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80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Word下载.docx

2009年12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2004年11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

关于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的说明

一.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简称《进展报告》),以此作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跟踪、管理的主要依据。

二.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办法(查阅

),在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进展报告》。

三.项目依托单位认真审核,于每年1月15日前将本单位受资助项目的《进展报告》统一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归口管理部门。

四.《进展报告》由报告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报告正文请参照“《进展报告》报告正文撰写提纲”撰写,并可根据需要增设栏目,要求层次分明,内容准确。

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进展或研究成果、计划调整情况等,须在报告中如实反映。

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项目年度《进展报告》、跟踪项目进展与研究成果、核准项目负责人的次年度研究计划和调整要求,确定项目继续资助的情况。

对不按要求填报《进展报告》,或项目执行不力,或内容、人员等调整不当而影响项目顺利进展的,视其情节轻重要求负责人和依托单位及时纠正,或给予缓拨资助经费、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六.《经费执行情况报表》由重大项目的课题和重点项目填报,重大项目每年度填报随进展报告一同报送,重点项目在进行中期检查的年度填报。

其他项目无需填报《经费执行情况报表》,只需在《进展报告》中对经费使用情况和下一年度经费安排做出必要的说明。

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强调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学风,反对弄虚作假和浮躁作风,要求工作认真、填报材料实事求是。

部分探索性研究内容,虽经过努力,也可能没获得理想结果或甚至失败,特别是面上项目。

如有这种情况,也请在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说明工作状况和发展态势,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专家参考。

第15页

报告正文撰写提纲

1.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

简要说明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研究内容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及项目进展情况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2.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本部分是进展报告的重要部分,请认真撰写)。

请分层次叙述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或碰到的问题等,给出必要的数据、图表。

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的对比分析及必要的参考文献。

本部分亦包括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情况等。

3.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国内外合作与交流计划。

如要求对原研究内容和主要成员作重要调整,需明确要求调整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必要性以及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注:

为保证基金项目顺利进行,研究人员要求稳定,一般不作变更。

如确需变更,须按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提出申请,经自然科学基金委归口管理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

4.当年经费使用情况与下一年度经费预算。

给出必要的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逐项列出固定资产超过5万元的设备的名称、使用情况等有关说明。

5.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说明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

对部分探索性强的研究,有可能未获得理想结果或甚至失败,请如实地反映,说明原因、工作状况、发展态势和建议等,供基金委管理人员或同行专家参考。

6.附件:

给出标注基金资助的已发表和已有录用通知的论文目录、其他成果清单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复印件等。

发表论文按常规文献引用方式列出。

报告正文

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1、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

本年度本项目完全按项目原计划设计内容进行,未做任何调整。

2009原计划为:

(1)对市场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归类,并运用归纳演绎、类比比较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有关数据可上机处理。

(2)进行数学建模、数理统计分析,编制不同地域、城市、时间段入境旅游流(系列)网络图。

(3)参加一次国内外旅游会议。

预期进展:

完成资料分析任务,编制出系列图件,探索旅游流递进演化规律。

以上内容全部实现,未做任何调整与变动,并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2、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2.1开展的主要工作

根据2009年年度原计划安排,项目组开展了以下工作:

(1)纸质问卷的数字化处理

项目组在2009年1月,经过讨论统一了问卷录入格式和录入模型。

2009年2—3月,分别组织各个研究调查小组对问卷进行计算机规范化录入工作。

(2)数据的分类统计

在2009年4—5月,组织各调研组对其所调研数据进行了分类汇总,按不同国籍对旅游流市场调查问卷中各个指标因素进行了汇总统计,初步获取了我国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演化机理的数据库,为进一步分析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演化机理提供基础条件。

(3)数据的分析研究

在2009年6—7月,根据2008年调查获得的第一手问卷资料数据,结合1994—2007年的《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YearbookofTourismStatisticsWTO(2000-2007)的数据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作了进一步分析,较系统总结和归纳了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演化特征分析,绘制了12幅系列不同地域、城市、时间段入境旅游流(系列)网络地图。

(4)积极撰写项目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入境旅游流东—西扩散特征和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动力机制分析两个方面,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5)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会议

本年度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会议2次:

SustainableandAlternativeTourism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YangShuo(Guilin),China—11to13July2009;

中国地理学会年会,与国内外学者就本项目研究成果和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2.2研究工作进展

(1)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特征及扩散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对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时空演化规律。

从研究结果来看,环渤海是西部各省区流量最大且最稳定的二手客源市场,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流量最小且最不稳定。

