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260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4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物理04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名校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分)最早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科学家是(  )

A.

牛顿

B.

法拉第

C.

伽利略

D.

瓦特

2.(2分)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乐器

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具有能量

3.(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4.(2分)下列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观后镜中“景物”

C.

日食

D.

铅笔“折断”

5.(2分)“端午佳节,粽叶飘香”,这现象说明了(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6.(2分)关于能源、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水能、煤炭是清洁能源

B.光纤通信主要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核裂变

D.卫星通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7.(2分)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37℃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C.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D.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4s

8.(2分)如图是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

闭合开关,观察到铝棒向左运动。

为了使铝棒向右运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B.保持电流方向不变,将磁体磁极对调

C.将电源正负极对调,同时将磁体磁极对调

D.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9.(2分)某人用力F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根质量均匀的杠杆AB的B端,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则在抬起的过程中(  )

A.F保持不变B.F逐渐变小C.F逐渐变大D.无法确定

10.(2分)下列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①“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多次测量n张纸的总厚度

②“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特点”时,多次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测量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③“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多次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动摩擦力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物体位置,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⑤“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A.只有③④⑤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②④⑤

11.(2分)如图是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中已画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木块所受其它力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斜面压力的大小和木块受到重力的大小不相等

12.(2分)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滑至a点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量△U=5V,定值电阻R1的功率变化量△P=15W,电路中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电阻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a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Ra=2.5Ω,电流表的示数为I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I1=1A,若电源电压不变,则下列分析和计算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R2两端电压变化量不等于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变化量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约为1.67Ω

C.电源电压为15V

D.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2.5Ω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2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

14.(3分)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  后,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称量时,小明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通过加减法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g。

15.(2分)流星是指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这个过程中流星内能增加是通过  方式实现的,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16.(2分)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电。

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电。

17.(2分)如图是人造卫星轨道示意图,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

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  能变大,机械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8.(3分)如图是喷气式飞机,在飞行时,发动机向后高速喷出气体,飞机获得向前的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如图,飞机获得升力的原理是:

气体流速越大,气体压强  (选填“越大”或“越小”);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减小,为了防止燃料沸腾,飞机使用沸点较  (选填“高”或“低”)的煤油作为燃料。

19.(3分)某空降兵和降落伞总重800N,从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14s后降落伞打开,整个过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跳伞后10s至14s时间内人和伞的重力做功是  J,此时人和伞受到的阻力f1=  N,若跳伞18s后,人和伞受到的阻力为f2,则f2  f1(选填“>”、“=”或“<”)。

20.(2分)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由此可知,可燃冰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若2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使  kg水的温度升高50℃.(c水=4.2×103J/(kg•℃),q可燃冰=4.2×108J/kg)

21.(2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是0~0.6A,电压表量程是0~3V,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Ω1A”,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的安全,闭合开关后,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A,电路的最大功率是  W。

22.(3分)如图甲是一台破壁机,它具有粉碎打浆和电加热功能。

如图乙是破壁机正常工作时,制作杂粮粥一次,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的“P﹣t”图象。

已知破壁机额定电压为220V,电动机打浆功率为120W,电热管加热功率为1100W,则破壁机正常加热时的电热管中的电流是  A,破壁机正常工作,做一次杂粮粥,消耗的电能是  kW•h。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2分.解答27、28、29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23.(2分)如图,小球悬挂在弹簧下端处于静止,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4.(2分)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如图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插座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25.(2分)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适当位置分别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26.(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中点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3)如图乙,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

A.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

B.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适当距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D.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和蜡烛同时向左移动相同的距离

27.(6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为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实验时应让小车从  同一斜面滑下;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3)推理:

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阻力为零,则小车将做  运动;

(4)在上述实验中,小车重力势能减小量为△Ep,克服阻力做功为Wf,则△Ep  Wf(选填“>”、“=”或“<”)。

28.(10分)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额=2.5V。

(1)如图甲,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电流表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

(3)故障排除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此时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4)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数据,并绘制图丁所示的U﹣I图象,由图象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测量另一只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下列步骤(已知:

电源电压不变,R1和R2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电阻为R0,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额)

①只闭合开关S和  ,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流表示数为I额;

②只闭合开关S和  ,保持①中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额;

③接着将R1的滑片P调至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再将R1的滑片P调至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2。

④该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额=  。

(用I额、R0、I1和I2表示)

29.(6分)工人师傅利用图示装置在10s内将一个重为500N的物体A匀速上升2m.已知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200N,物体的底面积为0.5m2.若不计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及绳重求:

(1)只将物体A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F做功的功率。

30.(8分)去年全球首段光伏路面在济南投入运营,该路面发电可为公路照明设备供电。

(1)已知光伏路面太阳能电池板总面积为6000m2,1m2面积接受太阳平均辐射功率为1kW,光电转化效率为20%,若每天光照时间为6h,高速公路照明设备功率为720kW,则光伏发电可供照明设备正常工作多少h?

(2)在未来,电动汽车可在光伏路面移动充电(图甲),当汽车经过充电区域时,充电垫发出高频电磁波,汽车底盘上的接受装置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

一辆电量不足的汽车,以速度v匀速通过充电区域(图乙),已知充电区域长度S1为100m,两段充电区域之间距离S2为10km,由于S1远小于S2,忽略汽车在充电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接收装置接受到的电磁波功率P0为5000kW,它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电池中,效率为20%,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1000N.若汽车电池消耗电能全部用于维持汽车行驶,为了使汽车能顺利到达下一段充电区域,汽车在充电时速度不能大于多少m/s?

