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6小说.docx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6小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6小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6小说
考点16小说
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
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
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
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他的身子。
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
“嗯,你信吗?
”
“天哪!
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
“给它这块鸡脯。
”
“梨!
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
“很好。
诸位,现在先吃鸡脯。
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
谢谢!
”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
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
“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
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
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
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
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
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
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
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
“见鬼去吧!
”
“谁要搜你的身子!
”
“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吧!
”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
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
”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了出去。
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开门的是他女儿,十五六岁光景。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
爸爸。
”
“不,”他头也不回地回答说,“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沈根发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解析】选AE。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要求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归纳。
B项,“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他想让别人相信他的表演是真实的。
C项,“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不太准确。
D项,“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错。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要联系全文内容及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文章的标题设下悬念,文章有关影子的描述更是神妙莫测,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表现了主人公幻术的高明,还可制造悬念,分析时应联系文本内容。
答案:
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应学会从文中搜寻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鉴赏。
应结合他在人前的精彩表演、遭警察驱逐、回家后的情形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其演艺、身份地位及性格特点。
答案:
①演艺精湛:
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
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
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
分析要充分,从文章内容和主旨中去挖掘。
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和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影子表演玄妙神秘、热闹有趣与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孤独凄凉形成对比,使人感到他的悲凉;观众的冷漠和家人对他的关心形成对比,让人了解当时的炎凉世态。
暗含着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二、(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峡 谷
阿 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
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
布旗上下扭着动。
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
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
“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解题指南】本题涵盖面广,涉及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
需要我们全面分析选项,落实相关文段、放眼全文脉络、慎重确定答案。
【解析】选CE。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
A项,“以动衬静”不正确,原文说“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可见,对四脚蛇的描写,也是突出“静”,是这幅“静物画”的组成部分。
B项,说肥汉被“震撼”不正确,原文对肥汉是如此描述的: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肥汉也不瞧那钱”“肥汉梦一样呆着”,上述文字围绕“呆”来写,“梦一样”的比方也是突出肥汉的司空见惯、漠不关心,并非因震撼而“呆”。
D项,“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不对,文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而侧重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描写。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题指南】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充实情节、刻画性格、绘制场景、烘托气氛、勾勒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分析能力。
对鹰的描写属于细节勾勒,是小说环境描写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思考动静相衬的关系;同时要考虑对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伏笔、铺垫等结构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
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答:
【解题指南】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参考以下方法:
①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③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④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解析】这篇小说基本没有情节,主要借助大量的描写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勾勒,有环境渲染烘托,有细节点染勾描,而作者却不予以任何评价。
我们就可借助外貌、动作举止、性情等描写来概括“骑手”的特点,分析时要联系情节。
答案:
①外形: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解题指南】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暗示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手法技巧的探究赏析能力。
题目设计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的关系,我们也应该从两者的相互作用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同时要紧扣本文主题。
答案: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三、(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
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
分面包时,一次得切下三片!
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
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
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
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
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
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
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
”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
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抱在膝上。
“知道吗?
今天是圣诞节!
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
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
现在跟着我唱。
”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
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
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
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
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
“是的,老爷。
您有什么吩咐?
”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
“哦,你有这么多孩子!
”
“是的,老爷。
唱歌,嘴多声音大。
”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
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能不动心呢?
他的孩子将成为老爷!
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
给!
为什么拒绝呢?
可选谁呢?
他喃喃自语:
“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
“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马车?
吃好吃的东西?
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
不行啊!
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
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
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
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
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
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
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
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
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
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
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
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
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
B.“温馨的夜晚”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
C.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怯生生”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的心理。
D.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踢”“打”“翻”“跑”等动词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
E.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最恰当的两项。
(2)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尤其要注意把选项和原文的相关内容对照,对选项中关于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的词语要警惕,对选项中体现的逻辑关系要警惕。
【解析】选AD。
B项“‘温馨的夜晚’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所体现的因果关系不很成立。
C项“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不正确。
E项“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不正确,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小说反映的只是一个特定的时期:
圣诞节的夜晚。
2.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
(6分)
答: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心理变化”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提示考生答案要包括两点:
一是用体现“心理”的词语,二是能体现心理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
具体分析时要结合文本,通过分析富人的言行变化,概括出富人在交涉过程中的言行中体现的不同心理活动。
答案:
①因感到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
3.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6分)
答:
【解题指南】答案应包括两个要点:
①“歌声”的含义。
应结合文本分析其语境义。
②“歌声”重复出现的作用。
考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对第一个要点,关键是分析出两处画线部分中的“歌声”所处的不同的语境。
对第二个要点,内容上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主题强化等方面考虑;结构上从线索、照应、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答案:
含义:
①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②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
作用:
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
4.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
他是否应该还钱?
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8分)
答:
【解题指南】答案应该包括三个要点:
①是否应该还钱;②结合作品加以解说;③谈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
对亚诺什是否应该还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哪种看法都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解说,解说应该符合人物的特点。
启示的内容必须和解说一致,也就是说启示的内容不能凭空乱造。
最后得出的答案,即“观点——解说——启示”。
答案:
观点一:
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
启示:
略。
观点二:
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
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
启示:
略。
观点三:
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
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
启示:
略。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
四、(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
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
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嗒吧嗒掉眼泪。
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