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76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docx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

安全环保培训教材

教材序言每年全球由于意外事故导致死亡350万人,其中劳动工伤与职业病造成死亡的1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80余万人,每秒钟7个家庭饱尝事故灾难带来的苦果。

生产和生活中发生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如同“无形的战争”在侵害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

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统计,我国工伤死亡率是0、12‰,而发达国家仅仅是0、02‰。

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国的工矿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落后的,从而客观上存在安全生产的落后局面。

其次,很多企业安全设施长期欠账严重,安全技术水平低下,一些新建的企业,由于短期行为的驱使,更使这种情况日趋严重,从而使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非常普遍。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先后对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也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安全生产。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一部分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由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危害。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劳动条件、外界环境的影响,凡是对人体有害影响的都属于职业危害。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性因素,都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包括三大类:

1、化学因素:

生产性化学因素可能引起职业中毒,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粉尘等等。

例如:

铅、汞、氧化锌等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苯、硝基苯等有机化合物;生产性粉尘、有毒气体等。

2、物理因素:

异常的气温条件、异常的气压条件、各种有害射线、生产噪声和振动等。

3、生物因素:

主要指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等。

2、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

3、个别器官和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5、精神紧张等。

(三)生产中的卫生条件差造成的危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不合理等。

2、缺乏适当的职业卫生技术设备(如通风、照明等)。

3、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完整。

4、其它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

有害影响的产生及大小与各种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当有害因素作用不大时,人体的反应仍处于生理变化范围以内。

若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并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产生由轻到重的三种不同后果:

(一)出现职业特征有害因素引起身体的外表改变,称为职业特征,如皮肤色素沉着,起老茧子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机体对环境因素的代偿性反应。

(二)抗病能力下降有害因素液可能引起人体内发生暂时性的机能改变或者出现抵抗力下降,较一般人群更容易患某些疾病。

表现为患病率增高和病情加重。

(三)引发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的程度,持续一定时间,在防护不好的情况下,将造成特定功能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引发职业病,并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劳动能力。

(职业病)凡是由生产劳动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广义上均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与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不同,一般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一是疾病与工作场所的生产性因素有关;二是接触有害因素的剂量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三是受同样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的人员一年中有一定的发病率,一般不会只出现个别病人。

职业病的种类有很多种,病因也很复杂。

在1987年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里职业病共分为9大类120余种,具体如下:

1、职业中毒,包括铅、汞等金属中毒;氯气等无机气体中毒以及苯等有机物中毒。

2、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和滑石尘肺等。

3、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中暑、高原病和放射性疾病等。

4、职业性传染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和布氏杆菌病等。

5、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痤疮和溃疡等。

6、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烧伤及职业性白内障等。

7、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包括噪声聋和镉鼻染等。

8、职业性肿瘤,包括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和焦炉工人肺癌等。

9、其它职业病,包括化学灼伤、金属烟热和棉尘病等。

三、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预防

1、加强宣传工作。

2、组织措施。

3、职业卫生技术措施。

4、职业卫生保健措施。

5、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进行审查。

6、消除职业性危害。

第二部分劳动保护管理

一、什么是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指劳动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规定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对特殊工种(如高温、高空、井下、有毒等)的职工、女职工与未成年职工进行特殊保护,以及各种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等。

劳动保护是一门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一般由劳动保护管理、劳动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三部分内容组成。

二、劳动保护的意义?

1、劳动保护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劳动保护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3、保护好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对于一个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

1、积极与工伤事故作斗争,力争减少和消灭工伤事故,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

2、积极与职业毒害做斗争,消除生产劳动中的职业危害、职业中毒,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采取一切组织和技术措施,在发展生产和革新技术的基础上,变有害为无害,变危险为安全,变笨重为轻松,变肮脏为清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4、搞好劳役结合,保证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使劳动者能够精力充沛地从事生产劳动。

5、根据妇女地生理特点,对劳动妇女进行特殊保护,使妇女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四、完成劳动保护任务主要采取那些措施?

1、加强劳动保护宣传和教育。

2、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加强劳动保护法制工作。

3、加强劳动保护监察工作。

4、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5、要积极开展劳动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

6、经常交流推广劳动保护工作经验。

7、搞好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工作。

五、目前烧碱厂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哪些,采取何种劳保措施?

