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180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

“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

”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B.排斥商品经济

C.霍氏家训严格D.强调劳动获得财富

2、在一次讨论课上,王阳和李涛两位同学对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争论不休。

你认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来源于()

A、官营手工业B、工场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3、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④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

”使人民“开眼界”的是()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5.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独制”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6.梭伦的诗歌中写道:

“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平民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贵族

7.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9.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之后,对内实行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关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对内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厉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B.改善法律,扶持教育

C.积极发展工商业D.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

10.“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

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1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B.封建势力十分强大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维新派脱离群众

1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限制特权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燔诗书而明法令”

C.“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D.“集小乡邑聚为县”

14.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

“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

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

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

15.读下图,判断发生在下列各地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①西安:

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B.②开封: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C.③北京: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D.④上海:

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

16.牛顿在科学研究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A.阐明了进化论B.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C.提出了相对论D.构建了经典力学理论

17.1651年,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克伦威尔颁布了()

A.《大宪章》B.《航海条例》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

18.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下列文献首次实现其主张的是(

A.克伦威尔参与起草的《大抗议书》B.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华盛顿主持制定的1787年宪法D.日本实施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19.“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是最后一个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陆国家,与其他东方国家相比,它又是最先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而且……是自发地、主动地挤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列。

”此结论所依据的史实是()

A.克里米亚战争B.农奴制改革C.十月革命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社会平等B.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C.用西方基督教改造日本本土的宗教D.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

21.康有为曾说: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A.改革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技术C.开办近代工厂D.推翻清朝统治

22.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看,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实现了政治变革C.引进了西方技术D.促进了思想启蒙

23.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此诏书()

A.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B.见证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意味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现D.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24.以下孙中山建立和维护民主制度的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动二次革命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建立中国同盟会 ④发起护国运动

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25.“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这里的“它”指()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革命C.十月革命D

.五四运动

26.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文章,标题为“科学革命”,副标题为“宇宙新理论”和“牛顿观念的破产”。

此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成果是()

A.日心说B.量子论C.经典力学D.相对论

27.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

“(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

变了中国的历史。

下列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的重大事件有()

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发动秋收起义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史学家陈旭麓这段话强调对历史事件应()

A.一分为二进行评价B.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

C.全方位多角度看待D.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9、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

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

A、采取余粮收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30.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指数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变化:

高收入国家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从43%上升到52%;中低收入国家从42%上升到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到42%。

它反映出()

A.高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着世界贸易市场   B.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20世纪后期国际资本投资的转移趋势   D.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

第Ⅱ卷

二.主观题(共40分)

31.(10分)材料一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怯懦地而且可以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

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恩格斯

材料二(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是无限和统一的思想。

他认为太阳只是人类所在星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有无数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宇宙无中心,而处处都可以说是中心。

1600年2月,布鲁诺被烧死于罗马鲜花广场,临刑时他怒斥法官:

“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

”临刑时,他高呼:

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知道我的价值。

——《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根据教皇和最高的世界异端法庭各位枢机主教的命令,两个原理……太阳的静止和大地的运行……受到鉴定者的神学家的审查,即:

“太阳是世界中心而且是静止的原理在哲学上是荒谬的、虚伪的,而且形式上是异端的,因为它和圣经上所说的相矛盾。

”“大地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不是静止的,也是昼夜地运行的原理,在哲学上也是荒谬和虚妄,在神学上至少是信仰的错误。

”——《枢机主教对伽利略的判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指什么?

在这本著作中哥白尼是怎样向“教会权威挑战”的?

布鲁诺和伽利略怎样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

(3分)

 

(2)这三位科学家的学说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3)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遭判刑又说明了什么?

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4分)

32.(10分)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

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

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2分)

 

材料二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

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

后果是可怕的。

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

……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3分)

材料三 阿拉伯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因此不容易正确地读音和拼写。

它的书写也不便,字母从右向左书写,而数字却要从左向右写。

土耳其的法律条文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加上文字教育的落后,造成普通民众对政府的通告、条例,一问三不知,受到权贵、官员的欺压,也不知如何诉苦。

凯末尔曾说:

“我们必须让自己从多少世纪以来像铁箍似地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符号中解放出来。

”1928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字母改革法》宣布废除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改用拉丁字母拼写。

土耳其语逐渐摆脱陈腐的旧语

言,日益变得富有活力起来。

——《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3)依据材料三图文资料,概括凯末尔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原因。

(5分)

 

33、(10分)史料研习、理论指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

完成下列问题

(一)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

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

起事勇

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

①                ②

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乎三代之遗意。

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

③④

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

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2分)

 

(2)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2分)

 

材料二:

美国独

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

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

他说:

“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受最大灾难的阴谋。

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材料三: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

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哪几种主张?

(2分)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分)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

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

“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

变!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

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改变农村经济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何?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4

分)

答案:

1—5AABBD6—10DCDAD11—15DBACB16—20DBCBB21—25ADDCC

26----30DBBBD

31.(10分)

(1)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受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

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和统一的思想,认为太阳只是人类所在星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

伽利略提出了太阳的静止和大地的运行原理,论证了哥白尼学说的科学性。

(3分)

(2)有利于人们对天体运行进行正确、科学的认识;推翻了基督教神学关于上帝创造世界,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是对教会权威的挑战,促使自然科学从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得到迅速发展。

(3分)(3)科学战胜愚昧、真理战胜谬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但真理最终将战胜谬误取得胜利。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坚持真理的精神值得后人效仿。

(4分)

32.

(1)建议:

统一文字。

目的:

巩固统一。

(2分)

(2)主张:

“因信称义”(或直接阅读《圣经》);用德语(或民族语言)传教。

(1分)

作用:

客观上,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

主观上,传播了新教;解放了思想(或发展了人文主义)。

(2分0

(3)必要性:

①形式上,旧文字不便于交流和书写;②使用情况,上层垄断文化,下层权利无法保障;③内容上,受旧思想束缚,不利于学习西方文明。

(3分)

33.

(1)序号:

②⑤(2分)

(2)创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或创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2分)

(3)君主制;共和制。

(2分)

(4)1787年《联邦宪法》制定颁布。

(2分)

特点:

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

(2分)

原因:

凯末尔的决心(或身体力行的态度);民族独立;政治改革奠定基础(2分)

34

.(10分)

(1)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

(2分)

(2)解决:

1921年推行新经

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分,只答新经济政策1分)

经济:

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工业化打下基础;国民经济得

到恢复。

(2分,一点即可)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

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可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