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78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docx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资料

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Antibiotics〕与分类

抗菌药物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它在防治微生物感

染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感染性疾病的现代化治疗起始于1936年磺胺类

药物的临床应用,而抗菌药物治疗的黄金时代是从1941年生产青霉素G开始,

并从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抗菌药物的新里程碑,随后即迅猛开展,不断出现各类新型的抗菌药物。

众多的抗菌药物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挽救了无数生命。

近几十年来,抗菌药物的开展集中在:

(1)改善药物的抗菌谱,拓宽或使之选择性更高;

(2)增强药物的抗菌作用;(3)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利于临床应用;(4)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或毒性;(5)减少或改变病原体的抗药性。

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如果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会产生更多的抗药性病原体,使我们的治疗用药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

如果一旦产生了抗药性的菌株,对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所以,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当前抗感染治疗中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从病人所感染的疾病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

与药物的抗菌谱、选择性、抗菌作用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展全面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优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优治疗方案。

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类似

其它类别药物的不良反响而影响病人的健康以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独特的"微生物抗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另外,非临床(如在农、牧、养殖业方面)的广泛使用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由于食物链的循环,也可能酿成上述严重的社会影响。

至今,在我国可供临床选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按抗病原体谱或抗菌谱、作用或作用机制、药物来源、化学结构甚至代次的综合分类)约有250余种,占全世界品种的90%^上。

根本上可以满足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疾病的需要。

我国国家根本药物(西药,2002年版)中的抗菌物有87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本药物目录(2003年版)所收载的抗菌药物品种的1.5倍。

对于这些药物应有针对性地进展合理选择,而且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以便能充分发挥

抗菌药物的优势,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二、抗生素的使用原如此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根本原如此: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响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沖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防止反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响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防止。

在眼粘膜与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适宜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X围在如下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展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扩X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成效而无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如此难以秦效。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与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三、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一〕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根本原如此。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的抗生素在假如干年内都会因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根本了解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响如B-内

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大环内脂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面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响发生率与耐药性仍然逐年增加。

这些部题的发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用敢有重要关系。

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绝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与进取得抗感染疗效关键。

因此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二〕抗生素的选择

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

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

链球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保持敏感,临床应用首选青霉素。

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选择红霉素或第一代头抱菌素而不宜用庆大霉素,因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常不敏感,因而无效。

头抱菌素为广谱抗生素,但一、二、三代头抱菌素的抗菌作用各有特点。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代头抱菌素作用最强;二代头抱菌素次之;三代头抱菌素较弱。

但对阴性杆菌的作用如此三代头抱菌素明显超过二代与一代头抱菌素。

因此金葡球感染不应首先三代头抱菌素,应选用一代的头抱噻吩或头抱唑啉。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绿脓杆菌、肠杆菌属等近年对不少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高。

有报道地区金葡萄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0%-70%红霉素

不能作为抗耐药金葡菌的有效药,只能作为备用药物;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等抗绿杆菌作用也因细菌的敏感度下降而被酰

尿类青霉素〔呋苄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等〕所取代。

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一样菌种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加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耐药性逐年有所增加,因此借助正确的药敏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增加临床感染治疗成功率。

3.根据感染疾串的规律与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如早期金葡菌败菌症,头抱噻吩与头抱唑啉都有效,但病程较长者并已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抱唑啉的抗感染疗效

明显优于头抱噻吩。

因为头抱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抱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抱唑啉。

酰尿类青霉素不仅具有强大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的作用。

而具有血浓度、组织浓度较高,膜穿透力较强等临床药理特点,因此对链球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4.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抗菌药物在体内存在着吸收、分布与排泄过程,某些药物尚可在体内代谢。

〔1〕吸收过程:

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一样,一般口服1〜

2小时,肌注后0.5〜1小时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顶峰。

口他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抱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口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口服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类可被胃酸破坏,口服后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

氨基糖甙类,头抱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

口服后均吸收甚少,约为给药量的0.5%〜3.0%。

由于各类药物的吸收过程的差异,在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选用病原菌对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对较重的感染宜采用静脉给药,以防止口服或肌注时多种因素对其吸收的影响。

〔2〕分布:

进入血液循环的抗菌药物,呈游离状态者,其分子小,可迅速分布至各组织和体液中,到达感染部位。

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

氯洁霉素、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

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

前列腺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大多较低,但红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在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

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均低,但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肼、5-氟

胞嘧啶、甲硝唑等均属此类;苯唑青霉素、头抱立新,红霉素、多粘菌素、马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对血脑屏障穿透性如此较差。

两性霉素B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时可辅以该药鞘内注射。

抗菌药全身用药后分布至浆膜腔和关节腔中,局部药物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100%除个别情况,一般不需局部腔内注药。