目前烧碱厂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有:

石棉(致癌物)、中毒性气体(氯气)及化学灼伤性物质(烧碱、盐酸)。

采取劳保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1、装置设备,包括各种抽气设施(电石库、大料仓),安全报警设施(乙炔气体探头)以及空气呼吸器等。

2、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劳保服、防尘口罩、防砸鞋、手套(乳胶手套)以及防毒面具等。

六、出现中毒(氯气)或化学灼伤(烧碱)情况的紧急救护措施。

1、氯气中毒氯气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和接触,吸入后胸闷、咳嗽,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严重时可造成死亡。

预防措施:

⑴生产使用氯气的设备,应绝对密闭。

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氯气外逸。

⑶定期检修设备。

⑷充分、有效的排风设备。

以防氯气逸出,可及时排除。

⑸排出的氯气应经碱液处理,以免污染大气。

⑹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及有关知识教育,使职工思想上有认识,生产中有制度,意外时有措施。

急救措施:

及时将中毒人员撤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给予输氧,并及时送往医院。

因考虑肺水肿的可能,故严禁对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

静卧保暧,静注10%葡萄糖酸钙或地塞米松(皮下)。

必须记住不能喝含洒的饮料。

对粘膜、皮肤损伤者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2、乙炔气中毒乙炔属于微毒类化合物,具有轻微麻醉作用。

车间空气中允许最高浓度为500mg/m3。

人体大量吸入,初期表现为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为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严重的昏迷、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预防措施:

⑴生产使用乙炔的设备,应绝对密闭。

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乙炔外逸。

⑶定期检修设备。

⑷充分、有效的排风设备。

以防乙炔逸出,可及时排除。

⑸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及有关知识教育,使职工思想上有认识,生产中有制度,意外时有措施。

急救方法:

迅速将伤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采取人工呼吸或输氧,同时联系送医院治疗。

3、烧碱灼伤有强烈腐蚀性,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作用。

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接触。

预防措施:

⑴在有能产生氢氧化钠粉尘及碱雾的生产过程,设备应为密闭式。

⑵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

急救措施:

工业生产中氢氧化钠中毒的危害情况,主要是接触所引起的化学烧伤。

急救措施为用大量清水或用低浓度微酸性溶液(如稀醋酸,2%的硼酸溶液等)冲洗患处,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4、次氯酸钠灼伤次氯酸钠对皮肤和眼睛有严重的腐蚀和刺激作用,高浓度液体可引起皮肤灼伤及眼睛失明。

预防措施:

⑴在次氯酸钠的生产过程及使用过程中,设备应为密闭式。

⑵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

急救措施:

如溅在皮肤上可用稀的苏打水或氨水洗涤,或用大量水冲洗。

第三部分现代安全管理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观念

1、安全是一门工程学现代安全管理认为安全不是常识,而是一门工程学。

安全问题必须从工程学角度出发,应从许多科学领域的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解决。

2、系统安全观念所谓系统安全,就是在一个生产系统的工作时,应用安全工程技术知识,分析并排除系统内各个因素的缺陷以及可能导致灾害的危险,使系统在效能、费用和工作时间上综合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3、预防事故的观念预防事故就是进行危险预测,即对安全隐患的排查。

4、安全分析定量化安全分析定量化,就是把安全中一些非定量的的问题采取定量的方法研究,把安全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量标准,揭示其间的数量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危险性的大小及可能导致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而选择最优化的安全措施方案。

5、本质安全化观念“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自身所具有的安全保证。

6、生产安全与产品安全相统一的观念除了注意生产过程和作业中的安全,还应注意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产品的安全涉及设计、制造、装配、包装、使用方法及标志等许多方面,也同企业的销售和采购有密切联系。

二、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

1、以预防为中心,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

2、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入手,把安全和生产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

3、建立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把安全机构与生产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协调统一起来,实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

三、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安全目标管理

2、安全系统工程

3、安全控制点管理

4、安全信息管理

5、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

6、全面安全管理

7、人体生物节律应用

8、计算机应用

四、我公司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公司安全目标:

千人重伤率小于等于0、2‰。

公司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1、公司各级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应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负责。

2、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本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

公司各级领导人员安全职责、各职能部门及各级人员安全职责(详见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五、电石乙炔工序安全生产管理

