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题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806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种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育种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育种题库.docx

《育种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种题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育种题库.docx

育种题库

云南农业大学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选择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选择的主要方式有顺次选择、独立淘汰选择、指数选择。

2.品种群体的变异来自自然杂交和突变。

3.配合力又叫组合力,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种。

4.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没有选择、突变、迁移等因素干扰时,则基因(A、a)频率及三种基因型(AA、Aa、aa)频率保持恒定,各代不变。

5.群体改良的实质是提高群体优良基因的频率。

6.辐射对生物的诱变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7.以抗病育种而言,作物病害与发病条件、寄生物的致病力、寄主的抗病力都有密切关系,而寄主与寄生物的关系则是抗病育种的核心问题。

8.垂直抗病性的遗传机制由主基因所支配,而水平抗性的遗传机制由微效多基因所支配。

9.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多表现为数量遗传,目前作物品质改良的方法仍以品种间杂交育种为主。

10.对于粮食作物的营养品质主要是以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11.油料作物籽粒的营养品质,以脂肪含量及必需脂肪酸组成为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

12.普遍认为,具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中等湖化温度和较软的胶稠度的籼稻;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低湖化温度和软胶稠度的粳稻,适合我国大多数人的口味,也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

13.油米作物中的油酸和亚油酸是对人类有益的脂肪酸。

14.品种混杂退化的根本原因是:

没有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严密的种子管理制度。

15.原种生产程序,经过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的称为3年三圃制,常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

16.原种生产程序中,由株行圃去劣混收直接升入原种圃则称为2年二圃制,常用于自花授粉作物。

17.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有提高繁殖系数和异地异季加代法。

18.群体改良的实质是提高群体优良基因的频率,而优良基因频率增加的基础在于选择和基因重组。

19.“三低一高”油菜中“三低”指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低亚麻酸;“一高”指含油量高。

20.稻米食用品质的主要决定因子是直链淀粉含量。

21.杂交育种按其遗传原理可分为组合育种和超亲育种。

22.生态条件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复杂,但其中与作物生长发育最密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日照。

23.一般认为,选育小麦高产品种,在寒冷、少雨、病虫害较轻的地区宜选育穗重型品种,在温暖、多雨、病虫害严重地区,宜选育多穗型品种。

24.改良无性繁殖作物有效途径是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

25.低纬度地区的麻类引到较北的高纬度地区种植,其开花期将延迟。

26.多倍体育种中,异源多倍体一般易鉴定,育性是一个易于鉴别而又可靠的形态标志。

27.根据来源可将种质资源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28.杂交制种的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高秆作物隔离。

29.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鉴定是选择的依据。

30.系普法是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杂种后代最常用的选择方法,混合法用于自花授粉作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1.系统选育的实质是优中选优和连续选优。

32.雄性不育性有质核互作和核型两大类。

33.非轮回亲本(供体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

************************************************************

1.远缘杂交的三大困难是远缘杂交不易成功、杂种生活力弱,容易夭亡、杂种后代分离大时间长,不易稳定。

2.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变异、遗传、选择,也是作物育种的基本理论。

3.选择的基本方法是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

4.杂交后代选育的方法很多,应用较广的有系谱法和混合法。

5.从抗病性与病原菌相互关系上看,抗病性可分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6.纯系的存在,必须有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完全自花受精;第二产生纯系最初的个体必须是纯合子;第三在纯系内不发生突变,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存在。

7.轮回亲本(受体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接供者。

8.作物品种的遗传类型有同质纯合型、同质杂合型、异质杂合型、异质纯合型。

1.杂交育种按其遗传的原理可分为组合育种和超亲育种。

2.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选择是作物育种工作创造、稳定选择优良变异的主要理论依据。

3.目前保存种质资源的两种主要方法是种植保存和贮藏保存。

4.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有加速世代繁育和加速试验进程。

5.杂种优势率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平均优势法、超亲优势法、对照优势法。

6.对杂种优的理论目前的解释主要有显性假说和超显必假说。

7.同纬度高海地区玉米品种引向低海拔地区种植,其生育期会缩短。

8.测定配合力的方法有共同测验种法和双列杂交法。

9.选育雄性不育系常用的方法是种间、类型间杂交(核代换法)和回交转育。

10.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瓦维洛夫。

 

二、判断,并对错者进行改正(对者打“√”错者打“×”每题1分,共10分)

1.(×)引种是人国外或外地引入优良品种的种子直接供生产上利用。

2.(×)回交育种法适于转移任何优良性状。

3.(√)定向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4.(√)若为了引进特有的种质资源也可不考虑地区气候界限生态条件的相近。