抗菌药物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G磺胺类、四环素类,此类药物致胎儿血清浓度与母体血清浓度之比率达50%〜100%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的上述比率达58流右,头抱菌素、氯洁霉素、多粘菌素E苯唑青霉素等为10%〜15%红霉素等在10%^下。

妊娠期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可损与胎儿第八对颅神经,发生先天性耳聋,四环素类可致乳齿与骨骼发育受损,因此妊娠期要防止应用有损胎儿的抗菌药物。

〔3〕排泄:

大多数抗菌药物从肾脏排泄,尿药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十至数百倍,甚至更高,下尿路感染时多种抗菌药均可应用,但最好选择毒性小、使用方便,价格廉价的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

药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头抱唑酮、头抱三嗪等主要或局部由肝胆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胆汁浓度高,可达

血浓度的数倍或数十倍;氨基糖甙类和广谱青霉素类如氨苄青霉素、氧哌青霉素等在胆汁中亦可达一定浓度;但氯霉素、多粘菌素的胆汁浓度低,故该类药物不宜作胆系感染的首选药物,必要时氯霉素可作为联合用药。

病情较重的胆系感染,可选择广谱青霉素类与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也可选择头抱菌素类。

除口服不吸

收的抗菌药物外,大多数抗菌药的粪浓度较尿浓度低。

某些由肝胆系统排泄,经肝肠循环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在粪中排泄浓度较高,约达50〜6

00ug/g。

〔4〕代谢:

局部抗菌药物可在体内代谢,如氯霉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失去抗菌活性;头抱噻肟在体内代谢生成去乙酰头抱噻肟与药物原形共同存在于体内,去乙酰头抱噻肟亦具抗菌活性,但较原药低。

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

①繁殖期杀菌剂:

有B-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

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滋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

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响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

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

1.混合感染。

2.严重感染。

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

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与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展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勺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2.肠杆菌感染肠杆菌科也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菌;3.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为较顽固的致病菌,常导致;4•变形杆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根底,联合;5•伤寒杆菌感

染伤寒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6.链球菌感染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四〕抗菌药的配伍在某些情况下,医师只考虑到联合;素与输液的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勺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与四环素高度耐药。

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抱噻吩、头抱吡啶、万古霉素与利福平极少耐药。

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以杀菌药物为优,如①庆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庆大霉素加红霉素或氯霉素;③头抱噻吩或万古霉素加利福平。

也有人主X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根底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①红霉素加氯霉素;②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瞳那霉素;③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④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⑤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2•肠杆菌感染肠杆菌科也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菌株多。

大多数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四环素耐药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与呋喃妥英、氟哌酸等耐药率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有其优点,但因耐药菌株多,所以

常需联合用药,如①氨基糖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类加头抱菌素〔头抱唑啉、头抱呋肟等〕,B-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可能出现抗作用要注意。

3.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为较顽固的致病菌,常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且耐药现象越来越重,多采用联合用药。

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4.变形杆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根底,联合应用氨基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

5.伤寒杆菌感染伤寒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耐多种药物的菌株。

临床上可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呋喃唑酮等药物联合应用。

6.链球菌感染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与氨基糖甙类联用而加强,如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时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或其它氨

基糖甙类抗生素〕效果很好。

〔四〕抗菌药的配伍在某些情况下,医师只考虑到联合用药的协同和累加作用而无视了药效学中的互斥作用。

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如在体外混合,青霉素的B-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局部失活而降低疗效。

因此但凡氨基糖甙类与B-内酰胺类联用时,都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

青霉素类遇湿后会加速分解,

在溶液中不稳定,时间越长如此分解越多,使药效降低甚至消失,而且产生的加速分解。

所以青霉素类应用前溶解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响的发生。

头抱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一样,在溶液中稳定性较低且易受pH值的影响,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加速分解。

应严禁与酸性药物〔如Vit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耐火酸氢钠等〕配伍。

青霉素类与头抱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假如溶在葡萄糖液中,往往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另外红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也不宜加在葡萄糖液中,二性霉素B不能溶在生理盐水中。

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上下,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

假如采用静脉给药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ml液体中,于0.5〜1小时内滴完。

这样不但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血药浓度,而且可减慢药物的分解和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某些抗菌药物的联用,除协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如两种以上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常导致耳毒性和肾毒性增强,神经肌肉阻滞。

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联用也可致某些霉素性增加,如氨基

糖甙类与头抱菌素联用可致肾毒性增强;其与其它药物联用如与强效利尿剂联用,可使耳毒性增强。

此外,抗生

素与输液的配伍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表2〕。

因此临床医师在联合用药和配伍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响,以作到安全、全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五、确立最优给药方案

掌握影响抗生素疗效的各种因素。

成功的抗生素治疗,不仅取决于对抗菌谱的了解,而且还取决于抗生素在感染部位应该能够达到的抑菌或杀菌浓度。

为此

必须了解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规律,从而建立最优给药方案,掌握影响抗生素疗效的各种因素。

