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786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昭通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市级联考】云南省昭通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干冰升华C.蜡烛燃烧D.冰雪融化

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4.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B.高锰酸钾C.氧气D.氯酸钾

6.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8.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B.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9.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蒙牛”优酸乳B.“雪花”啤酒C.液氧D.清新的空气

1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粒子

11.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D.

加热液体

12.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S+O2

SO2B.2HgO

2Hg+O2↑

C.3CO+Fe2O3

2Fe+3CO2D.2HCl+CuO=CuCl2+H2O

13.下列实验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4.“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A.Cr2(SO4)3B.CrCl2C.Cr2O3D.K2CrO4

15.X物质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为原料按下列反应Sb2O3+2H2O2=X+2H2O可制取X物质。

试确定X的化学式

A.Sb2O5B.SbO2C.HSbO3D.H3SbO4

16.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

A.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B.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C.液化气泄漏时开灯查找漏气部位D.禁止旅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飞机

17.【最新】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8.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A.

B.

C.

D.

19.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不正确的是()

A.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燃烧等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D.危害:

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20.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二、填空题

21.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氖元素_____;

(2)3个氮原子_____;

(3)四个氧化铝分子_____;

(4)三个亚铁离子_____;

(5)硝酸根离子_____;

(6)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2.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位置(填序号)。

a.金刚石b.水c.二氧化硫d.食盐e.二氧化碳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________。

(2)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_____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5)煤燃烧时产生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2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请回答: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检验。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变成___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3)硒元素与第二周期的__________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三、实验题

25.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_____。

(2)推广使用天然气可以减小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填字母)。

A太阳能飞机B柴火取暖C风力发电

(4)下列做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是_____。

A汽车限号行驶B垃圾分类回收

C减少化石燃料使用D倡导节约用水

(5)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①出现燃烧现象的是_____。

AY型试管中的白磷

BY型试管中的红磷

C烧杯底部的白磷

②燃烧着的磷会逐渐熄灭,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

③该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

④请写出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6.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____________(填序号)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收集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若用C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气在很多领域用途广泛,实验室用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取氮气。

①实验室制取氮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收集氮气时可用排水集气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

除排水集气法外,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7.育才中学的某研究小组在探究维生素C水溶液的酸碱性时,不慎误把维C泡腾片(保健品。

主要成分如图所示)当做维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结果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引起了该小组同学的探究性趣。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青说:

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

小丽说:

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

小亮说:

不可能含有H2和CO,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最后研究小组的同学共同认为:

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由实验②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

四、计算题

28.实验课上某同学做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要使120g氧化铜完全还原,至少需要碳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2.C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故答案选择C

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

3.C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O、Si、Al、Fe,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故选C。

考点:

元素的含量

4.C

【解析】

试题分析:

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考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5.A

【详解】

A.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符合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氧化物;

B.高锰酸钾由金属和酸根组成,属于盐;

C.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D.氯酸钾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属于盐。

故选A。

6.D

【解析】

试题分析: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若木条燃烧正常,则是空气,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选D。

考点: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点评: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通过火焰的不同现象来区分,氧气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7.B

【解析】

试题分析: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选B。

考点:

原子的结构。

点评: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8.B

【解析】

试题分析:

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考点:

环境保护

9.C

【解析】

【详解】

A.“蒙牛”优酸乳是蛋白质与水等一些列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

B.“雪花”啤酒是酒精、水、啤酒花等一些列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

C.液氧是由氧气分子单独构成的,属于纯净物;

D.清新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一些列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选:

C。

10.D

【详解】

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

B、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比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错误;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错误;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粒子,比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A错误;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应是左物右码,B错误;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一浸、二握、三看”,C正确;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D错误。

故选C。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12.A

【详解】

A、S+O2

S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2HgO

2Hg+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3CO+Fe2O3

2Fe+3CO2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2HCl+CuO═CuCl2+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D

【分析】

【详解】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出现水雾,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选D。

14.D

【解析】

SO4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2)×3=0,则x=+3;氯元素显﹣1,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y+(﹣1)×2=0,则y=+2;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z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z+(﹣2)×3=0,则z=+3;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w+(﹣2)×4=0,则w=+6。

15.A

【详解】

因为该反应中只涉及三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已知化学式可得,X的化学式中,锑原子的个数应为2,氧原子的个数应为3+2×2-2×1=5,氢原子的个数应为2×2-2×2=0。

