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595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docx

硕士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课笔记

李泽宇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的四种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DataCollection)。

是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

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对教育实际经验进行总结,或在直觉上进行思辩。

(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InternalValidity)

(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ExternalValidity)

(4)理论研究水平(TheoreticalResearch)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

(1)基础研究(Basic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Research)、教材开发等

(3)发展研究(DevelopmentResearch)

(4)评价研究(EvaluationResearch):

如中学化学教材改革的研究

(5)预测研究(PredictionResearch)

2、按使用的方法分

(1)历史研究、研究生论文

(2)描述研究、研究生论文

(3)相关与比较研究、

(4)实验研究

(5)理论研究

科研工作中常见的两种现象:

1.无科研意识――没有问题

1.认识偏差――教学第一

2.职业倦怠――见怪不怪

3.完成任务――逢场作戏

4.有名无实――虚位待果

5.能力欠缺――坐以待毙

2.有科研意识――没有头绪

1.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2.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3.方法不当――经常遇挫

4.效果不佳――敷衍了事

5.支持不够――困难重重

(一)无科研意识——没有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就没有科研的意识,平时不去思考,自然就没有问题,更无从谈起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了。

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虽然并不普遍,但却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是:

1、认识偏差——教学第一

由于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以及学校对教师考评制度的影响,他们在教学中一直恪守“教学第一”的信条,认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有较高的升学率搞不搞科研都无所谓。

另外,他们觉得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

2、职业倦怠——见怪不怪

这种现象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长期战斗在“分数”第一线,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习已为常,认为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即使认为有问题存在,他们也从未考虑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试图解决的办法,得过且过。

3、完成任务——逢场作戏

有些教师为完成学校或其他部门所规定的科研任务,在自己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只好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据笔者曾对某实验学校的教师所做的一项关于“你校是否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

”的调查中发现,教师为完成学校布置的科研任务,只为班级里的4名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至于“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里应该记录什么内容和怎么记录等,他们并不清楚。

4、有名无实——虚位待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中小学校都对教师的待遇、提职、晋级等提出了科研方面的具体要求,于是就有些教师就采取投机钻营的办法,在自己不做任何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到处在他人的成果上挂名,来完成“任务”。

结果是除了图有虚名以外,自己一无所获。

(二)有科研意识——没有头绪

1、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由于一些教师平时缺乏科研方面的锻炼,虽然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 也具有较强烈的科研愿望和想法,但却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做起,觉得教学中到处都有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从哪里入手却不得而知,一头雾水。

2、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一些教师觉得他们所遇到和看到的问题太小了,没有什么可值得研究的价值,但是那些他们认为值得研究的有价值的“大问题”又做不了或不会做,最终导致的结果就只能是一事无成,成了一名空想家。

3、方法不当——经常遇挫

这部分教师确是愿意搞一些教育科学研究,也能将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但由于科研工作中的方法不当,而没有取得令自己满意和认可的科研成果,对科研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感到束手无策,科研效果不佳。

长此以往就导致他们丧失了从事科研的兴趣和信心。

4、能力欠缺——得过且过

虽然教师本人认识到了教育科学研究对促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其本身缺乏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应有的能力和水平,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最后也就只能是得过且过,彻底放弃了。

5、关系不顺——困难重重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师个人在申请科研课题或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时仅凭个人的努力、能力和水平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取得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批准、理解、帮助和支持方可一定的科研成效。

否则。

教师的科研活动将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难。

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教师的科研设想或科研计划“胎死腹中”或“中途夭折”。

科研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选题――谋划

第二步:

做题――实施

第三步:

结题――表述

走进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

1、懂——认识到教育科研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必须摆脱原有“教书匠”的狭隘观念与做法,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和束缚。

其次,懂得教育科研在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和自我成长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思——勤于思考,能发现问题

在认识到教育科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勤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能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和失败的教训。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高度的概括,进而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

3、做——不只是纸上谈兵,要敢于大胆尝试

能够发现问题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作为科研课题并付诸于实践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就会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会——有理论,有方法,有成效