这与三大区域入境游客类型有很大关系,西部地区多观光旅游,而东部三大区域入境游客中,环渤海区域观光游客所占比例最大,而珠三角由于商务游客所占比例较大,对西部观光类旅游资源不是很感兴趣,故虽然珠三角入境游客数量最多但向西部转移游客却最少。

以长三角为典型区,重点研究了长三角西向扩散的流向、流量、流速、时空动态、扩散密度、竞争态、均衡度及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等,对长三角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特征与规律有了深入地把握和了解。

长三角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以2005年为界可分为前期增长阶段和近期下降阶段。

增长阶段入境旅游流倾向于向更广泛的地区扩散,且年际变动比较稳定;

而下降阶段则主要流向那些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如陕、川、渝、滇、桂等),年际间变化较大。

根据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特征,旅游流主要流向区域可划分为大西安、川渝和云贵三大典型旅游区。

从总体上看,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的扩散呈现出“分散-聚集-再分散-再聚集”的变化过程,西部地区接受长三角入境客流扩散辐射的力度越来越小,但并未影响西部入境旅游业的整体快速发展,长三角入境扩散客流对西部地区国际入境旅游业的重要性虽逐渐降低,但其重要性仍不可替代。

从本质上看,长三角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一种在旅游目的地、中转地、客源地、旅游通道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构成的自组织复杂系统。

旅游流扩散系统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在无序状态和有序状态结构间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入境游客基于客源地、旅游动机、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家庭结构及旅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明显。

对长三角入境旅游者西向扩散规律的分析发现:

长三角西向扩散的入境游客客源地主要以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为主,同时来自非洲及其他地区的客源明显增长;

旅游者西向扩散的旅游动机除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占主要地位外,商务旅游动机显著增加,会议、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宗教朝拜、探亲访友及其他旅游动机变化不大,其所占比例仍较小。

西向扩散的入境旅游者男性(52%)略多于女性(48%),男女性入境游客最喜爱的都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大西安旅游区,其次是云贵旅游区和川渝旅游区;

西向扩散的入境游客年龄集中在25-64岁,其次是15-24岁的青年学生游客群体和65岁以上的老年游客群体,所占比例最小的是14岁以下的少年游客群体;

职业构成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商贸人员、退休人员和军人,服务员或推销员、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小;

扩散的入境旅游者学历结构有较大提升,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占44.4%,硕士学历的占21.4%,拥有博士学位的占8.6%;

单身游客没有家庭负担,是最大的西向扩散游客群体;

有18岁以上孩子、结婚无孩子、空巢家庭的老人等游客

群体也有较高出游机会;

有18岁以下孩子及其它家庭结构的游客群体出游机率最小。

西向扩散入境游客中,自由、随意的散客方式成为首选,自己或与家人商定旅行

计划,之后单独出行或与家人、朋友一起出行。

散客旅游者所受约束较少,停留时间较长。

通过调研发现,旅游者在川渝旅游区平均停留4.0天,在大西安旅游区平均停

留6.3天,而在云贵旅游区平均停留7.8天。

(2)提出了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扩散概念模型和概念表达式

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过程,是由中转口岸向旅游目的地扩散以及以各典型旅游区为次级扩散核心的“二次”扩散转移过程构成,其概念模型如下图1所示。

若将口岸中转地、目的地及次级目的地各自看成一个节点,则各自构成自身的旅游空间场,都具有吸引与辐射扩散两种功能。

当口岸城市的场能EcF>

EcG时,入境游客将通过旅游通道向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i

扩散;

城市i同样具有各自的集聚与辐射两种场能;

对口岸城市而言,其EiF<

EiG;

对其周边势能更低的次级目的地j而言,其场能EiF>

EiG,入境旅游流将从i继续向j扩散。

中转地

中转口

岸城市

目的地

(次级中转地)

旅游通道

西部某中

心城市i

次级目的地

i周围其

他目的地

旅游势能

旅游流扩散方向及距离

图1 旅游流东-西梯度扩散转移的概念模型

物理学中的物体在运动中会做功,其能量将逐渐减小并转化为功。

同样,入境游客在从中转地到目的地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空间位移,同样也会做功(这种功可将其理解为旅游者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旅游体验),入境旅游流的能量将在位移中逐渐减小并转化为功,即随着旅游者旅行空间距离的逐渐增大,其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的旅游体验也将越来越多。

入境旅游流在从中转口岸城市向西部旅游目的地的扩散转移过程

中,随着旅游流扩散距离的扩大,其旅游势能逐渐降低,而当旅游流在某目的地j1所具有的势能与另一旅游目的地j2本身的旅游势能相等或接近时,则目的地j2的吸引力就不足以使游客由j1继续向其它旅游地扩散,此时入境旅游流扩散中止,旅游者将回到原中转地选择出境或从j1直接出境。

