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937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一

  师宗县作为要在XX年实现片区县脱贫摘帽的县,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

  全县围绕“减贫6148户25560人,2个贫困乡镇和27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的年度目标任务,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定一公示三确认”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排查核实,目前,全县共清洗剔除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补充识别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2个乡整乡推进项目均完成规划投资任务的85%以上,美丽宜居乡村、整存推进、革命老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补助等工作有序开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强化宣传培训,转变理念抓脱贫。

引导全县干部由重普惠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由重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向重一户一策帮扶到户转变、由重单兵作战向中集体攻坚转变。

  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抓脱贫。

最大限度优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抓脱贫。

全力做好产业脱贫,培育能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体系。

  强化机制保障,夯实责任抓脱贫。

增加驻村工作队力量,专门安排一半的乡镇机关干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存在问题:

  一、增收难度大

  二、投资压力大

  三、工作合力不够强

  今后将紧扣年度脱贫工作任务和到XX年贫困县摘帽的目标,抓扶贫资金整合,抓易地扶贫搬迁,抓产业扶贫开发,抓工作责任夯实,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二

  徐望镇余湾村位于汉台区东北郊,地处丘陵,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耕地亩、水田2369亩、旱地1316亩。

全村常住人口1534人,其中农业人口1515人。

  上半年通过财政拨款35万元和帮扶单位汉台区人民检察院资助的13万元,进行了村基础设施和村“福苑”文化广场的修建。

  XX年度上半年,通过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村领导班子对全村逐户进行入户走访,多次筛选,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四次回头看,最终审核评定出120户贫困家庭,并对其制定贫困帮扶措施。

其中区检察院帮扶70户266人,去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帮扶21户76人,徐望镇政府帮扶9户31人,余湾村村干部帮扶20户49人。

计划XX年脱贫30户116人。

全村主要通过发展产业,以助于帮扶贫困户脱贫。

成立新型的种养殖业合作社,先期通过养殖对贫困户实行专业的技术指导,计划带动4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并鼓励贫困户进行多样化的产业发展。

竹柳合作社已经对50户贫困户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并解决了50户贫困户的闲余劳动力。

通过产业专项资金补助、小额贷款等对贫困户进行资金上的扶持,对发展产业的78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统计,意向养殖牛49头、猪238头、羊20只、鸡1XX多只、鹅1680只、鸭300只、食用菌近8万棒等,发展第三产业5户,实行专项补助,并对不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了组织外出务工、医疗、教育、异地搬迁、兜底保障等其余帮扶措施,并组织社会爱心团体、协会等进行爱心活动。

  本村现存在的问题:

村大、人口多、居住分散,贫困人口偏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资金需求量大。

产业涉及问题居多,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现将XX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万人下降到xxx年初的万人,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从%下降到%。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

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积极部署落实。

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

三是完善推进机制。

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XX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

四是层层传导压力。

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

各乡镇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是严格程序。

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

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万人。

二是认真核查。

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

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

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

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

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

一是组建队伍。

认真选派驻村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书记对126个村进行结对帮扶。

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

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二是夯实责任。

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

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

三是创新举措。

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XX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亿元。

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

如:

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

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

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

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

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

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

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

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

xxx年,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

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

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

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

二是严督实导。

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

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

三是严厉问责。

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确保督查工作质量。

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

截至xxx年底,息县仍有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

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

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

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

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

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

如:

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

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

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xxx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亿元,而财政支出亿元,其中亿元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

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

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

“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

“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

“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xxx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

“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

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

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