行业背景”培训机构占培训市场份额的比例最高。

全国主要城市的8类教育培训项目占培训市场份额比例差别较大。

上海、大连、武汉、北京等市的“外语培训”占教育培训市场份额比例最高;

杭州、沈阳、西安、武汉、重庆、成都、深圳、天津等城市“一般职业技能培训”占当地教育培训市场份额比例最高;

大连、广州市“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占教育培训市场份额比例最高。

各城市教育培训项目的收费标准也与当地经济状况有密切的联系(李春苗、林泽炎,2004)。

(4)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虽然取得的成绩良多,但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问题。

归纳而言,主要是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不规范和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后劲不足两大方面。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方面,从政府的宏观管理方面来看,由于继续教育民主科学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政府责任不明确,分权模糊,且尚无明确的立法,导致中国培训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且市场监督困难;

而从教育培训机构自身来讲,也存在着办学理念狭隘和功利化、培训课程缺乏创新、设计不科学的问题。

(郭文霞,2005)教育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教育培训忽视自身品牌建设、缺乏长远目标,因此,目前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大品牌培训机构很少(马永斌、吴志勇,2005)。

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方面,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面临着教育培训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市场运行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问题(董兵,2004)。

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后,需要履行教育市场准入承诺,国外教育机构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抢占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使得我国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和正处于竞争和发展战略时期的培训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胡焰初黄进,2003)。

此外,研究者也总结了教育机构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由“杂牌”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

品牌是生存之本,品牌效应体现了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丰厚的利润不断吸引着具有资金、人力等资源优势的大教育培训机构涉足。

他们凭借强大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抢滩教育培训行业市场;

二是培训内容细分化、综合化和高层化。

教育培训市场沿着个性化打造、培训项目多元整合、以行业精英为焦点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三是教育培训市场由东部向西部转移;

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张社梅,2004;

马永斌、吴志勇,2005;

陈奕雄,2007)

2、我国培训办学机构的现状、特征和问题研究

作为教育培训市场供方的教育培训机构经历20多年的发展,正朝市场细分、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方向发展,竞争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和产品、管理和发展战略、经营方式、办学模式等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关于教育培训机构现状的调研中,主要成果有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现状调研(教育部课题,2005)、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国有培训机构现状(周施恩,宋倩,葛瑛,2001)。

这类研究多是针对某一类型教育培

训机构的现状调查,尚无针对我国不同类型教育培训机构的全面调查,更缺乏不同类型培训机构之间的比较研究。

为此,我们更着重从定性研究中梳理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

(1)教育培训机构的定义和类型

虽然定义不同,但学者们基本比较认同以下的定义,即教育培训机构是指社会组织、个人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向社会举办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培训活动的办学组织。

“非学历性”是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特点。

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短期的非学历培训,由于办学主体性质不同、发展程度不同、规模不一,它们可以是培训学校、培训中心、培训公司或者教育集团等(梁常勇,2005)。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培训机构有多种类型,已有研究成果(李春苗,林泽炎,2004;

梁常勇,2005)显示,研究者一般从培训机构主体构成属性的角度将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分成:

高校下属培训机构、政府背景的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下属培训机构、科研单位下属培训机构、企业下属培训机构、社会民办培训机构、境外培训机构。

教育培训机构类型按照办学主体资格划分,可分为“民办”与“官办”。

“官办”培训市场主要指以各类大学、有关国家机关为办学主体的培训市场。

相对于“官办”培训市场,“民办”培训市场则指以各种民间培训机构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培训市场。

“民办”市场又可分为外资办学培训市场、中外合资办学以及国内民办培训机构等等(张社梅,2004)。

但也有研究者根据教育培训机构的产品类型将其分类为研发型或产品型、市场型、导入型、跟随形四种(马永斌、吴志勇,2005)。

(2)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方式和办学行为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行模式可分为连锁培训、市场定位、特许经营、客户化课程开发等(马永斌、吴志勇,2005)。

也有研究者将其分为公开课、国外课程引进、与名牌大学合作办班、国内外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利用出版物教学、网络教育等几种。

(3)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面对国民对教育培训需求的提高、培训机构选择的多元化、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育权力的下放、民办学校的兴起以及国外教育机构的进入,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和正处于竞争和发展战略时期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国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还存在着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无用证书和概念炒作、以外教为幌子、国际竞争能力差等问题(陈峥,2007;

