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746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docx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则

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6则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心肺复苏的实训内容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心肺复苏培训内容范文一》

  知识更新,提升质量

  为了掌握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CPR)急救技术,进一步及时更新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于2012年6月派出急诊科护士长王月艳到北京医院培训《急救领导能力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7月19日下午,护理部在八楼电教室举办了由护士长王月艳主讲的急救新技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护理部主任苗凤娥主持,各科护士长、及全院护理人员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王月艳护士长运用多媒体课件,针对《2010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如何判断病人

  1

  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授,着重强调“新”进展——新的五环生存链、新的CPR操作顺序、新的数字变化、新的BLS和ACLS程序图等。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加讲座的护理人员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提问,认真掌握操作要领,纷纷表示该讲座对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此次讲座,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国际最新的急救理论和技能,而且进一步规范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及流程,普及了急救知识,掌握了急救技术,为急救的患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提高急救成功率打下基础。

同时,护理部将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实现培训与考核良性滚动发展,真正落实人人参与,熟练掌握,从而保证人人技术及时更新并经考核认证,每项技术有规定的有效期限,不断学习与提高,进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各项技能操作和急救护理能力。

  改进查房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业务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性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其本身是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临床护理所面临的难题也愈来愈多,因此开展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有其必要性,另外护理业务查房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要提高全院护理业务水平,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就必须

  2

  组织护理业务查房,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查房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购买了《护理业务系列光盘》,对护士长进行培训,而且要求科室每月20号之前准备,由科室自定义危重病例、疑难病例、新业务、新技术、特殊检查、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主,形式不限。

科室以多媒体或其他形式进行查房,各科室提前将查房内容用A4纸打印出交护理部。

今天是培训后首次儿科护士长带领本科室护士及实习生对1名口腔炎患者进行业务查房,护理部主任苗凤娥参加,责任护士王海英和护士长王金花都做了充分准备查房工作,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并提出护理问题,护士邹素萍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长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增进护患关系的同时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通过此次查房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结果解决了护理难点、开阔了护理视野、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经验交流的作用,体现了集体的力量,护理部主任参加护理业务查房真正发挥了护理管理职能作用。

  开展新版心肺复苏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抢救能力

  日前,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新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3

  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急救能力。

  图为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演练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首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要求着重了解2010版心肺复苏与2005版的区别及变动标准的依据和实际效果;了解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在抢救时不同的要点,更新了全院职工“心肺复苏”知识。

  随后进行现场演练,由指导老师用人体模型进行同步演示,从评估环境开始对各个操作要领进行逐一讲解,实践与讲述并行。

其次,各培训人员依次上台进行心脏复苏的模拟实践,相互观摩并指出操作中的失误,一起讨论改进。

最后,分时间分批次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2010版心肺复苏的技术考核。

  通过此次培训,全院职工均熟练掌握了这一技术,在全院营造了“人人学急救,个个会急救”的良好氛围。

  图为各病区护士长在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

  《心肺复苏实训范文二》

  4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教学方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二、复习旧课:

  1、心跳骤停的概念及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

  2、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复苏成功的指标有哪些,三、讲授新课:

(一)教师示范

(二)学生练习(三)抽查考试

  分七组进入心肺复苏室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练习四、巩固新课及归纳总结:

  串讲本节重点内容,并以考试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对效果予以评价五、布臵作业: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教学手段或工具

  一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法、二工具:

模型

  课后记:

  教研室主任:

邹金梅授课老师:

丁娟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

  姓名:

得分:

  考核者年月日

  《应急技术知识培训内容(心肺复苏)范文三》

  5

  应急技术知识培训内容

  (现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是心跳、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给予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使呼吸循环重建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智力完全恢复。

简单地说,通过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

一般来说,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评估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在双耳边呼唤(禁止摇动患者头部,防止损伤颈椎)。

如果清醒(对呼唤有反应、对痛刺激有反应),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进行下一个流程。

第二步、求救:

高声呼救:

“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

”接着联系打120求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注意:

保持冷静,待120调度人员询问清楚再挂电话。

  第三步、检查及畅通呼吸道:

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

用一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将下颏向上方抬起。

注意:

不要压到喉部及颌下软组织。

  第四步、人工呼吸:

判断是否有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维持呼吸道打开的姿势,将耳部放在病人口鼻处),一看:

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

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

用脸颊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

  呼出气流。

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

  6

  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用眼角注视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为有效。

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气。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

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

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

2。

  心肺复苏(CPR)操作步骤

  1、评估环境(现场环境安全)(戴手套)