5.(×)纯系一旦出现可遗传的变异,从纯系中选择是无效的。

6.(×)(A×B)×C杂交方式中,A、B、C三者的遗传组成各占1/3。

7.(×)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同时也是植物分类上的类别。

8.(√)一个优良的品种,不一定是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品种。

9.(×)大量系统育种的成就证明,纯系是绝对存在的。

10.(√)引种是传播病虫害和杂草的一个重要途径。

11.(√)育种实践证明,杂种后代的遗传基础,不仅取决于亲本的优劣,也与杂交方式紧密相关。

12.(√)病原菌与寄主之间存在着平行进化的关系。

13.(×)通过鉴定生理小种的致病基因,可以推断作物品种的抗病基因,但不能根据鉴别寄主的抗病基因来推断生理小种的致病基因。

14.(×)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无论显性或隐性,回交后代的处理方法无差异。

15.(√)染色体加倍解决远缘杂种育性的机理是解决染色体配对。

16.(×)远缘杂交成功率高低与亲本染色体数目有关。

在亲本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种间杂交时,以染色体较少者作母本较易成功。

17.(×)群体改良只适于异花授粉作物。

18.(×)垂直抗病性由主基因控制。

所以,垂直抗病性品种在生产上使用的年限一般较长。

************************************************************

1.(√)系谱法在运用异地、异季加代受到一定限制,混合法早期以加代为主,不选单株适宜异地异季加代。

2.(√)混合选择的实质是按改良目标,进行表型选择。

3.(×)系统育种法是一种有目的地创造和培育品种的有效方法。

4.(√)远缘杂交是新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

5.(×)诱变育种能有效地控制诱发变异的性质和方向。

6.(×)诱变对于改良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效果较好。

7.(×)群体改良法只适于异花授粉作物。

8.(√)对质量性状或遗传力较高的数量性状,用系谱法早代选株可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9.(×)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不能进行杂交育种。

10.(×)远缘杂交成功率的高低与亲本染色体数目有关。

在亲本染色体数不同的种间杂交时,以染色体较少者作母本较易成功。

1.(×)一个地区某一作物的育种目标确定后就不应再变。

2.(√)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野生植物在未来育种中越来越来重要。

3.(√)单株选择法是根据后代株系表现鉴定单株优劣,效果较好。

4.(√)茎尖分生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比性细胞低。

5.(√)远缘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的时间长,有的在第三代或第三代以后才有显著分离现象。

6.(×)染色体倍数高的植物再进行多倍化后会表现更大的优越性

7.(√)系统育种是利用有利的、可遗传的变异而育成新品种。

8.(√)现代育种学是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9.(×)自花授粉作物由于无法进行异交,故无法进行群体改良。

10.(×)品种资源是指现在或过去栽培过的那些品种。

18.()

18.()

18.()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前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C)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若双亲皆为自不亲和系,便可以互为父、母本,杂交种子可以从:

 A.母本上采收    B.父本上采收

 C.双亲上采收    D.F1植株上采收

2.(D)对于异花授粉作物的玉米,一般情况下,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品种间杂交种    B.顶交种

 C.三交种   D.单交种

3.(B)改良一个农艺性状好,但不抗病的品种,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杂交方式最易见效?

 A.聚合杂交    B.回交

 C.单交    D.双交

4.(D)自花授粉作物一个纯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即同一基因型组成的群体,称:

 A.品种    B.异质杂合型

 C.无性系   D.纯系

5.(B)核质互作不育型中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遗传组成是:

 A.S(msms)    B.F(msms)

 C.F(MSMS)    D.S(MSMS)

6.(B)原种的生产程序,常采用三圃制的是:

 A.自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作物

 C.异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作物

7.(D)聚合杂交[(A×B)×(A×C)]×[(A×D)×(A×E)]中,适应性强和综合性状较好的基础亲本是:

 A.D    B.C

 C.B    D.A

8.(A)作物育种的方法很多,应用最广,效果最显著的是:

 A.杂交育种B.系统育种

 C.诱变育种D.引种

9.(B)属于异质纯合型类的品种是:

 A.异交作物的地方品种   B.自交作物的地方品种及多系品种

 C.异交作物的顶交种    D.异交作物的双交种。

10.(A)品种是:

 A.经济上的类别    B.植物分类上类别

 C.经济和植物分类上的类别 D.以上都不是

11.(D)为了克服异花授粉作物的杂合状态,利用杂种优势的上个重要特点是采用:

 A.聚合杂交    B.单交

 C.三交    D.人工控制授粉,强迫进行自交选育自交系

12.(A)雌雄异花的作物如玉米,繁殖系数高的自花授粉作物如烟草,杂交制种可采用:

 A.人工去雄    B.化学杀在雄

 C.标志性的种用   D.自交不亲和性的利用

13.(C)无性繁殖作物有利的芽变(体细胞突变的一种)一旦出现,可用下列哪种方法的把有利性状稳定(固定)下来?