在能做科研的基础之上,还必须会做,将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化,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走向成熟,把教育科研工作做好、做精。

能够将成功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追求科研成果外效度的最大化。

5、借——借事行事,取得支持

现实中有些教师很想搞科研活动,虽然主观条件已经具备,但苦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将科研的课题付诸实践,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在此情况下,不妨考虑借助一下外界的因素来推动自己的科研工作。

比如,一些政府机构、民间团体、企事业、教育管理部门等每年都要搞一些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资助项目,我们的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些外部条件,大胆地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立项,用它山之石,攻己之玉。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我们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1、“问题”来源

(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

一是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

二是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困惑中发现问题;

三是抓住思想中的突发灵感或联想来形成研究问题。

(2)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

一是承袭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新的问题;学生负担问题;

二是在教育教学的理论或实践的空白处挖掘新问题;教育研究领域内有许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三是在教育教学理论观点的论争中,采取不同的角度寻找新问题;不同的理论观点,有争议的问题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冲突的对立面,为提出研究问题提供了参照。

例如:

围绕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者之一的于丹的质疑。

四是以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来开拓问题。

当站在一个观点的反面,以走极端的形式来看问题时,常常会打开视野,产生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如:

当我们从所谓“差生”的观点和看法的反面去思考和对待“差生”时,往往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

(3)从教育信息中提取发现问题。

一是从各种媒介(不仅仅限于教育领域)所提供的信息中发现问题;

二是从他人的讨论及他人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4)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提出问题。

一是重新验证或考证已知的结论或某方面论证上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如:

1.赏识教育

2.无班级授课制

二是从业已存在的某方面教育教学理论论证上的不足与缺陷中提出问题。

选题原则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都能转化为科研的课题,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客观上既无这种可能,也无这种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筛选。

我们在选题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价值性原则

①“问题”必须有价值,即选择的课题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建构、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重构或突破等;实践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和教育实践二者结合起来兼而有之的综合价值。

②“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

即研究方向正确,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认识规律,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能违背已知的科学规律;符合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如,“逆境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研究”。

因此,选题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作保证,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

(4)可行性原则

美国学者莫顿说:

“选题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例如,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校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因此,选题时要充分考虑课题的难度以及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时机条件。

一是主观条件涉及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包括研究者的知识基础、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研究兴趣等;

二是客观条件涉及研究的物质条件,包括研究规模和范围,占有资料的完备程度,研究必须的时间、经费、人力、物力等;

三是必须考虑研究的时机条件,涉及研究有关的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的发展成熟度等因素对研究工作的影响。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研究工作的灵魂。

有新意。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同样也是教育科研的本质特征。

江泽民同志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教育科研的选择中一定要坚持创新性,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在低水平上重复研究,才不至于跟在别人后面始终不能超越。

教育科研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内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三个方面。

1、观点新:

观点新是创新的根本;

2、视角新:

就是从新的角度研究问题,这常常需要通过思维转换来实现。

例如,人民惯常对所谓差生的认识

3、例证新:

在教育研究中许多例证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但是,在撰写文章时就需要慎重考虑,如果老例子不能说明新的问题,则必须更新。

例如我们不能用20世纪80年代的人际关系处理的成功经验来论证现代的师生关系。

4、方法或应用创新

(5)优势性原则

主要指充分发挥研究者自身所具备的研究特长,充分利用各种可供使用的外界条件。

众多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同时具备科学、价值、创新、可行四条准则,缺一不可。

除上述原则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题范围不宜走极端,要么特别大,要么特别小

②教师内容应该是研究者和读者均感兴趣的

③选题应该是有较多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

④选题的内容是研究者能在有限的时间、规定的篇幅内完成的;

⑤选题的专业程度和广度适合于研究者的能力和读者的水平。

选题策略

(1)循序渐进。

即选题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步步为营,逐步发展。

这就要求研究者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希图一鸣惊人。

研究者要选准一个恰如其分的研究切入 点,从一个基本问题做起,选好一个突破口,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以后,再扩展开来,逐步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