旅游流扩散系统由旅游者、中转地、目的地、旅游通道等要素所构成。

其中,中

转地是旅游势能最高的区域,目的地(或次级中转地)是旅游势能较低的区域,而次级目的地则是旅游势能最低的区域,这三个不同的旅游势能区域间形成了势能梯度差,导致旅游流产生扩散流动;

而旅游通道则是连接旅游地的“滑板”,该滑板因其摩擦系数的不同,对旅游流扩散作用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不同功能。

一般认为旅游流在扩散过程中会受到推力、拉力的影响,并在两种力作用下向旅游目的地产生流动。

本课题研究认为旅游流扩散的机理除受到推力、拉力影响外,还受到另一个重要作用力的影响——中转力。

如果将自身推力定义为P,将目的地的拉力定义为Q,将中转地的中转动力定义为Z,中转地与目的地间的摩擦力定义为F,

入境旅游者受到的合力定义为Y,则Y可用如下概念公式表达:

Y=(P+Z)´

Q

F

其中,P=f(p1,p2,Kpn),Z=f(z1,z2,Kzn),Q=f(q1,q2,Kqn),F=f(f1,f2,Kfn)。

这一概念公式的意义在于,其表明了旅游者所受合力与自身推力P、中转地的中转力Z以及目的地的拉力Q成正向相关关系,而与中转地、目的地间的摩擦力F成反向变化关系。

但旅游者所受到合力绝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关系。

中转地T

客源地O

提出了中转型(Origination-Transfer-Destination)入境旅游流O-T-D西向扩散流动模式(图2)。

闭合环式

来华前未计划

来华前计划

西部旅游

目的地D1

目的地Dn

目的地Dx

在中转地接受目的地信息

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旅游动机影响

西部旅游目

的地D1

周边目

的地A

的地B

中转地T2

西部旅游目的地Dx(区域中心城市)

中转地T1

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其他因素影响

开放环式

图2中转型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流动模式(O-T-D)图

入境旅游流从大型中转口岸T(Transfer)地入境后,向我国西部旅游目的地有两种扩散流动模式:

闭合环式与开放环式,两种均为一完整的环形扩散路线。

闭合环式与开放环式依据入境口岸为基点判断,若从入境口岸入境后,经过一个旅游行程仍从当初的入境口岸出境,称之为闭合环式;

若不从初始入境口岸出境,而是从另一口岸旅游目的地出境,则称为开放环式。

(3)旅游流扩散演化机理的动力机制初步研究

对旅游流扩散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旅游流扩散演化机理的动力机制,发现推力、拉力和中介力均是旅游流扩散演化的动力机制。

其中推动力核心因子为旅游动机,分析结果反映出以下五点:

首先,入境游客外显性动机与目的地属性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整体市场的外显性动机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上,同时不同细分市场的外显性动机也有明显差异。

其次,尽管目前动机的划分方法多种多样,但入境游客的内隐性动机可以分为“获取知识动机、身心健康动机、人际关系动机和个人成就动机”等四种基本类型,而且这四种类型呈现出了一定的层次结构性。

第三,发现入境旅游者的内隐性动机类型和强度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客源地、年龄、职业、学历、家庭结构等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会对以上四类内隐性动机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第四,外显形动机和内隐性动机关系非常密切,个体的内隐性动机类型和强度可以影响其外显性动机的类型。

第五,四类动机强度显著影响入境游客的旅华方式、结伴方式、旅华次数、旅游线路(即目的地选择)、在华停留时间和花费水平;

吸引力的核心因子为目的地吸引力。

首先,在构成目的地吸引力的核心要素旅游景区上,六大入境旅游典型区域的旅游流发育程度与景区发展指数具有较好的偶合性,总体上是东部强于西部,出现了景区发展指数与经济发展相关而与资源条件错位的现象。

第二,在旅游服务设施吸引力上,典型区域的旅游流发育指数与旅游设施接待指数之间偶合情况极好,旅游服务质量的市场评价结果总体上东部优于西部,但在省级层面上以北京、江苏、上海、四川、辽宁和陕西等6个省市的旅游吸引力最强。

第三,在人文环境吸引力上,西部地区略强于东部;

第四,在目的地形象吸引力上,东部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等综合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知名度较高;

西部的传统旅游目的地西安、桂林和昆明凭借独特的产品优势,在友善性、神秘性、古朴性形、优美性等方面得到入境旅游者的较好认可。

总之,东部地区在景区、旅游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比较优势,在商业机会上取得了

竞争形象优势,而西部地区在人文环境和旅游综合形象上具有独特魅力。

(4)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具体将其分为旅游者影响子系统、旅游产业影响子系统、区域经济影响子系统以及目的地形象、目的地营销等其它影响因素子系统,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旅游流流量、流向、流质的影响。

