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78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课程论文

报告完成人甘瑶、何扬、景施阳

专业物流管理年级2010级

学号*****10214、*****10215、*****10221

成绩

调查报告题目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年月日填

 

摘要

农业作为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就已经是其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

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必然发展要素。

近几年,国家通过减免农业税、限制农耕地的用途等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农业的发展需要长久的,多方面的战略,所以本文旨在从农产品的流通体制着手,分析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情况,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体系冷链物流

 

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选题背景

农产品流通环节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生产产品的价值能否实现。

尤其对于农产品来说,农产品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较强,供给缺乏弹性,抗风险能力弱,所以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能否顺利的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收入问题。

农产品流通作为农村流通的一个部分,其是否达到最优是保证农产品市场实现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物价不断上涨,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涨的最快。

虽然有很多是投机行为导致,不过总体趋势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市场上生鲜的价格居高不下,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普遍遇到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生产环节难以控制、产品质量难以追溯等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为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组织化程度,提出冷链建设、加工配送、产销对接和信息引导等几点建议。

所以,本组从农产品流通体制入手,从调查分析中发现流通渠道中的不合理现象,最终提出解决方法,以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

二、选题意义

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宏观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流通行业已经从之前的末端行业逐渐转变成为现如今的朝阳产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自然是一个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问题,不仅如此,农产品流通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倍受青睐的研究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农民增产不增收,城乡差距较大,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村作为弱势区域、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这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全局性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例如农产品流通中市场组织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流通主体薄弱无序,流通渠道单一,流通信息化建设落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与掣肘。

改善农产品流通现状,才能使农产品安全、方便、高效地进入消费领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最终全方位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能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对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的演化历程

实现农产品使用价值的关键是流通环节是否得以成功运行。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阶段,农产品流通受到严格行政限制,农产品无法自由流通,农产品生产、销售无法反映市场需求变化,这种状况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与市场严重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迅猛发展。

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局面,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流通体制。

流通渠道呈现多元化姿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研究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发展,对于向产业化经营方向转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逐步探索和发展的,每一个制度变迁阶段都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统一的计划购销时期(1953~1977年)

从1953年开始,农产品出现供需紧张,为控制这一局面,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国农产品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的流通政策。

农业的发展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这一时期基本上采用了农产品计划供应的方式,将农产品流通直接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实质上否定了农产品的商品交换性质,农产品基本上不存在随行就市的自由交易。

(二)过渡时期(1978~1984年)

这一时期是我国由计划调节向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阶段,国家逐步减少了统购统销和限售的品种和数量,缩小国家收购农产品的范围。

在过渡时期,由于政策的放宽,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剩余农产品大量出现,农村集贸市场和传统农副产品市场也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交金额增长迅速。

(三)双轨制时期(1985~1997年)

这一阶段,废除了传统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调节机制,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两种交易方式并存。

统购统销制使生产、消费、需求相脱节,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所以,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实行合同订购与市场收购的“双轨制”方式,使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大大加快。

随后,农产品购销走出“双轨制”,进入全面的市场化阶段。

但在1994年后,以市场化为目标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并未顺利付诸实施,并由此导致粮食供需缺口扩大,引发粮食大幅上涨。

所以国家再次强化了对市场的介入。

(四)深化改革时期(1998~现在)

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由于企业严重亏损,原有的国有粮食财政负担沉重问题再度愈演愈烈。

因此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政策,通过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加强农村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来进行控制。

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和物流等搞活农产品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等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同时规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运行。

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流通环节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产品物流中流通环节过多,从农户到消费者中间最少要经过4道环节,首先菜商会寻找代理公司,这期间会发生代理费用。

之后代理商为菜商收购蔬菜,主要根据当天批发市场的蔬菜报价,与菜商协商收购蔬菜的数量和价格,通过批发市场采购模式或直接到地头采购模式为菜商收购蔬菜,代理商并对蔬菜进行包装整理。

然后经过代理商和菜商协议运输等费用并进行装车,从而完成蔬菜由农户到产地批发市场的整个过程。

限于研究经费缺乏以及调查途径和数据所限,具体各项费用支出参照表1王学真等2005年的由山东寿光到北京的调查结果,作为二手资料进行使用。

表1蔬菜批发市场费用统计表

项目

15吨位车

20吨位车

30吨位车

均值

比例(%)