  2、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低头分别在患者双耳边呼叫,声音响亮)

  3、启动紧急医疗系统,准备除颤器

  4、摆放体位,施救者与患者体位正确

  5、开放气道(清理口腔,按额抬颌方法正确)

  6、判断呼吸(视、听、感觉方法正确4S,数数:

1001-1004)

  7、人工呼吸,口对面罩或口对口(屏障面膜)呼吸2次,方法正确有效,每次通气,1S

  8、判断循环征象(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眼球、咳嗽等8S,数数:

1001,1008。

  9、胸外按压(正确定位胸骨下1/3,按压深度4-5cm,按压速度100

  7

  次)

  10、2分钟完成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按压呼吸为30:

2(时间2分钟,5S)。

  11、复检(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眼球、咳嗽等8S

  12、报告评委:

现场心肺复苏有效,操作完毕。

  注:

全部操作时间要求在160,170秒完成。

  1001=1秒、呼吸及判断数数:

1001,1004、1001,1008、按压数数:

11,10数3次。

21,20数3次。

  操作人员膝关节平患者肩水平。

  《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内容范文四》

  323

  述评

  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3)

  ——进一步生命支持:

复苏后的治疗

  沈洪

  通常人们习惯称基本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

  后为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support,ACLS)。

习惯可以作为

  8

  延用最强有力的理由,究其实际意义,何为ACLS在完成BLS,即初级A、B、

  人工通气、心脏按压、电击除颤)的基础上,相继需要进行ACLS,也就是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以C、D(开放气道、

  及处理复苏后的问题。

BLS成功的标志是自主循环恢复(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林林总总,最终的结论未必使人完全满意,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为其提供循证依据。

1复苏药物的评价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已广泛用于心肺复苏(CPR),虽然尚未有人类安慰剂的对比研究,却仍被认为对各类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是有效的。

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CPR指南推荐首次静脉推注(静注)肾上腺素标准剂量为1mg,且提出两次应用肾上腺素的时间间隔为3,5min;如1mg肾上腺素无效,使用更大剂量肾上腺素可能会有效,应逐渐增加剂量(1、3、5mg),直接使用中等剂量(每次5mg,而非原来的1mg),也可根据体重增加剂量(011mgkg)。

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是基于其可增加冠状动脉(冠脉)血流量,增强血管紧张度以利于促使ROSC。

但有8个随机临床研究(9000多例心搏骤停患者入选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剂量组相比,初始大剂量组对患者出院存活率和神经系统恢复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故是否需要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至今尚难定论。

其不利因素是可增加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在复苏后期可能导致高肾上腺素状

  9

  态。

肾上腺素仍作为复苏的一线选择用药,如果需要气管内给药时初始剂量至少应为210,215mg或013mgkg。

  血管加压素:

由于血管加压素可增加冠脉灌注压、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心室纤颤(室颤)幅度和频率及大脑供氧,可以在标准心脏按压、人工通气、除颤和注射肾上腺素无效时提高ROSC,因而被认为是与肾上腺素相比在心搏骤停时可能同样有效的一线选择药物。

在1mg肾上腺素对ROSC无效时常可考虑应用40U的血管加压素。

有研究发现,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搏骤停患者使用血管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较肾上腺素组要高40%。

并认为,心搏骤停患者CPR时潜在的缺血程度复杂,优先选择血管加压素要比使用肾上腺素效果好。

但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有交互作用,特别是在长时间缺血情况下,两者联合使用的效果是单用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的3倍。

  一项1999—2002年涉及1219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中进行了随机分组研究。

两组临床特征基本相同,主要终点为入院存活率,次要终点为出院存活率。

589例用血管加压素40U,597例给予肾上腺素1mg。

血管加压素组和肾上腺素组室颤患者入院存活率分别是4612%和4310%(P=0148);两组无脉搏电活动患者的入院存活率分别是3317%和3015%(P=0165)。

而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血管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显着高于肾上腺素组(2910%

  10

  比2013%,P=0102),出院存活率亦然(417%比115%,P=0104)。

在试验用药后尚无ROSC的732例患者中,加用肾上腺素可使血管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2517%比1614%,P=01002)和出院存活率(612%比117%,P=01002)均显着增加,而单用肾上腺素组入院和出院存活率均无增加;两组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状态大致相似。

血管加压素能否替代肾上腺素的结论悬而未决,起码二者同时使用要比单独使用对改善预后更加有益。

若二者均使用后无效,再考虑使用其他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排血量的增加或降低取决于血管阻力、左心功能和机体反射。