影响因素中不同影响子系统的影响强度不同。

(5)基于CAS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仿真模型探讨

利用复杂适应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人工社会等方法和理论,结合旅游系统的适应性分析,构建了基于CAS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仿真模型,并结合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运用logo语言,在Netlogo平台下实现中国入境旅游流演化的仿真,并绘制了系列不同地域、城市、时间段入境旅游流(系列)网络图。

仿真结果表明以动态演化形式来研究中国入境旅游流演化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2.3阶段性成果

(1)2009年已在各种刊物发表论文7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有62篇,重要期刊论文9篇,核心期刊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7.3%。

(2)对在六大典型区12个旅游城市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审核、归类和处理,按科学原则进行编码,将所有获得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了中国典型旅游区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数据库。

(3)利用ARC-INFO的GIS软件,编制了不同地域、城市、时间段入境旅游流(系列)变化及演进趋势网络地图12幅,为深入分析奠定了较好基础。

(4)对调查及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较深入探讨了我国部分典型旅游区西向扩散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化规律、特征、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以及演进机理。

2.4研究生培养

已有2位旅游管理专业博士以及6位旅游地理专业硕士依托本项目完成了各自毕业论文(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博士论文;

赵现红,“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驱动机制研究”博士论文;

王冠孝,“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推拉驱动力研究—

以我国四大城市为例”硕士论文;

潘旭莉,“基于CAS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仿真研究”硕士论文;

李馥利,“基于旅游流转移的中国西部省区入境旅游时空发展变化研究”硕士论文;

孙学强,“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规模差异时空变化研究”硕士论文;

张乃利,“中国旅游热点城

市-苏州入境旅游流时空变化分析研究”硕士论文;

潘宇,“西方游客跨文化旅游体验评价研究—以旅沪游客为例”硕士论文),并于2009年7月通过答辩顺利毕业,被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

同时,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10名博士生和18名硕士先后参与了旅游流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在理论联系实际、数学统计软件操作、GIS软件操作以及如何参与高级别项

目和撰写论文等方面提高很快,得到了非常好地锻炼。

3、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1)在已建立的境外游客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辅助分析方法,进行覆合分析、叠置分析和网络分析。

(2)构建入境旅游流递进演化模式和动力机制;

参加一次国际旅游会议。

(3)项目总结报告撰写。

总结出演化模式和动力机制;

建立旅游流空间结构和空间演化数据库;

项目总结报告撰写。

4、当年经费使用情况与下一年度经费预算

(1)2009年经费使用情况

①办公、数据分析及消耗品:

2.9万元。

②论文发表费:

6.9万元用于论文发表

③会议费用:

2.9万

④管理费:

0.6万元

总体来看,2009年项目组总支出为13.3万元,实际超支1.3万元,已由主持人其他项目经费配套弥补。

(2)2010年经费预算

2.0万元。

6.0万元用于论文发表

2.0万

0.0万元

2010年项目所需10万元经费由主持人其他项目配套弥补。

5、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发表论文版面费严重超支,已从其他课题弥补。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入境游客对其旅游线路的填写不是很理想,对于旅游流流向的多层次研究造成了一定障碍。

目组针对该问题专门从旅游市场调查资料中遴选出该题填写完整的问卷进行分析,

4600多份的问卷数基本可以满足项目要求;

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来补充该问题,能较好完善旅游线路的问题研究。

6、附件

2009发表论文清单详见下表:

40771058项目公开发表的论文清单(已输入到基金委网站成果在线,并输出此表)

成果ID

作者

标题

来源

类别

1773838

马耀峰,孙学

强,李君轶

广东入境旅游流递进扩散转移特

征研究

商业研究,12期,pp129-132,

2009/12/10.

期刊

文章

1773721

郑鹏,*马耀峰,

李天顺,高军

信息技术变革中旅游信息传播概

念模式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28(06),pp131-135,

122009.

1773353

陈宏飞,裘国

永,马耀峰

基于SVG与Ajax技术的WebGIS

研究与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6

期,2009(中国期刊网数据库).

1759816

*马耀峰,孙学

商业研究,12期,pp129-132,

2009/12.

1739762

董亚娟,*马耀

峰,谢雪梅

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安入境旅游驱

力因素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25(12),pp

1129-1130,2009/12.

1739749

王永明,*马耀

峰,张佑印

金融危机对华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及对策研究

1131-1133,2009/12.

1739705

潘宇,*马耀峰,

白凯

陕西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

优化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5),pp12-17,2009/9

1739689

梁伟,*李君轶

基于Web和GIS的陕西国内旅游

客源市场预测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