代理费

100

150

200

150

2.3

租车费

340

510

680

510

7.9

收菜费

300

390

540

410

6.3

交易费

100

150

200

150

2.3

加工整理费

550

650

700

633

9.7

包装材料费

3500

4000

5000

4167

63.9

车辆联系费

100

100

100

100

1.5

装车封车费

110

120

160

130

2.0

食宿费

200

200

200

200

3.1

电话费

67

67

67

67

1.0

合计

5367

6337

7847

6517

100.0

平均(元/吨)

358

317

262

312

为不失一般性。

还有一些环节图1中并未显示,如由销地批发市场到小型果蔬便利店中间还可能出现一道批发环节。

流通环节过多可引起以下几点问题:

1.终端采购成本较高

据测算果蔬流通中每增加一道环节,约加价5%,环节过多的直接结果就是层层加价,导致终端采购成本较高。

尤其是最后一道环节,即从销地批发市场进入超市的过程中,果蔬价格几乎呈翻倍增长。

这部分的成本增长表面是加在了终端采购成本上,实际上却是由消费者来承担了,也直接导致了近些年生鲜价格居高不下。

我们小组对沃尔玛超市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到表2数据。

表2蔬菜各流通环节价格比较(元/500克,元)

品种

产地批发市场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

超市零售

价格

销售额

价格

销售额

价格

销售额

芹菜

0.50

117

0.65

143

1.10

220

大白菜

0.45

105

0.75

165

0.75

150

黄瓜

1.00

234

1.50

330

1.80

360

茄子

0.70

164

0.90

198

1.45

290

西红柿

0.70

164

1.00

220

1.65

330

土豆

0.40

94

0.50

110

0.68

136

青椒

1.05

246

1.00

220

2.00

400

豆角

1.70

398

2.30

506

3.80

760

总计

1522

1892

2646

由表2不难发现蔬菜沿着供应链由下游向上游流通,其价格也是逐渐增高的。

而且,每个环节的平均费用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为蔬菜由农户到产地批发市场过程中平均费用为312元/吨,从产地运往销地批发市场过程中平均费用为100元/吨,在销地批发市场所发生的费用为52元/吨,零售环节费用支出为214元/吨。

由此可见,流通渠道越长,渠道成本越大,从而使得菜价得到了不必要的增长,最终导致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局面。

此外,2011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1.O%而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环比上涨2.8%。

从2009年8月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就出现了较大增长,是目前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2.农产品损耗增大

一般情况下,每经过一道环节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装卸、搬运及配送等物流作业。

每一次作业都会导致损耗的发生,那么由物流环节过多所导致的损耗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大。

大多数农产品在保鲜方面又都有着较严格的要求和时限,需要较完备的冷链系统,即需要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通俗地说,就是食品在从生产后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里,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我国冷链系统的打造还处在初级阶段,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大量的初级农产品几乎都是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流通。

在发达国家,食品和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率达到80%-90%,中国只有10%左右,差距相当大。

中国的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在25%左右,在美国只有2%到3%,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

冷链系统的缺乏不仅使农产品在过多的运输环节的损耗增大,还迫使大多数农产品都必须在短期甚至当天销售完毕,供应过多的农产品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浪费,据了解,国外蔬菜流通领域的损耗率在1%以内,而我国则超过了10%。

3.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

我国大多数农产品是散装上市,既无包装,也无标识,更没有商标,消费者无法辨认市场销售产品质量好坏,而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很难溯源追究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再从检测情况看,大多数农产品检测中心设备尚需完善,很多县级检测机构建设尚未启动,多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无检测设备,尤其缺乏专业检测人员以及专业的检测技术培训,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推进。

(二)从信息角度分析

个人电脑在当今社会逐渐普及,互联网已逐步伸入到农村,但是基层的大队、小队及农户几乎仍处于互联网的盲区。

由于信息化落后,农民了解供应信息靠打听,了解需求状况靠经验。

信息传递方式落后,传递效率不高,获取的信息不完全。

地方政府也没有为农户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农户生产盲目跟从的现象还将持续下去。