收缩压作者简介:

沈洪(1958),男(汉族),上海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324去甲肾上腺素失活。

如果发生药物渗漏,应尽快给予含5,10mg酚妥拉明的生理盐水10,15ml,以免发生坏死和组织脱落。

  多巴胺:

多巴胺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有Α受体、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作用。

在复苏过程中,由于心动过缓和ROSC后的低血压状态,通常选用多巴胺来治疗。

使用时多与其他药物(包括多巴酚丁胺)合用作为复苏后休克治疗的一种方案,可以纠正和维持体循环灌注和氧的供给。

多巴胺的推荐剂量为5,20Λgkg1min1,超过10Λgkg1min1可导致体循环和内脏血管的收缩,大剂量多巴胺可引起内脏

  11

  灌注不足。

曾以2,4Λgkg1min1用药剂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尽管偶尔可见尿量增加,但并不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善,已不建议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2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

荟萃分析表明,利多卡因可使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减少13,可使近50%的患者不再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但却未能使其总病死率降低。

一项数据分析显示,利多卡因虽能降低室颤发生率,却同时有使病死率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心脏收缩力减弱有关。

因其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已不建议给心肌梗死患者常规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另两项研究提示,利多卡因对终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室速无效,同时在治疗室速时,静脉注射普鲁卡因酰胺和索他洛尔较利多卡因效果更好。

故认为,利多卡因对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有效,主要为以下4种情况:

心功能正常;心功能异常,但为单形室速;QT间期正常;QT间期延长。

而利多卡因并非为首选药物。

  胺碘酮:

胺碘酮可作用于钠、钾和钙离子通道,对Α受体和Β受体也有阻滞作用,可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洋地黄无效时,胺碘酮可控制心室率。

对心搏骤停患者,如持续性室颤或室速,在除颤和应用肾上腺素无效后,建议使用胺碘

  12

  酮。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多形性室速和不明原因的复杂心动过速。

可作为顽固性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电转复的辅助治疗,及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药物。

可控制预激房性伴旁路传导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更适宜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如射血分数小于0140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征象时,应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项随机、前瞻性、双盲、设对照的ARREST试验(AmiodaroneintheResuscitationofRefractorySustainedVentri

  cularTachyarrhythmias)入选了504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两组室颤或室速均为3次电转复无效而接受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患者。

给药或安慰剂时间分别为2114min和2015min,胺碘酮或安慰剂组入院存活率分别为4410%和3410%(P=0103)。

胺碘酮治疗被认为是提高入院存活率的独立指标(相对比值为116;95%可信区间为111,214;P=0102),但出院存活率因例数关系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在另一项随机、双盲、设对照的ALIVE试验

  (AmiodaroneversusLidocaineinPrehospitalVentricularFibrill

  ationEvaluation)中,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组入选病例分别为180例和167例,均为院前室颤或室速3次电转复无效患者。

从发病至给药时间为24min,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组入院存活率分别为2218%和1210%(P=01009)。

这一结果更加确立了

  13

  胺碘酮在抗致命性心律失常中的重要位置。

对电转复或血管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室颤或室速可应用胺碘酮。

院前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较利多卡因或对照组能改善存活率,并能预防心律失常复发,但与利多卡因比较,胺碘酮有轻度降血压作用,故不支持在低温时使用胺碘酮。

  阿托品:

无论有无心脏活动,阿托品可以增加心搏骤停患者ROSC和存活率。

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素后,使用阿托品组入院存活率为1410%,而未用组为0。

另一项前瞻、设对照、盲法电击致无脉性电活动动物研究显示,用阿托品可使ROSC率达9110%。

故认为心搏骤停患者使用阿托品可使ROSC和存活率增加;心搏骤停和缓慢性无脉电活动时使用剂量110mg静脉注射;若持续性心搏骤停,在3,5min内重复给药,仍为缓慢心律失常,可每间隔3,5min静注1次015,1mg,至总量0104mgkg。

总剂量3mg(约0104mgkg)可完全阻滞人的迷走神经,完全阻断迷走神经的剂量可逆转心搏骤停。

  3复苏后的某些问题

  ROSC仍距离复苏最终的成功相差甚远,复苏患者能否生存出院,能否不留神经系统残疾,涉及复苏后的很多问题,明确的结论却不多,只能列举部分讨论颇为集中的内容。

  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PO2)并不能够反映静脉血低PO2或组织缺氧,也不能监测和反映心搏骤停

  14

  325患者的预后;静脉血pH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动脉血气更能反映组织的实际变化。

