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998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学案北师大版

第19讲 欧美的工业革命

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首先从英国开始的条件

1.政治保障: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2.基本条件

(1)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2)对外掠夺和奴隶贸易,使英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工场手工业为新技术的采用和发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就

1.机器的发明

(1)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3)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被发明出来。

2.动力的革新

(1)表现:

1782年,瓦特研制出改良的蒸汽机。

(2)影响:

解决了大工业所需的动力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2)英国修建了第一条铁路,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相继建成。

[易误辨析]       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三、结果

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

四、扩展

欧美国家相继确立了近代工厂制度,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易误辨析]       工场与工厂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教材补遗]__圈地运动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影响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人物

言论

帕尔默(美国史学家)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教授)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

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

德国工业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杰里·本特利(美国史学家)

在工业化时代,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

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史料二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史料解读]

(1)史料一:

第一位学者言论中“粮仓”“森林”“养羊场”“金、银矿”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位学者言论中“污染”→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第三位学者言论中“职业道德内在化了”“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等→工业革命对市民道德、文化的影响。

(2)史料二:

“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市场形成。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评价?

并作简要说明。

提示:

角度:

帕尔默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梅雪芹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革命造成工业化国家普遍严重的环境问题。

杰里·本特利从文化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革命提升了市民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推广)。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提示: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史论归纳]

利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材料中“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的现象(  )

A.直接源于新航路开辟

B.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经营

C.英国由此逐渐实现工业化

D.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B [根据材料信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可推知,此现象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源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通过圈占农民的份地和公有土地,实现了大土地所有制,故B项正确。

]

2.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

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

这反映了(  )

【导学号:

67930057】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D.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C [材料说明了工人的生育观念出现变化,这是表象,应该从实质上分析,故A项错误;材料与尽快脱贫无关,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竞争激烈,人们减少生育,故C项正确;智能型职员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3.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英国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

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A [英国的机器出口,使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故A项正确;别的国家也可以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国之间不存在不平等的关系,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不是机器出口,而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故C项错误;机器出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故D项错误。

]

4.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

这说明工业革命(  )

项目

时间

职业人口

工农业产值

农林渔业比重

制造业和采矿业比重

农林渔业比重

制造业、采矿业等

1801

35.9%

29.7%

32.5%

23.4%

1851

21.7%

42.9%

20.3%

34.3%

A.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

B.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

C.引起了欧洲经济地位的变化

D.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

B [“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在材料中没有提及,A项不符合题意;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从事农林渔业的人口大幅下降,从事制造业、采矿业的人口大幅上升,农林渔业的工业产值大幅下降,制造业、采矿业的工业产值大幅上升,表明英国实现向工业国的转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看不出英国世界经济地位的改变,D项不符合题意。

]

考点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与扩大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概况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特点:

大部分技术发明来源于科学实验室,实现了科学理论与技术革新的真正结合。

(3)标志:

电力工业的发展。

(4)中心:

德国和美国。

2.成就

(1)电力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直流发电机。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问世。

③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人贝尔和爱迪生分别发明了电话和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

④无线电的发明和电报电话公司相继成立。

(2)交通运输业

①使用煤气和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问世。

②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汽车,美国成为汽车王国。

③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

(3)化学领域

①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研制出安全炸药。

②许多化学物质被提炼出来。

[轻巧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与扩大

1.建立:

工业革命时期

(1)原因

①工业革命既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也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②工业革命使产量大幅度提高,要求有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③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方便。

④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

(2)结果:

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而且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催生了垄断组织。

②许多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出现,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③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基本被瓜分完毕,一个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易误辨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教材补遗]__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不但操纵某一行业领域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与银行相结合,形成金融寡头。

垄断组织不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参与政治事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但输出商品,而且输出资本。

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垄断组织支持本国政府的对外扩张和战争,列宁称这种资本主义为帝国主义。

二、全面认识垄断组织

1.概念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出现原因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垄断市场、提高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

(3)大企业为了避免因竞争带来的损失和破坏,互相妥协,通过联合保证相互的既得利益,并防止新的竞争对手跻身其中。

(4)当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订立各种协议来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的时候,垄断就形成了。

3.评价

(1)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2)垄断资本家参与政治生活,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不可避免地引发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史料解读]

(1)史料一: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2)史料二:

“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向郊区扩散”→汽车普及前后人口转移的变化。

[史料运用]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一中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是哪个国家?

该国发生“5分钟事件”的最基本的动因是什么?

提示:

国家:

英国。

动因:

市场的需求。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转移趋势。

提示:

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向煤铁生产地区转移)。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转移。

[史论归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工业革命的浪潮同时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现,其规模更加庞大,发展也比较迅速。

(3)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4)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史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史料二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史料解读]

(1)史料一:

“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史料二:

“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国际分工……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

提示:

19世纪末,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根据史料二,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什么作用。

提示:

史料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作用: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论归纳]

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

至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

17世纪至

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争霸

世界市场

得到拓展

18世纪中

期至19世

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

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19世纪中

后期至20

世纪40年代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2)评价

①奴役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②改造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③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蒸汽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  )

A.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

D.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

D [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没有实现科学理论的突破,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源于工匠实践经验,没有科学家反复实验,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故D项正确。

]

2.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导学号:

67930058】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A [二者命运变化都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后政府普遍奉行自由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的推动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原因也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

3.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

A.实行计划经济   B.国家干预经济

C.出现垄断现象D.推行福利政策

C [计划经济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晚于材料时间“19世纪晚期”,故A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世纪晚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对经济自由化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故C项正确;福利政策普遍推行是在二战之后,故D项错误。

]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D [从“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可知世界联系的加强,反映出世界市场形成把工业文明的成果推广到世界各地,故D项正确。

]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

主题一 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

[主题立意]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生产与资本相对集中的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强;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历史的进程。

[知识交汇]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2.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区别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主题二 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题立意]

世界市场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知识交汇]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

(1)途径:

殖民扩张、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