这使现有流通模式信息流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供给信息与需求信息分别为单向传递;二是信息传递的纵向环节多,横向联系少。

该问题会产生以下结果:

1.信息滞后与失真

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为单向传递会导致信息滞后和信息失真,不可避免地产生牛鞭效应,将市场风险放大。

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信息是从消费终端流向生产端的,最终的农产品供给者农民接受到需求信息时,信息已经经过了多个环节的传递,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失真。

而农民对需求信息做出的反应,又要经过几个环节才能表现在市场上,此时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是信息落后导致的结果。

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导致需求信息随传递次数的增多而逐渐放大。

近几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流通环节的信息滞后与失真是重要原因之一。

2.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传递的纵向环节多、横向联系少将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

如:

经过升级改造,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多数具备信息收集和发布功能,但仅限于服务本批发市场,批发市场信息系统的标准与接口各不相同,导致信息很难共享。

由于没有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想查询到合适的供给对象,理论上需要对所有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搜集。

这将大大提高信息搜寻成本与交易费用。

(三)从资金角度分析

目前生产与消费两端均是以现金结算为主,很少使用电子结算。

在流通中间环节,尽管政府鼓励电子结算,并在批发市场建设电子结算中心,但电子结算的使用率仍然偏低。

很多批发市场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

即使一些拥有现代化信息系统与结算系统的大型连锁超市,在产地有时也不得不采用现金结算。

如:

北京物美集团的直采人员。

带着大量现金到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

与农民直接进行现金交易。

落后的资金交易方式,明显拉低了农产品交易的效率,为农产品大额订单的实现带来了难度,还为农产品交易带来其他不便。

另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支持,流通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等困难,目前尚无通畅的渠道来提供金融贷款服务。

(四)从其他角度分析

1.农产品市场规划和建设滞后。

流通体系中各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农户既是生产主体又是流通主体,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上的各自为战,财力、物力、人力的相对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布局散乱无序等问题愈发显得突出,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市场组织要么是政府主导型的,行政干预过强;要么是自主经营型的,盲目、无序、垄断,没有形成竞争有序,兼顾企业、农户利益的有机机制。

2.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

国内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农产品缺乏深加工。

据调查,为保证农产品不断档脱销,农产品超市经营的基本需求是规模化,但国内农业生产环节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为主,这必然导致组织化水平较低,影响“农超对接”拓展。

3.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为主,萝卜青菜装筐就卖,加工链条短、产品单一、技术水平较低。

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的寥寥无几,主要靠贴牌生产,没有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没有市场主导权。

而如表1所示,所调查的156人中,过半的消费者选择在品牌专柜购买生鲜,这些消费者表示,有品牌的生鲜产品给他们质量上的可信度高,缺少品牌的依托,农产品无法形成质量保证体系,严重影响了农产品销量。

表3生鲜品农贸市场购买者的购买选择

主要在商贩摊位

主要在品牌专柜

两者并重

合计

人数

57

67

32

156

%

36.5

42.9

20.5

100

 4.国内大型超市的“门槛”仍然较高。

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大型连锁超市征收高额进场费,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公开现象。

中国农户的生产,仍以分散化的“一农一户”为主,盈利能力单薄,无法承担超市高昂的进场费,也没有能力拓展这一渠道。

由表2和表3所提供的调查数据,城市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时,有接近二分之一的人会选择超市。

超市无疑是农产品销售的一大重要渠道,因此超市进场费对农产品销量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产能,还有市场的拓展。

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地点的选择

只在超市

只在农贸市场

两者兼有

合计

人数

10

26

291

325

%

3.1

8

89.5

100

表5消费者购买各类生鲜食品的地点

总人数

主要在农贸的人数

主要在超市的人数

两者并重的人数

主要在农贸的人占比(%)

主要在超市的人占比(%)

两者并重的人占比(%)