如果剂量太小,给药时间间隔过长,疗程太短,给药途径不当,均可造成抗生素治疗的失败。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疗效,不仅应该给予足够的药物总量,而且要掌握适当地给药时间间隔和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

例如中效

磺胺,应照其T1/2间隔一日给药2次,过少不能维持其作用。

而繁殖期杀菌性

药物〔如青霉素、头抱菌素〕,如此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期内达到较高血浓度,

各种治疗障碍〔如脓肿引流不畅、泌尿道或呼吸阻塞等〕,还要注意病人的肝肾功能。

大多数抗生素主要由肾脏排泄,当肾功不良时易发生蓄积中毒,应注意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

必要时进展血药浓度监测。

某些抗生素在肝脏中代谢灭活,汉肝功不良时应适当调整剂量或防止使用。

关于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许多专家提出有别于传统的方式方法,如青霉素半衰期T1/2为0.65〜0.7h,用药后3〜4h约90包排泄,6h血药浓度已低于MIC〔最低抑菌浓度〕,因此有专家强调,青霉素给药时间应为是歇性的,将每日一次注药改为2〜3次分输。

传统的给药法大局部时间血药浓度低于MIC,增加了细菌产生耐药的可能性。

选择适当的给药时机,如术前预防用药应改在围手术期而不是术后。

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效一直是抗菌治疗中的大问题。

有目的的选择抗菌药防止频繁更换或中断,使血药浓度保证达到MIC水平与减少外用等,都是防止耐药菌产生的重要方面。

六、抗生素的不良反响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由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响称为不良反响。

其包括:

畐M乍用、毒性反响、后遗反响、过敏反响、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

副作用属药物固有反响,正常量出现较轻微。

毒性反响指药物引起的生理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

抗生素的毒性反响临床较多见,如与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响;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

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响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响;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订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w、v、w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抱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响:

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抱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I和U、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与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响:

口服抗生素后

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与食欲减退等。

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

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

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

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W和V。

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

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

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

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与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抗生素的过敏反响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

型反响、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响性心肌损害等。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

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

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

七、某些疾病时抗生素的应用

〔一〕抗生素的局部用药和预防用药

1五官科的局部用药

〔1〕眼科感染:

抗生素局部应用仅限于眼结膜炎、眼睑炎或角膜炎等,常用抗生素有:

①磺胺乙酰:

10%-30%滴眼液或6%勺眼膏,因其可迅速透入粘膜和角膜上皮,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和沙眼效果较好,极少出现断发细菌感染。

②氯霉素:

常用0.5%〜1%滴眼剂或眼膏,对上述疾病效果也很好。

四环素、金霉素0.5%的滴眼剂与眼膏也较常用。

③氨基甙类抗生素:

常用的有0.3%庆大霉

素、0.3%卡那霉素、0.5%新霉素滴眼剂和眼膏。

新霉素还可与多粘霉素B或杆菌肽联合配成眼药,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结膜炎与角膜炎。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还可单用杆菌肽眼膏〔每克500〜1000单位〕或0.5%红霉素眼膏每日涂于眼睑内。

④利福平:

其滴眼剂和用药膜对急性、亚急性结膜炎、沙眼、急性睑腺炎和睑窝组织炎的治疗效果也较好。

〔2〕耳鼻喉科感染:

临床常见的感染疾病有外耳炎、中耳炎、鼻窦炎常需配合鼻窦穿刺术冲洗后滴入抗生素。

①庆大霉素:

0.3%滴耳剂用于治疗外耳感染,中耳炎时可与1%K化可的松醋酸盐一起制成滴耳剂。

②多粘菌制成0.1%〜1%滴耳

液治疗耳部感染,也可用于鼻窦炎的治疗。

2•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1〕甲磺灭脓:

5%-10%溶液湿敷或软膏于烧伤创面感染处,防治绿脓杆菌

时,其可与磺胺嘧啶银、洗必泰〔按10:

5:

1丨配成外用粉剂。

1%-2%磺胺嘧啶银软膏单用治疗1〜2度烧伤。

〔2〕新霉素:

0.5%水溶液或软膏治疗金葡萄皮肤感染。

〔3〕其它用于皮肤感染的还有5%R霉素丙二醇溶液或粉剂、2%〜5%曷霉素软膏、0.5%〜19红霉素软膏、0.5%〜19多粘菌素B溶液、乳剂等。

克林霉素10mg/ml溶液治疗皮肤或溃疡面感染〔座疮和褥疮〕效果也较好。

3•支气管、肺部感染对支气管、肺部感染、抗生素药物气雾吸入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法。

抗生素在2〜5ml生理盐水中的浓度;庆大霉素为40〜12mg卡那霉素为250〜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