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305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阅读文献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文献一.docx

《阅读文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文献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文献一.docx

阅读文献一

进一步阅读文献

【英】约翰·希克斯(JohnHicks):

《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年中文版。

——这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写作的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著作,不乏洞见,为我们提供了独到的视角。

对于研究经济史理论,了解希克斯在结构分析和经济史理论方面的具体主张,了解他本人的经济思想,非常有参考价值。

【法】马克•布洛赫:

(MarcBloch)《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译本),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这是一位史学大师写的“年鉴学派史学的宣言书”,在这里,他展示了他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历史自有其美感;史学家必须与全部生活之源泉――现在保持不断的接触;重视史料的辨伪证误;入史局须手硬。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册子。

陈振汉:

《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这是作者20世纪30年代到1998年所发表过的40多篇文章的一个集子。

有一部分谈到了中国、外国经济史和经济史方法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N•B•HARTE:

《ThestudyofEconomicHistory:

CollectedInauguralLectures1983-1970》,FRANKCASS:

LONDOU。

——这是哈特编的《英国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就任演说集》,1971年出版。

对于研究经济史学和经济史方法论有很大价值。

这里边有很多在经济史学方面造诣很深的大家的观点,读来振聋发聩。

吴承明:

《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吴承明:

《中国的现代化:

市场与社会》,北京:

三联书店,2001年版。

——作者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前辈,这两本论文集分别在经济史理论和中国经济史有关问题的研究上体现了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功力。

其中有几篇论文详细谈了经济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并且阐述了作者本人的观点。

【美】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罗伯特•托马斯(RobertP.Thowmas):

《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

——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作之一,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进行了探讨,并且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论述方法,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从而被认为实现了“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统一”。

【法】雅克•勒戈夫(勒高夫):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年中译本。

——这本书是日常生活史方面的代表著作,全书考察了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从事精神劳动、以教学为职业的教士的产生、演化以及最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过程,对于进一步了解早期欧洲社会很有帮助,也是日常生活史一个代表作。

【美】斯坦利•L•布鲁(StanleyL.Brue):

《经济思想史》,焦国华、韩红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的目的是以一种清晰、学术、平衡和有趣的方式来讲述经济学历史的内容。

对于经济史研究者来讲,了解不同经济思想之间的逻辑和历史联系也是必要的。

思想来源于现实,然后又对现实产生影响。

读一本经济思想史方面的书是有益的。

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版。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两位都是中国史学界的大家。

对于历史研究他们有独到的看法。

对于经济史研究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即使是研究世界经济史,也可以引为参考,因为比较研究方法在经济史的研究中占有一定地位。

研究中国和外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不同时这本书就派上了用场。

【德】加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在导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本书的探讨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在现代科学范围内抵制对科学方法的万能要求。

因而本书所关注的是,在经验所及的一切地方和经验寻求其自身证明的一切地方,去探讨超越科学方法论作用范围的对真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对那些不能用科学方法手段去证实之真理的经验方式。

”作者是后现代主义的大师,对历史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读一下,对于经济史研究大有裨益。

【美】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年中译本。

——诺斯在这本书中相当完整地提出了一套经济史理论,并且运用这套理论考察和解释了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至现代经济增长的漫长历史。

诺斯从现代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假定出发,运用交易成本、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等分析工具,构建了包括所有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

侯建新:

《经济-社会史:

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这是一部众多学者的文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从不同角度深化对经济-社会史学科的理解,也可以看到经济史研究中的问题和方向。

现在,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经济-社会史评论》已经由三联书店出版,读者不妨一阅。

【美】阿尔•戈尔:

《濒临失衡的地球:

生态与人类精神》,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3年版。

——《濒临失衡的地球》英文版书名为《EarthintheBalance》,初版于1992年。

作者阿尔·戈尔在写作本书时是美国参议员,后任美国副总统。

本书旨在讨论环境危机与人类文明的整体关系。

作者认为,环境危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现代文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

这本书的副标题“生态与人类精神”表明了这一基本见解。

【英】克莱夫•庞廷:

《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王毅、张学广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为什么罗马会崩溃?

历史学家克莱夫•庞廷在这本重要的著作中论证了对此的回答对于我们现代全球文明具有急迫的启示。

罗马帝国、随着它的人口增长,随着它在科技复杂性上的发展,最终耗尽了它那丰富的自然资源,遭遇到了这个社会命中注定的生态崩溃。

该书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在研究经济史的同时加以考量。

【美】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何畏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0年中文版。

——西方经济学界第一本用“创新理论”(InnovationTheory)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专著。

从这本书的副标题——“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又译涂尔干,E.Durkheim):

《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

三联书店,2000年中文版。

——这是社会学大师涂尔干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第一部巨著。

一群个人怎样才能组成一个社会?