水产品

325

194

72

59

59.7

22.2

18.2

水果

325

269

27

29

82.8

8.3

8.9

蔬菜

324

146

103

75

45.1

31.8

23.1

肉类生鲜品

324

156

127

41

48.1

39.2

12.7

冷冻食品

306

53

217

36

17.3

70.9

11.8

另外,超市巨头对果蔬产品基地的总面积有着苛刻要求,并对每一级别的果蔬规格也有精确的标准,同一区域品牌必须能提供系列产品。

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它们还希望果蔬能延长上市期,比如提前1至2个月上市,这样给农户种植增加了许多难题。

5.专业化服务不够。

目前,我国各农产品产地缺乏具有规模的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和加工企业,缺乏专业合作化服务组织,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诸如此类,导致生产和市场严重脱节,出现增产不增收及增产难增收的局面。

6.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有待完善。

据调查,目前,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的进项增值税的政策,但执行中存在困难。

一方面,合作社往往无法开具足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存在地区分割,增加了连锁企业的税收负担。

五、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农民市场流通意识的培训

有关单位应该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将相关知识向其传授。

并积极推广计算机的应有,使得农民更加的与现代化接轨,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理念带到农村,使农民具备市场流通意识,具备对计算机的使用技能,使得他们得以更加关注流通环节,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从而根据市场信息进行生产环节的控制,最终实现流通环节的系统运营效率。

比如在科技普及与推广中,要不断联络各类科教部门,如市科协,农技站,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举办各类特色产业的科技知识讲座,把新成果、新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并请科技人员前来实地指导,以取得最佳的科技效益。

村两委也应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事事应走在村民前面,为村民带好头,为村民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服务,为村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二)加强冷链系统建设。

生鲜物流中的我污染和腐烂变质向来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占有很大比例,也很受各界重视。

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必须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全程管理和监管体系构建,加强冷链物流全程管理和监管体系构建。

每年农产品的损耗至少700亿元人民币,还有人测算是1000亿。

我国有7亿多农民,相当于每个农民100元钱。

如果把损耗降低下来,农民人均就能增收100元。

农产品流通对物流的要求很高,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和保鲜的冷链运输,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为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根本途径,所以应把冷藏、冷冻、冷链运输这方面作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

冷链物流的改善,将是实现农产品电商模式的重要保障,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提供助力。

(三)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加强产销衔接,推进农超对接实现。

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发展滞缓的症结之一。

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烂性、价值易逝性等特点,过多的流通环节,将会造成农产品损耗过高;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直接拉高了农产品的运输价格,提高了物流成本,这些成本都将会转嫁给终端消费者,最终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为了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应出台相应政策,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

与传统的流通方式相比,农超对接回避了从货物流转中赚取差价的各级批发商,同时,减少中间环节,也减轻了货物在流通过程当中的损耗。

因此,能降低流通成本。

采用农超对接的方式,是直接去农村合作社、基地进行采购,了解采购源头,因此,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障。

另外在农超对接的过程中,产生了规模化种植和经营的农业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因此,产品品质更高。

前瞻网认为农超对接模式能够有效的使得市场、连锁超市和农户三方受益,是未来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并且受到国家农业部和商务部高度重视,重点扶植,发展前景可观。

截止目前,通过农超对接进行流通的生鲜产品占市场生鲜产品流通总量的比重不足15%。

超过85%的行业成长空间中,将裂变出大量的投资机会。

流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试点连锁超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产业基础牢、产品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好、农户成员多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定期举办专卖场对接洽谈会、产品展示推介会等形式,为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对接平台。

连锁超市要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信息、加工包装技术、运储以及价格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和优惠。

要优化政策环境,支持农超对接冷链系统、配送中心、检验检测等方面建设,对农超对接税收、信贷、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要加强总结宣传,扩大农超对接影响力,加强工作总结和交流。

(四)加大对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完备和便利的基础设施。

所以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为此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要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

(五)建立农村合作组织,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

在农产品进行了市场化的成果中,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组织,一是以村组集体组织为核心,以农户为成员,以组织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组织形式;二是以大户为核心,以专业户为主要成员,以某种专业品的加工、流通为内容而形成的组织形式。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户的小生产、小流通转化为大生产、大流通。

使得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因此更有效的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

试点连锁超市要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自有鲜活农产品品牌,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增强消费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

(六)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信息平台

必须对现有的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