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是反映心排血量的一项很好检测指标,但却与动脉PCO2无相关性;PETCO2监测可更安全、有效地评价CPR时心排血量,可作为CPR时ROSC的一项预后指征。

  对心血管系统的评估:

必须进行较完整心血管、系列生命体征和尿量检查,认真比较12导联心电图前后的变化,检查X线胸片、血生化(包括血钙、镁、心脏标记物水平)。

由于心搏骤停或低灌注时会出现心肌缺血,从而使心脏标记物水平升高。

应根据病CPR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定患者经连续复苏努力后是否有效。

情重新评价当前和以往的药物治疗情况。

  血糖控制:

CPR后的危重患者应经常监测血糖变化,高血糖症时应静脉输胰岛素予以控制,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调整治疗,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血糖应控制在414,616mmolL。

低温治疗可以诱导血糖升高。

  碱性药物应用:

虽有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复苏时应用碱性药物可增加ROSC,或增加除颤成功率、延长存活时间,但尚无人类研究证实其能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故不建议心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碱性药物,对心搏骤停的患者在用肾上腺素前可静脉用碳酸氢钠(1mmolkg)。

  低温治疗:

对ROSC却无意识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

  15

  者应予32,34,24h内可C低温治疗,低温在12

  能是有益的。

输注4生理盐水(30mlkg)是降温的最简单方法,通常可降低中心温度115。

低温治疗可改善心搏骤停后的神经预后和存活率,但低温也会出现某些并发症,如增加感染机会,使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凝血功能障碍和高血糖等。

复温时要缓慢,复苏后患者要严格避免高热,为防止出现高热可考虑给予退热药物。

  镇静和麻醉:

这可能会增加患肺炎的机会或改变气道局部的防御力,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后即行镇静治疗可能是有益的,但应在12,24h内撤除。

由阿片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纳洛酮可在几分钟即逆转其作用,从而改善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目前尚未证实纳洛酮能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但却无害,在标准CPR或ACLS时可以考虑使用。

  补液治疗:

由室颤导致心搏骤停时不提倡常规补液治疗,此举可能有害无益。

但低血容量所致心搏骤停或无脉性电活动时补液可以增加心排血量。

曾有的几个小规模临床研究都未有充分证据支持或反驳心搏骤停时常规补液的利弊。

  体表起搏:

此法被推荐在急诊治疗不稳定缓慢心律失常,直至安装了经皮或静脉的起搏器。

有持续房性心律的缓慢心律失常导致低心排血量或无脉性电活动时,应用体表起搏有助于心脏按压产生适当的血循环。

体表起搏被视为ACLS的手段之一。

  16

  复苏后心血管处理注意问题:

心搏骤停后的心功能不全类似于心肺旁路术后“心肌顿抑”。

有实验表明,多巴酚丁胺、氨利农、米利家对复苏后期有益,但应慎用。

为避免复苏后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应选用适当心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利农、米利家的有益作用缘于其增加正性肌力、扩血管和提高心排血指数。

多巴酚丁胺剂量不宜过大(初始量5mgkg-1min-1),以免出现心动过速。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者以应用降低后负荷和扩血管药优于使用血管收缩剂,以免增加心肌耗氧使心排血量降低。

  (未完待续)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

李银平)

  启事

  爱尔血液灌流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学习班

  爱尔血液灌流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在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已成功举办了8届,学员反映良好。

为进一步提高血液灌流整体水平,我厂将于2005年9月23—28日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九届全国学习班,届时将邀请郑法雷、王质刚、段钟平等京、津着名血液净化专家进行讲座与学术研讨。

主要研讨内容是血液灌流领域内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期间安排见习,并可获得中华医学会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5分。

  会议时间:

2005年9月23(全天报到)—28日(撤离)。

  17

  名截止日期:

2005年9月10日。

会议地点:

北京普天宾馆(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路2号)。

会务费:

600元(含资料费、学分证费),学员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联系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建国道158号;邮编:

065000;联系人:

徐飞;手机:

[1**********];

  电话:

(0316)[1**********](兼传真)。

  (廊坊市爱尔血液净化器材厂)

  《最新心肺复苏修改内容范文五》

  2010版心肺复苏与2005版比较修改的内容: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18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7、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A-B-CC-A-B

  《二十十五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范文六》

  2015心肺复苏指南核心更改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更改

  2015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流程由“检查反应检查呼吸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检查脉搏CPR”更改为“检查反应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CPR”。

CPR的顺序仍为“按压(Compression)气道(Airway)通气(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