(2)“边缘搜索”。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有些“边缘地带”往往被人们忽视,很少有人涉足,存在不少空白点和可供开发的处女地。

(3)联想移植。

就是在联想中得到启发,把其他学科领域的原理、成果、方法、技术用于教育科研。

如,“老三论”、“新三论”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由CAI到IT如何与新课程整合等。

(4)厚积薄发。

与其说是一种策略,更不如说是一种要求,即要求教师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以及各种信息融会贯通的能力。

第一部分:

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选题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是"惟上"――跟风,搞投机

二是"惟理"――纯理论,脱离实际

三是"惟大"――总想替上级领导说话

四是"惟快"――既剽内,又剽外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问题

(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

(二)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

(三)从各种信息中提取发现问题

(四)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提出问题

二,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前提条件

(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第一,具有理论价值。

第二,具有应用价值。

第三,具有综合价值。

(二)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

1.选题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

2.选题有事实依据

3.选题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问题必须明确,具体

(四)问题必须新颖,独特

(五)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有可行性

三,选题的原则、策略和程序

(一)选题的原则

(二)选题的策略

(三)研究课题题目的表述

(四)选题的程序

(一)选题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价值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优势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即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工作最大可能地取得成功.

如果选择的课题直接违背了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有关科学理论,毫无事实和科学依据,它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决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课题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建构,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

实践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3.可行性原则

美国学者莫顿说:

"选题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如,"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校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4.创新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1)内容上的创新;

(2)方法上的创新;

(3)应用上的创新.

5.优势性原则

主要指充分发挥研究者自身所具备的研究优长,充分利用各种可供使用的外界条件.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同时具备科学,价值,创新和可行四条准则,缺一不可.

(二)选题策略

1.循序渐进策略

2.边缘搜索策略

3.联想移植策略

4.厚积薄发策略

1.循序渐进策略

即选题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步步为营,逐步发展,不要希图一鸣惊人.

研究者要选准一个恰如其分的研究基点,从一个基本问题做起,选好一个突破口,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以后,再扩展开来,逐步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

2."边缘搜索"策略

在科研中,"边缘地带"往往被人们忽视,很少有人涉足,存在不少空白点和可供开发的处女地.

3.联想移植策略

联想移植就是把其他学科领域的原理,成果,方法,技术用于教育科研.

4.厚积薄发策略

要求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

努力做到:

平时学会收集,积累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提高对各种信息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研究课题题目的表述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课题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具体要求如下:

1.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如,"长春市小学生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这个课题中,"长春市"是研究范围,"小学生"是研究对象,"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是研究内容,"相关研究"是研究采用的方法.

2.题目最好涉及两个变量.

例如: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关系研究"

3.题目尽量不要用疑问句形式.

例如: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

例如:

"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低落原因的调查研究"

这个研究题目就暗示着对教师敬业精神否定性的价值判断.可以将这个题目改为中性的,不具价值判断的题目:

"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直接.即直接点明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研究"

"小学生创新意识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研究"

6.具体.

明确反映出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

例如,“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CAI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简短.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不要超出25个字.

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

8.准确.

要求题目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即明确反映出研究重点和中心内容.

如,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用数学

9.醒目.

即题目要吸引读者,有特色.但需要注意的是醒目的,目的不是故弄玄虚或哗众取宠.

如,侯耀文的相声“105个男的+3个女的”,书《嗷嗷郁闷》等

(四)选题程序

1.确定研究方向

初涉教育科研,往往是在阅读各种教育文献资料中受到启发。

(1)该方向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无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与可能;

(2)研究者在此方向有无较多的信息积累和研究基础;

(3)相对于其他方向,有无更多的环境条件优势.

2.提出问题

例如,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协调好“面”与点的关系

3、分析、筛选问题

研究方向确定后,就要对这个方向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

在某个方向上可能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必须对问题进行逐个分析。

要理论联系实际自身的优势和具备的客观条件,对提出的若干个问题进行筛选,经分析后才能确定为研究课题。

4、分解问题

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体系分解成许多相互关联的小问题,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个有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校教学这一大问题分解为不同层次的4个小问题.