(一)电石贮存和搬运安全规定

1、电石必须装在干燥、密封的方箱或编织袋中,贮存在干燥、有良好自然通风,地势高,能防止雨水侵入的库内。

2、雨天不要在室外搬运电石方箱,以防雨水侵入。

3、在装卸前,应先经过检查,对可疑的电石方箱,可以先将方箱盖上的螺丝松一松再拧紧,以放出箱内可能产生的乙炔剩气。

4、电石库内严禁一切烟火,开电石方箱时不得使用可能产生火星的工具。

5、电石库内禁止敷设自来水和蒸汽管道,以防由于管道破裂、渗漏可能引起的电石分解。

6、电石库房应设置干粉、干黄砂、石棉布等消防设备。

(二)电石乙炔工序主要安全控制指标

1、加料前氮排乙炔,含乙炔小于1%,加料后氮排空气,含氧<3%。

2、发生器温度852℃,压力

5、33~

10、7Kpa(40~80mmHg)。

3、冷却塔气体出口温度≤27℃。

4、次氯酸钠含氯0、07~0、1%PH=8~105、成品乙炔气含氧小于0、4%。

6、原始开车时,氮排空气,含氧<3%;乙炔排氮含乙炔大于95%,含氧小于0、04%方可开车。

7、停车检修动火,氮排乙炔,含乙炔小于0、2%方可动火。

8、乙炔系统严禁出现负压或平压。

9、乙炔气柜允许使用容积在20~80%范围内。

雷雨或七级以上大风天气,气柜使用容积不得超过容积60%。

10、乙炔气柜半径30米内禁止烟火。

11、乙炔气柜放水时,必须先打开放空阀门。

第四部分事故案例分析

1、发生器着火:

2000年7月10日乙炔站早班接班后不久,1#发生器活门不严,2#发生器不下料,经处理无效,6:

25造成气柜低位(70M3),被迫停车处理。

经处理7:

102#发生器正常后通知合成开车,1#停用待检。

7:

35当班操作工发现三楼1#发生器振动筛和第二电石贮斗软连接处发生起火,报警并救火。

原因分析:

停车后操作工没有将发生器进水阀关严,加之停车后水中固体电石泥沉淀无法及时排出,形成堆积,将溢流管堵塞,从而使发生器内水位上升,至振动筛时与筛内电石发生反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造成软连接破裂,乙炔气泄漏出来,在高热以及杂质等情况的影响下,发生燃烧,引起火灾。

采取措施:

1、单台发生器停车,一定要关严发生器的进水阀。

2、溢流管必须保持畅通。

3、正常停车,第二加料斗不得存料。

特殊情况停车,在第二加料斗存料时,要加强巡回检查监护,保持发生器液面和温度在控制范围内。

4、举一反三,查找隐患,防患未然。

2、电石粉碎加料口着火:

2002年4月28日11:

45,在电石粉碎加料时,加料口处着火。

着火原因:

28日上午下雨,受天气影响,部分散车进水,造成部分电石水解,产生乙炔气,在破碎时出现火种,从而造成电石着火。

采取措施:

1、由于电石的特性,卸车前必须确保电石不能受潮,一旦电石受潮禁止卸车,禁止破碎。

2、认真贯彻质量体系文件《搬运规定》QHC/Z151-001和《仓库物资管理规定》QHC/Z151-002。

3、大料仓爆鸣:

2002年9月28日上午聚氯乙烯厂新上电石料仓发生爆鸣。

受气浪冲击,料仓顶部挡雨棚被掀开;顶部钢结构受到破坏,产生弯曲、变形;料仓本身也发生变形。

事故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

设备损失20万元,停产损失70多万元。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由于27日下过一场大雨,电石料仓周边没有密封完全,皮带运输机通廊两侧的窗户也没有密封好,从而导致电石受潮在料仓中产生乙炔气。

加之料仓体积较大,氮气供给量不足,致使料仓中乙炔气浓度增大达到其爆炸极限。

当大块电石与料仓或其它电石碰撞产生火花时发生爆鸣。

采取措施:

增大氮气供给量,在料仓的死角开口,以便乙炔气及时排出。

定时对料仓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确保安全指标在范围之内。

4、废水槽着火爆鸣:

2003年3月1日10:

45乙炔站废水槽发生爆鸣,11:

45再次爆鸣,11:

21发生燃烧。

经过有关部门认真取证分析,此次事故是由次氯酸钠溶液中游离氯的含量超标造成的,超标的游离氯和乙炔气反应生成氯乙炔,从而发生爆鸣事故。

附当天次氯酸钠有效氯浓度:

时间6:

008:

0010:

00有效氯浓度0、1057

80、1133

40、10578针对事故采取的措施:

1、要求当班要严格按操作法要求操作。

2、加大次氯酸钠流量。

3、暂维持废水槽高液位,并加大充氮气量。

5、干燥塔爆炸:

2003年6月7日上午9:

04分,PVC厂乙炔站干燥塔内发生爆炸,合成乙炔冷却器处也发生爆鸣。

因乙炔及保温着火,现场浓烟较大,现场操作人员对系统进行了紧急切断,约20分钟后,大火被公司消防队扑灭。

事后检查发现,平台的一节踏板飞至氯化氢罐区,干燥塔的封头在河内找到,内筒在气柜附近。

该事故没有人员受伤。

事故造成设备损失18万元,停产损失45万元。

事故原因:

由于乙炔站干燥塔放水时阀门未关严,同时乙炔流量发生波动,外界空气进入系统,遇干燥塔内的磷化物,达到爆炸极限,造成乙炔链式反应爆炸。

(近期CPE厂废水排至过滤水池,造成过滤水酸性,含游离氯。

用此水后,乙炔含不稳定的氯乙炔,再经清净塔时,增加了不稳定状况)采取措施:

取消干燥塔,避免磷的累积。

加强有关放水管理,乙炔管道放水由每日早班改为每班一次。

在合成乙炔预冷器放水口加一起水封作用的低位水槽,放水管接到水槽内液面以下,水槽内的水溢流排放。

(CPE停送酸水,严格操作,避免次氯酸钠超标)

6、乙炔泄漏爆炸事故事故经过:

1983年8月16日19时28分,巨化厂区六号排水沟发生爆炸,厂六路与铁路二线平交道口处的两名看道工当场被炸死,长达130米以上的排水沟沟壁被炸裂,28厘米厚的水泥盖板全部被掀翻炸碎,高压电线炸断150米以上,低压电线炸断289米,地下电缆及附近建筑物的门窗玻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经济损失100多万。

事故原因分析:

经查,产生爆炸的是乙炔气体,气体来自聚氯乙烯车间。

该车间合成冷凝酸槽原来有气相平衡阀。

当气体回到系统时,经过连续排酸再进入冷凝酸储槽,酸排地沟,后流入厂区六号排水沟。

79年该车间将酸直排地沟改为出售,这就带来酸储槽易超压的弊端。

次年6月,车间修改了气相平衡管线,将平衡阀改为排气考克,排气管与排酸管相通,气体直接排入厂区6号排水沟。

由于管线修改后未制定放酸操作法,加上工艺装置存在一定问题,放酸视镜模糊不清,工人放酸只凭经验和习惯操作,不知道排放出去的气体会导致爆炸的恶果。

等到逐台设备放酸完毕,再将排气考克关闭,这样就极容易使含有40%乙炔的混合气体进入冷凝酸槽而排入厂区六号地沟。

在事故调查中发现5只放酸考克中有两只考克严重泄漏。

放酸时,排气考克一打开就可将乙炔气排入六号排水沟。

据计算,排气阀开1分钟排出乙炔气约0、5m3。

按一般操作步骤,放一次酸约5~6分钟,每次排放可放出

2、5~3m3乙炔,若动作慢一些,跑气量更大。

乙炔与空气混合引起爆炸所需的能量很小,仅需0、02mj,在静电、轻微撞击、磨擦、少量电石粉尘进入、吸烟等情况均可能引起爆炸。

事故责任分析:

1、聚氯乙烯车间主任为回收废酸出售,在没认识到会发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对工段提出工艺修改方案,未按规定上报审批,对事故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2、聚氯乙烯车间工艺员对工艺修改未按厂部规定上报审批,而且工艺修改不合理,使得乙炔气排入六号排水沟。

修改后也未制定放酸操作法,对事故负有一定管理责任。

3、聚氯乙烯工段长对现场巡回检查不够,考克漏气未及时发现,对事故负有一定的责任。

4、电化厂厂长对规章制度执行要求不严,抓地不狠,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5、电化厂生技科对车间修改放酸工艺一事,长期以来没有了解,也没有认识到乙炔气排入地沟会发生爆炸事故的严重性,对排酸操作无成文的操作法和放酸考克漏气也不知道,对事故负有管理责任。

事故防范措施:

1、全厂开展安全大整顿,发动群众进行全面安全大检查。

2、修改放酸工艺,制定岗位操作法,加强动态监测。

3、排水沟不可密封,每块水泥盖板之间保持2~3厘米的间隙,或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通风管,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在沟内积聚。

4、厂区实行禁烟制度。

5、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责任感和操作技术水平。

7、装置设计有缺陷操作不当伤人命2002年8月17日,江西某化肥厂副产品装置发生一起工伤死亡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故发生经过2002年8月17日7时50分左右,江西某化肥厂副产品装置操作工江某接班后,按班长姜某的吩咐,负责给离心过滤机加料。

江某便站在离心过滤机边,手端皮管,将皮管一端架在离心过滤机外壳上,准备给正在运转的离心过滤机加料。

当姜某开启反应器放料口的阀门后,不一会儿,姜某发现连接反应器放料口端的放料皮管突然脱落,待江某回头一看,发现江某已不在过滤机旁。

这是正准备下零点班的曹某刚走下加料平台,看见江某倒在过滤机边的地面,一跟长约3m的加料皮管压在江某的腰部。

后将江某紧急送医院救治,终因失血休克,肝、右肾挫裂伤,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当日上午约10时50分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现场调查确认,本起事故是一起由离心过滤机的旋转力带动加料皮管,导致皮管进料端被拉脱,被拉脱的皮管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击伤江某,造成死亡事故。

1、事故直接原因操作工江某操作方法不当,是导致本次事故的额直接原因。

操作时,江某手端皮管,将皮管的出料口一端放入离心过滤机内的长度过多,指使皮管被高速旋转的离心过滤机带入,随离心过滤机惯性旋转,并将皮管与反应器放料口连接的一端拉脱,余留在离心过滤机外的皮管甩动,将站在离心过滤机旁边、反应不及时的江某击伤致死。

2、事故间接原因

(1)技术设计上有缺陷。

该副产品装置对离心过滤机给料甩干采用人工端拿皮管,在高速运转的离心过滤机旁给其加料,在操作工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这种操作方法极易产生事故。

(2)劳动组织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该装置把生产操作人员的组织及使用权交给外包工自行负责,致使上岗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把关,死者姜某,女,年过50周岁,系附近农家妇女,且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该装置负责人既未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操作规程,也未规定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台帐缺乏。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未进行系统的“三级”安全教育。

该装置部门的领导只是将安全教育落实到平时口头交代上,未对使用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未将安全技术规程下发到职工手中。

事故教训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1、对该装置部门进行全面安全生产检查,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施、生产管线、各种楼梯、围栏、建筑物等,待隐患整改结束,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2、以本次事故为案例,组织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工)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使全体员工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改进离心过滤机的加料方法,将原人工端拿皮管加料改为固定管道加料。

4、加强生产设施的日常安全检查,特别是离心过滤机,对其易腐蚀部件,转动关键部件要经常检查,及时更换。

5、改进劳动组织。

要充实技术管理人员,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该装置的生产操作人员要采用正式职工带班管理,对招用的临时工要严格把好人员素质关,纳入正式用工管理范畴,签定劳动合同,明确相关安全生产责任。

6、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挂牌“上墙”,做好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整改等相关工作。

建立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台帐。

7、规范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三级”安全教育的规定进行。

作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人手一份,平时组织好生产人员的安全学习,做到学习有专门记录。

于庚辰事故2001年10月14日夜班23:

00左右,聚氯乙烯厂电石泥压滤组于庚辰在处理电石渣运输机运输带跑偏过程中,清理滚筒上粘的电石泥渣时,由于电石泥渣粘的比较结实,不慎刮刀和右胳膊被运输带咬住,于庚辰立即招呼铲车司机找来操作工将运输机停下,用铁锯割断运输带,将右胳膊拿出。

事故原因:

由于伤者于庚辰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在皮带运输机没有停车的情况下清理运输带上的电石泥渣造成的。

采取措施:

按照发生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压滤岗位职工接受事故教训,加强对操作法的学习,提高安全素质,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该事故在公司各级安全会议上进行通报,要求全公司职工引以为戒。

2002年2月19日12时30分左右,辽宁某化工集团公司乙炔车间加料岗位供姜某在二楼操作室通过电视监视屏看到了勤杂工商某在四楼清扫电石粉尘。

12时45分姜某对1#发生器的贮料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