 A.自交    B.种子繁殖

 C.无性繁殖    D.回交

14.(A)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基本相同,个体内等位基因基本纯合,称:

 A.同质纯合型    B.同质杂合型

 C.异质杂合型   D.异质纯合型

15.(B)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称:

 A.同质纯合型    B.同质杂合型

 C.异质杂合型   D.异质纯合型

16.(C)品种群体中,个体间基因型不一致,个体内基因也是杂结合,但支配主要性状,如生育期、株高和籽粒颜色等的基因型固定,基因频率基本不变,性状很少变异,称:

 A.同质纯合型    B.同质杂合型

 C.异质杂合型   D.异质纯合型

17.(D)品种群体中,个体基因型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个体内的基因型属纯合型,因而一部分个体相同,一部分个体存在明显的差异,称:

 A.同质纯合型    B.同质杂合型

 C.异质杂合型   D.异质纯合型

18.(D)在诱变处理中,DNA各组成部分对诱变因素最敏感的是:

 A.核苷    B.核苷酸

 C.DNA   D.游离碱基

19.(C)人工诱异多倍体,以下列哪种化学物质最好?

 A.碱基类似物    B.九二0

 C.秋水仙素    D.化学杀雄剂

20.(A)育种实践的结果证明,下列哪种选择方式的选择效率较高:

 A.指数选择    B.顺次选择

 C.独立淘汰选择   D.以上都一样

21.(C)作物水平抗病性遗传机制由下列哪种基因所支配?

 A.复等位基因    B.主基因

 C.微效多基因    D.连锁基因

22.(B)在一个玉米地方品种中选一优良单株,其子代个体间表现:

 A.性状一致    B.性状不一致

 C.生活力衰退   D.不能确定

23.(A)早、中、晚稻属于: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共栖生态型    D.生物生态型

24.(B)创造新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手段是:

 A.鉴定    B.选择

 C.搜集种质资源   D.保存种质资源

25.(P2)在一个自由交配群体(同源二倍体)中,若优良配子频率是P,则优良合子的频率为:

 A.√P    B.P

 C.P2    D.P4

26.(D)开展育种和良种繁育工作,拟订选择育种方案必须根据:

 A.育种材料的多少    B.育种地区的自然环境

 C.育种地区的农业条件   D.作物繁殖和授粉方式及其遗传特点

27.(D)杂交育种按其遗传的原理可以分为组合育种和超亲育种,超亲育种主要通过:

 A.基因重组    B.基因互作

 C.基因重组和互作    D.基因累加和互作

28.(D)改进油菜饼的营养价值是把下列哪种有毒成分含量降低到最低水平,增加油菜饼中的蛋白质含量?

 A.芥酸    B.亚麻酸

 C.亚油酸   D.硫代葡萄糖甙

************************************************************

1.(C)麻类生产中,南麻北种,有利于:

A.生殖生长 B.增加产种量

C.营养生长、纤维产量高D.麻纤维产量低

2.(A)轻度重组的聚合杂交〔(A×B)×(A×C)〕×〔(A×D)×(A×E)〕,A亲本在复交后代F1占的遗传比重为:

 A.1/2          B.1/3

 C.1/4         D.1/8

3.(C)回交育种主要适用于改良:

 A.若干个不良性状      B.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C.现有推广品种的个别缺点  D.以上都不是

4.(D)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

 A.育种新途径        B.育种新技术

 C.倍性育种         D.种质资源

5.(D)在杂交育种初期阶段,往往以结合双亲的不同优良性状为目的,实行:

 A.超亲育种         B.倍性育种

 C.诱变育种        D.组合育种

6.(B)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杂交,也包括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间的杂交称:

 A.近缘杂交       B.远缘杂交

 C.回交        D.自由授粉

7.(A)从广义上讲,凡是某一作物不感染或不发生某一病害,或虽然发生但程度较轻,或产量损失较小,都可以叫作:

 A.抗病     B.避病

 C.耐病  D.感病

8.(B)在良种繁育过程中未将不同品种进行适当隔离,发生了天然杂交造成品种纯度或典型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降低,称:

 A.机械混杂     B.生物学混杂

 C.自然突变    D.不正确选择

9.(C)一种近于有性繁殖但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无性繁殖方式称:

 A.有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无融合生殖D.以上都不是

10.(A)无性繁殖作物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称:

 A.无性系       B.纯系

 C.自交系         D.芽变

1.(A)A、B、C三个品种三交或双交,其中C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C品种的遗传组成最好占多少,这样可以在后代中分离出更多综合性状较好的个体。

 A.1/2B.1/3

 C.1/4D.3/4

2.(A)利用化学杀雄配制杂交的原理是:

 A.雌蕊比雄蕊有较强的抗药性B.雌蕊比雄蕊有较弱的抗药性

 C.雌蕊和雄蕊的抗性相同  D.以上都正确

3.(A)培育多系品种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A.回交         B.自交