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

Sb2O5。

故选A。

16.C

【详解】

A、油、纺织物属于可燃物,汽车加油站、纺织厂应该严禁烟火。

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含量高时易造成窒息死亡,所以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夜晚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检查;因此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详解】

A、青蒿素(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正确;

B、青蒿素(C15H22O5)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C、青蒿素(C15H22O5)中碳氢氧原子个数为15:

22:

5而非质量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一定不等于原子个数比,计算时要注意,这样可以避开计算),错误;

D、青蒿素(C15H22O5)中碳氢氧元素质量为(12×15):

(1×22):

(16×5)=180:

22:

80,所以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正确;

故选C。

18.C

【详解】

A、因为白磷燃烧的时候产生了大量的热,所以怕瓶子突然受热而炸裂。

细沙或者少量的水有吸收热量的作用。

而白磷没有燃烧,就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没有气体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选项错误;

C、铁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其质量减轻了,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选项正确;

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氢气被收集在气球中,没有逸出,故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选项错误。

故选C。

19.B

【详解】

A、对比两物质的化学式,可归纳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A正确;

B、对比两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不能燃烧;而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能燃烧;故B不正确;

C、对比两气体的用途,可归纳出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故C正确;

D、对比两气体的危害,可归纳出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CO2与CO的组成、性质、用途、危害四个方面归纳与比较可以非常全面的认识这两种物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与比较的学习能力。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A.红磷停止燃烧后立即打开止水夹是错误的叙述,这样测量的体积偏小;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或硫是错误的叙述,这样不会造成明显的压强;C.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是正确的叙述;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是错误的叙述,会造成水进入集气瓶小于五分之一;故答案选择C

考点: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

21.Ne3N4Al2O33Fe2+NO3-

【详解】

(1)氖元素的符号为Ne,故填:

Ne;

(2)3个氮原子就是在氮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

3N;

(3)四个氧化铝分子就是在氧化铝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4,故填:

4Al2O3;

(4)三个亚铁离子就是在亚铁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

3Fe2+;

(5)硝酸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

NO3-;

(6)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debac

【详解】

(1)食盐具有咸味,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2)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煤燃烧时产生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

(1)d;

(2)e;(3)b;(4)a;(5)c。

23.2H2O

2H2↑+O2↑氢气2:

1活性炭煮沸肥皂水

【详解】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

1。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降低;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24.3478.96得阴氧

【详解】

(1)硒元素的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故填:

34;78.96。

(2)x=34-2-8-18=6,硒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故填:

得;阴。

(3)硒元素与第二周期的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

故填:

氧。

25.石油CH4C2H6OACABCA空气不足燃烧需要可燃物与充足的空气接触,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P+5O2

2P2O5

【详解】

(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故答案为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6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氧原子是7个,反应前应该是7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C2H6O;故填:

CH4;C2H6O;

(3)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是利用了新能源;太阳能飞机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等,是利用了新能源;故填:

AC;

(4)环境污染主要指的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光污染等;

A、采用汽车限号行驶,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减少了空气污染;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不但回收了可再利用的资源,而且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C、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的排放,从而减少了空气污染;

D、倡导居民节约用水是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而不是减少水污染的方法,因而不能减少水污染;

故填:

ABC;

(5)①烧杯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烧杯底部的白磷没和氧气接触,故选A;

②随着燃烧氧气逐渐被消耗,所以白磷熄灭;故填:

空气不足;

③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充足的空气接触,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

4P+5O2

2P2O5

26.导气管②③E2KClO3

2KCl+3O2↑CaCO3+2HCl=CaCl2+H2O+CO2↑A用气囊收集

【详解】

(1)仪器a是导气管;故填:

导气管;

(2)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故填:

②③;E;

(3)装置C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因为试管口没有棉花团,所以是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2KClO3

2KCl+3O2↑;CaCO3+2HCl=CaCl2+H2O+CO2↑

(4)①实验室用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取氮气,属于固液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A来制取;故填:

A;

②氮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收集氮气时可用排水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处排水集气法外,还可用气囊收集;故填:

用气囊收集。

2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有毒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不能;若生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详解】

小丽说:

不可能含有N2,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小亮说:

不可能含有H2和CO,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有毒;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由实验②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若生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28.9g

【详解】

设需要碳的质量为x

x=9g

答:

至少需要碳的质量为9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