这些人怎样才能使社会赖以存在的“协调一致”这一环境得以实现?

作者区分了“机械的社会联系”和“有机的社会联系”,并讨论了现代社会的基础。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

三联书店,1987年中文版。

【德】马克斯·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译,北京:

三联书店,1997年中文版。

【德】马克斯·韦伯:

《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李强译,北京:

三联书店,1998年中文版。

【德】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中文版。

【德】马克斯·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下卷),林荣远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这是社会学的又一个大师系列作品。

韦伯是在现代社会科学中的唯一堪与马克思相提并论的人物。

他对文化、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理解开启了完全不同于马克思的学术传统。

读者一定会从中感受到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英】M•M•波斯坦: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一卷):

中世纪的农业生活》,王春法译,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M•M•波斯坦: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

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王春法译,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M•M•波斯坦: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三卷):

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王春法译,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剑桥欧洲经济史》分为三部分,前三卷构成一部分,主要探讨欧洲经济从中世纪向现代的转变,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是欧洲经济而不是其他地区的经济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和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同经济活动领域所发生的变化。

经典之作,需要细读。

【德】汉斯-维尔纳·格茨:

《欧洲中世纪生活》,王亚平译,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这部日常生活史构建了一个在近期发现的,或者说是再发现的观察历史的方式,它受到欢迎是因为离开了那些大的“历史”事件,使那些每个人所经历的、所见所闻的、日常生活的小事变得重要了。

该书对这些小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用这种方式增强对过去的认识。

无疑,日常生活为我们认识过去开启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法】埃德蒙•波尼翁:

《公元1000年的欧洲》,席继权译,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

——该书从各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中世纪中期,即公元1000年前后欧洲居民的日常生活,内容上包罗万象,由此,你可以看到被原来的“大写的历史”修饰、删减之前的“小写的历史”,可以尽可能接近历史原来的面貌。

作者从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社会改革入手,全面叙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对于研究经济史的人来说,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底色,不妨一阅。

【法】马克•布洛赫:

《法国农村史》,余中先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1年中文版。

——这部书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的杰作。

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中世纪以来法国农村的基本面貌,论述了农业生产和庄园制度,在史学研究方面这是一本开创性的作品。

中译本的序言由北京大学陈振汉先生作,此篇序言对于探讨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也很有裨益。

【美】汤普逊: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册),耿淡如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这本书是一部社会经济史视域的中世纪史。

它既不是一篇经济学的专题论文,也不是一部社会学的研究著作。

作者所用的方法,是一种历史的叙述法。

本书叙述翔实、资料丰富,是中国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的上乘之作。

【美】詹姆斯•W•汤普逊: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作者属于西方的“新史学派”,提倡“用历史来解释历史”,“为历史而历史”,不主张以某种学说来解释历史。

这本书记述了14-16世纪前半期欧洲大陆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研究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并与前书为姊妹篇。

【法】P•布瓦松纳:

《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

五至十五世纪》,潘源来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正如作者所言,这部书描绘出了劳动阶级在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历史体制内所处的地位,追溯了政治和社会制度、交换、工业和农业生产、土地拓殖、土地财富和流动财富之分配对于中世纪经济变革的相互作用:

这些经济变革引起了新的劳动形式的出现,并赋予人民大众以他们从未有过的社会地位。

【比】亨利•皮朗: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叙述从罗马帝国末期到15世纪中叶西欧经济与社会演进的特征及一般动向。

作者力求把这个广阔的地区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来观察,这个地区的各个部分保持着经常的交流,作者以较大篇幅叙述了意大利、尼德兰这些在中世纪经济活动发展最为迅速和最为完善的国家,在欧洲其他地区往往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比】亨利•皮雷纳:

《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中世纪的城乡关系首先在作者的历史经济学理论里被分离开来。

作者认为,中世纪的城市化浪潮源于欧洲长途贸易的复苏。

他认为:

从事奢侈品贸易的旅行商人能够在位于国际商道上比较适宜、经常是有要塞保护的地方定居下来,是中世纪欧洲较大商业中心得以奠定和发育的基础。

对于了解西方城市和东方城市差别,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意】卡洛•M•奇波拉:

《欧洲经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这是六卷本中的第一卷。

这部书也是一部经典著作,在文章正文第一篇导论中也有相关介绍。

【法】雅克•勒戈夫: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特定概念,主要指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从事精神劳动、以教学为职业的教士。

全书考察了这一特殊类型的“手工劳动者”的产生、演变、分化及最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结合有关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尤其是大学的发展情况,叙述脉络清晰,文笔要而不繁,被公认为西方当代优秀的史学著作。