任何教学都要回答以下“四何”问题:

教为何――教学目标;

教何――教学内容;

如何教――教学方法;

教如何――教学效果.

由此还可以进一步往下分解出更具体的问题,从而引出多种选题。

5、陈述课题

课题确定后,若要立项,还要用书面形式把选题陈述清楚,有时要写选题报告。

6.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课题论证是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

对课题进行论证的本身也是

论证课题主要回答以下的问题: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哪些急需解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3)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4)本课题与别人已经或正在研究的同类课题在目标,对象,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5)哪些已有的理论,观点,方法可以为本课题继承或借鉴

(6)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人,财,物)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7)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7、明确研究目标

8.选择研究方法

一般按以下原则来确定:

(1)适切性原则,即所选择的方法适合所研究课题的内容和目标.

(2)可行性原则,方法程序在研究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这包括主客观条件中的研究人员的能力,物力,才力环境,研究对象的配合等.

(3)用怎样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收集,处理资料.

(4)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程序.

开题报告的撰写与要求

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

开题报告的首要责任是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并做出相关的解释。

核心观点要么是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问卷所得的“基本事实”(例如,厌学);要么是研究者就某个现象或观点提出的赞成或反对的“基本立场”(例如,重点中学的设立);要么是研究者就某个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假设”或“变革方案”(例如,评价)。

学术论文的“基本立场“也可以称为命题

1.提炼“基本主题”

如果研究者采用这类具有归纳性质的研究(尤其是质的研究),不可能在研究之前就

2,确立“基本立场”或“命题”

选题意味着研究者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题“,但论文的主题并不一定能够显示论文的“命题”。

如,《学生地位问题研究》是一个论文主题,但这个主题并没有显示它的“命题”(或“假设”)如果研究者在前沿或正文中进一步提出“学生第二”(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那么,这个主题就有了在自己的“命题”(或“假设”)

研究者在表述自己的“主题”时,既可以在论文的标题中直接显示命题,也可以在论文的前言或正文中显示命题。

一般而言,只有陈述句才表达命题,它表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3,提出“研究假设”制定“行动方案”

二、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实际上就是对文献的解读和述评

有效的文献解读及其综述至少意味着研究者已经找到在该领域的“三”位“重要作者”(即有影响力的人)、“三”类“不同意见”及其关系,“三”个“重要阶段”及其演进的过程。

1,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

重要作者意味着

第一,这位作者的作品比较频繁地被其他研究者引用

第二,这位作者的某些观点要么具有首创性,要么具有批判性,要么具有综述性

第三,这位作者和研究者有某种“因缘”关系,即作者的某些观点将成为研究者基本起点或基本结论。

2,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观点和重要进展

“重要观点”实际上是“不同观点”、“不同意见”。

文献解读的关键在于研究者是否已经查找出已有文献中的“持不同意见者”

不同意见:

一是正方立场

二是反方立场

三是中立与综合的立场

文献综述最易犯的错误是将所有观点并列,而看不出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若能将相关文献进行恰当分类,说明已领会。

3,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几乎所有课题都留有等待后人继续研究或重新研究的问题,即课题是旧的,但问题是新的。

三、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

即研究计划:

主要内容、基本结构,研究的价值,创新之处,研究的方法,时间安排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提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结构

学位论文基本结构:

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录,前言(含课题的由来,即问题的提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及后记。

(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列举研究方法时常用错误

1.简单选择,一笔带过

2.杂多列举,不分层次

3.混同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

(三)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四章文献的收集、著录与综述

第一节文献收集的原则

一、在时间应当从现在到过去,即倒查法(逆时法)

1,新的研究文献是要总结,概括以前的研究

2,有助于研究者根据新文献的参考资料,部分顺藤摸瓜,迅速找到与研究课题直接有关资料

3,也可以提高研究的时效性、新颖性和价值。

二、在范围上和数量上应有所限制

应以一些学术性强、影响大、质量高的学术杂志作为主要查找对象,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进行收集。

三、应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而少收集多次转述的资料。

1,有助于研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