 C.双交         D.自由授粉

4.(C)选育新品种时,对于自花授粉作物的人工杂交后代或天然杂交后代,应采用:

 A.一次单株选择法    B.一次混合选择法

 C.多次单株选择法    D.多次混合选择法

5.(A)水稻是喜温短日作物,南种北引,关键选引下列哪种品种。

A.早稻早熟品种或中熟品种B.晚稻晚熟品种

 C.晚稻中熟品种      D.以上都可以

6.(D)人工诱导多倍体以下列哪种化学物质最好。

 A.九二0         B.碱基类似物

 C.化学杀雄剂       D.秋水仙素

7.(C)要测定寄主植物对某一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可采用:

 A.田间接种鉴定     B.混合菌系接种

 C.单一菌系室内人工接种 D.田间自然鉴定

8.(C)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比较,选择效率是:

 A.二者一样       B.前者高于后者

 C.后者高于前者     D.不好确定

9.(A)无性繁殖作物在有性繁殖进行杂交育种时,其开始分离的世代为:

 A.F1B.F2

 C.F3D.F4

10.(A)混合选择的实质是按改良目标,进行:

 A.表型选择       B.配子选择

 C.S1选择       D.顺次选择

 

29.()

 A.    B.

 C.    D.

30.()

 A.    B.

 C.   D.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前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抗病性鉴定常用的方法有:

 A.田间鉴定    B.室内鉴定

 C.成株期鉴定和苗期鉴定  D.离体鉴定

 E.人工接种方法

2.(ACD  ):

构成作物生态环境的生态因素有:

 A.气候因素    B.物理因素

 C.土壤因素    D.生物因素

 E.社会因素

3.(ABDE ):

根据品种群体个体间基因型的异同和个体内等位基因纯杂的不同,将作物品种的类型划分为:

 A.同质纯合型    B.同质杂合型

 C.中间型    D.异质杂合型

 E.异质纯合型

4.(CDE  ):

选择方式主要有:

 A.单株选择法    B.混合选择法

 C.顺次选择    D.独立淘汰选择

 E.指数选择

5.(BCD  ):

属于同质杂合型的品种有:

 A.异交作物的自交系    B.自交作物的杂种第一代

 C.异交作物自交系间的单交种D.无性繁殖作物的优良无性系

 E.异交作物中的地方品种

6.(AC   ):

属于同质纯合型的品种有:

 A.自交作物的纯系品种   B.异交作物的地方品种

 C.异交作物的自交系    D.单交种

 E.综合品种

7.(BC   ):

属于异质杂交型的品种有:

 A.单交种    B.异交作物的地方品种

 C.综合品种    D.自交系

 E.自交作物的纯系品种

8.(DE   ):

属于异质纯合型的品种有:

 A.单交种    B.自交系

 C.自交作物的纯系品种   D.自交作物的地方品种 E.自交作物的多系品种

9.(ABCDE)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A.机械混杂 B.生物学混杂

 C.自然突变D.不正确选择的影响

E.品种本身遗传性发生变化

10.(ABCDE)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

 A.提高产量       B.改进品质

 C.增强抗性       D.扩大种植地区范围

 E.改革耕作制度和便于栽培管理

11.(ABCDE)现代农业对品种要求主要有:

 A.高产    B.优质

 C.熟期适当    D.抗性强

 E.适应性广和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

12.(ABCDE):

配子选择法与合子选择法相比,其优点有:

 A.选择优良配子的机会要比选择优良合子的机会大得多

  B.用地少C.时间短

 D.不会丢失自交系的优良基因E.不会带来原品种的不良基因

13.(ABD  ):

为了获得稳定而持久的抗虫性,必须:

 A.从抗源着手,抑制害虫新生物型出现速度,并控制其种群数量

B.培育含有不同专化抗虫基因的品种

 C.在一个地区长期种植基因型单一的品种    D.尽量鉴定多种抗源,可在不同的时空范围里运筹使用

 E.利用多基因或水平抗性是不利的

14.(BD   ):

决定育种成效的主要条件和衡量育种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育种人员的多少    B.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C.育种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D.对种质资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E.试验地区的环境条件

15.(BE   ):

改进油菜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提高籽粒中哪种物质的含量?

 A.氨基酸    B.亚油酸

 C.芥酸    D.亚麻酸

 E.油酸

16.(BC   ):

利用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种的作物必须具备:

 A.繁殖系数低    B.繁殖系数高

 C.花器较大,去雄较易   D.花器较小

 E.成熟早

17.(ABDE ):

诱变材料的选择是诱变育种的关键之一,适宜选择的诱变材料有:

 A.综合性状好、纯度高的品种B.杂交材料

 C.野生种    D.单倍体

 E.多倍体

************************************************************

1.(ABCDE)系统育种的程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