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422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docx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一贯煎(《柳洲医话》)

组成:

生地、当归、枸杞、沙参、麦冬、川楝子

功用:

滋阴疏肝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证

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陈皮、茯苓、生姜、乌梅、甘草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之证

3.二妙丸(《丹溪心法》)

组成:

苍术、黄柏

功用:

清热化湿

主治:

湿疮臁疮等属于湿热证者

4.二至丸(《证治准绳》)

组成:

女贞子、旱莲草

功用:

调摄冲任

主治:

外科诸证属冲任不调者

5..二仙汤(经验方)

组成:

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

功用:

调摄冲任

主治:

外科诸证属冲任不调者

6.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生地、川芎

功用:

补气养血

主治:

气血俱虚,营卫不和,脓水清稀,久不收敛者

7.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扁蓄、瞿麦、滑石、木通、车前、大黄、栀子、甘草、灯芯

功用: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

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帝皇、黄芪、肉桂

功用:

大补气血

主治:

疮疡气血虚弱

9.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黄芪、当归、桂心、炙甘草、橘皮、白术、人参、白芍、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10.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

苍术、黄柏、牛膝

功用:

利湿退肿,引达下焦

主治:

湿热下注,足趾湿烂,小溲赤浊

11.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

黄柏、知母、熟地、龟板、猪脊髓、蜂蜜

功用:

滋阴降火

主治:

阴虚火旺证

1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止痛

主治:

湿热郁滞之肠痈初起

用法:

水煎服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用法:

水煎服,去滓重煎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证

用法:

水煎服

15.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少阳病

用法:

水煎服,去滓重煎

16.五神汤(《外科真诠》)

组成:

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牛膝、紫花地丁

功用:

清热解毒,分利湿热

主治:

湿热蕴毒之附骨疽,腿庸,委中毒,下肢丹毒等

17.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

功用:

清热解毒

主治:

疔疮疖肿

用法:

水煎服

18.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

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蓄水证2水湿内停3痰饮

19.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

组成:

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

功用:

填精补髓,益肾种子

主治:

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

20.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组成:

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

功用:

润肠通便

主治:

津枯便秘

21.六一散(《伤寒标本》)

组成:

滑石、甘草

功用:

清暑利湿

主治:

暑湿证

22.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大枣、生姜

功用: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23.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

功用:

补肾水、降虚火

主治:

肾阴虚证

24.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

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栀子、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功用: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

风邪热毒上攻之痈疮

2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痰气瘀结之梅核气

26.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甘草、小麦、大枣

功用: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

脏躁

27.平胃散(《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阻脾胃证

28.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组成:

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湿热

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29.丹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丹皮、栀子、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甘草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清热凉血

主治:

肝脾血虚,化火生热

30.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

黄芪、龙眼肉、当归、人参、白术、甘草、茯苓、远志、枣仁、木香、生姜、大枣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31.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芍药、当归、熟地、川芎

功用:

补血和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

32.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

组成:

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困不、海螵蛸

功用:

理气解郁,软坚消肿

主治:

气瘿

33.四神丸(《证治准绳》)

组成:

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

功用: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

脾肾虚寒、五更泄

34.四妙散(《外科精要》)

组成:

黄芪、当归、金银花、甘草

功用:

消毒托里,益气活血。

主治:

正虚而毒不透达的疮疡,不问老幼、阴阳、肿溃均可。

35.四妙丸(《成方便读》)

组成:

黄柏、薏苡仁、牛膝、苍术

功用:

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下注,两足麻痿肿痛等症

36.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

附子、干姜、甘草

功用:

回阳救逆

主治:

少阴病,四肢厥逆

37.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2.肝郁脾滞证

38.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组成:

玄参、金银花、当归、甘草

功用:

养阴清热、活血解毒

主治:

属热毒证者

用法:

水煎服

39.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

乌梅、附子、细辛、干姜、黄连、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功用:

安蛔止痛

主治:

蛔厥证

40.猪苓汤(《伤寒论》)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功用:

利水渗湿,清热养阴

主治:

水热互结证

41.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用法:

水煎服

42.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气阴不足

43.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

组成:

银花、当归、乳香、赤芍、没药、陈皮、白芷、防风、山甲、皂刺、花粉、贝母、

甘草

功用:

消肿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

痈疽肿疡

用法:

水煎服

44.瓜萎牛蒡汤(《医宗金鉴》)

45.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46.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

黄连吴茱萸

功用:

泻火清肝,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证

47.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

功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

真阴不足证

48.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蒲黄、五灵脂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瘀血停滞

4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组成: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功用:

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主治:

阴虚有热

5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地、木通、生甘草、竹叶

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

心经热盛,或心热下移小肠

用法:

水煎服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

桂枝、当归、细辛、白芍、木通、甘草、大枣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

52.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当归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劳倦内伤,血虚发热

5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

功用:

温阳通脉,散寒祛瘀,化痰通络

主治:

阴疽

54.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组成:

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术、金银花、茯苓、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黄芪

功用:

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主治:

疮疡体虚邪盛、脓毒不易外达者

5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生地、甘草

功用:

活血去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瘀血证

56.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

组成:

人参、黄芪、石膏、半夏、麦冬、白芍、川芎、当归、黄芩、生地、甘草、竹叶、生姜、灯芯草

功用:

滋阴生津清热

主治:

有头疽,阴液不足,热甚口渴者

5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

黄芪、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红花、地龙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气虚血瘀证

5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功用:

补中益气,调补脾胃,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

2气虚下陷证。

3气虚发热证

5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

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

功用: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

肺胃阴伤证

6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

鳖甲、青蒿、生地、丹皮、知母

功用: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61.附子理中汤(《三因方》)

组成: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黑附子

功用:

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虚寒,风冷相乘

62.附桂八味丸(《崔氏方》)

63.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

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

功用:

滋阴降火

主治:

阴虚内热证

64.金铃子散(《袖珍方》引《圣惠方》)

组成:

金铃子、玄胡

功用:

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主治:

肝气郁热之胃脘、胸胁痛,疝气疼痛

6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胃气虚挟湿证

66.抵当汤(《伤寒论》)

组成:

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功用:

破血下瘀

主治:

下焦蓄血证

6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白术、黄芪、人参、白芍、茯苓、陈皮、附子、木香、甘草、川芎、山甲

功用:

益气养血,托毒排脓

主治:

痈疽等气虚不能托毒外出者

68.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

茵陈、栀子、大黄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6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痹症

70.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

组成:

香附、贝母、人参、茯苓、陈皮、熟地、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

养营化痰

主治:

瘰疬、乳岩、石疽等

71.香砂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

功用: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

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72.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

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炮山甲、大黄、桃仁

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胁肋瘀肿

73.消疬丸(《外科真诠》)

74.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用法:

水煎服

75.逍遥蒌贝散(经验方)

76.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

功用:

透脓托毒

主治:

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易外溃者

77.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

78.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

组成:

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甘草、独活、海带

功用:

化痰软坚,消瘿散结

主治:

气滞痰凝之瘿瘤

7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

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红花

功用:

养血、活血、祛瘀

主治:

属血瘀证者。

如瘀血所致的各种肿块、脱疽等症

80.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

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81.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

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炙甘草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用法:

水煎服,服后啜热稀粥

82.顾步汤(《外科真诠》)

组成:

黄芪、石斛、当归、牛膝、紫花地丁、党参、甘草、金银花、蒲公英、菊花

功用: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主治:

脱疽属热毒证者

用法:

水煎服

83.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邪热初入营分证

84.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

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

阴虚内热,虚劳骨蒸

85.黄连解毒汤(《外台》引崔氏方)

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热盛证

用法:

水煎服

86.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功用:

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主治:

血痹

87.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

萆薢、薏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功用:

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蕴阻证

88.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用法:

水煎服

89.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组成:

麻黄、附子、细辛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少阴病始得之

90.银花甘草汤(《外科十法》)

91.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肠胃燥热之便秘证

92.理中汤(《伤寒论》)

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中焦虚寒证

93.普济消毒饮(《东恒十书》)

组成:

黄芩、黄连、牛蒡子、薄荷、升麻、连翘、僵蚕、柴胡、板蓝根、桔梗、马勃、玄参、陈皮、甘草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主治:

颜面部疮疡阳证者

用法:

水煎服

94.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水牛角、生地、白芍、丹皮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热入血分、热伤血络、蓄血瘀热

用法:

水煎服

95.增液汤(《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麦冬、生地

功用:

增液润燥

主治:

津亏肠燥证

96.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组成:

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功用:

排脓消肿

主治:

肠痈脓成,毒结阳伤证

97.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甘草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98.痛泻药方(《丹溪心法》)

组成:

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功用:

疏肝补脾

主治:

肝郁脾虚之痛泻

用法:

水煎服

99.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

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功用:

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主治:

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

100.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黄芪、麻黄根、锻牡蛎、浮小麦

功用: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

体虚自汗、盗汗证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

1.太乙膏(《外科正宗》)

 

2.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3.冲和膏(《外科正宗》)4.红油膏(经验方)5.生肌白玉膏(经验方)6.黄连膏(《医宗金鉴》)7.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8.黑布膏(经验方)9.金黄散(《医宗金鉴》)10.玉露散(经验方)11.青黛散(经验方)12.升丹(《医宗金鉴》)13.白降丹(《医宗金鉴》)14.黑虎丹(《外科诊疗学》)15.生肌散(经验方)16.八宝丹(《疡医大全》)17.平胬丹(《外科诊疗学》)18.海浮散(《外科十法》)19.清凉油乳剂(《医宗金鉴》)20.红灵酒(经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