董兵,2004等)。

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开拓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国内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出了药方,关于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的研究屡见不鲜。

这其中,主要有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战略(梁常勇,2005)、培训机构产品营销策略(钱滨,2005)、培训机构企业文化(谢家齐,2006)等方面。

3、国内外关于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的研究

要改变教育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且缺乏有序的竞争环境的现状,研究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标准的任务正变得迫切起来,这既有利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分了解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特征,把握行业发展规律;

也有利于教育培训机构本身的规范化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标准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但国外继续教育事业由于起步较早,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也有学者致力于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

(1)关于政府和教育培训机构自身设置的各类标准的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规范的和法制的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在于从宏观上规划和引导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和质量监控方面有所作为。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仅有少数学者讨论了教育教学机构市场准入的必要性(张文学、吴金兰,2000),还有部分学者集中于专业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准入问题

(董秀华,2004;

胡玉曼,2005),缺乏针对教育培训市场的行业准入规范研究,而关于从机构自身建立教育培训标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在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方面,国内研究成果依然较少,有学者提到设立教育中介机构实施评估监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ISO9000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袁红,2003),但可实施的操作性建议依然缺乏。

(2)国内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标准的框架和指标体系的研究

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机构的建设标准的框架和指标体系的研究。

有人从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出发,对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标准的基础内容进行了讨论,从培训课程、培训条件、培训规模、培训师资、经营机制、培训品牌、教学服务、学校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梁常勇,2005)。

还有学者通过考察继续教育机构的运作实例,从环境、责任与目标三个方面对继续教育机构管理标准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这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控制与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刘岩,2005)。

但是总的看来,国内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标准的研究,仍然缺乏有导向性、可操作性、系统性,难以指导实践。

(3)发达国家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标准研究

国外的教育培训事业伴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目前已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

课题组搜集了几大发达国家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标准方面的资料,对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英国2006年颁布的《继续教育:

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遇》白皮书,其中涉及了关于改进继续教育机构资质和服务质量的部分内容,明确提出政府的目标是:

到2008年,淘汰令人不满意的教育培训机构,对于那些表现虽令人满意却没有任何改进的教育培训机构要实行干预;

确立教育培训机构三项新的评价标准,即满意度标准、质量标准和资金标准;

并对教育培训机构实施改革的保障措施。

美国的经验是简政放权,发达的教育立法是教育培训管理也就有了依据和行动准则,其《成人教育法》中包括了保障教育培训经费、培训教师资格和培训、教育中介组织的设立等内容和具体措施(Lawrence •A•

Cremin,2002)。

澳大利亚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国家实证调查,通过科学设置的指标体系,获取和评估私人教育培训机构数据,有针对性地建立起规范体系,引导私人机构的发展(Roger Harris、Michele Simons、CarmelMcCarthy,2006);

德国的专业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和成人教育联合会共同制定了教育培训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机构与项目规划质量、课程教学质量、组织机构管理质量以及教学成果质量;

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IACEE)也在教育培训领域中引入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推出了教育培训机构的自我评估模型,目前已经应用于欧洲和美国的多所大学。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纵观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现状调查及其建设标准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范围比较狭窄

针对教育培训行业和机构的现状和特征等的调查研究,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做过一些调研工作,但范围比较狭窄。

管理部门的研究从监管角度出发,偏重于对宏观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各培训机构的研究往往受其自身业务领域的影响,局限于某一培训领域和培训模式,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和把握。

并且,针对某类细分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查较多,国内尚缺少对整个教育培训市场和培训机构全方面的系统调查。

2、研究方法有待完善

国内研究中实证分析极度缺乏。

纵观已有文献,多为说理性、推论性的研究成果,缺少数据支持,说服力不足,研究成果对工作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没能给出可操作的解决思路和对策缺乏坚实的基础。

3、总结分析不够深入

现有的对教育培训机构现状的调查研究,很多仍停留在现象和经验总结的层面,而缺乏对整体特征和内涵的深入探析,更缺乏对教育培训行业和机构未来发展趋势的细致的把握,这也导致了一些研究缺乏实用性,不能很好的对培训机构如何组织培训进行指导。

4、关于建设标准的研究成果稀少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