(3)为了提高汽车充电时移动速度,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写出一条)

31.(10分)图甲是一种自动蓄水装置示意图:

力敏电阻固定不动,下方悬挂一圆柱体(其位置不随水面变化)。

闭合开关S,水泵工作,向空水箱里缓慢注水,当水位达到设定高度h0时,水泵自动停止注水,此时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恰好为其高度的一半。

已知:

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3V,电阻箱R2阻值为5Ω,力敏电阻R1阻值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柱形物体的质量为1.6kg,底面积为10cm2,当线圈中电流I≤0.15A时,衔铁被释放,忽略线圈电阻,g取10N/kg。

(1)蓄水时,水位升高,当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柱体对力敏电阻拉力  ,力敏电阻R1阻值  ,线圈中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当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求柱形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

(3)求柱形物体的密度;

(4)若要提高水位设定高度h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多选)

A.将电阻箱R2阻值调大一些

B.适当增大电源电压

C.保持柱体形状和体积不变,换用密度更大的柱形物体

D.保持柱体的高度和密度不变,增大柱体的横截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考查要点〕CP:

电磁感应。

〔试题解说〕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参考答案〕解:

A、牛顿在力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力学之父,故A不符合题意;

B、首先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科学家是法拉第,故B符合题意;

C、伽利略研制出伽利略望远镜并通过观测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故C不符合题意;

D、瓦特最早发明了发电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

〔考查要点〕9L:

防治噪声的途径;91:

声音的产生;9I: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N:

声与能量。

〔试题解说〕

(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

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3)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我们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

(4)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参考答案〕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进行判断的,故C错误;

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此题属于中考中常见的综合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3.

〔考查要点〕19: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试题解说〕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参考答案〕解: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

A。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4.

〔考查要点〕AM: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试题解说〕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参考答案〕解:

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观后镜中“景物”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形成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杯中“折断”的铅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应用光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生活中的光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属于基础题,要会区分光现象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中的哪种。

 

5.

〔考查要点〕54:

分子的热运动。

〔试题解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作物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飘香就是闻到气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闻到气味都是说明分子运动的。

〔参考答案〕解:

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才能出现“端午佳节,粽叶飘香”这一现象,与分子间隙、分子间引力斥力无关。

故选:

D。

〔解题思路〕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6.

〔考查要点〕K2:

能源的分类。

〔试题解说〕

(1)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能源称为清洁能源;

(2)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

(3)当今世界的核电站都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

(4)卫星导航系统是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参考答案〕解:

A、太阳能、水能使用起来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煤炭中含有硫、氮等多种有害杂质,而且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不属于清洁能源,故A错误;

B、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传递信息的,不是应用电信号,故B错误;

C、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都是可控制的核裂变,故C正确;

D、卫星导航系统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

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能源、电磁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

 

7.

〔考查要点〕63:

长度的估测。

〔试题解说〕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参考答案〕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块橡皮的质量约8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6g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2m左右。

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跑完50m一般用时7s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C。

〔解题思路〕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8.

〔考查要点〕CJ: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试题解说〕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

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

〔参考答案〕解:

A、若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能增大铝棒受到的力,但不能改变受力的方向,故A错误;

B、保持电流方向不变,将磁体磁极对调,这样可以改变受力的方向,故B正确;

C、将电源正负极对调,同时将磁体磁极对调,两个影响因素同时改变时,受力运动方向不变,故C错误;

D、据图可知,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故铝棒受力增大,但不能改变受力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

B。

〔解题思路〕要改变通电直导线的运动方向,只能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中的一个即可,两个因素不能同时改变。

 

9.

〔考查要点〕7N:

杠杆的平衡条件。

〔试题解说〕如果人用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动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解:

如图,

若动力总是竖直向上,因为△OAC∽△OBD,所以

=

为定值即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为定值,因为阻力(木棒重)不变,根据F×OB=G×OA可得:

动力F保持不变。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由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两力臂的比值不变是本题的关键。

 

10.

〔考查要点〕2Q:

物理学方法。

〔试题解说〕解决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参考答案〕解:

①“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多次测量n张纸的总厚度,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

②“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特点”时,多次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测量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规律,符合题意;

③“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多次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动摩擦力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规律,符合题意;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物体位置,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规律,符合题意;

⑤“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值,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多次实验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②③④,故C正确。

故选:

C。

〔解题思路〕物理实验中,以“测量”二字开头的课题一般是减小误差;以“探究”二字开头的课题,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发现规律。

 

11.

〔考查要点〕6S: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试题解说〕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只有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

〔参考答案〕解:

A、由图可知,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木块在斜面上运动,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二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由题知,木块和弹簧测力计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图中木块在斜面上,木块对斜面压力的大小和木块受到重力的大小不相等,故D正确。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和相互作用力的掌握情况,注意判断平衡力时,先分析物体的状态,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判断。

 

12.

〔考查要点〕IH: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试题解说〕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2两端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滑至a点过程中,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即可判断电压变化量;

(2)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R1与R2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的示数最大;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a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1的电压变化量;利用P=I2R列出R1的功率变化量;然后联立即可得到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3)根据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流,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参考答案〕解: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2两端电压。

(1)由于电源电压U=U1+U2,所以,滑动变阻器R2两端电压变化量等于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变化量;故A错误;

(2)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R1与R2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的示数最大,已知I1=1A;

则由I=

可得:

U1=I1R1;

P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