【英】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经典之作。

其中谈到了殖民地、美洲发现等内容。

【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

《白银资本:

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这是具有独特见解的书。

正如作者所言,“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

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的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

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地区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书的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

还吸收了二十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并以较大篇幅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历史,故全书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

【美】J•M•布劳特:

《殖民者的世界模式:

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谭荣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在关于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的领域中,对欧洲文化传播主义的理论主张进行了挑战。

布劳特认为这种理论来自殖民者的意识形态,是欧洲人构造出来的,是他们用来为殖民扩张进行说明、辩护和支持的。

这本书对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基本思想提出了异议,值得一读。

张箭:

《地理大发现研究:

15-17世纪》,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本书全面系统地叙述了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介绍人类征服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的历史,探讨了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本书是国内学者研究地理大发现比较全面的著作。

【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针对社会问题去寻根究源,我们总是力图从社会文化和宗教渊源中去找寻答案。

什么因素促进了英国的发展,并由此导致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呢?

马克斯•韦伯给我们找到了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强调加尔文教和清教伦理的作用,他认为正是清教徒严谨的工作习惯和对财富的合法追求,促进了以理性生产和交换为基础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

这种精神来源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加尔文教的兴起。

书中运用丰富的新教徒宗教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经验统计资料,论证了在加尔文教“预定论”威慑下,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已被上帝预先选择获救的确证,形成在世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上帝荣耀的“天职观”。

教徒们勤勉工作,杜绝享乐以至禁欲,在经济活动中工于算计,因而积累了财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这就是资本积累时期中产阶级的人格特征。

作为一种广泛风行的社会精神气质,它就是“资本主义精神”。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以这种精神作支撑,它是欧洲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产物。

据此,作者得出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的结论。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第一卷题为“日常生活的结构”,分别描述15至18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人口、粮食、食品与饮料、居住与衣着、能源与冶金、技术革命、货币、城市等。

第二卷题为“形形色色的交换”,分析交易的根据、市场、生产、资本主义组织、社会各统治集团(包括国家、文化)。

第三卷题为“世界的时间”,按地区和年代顺序,分别叙述先后控制世界经济的威尼斯、安特卫普、热那亚、阿姆斯特丹,并涉及法、英等国的国内外市场,以及美洲、黑非洲、俄罗斯、土耳其及远东的经济特点,最后以英国工业革命结束。

15至18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期,或称前工业革命时期,但对资本主义怎样和为什么在西欧萌芽、发展,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关系如何,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英国等问题,各派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解释大相径庭。

布罗代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是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这一问题的。

第一层即最基层,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

作者把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统称为“物质文明”。

他认为“日常生活”构成社会经济基础,是宝塔的塔基;第二层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塔身是生产与交换的正常机制,即以竞争为基本法则的“市场经济”;第三层是少数大商人包揽的不平等交换构成宝塔的塔顶,这就是“资本主义”。

没有塔基(物质文明)和塔身(市场经济)的支撑,资本主义也就丧失了立足之地。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作者从总体史的思想出发,努力把16世纪后半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

在作者笔下,地中海不再是一个毫无生机的海洋,而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生命的历史人物。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地中海地区十个国家的地理与历史、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研究了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土耳其和西班牙帝国的社会、文化、战争方式等。

第三部分叙述了西班牙和土耳其的争霸过程。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历史时间三分法”:

长时段(结构)、中时段(局势)及短时段(事件),用以确定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三分法”是一项独特的创造。

他用长时段—地理时间—结构,中时段—社会时间—局势,短时段—个体时间—事件,作为“解释工具”来确定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因素对历史发展的不同程度的作用。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本书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即现代世界体系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现代世界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不断扩展,逐渐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纳入其中,直至覆盖全球。

凡是研究16世纪以来世界史的学者、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学者、研究第三世界的发展学家,包括研究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和发展战略学的学者,对沃勒斯坦的观点不论赞成与否,都得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和讨论他的观点。

沃勒斯坦在本书(中文版)序言中认为:

21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将让位于后继的体系(一个或多个)。

我们不能预测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但能通过我们目前政治的道德的活动来影响其结果。

张卫良:

《英国社会的商业化历史进程:

1500-1750》,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本书作者通过对1500—1750年这一时期英国交通网络的改进、市场规模的调整、海外市场的开拓、土地市场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专业化、乡村工业的商业化、新型城市的出现、重商政策的加强、商人财富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加速等商业化之具体表现的描述和分析,为读者展现了英国社会从商业化走向工业化的历史画卷。

【德】里夏德·范迪尔门:

《欧洲近代生活:

家与人》,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德】里夏德·范迪尔门:

《欧洲近代生活:

村庄与城市》,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德】里夏德·范迪尔门:

《欧洲近代生活:

宗教、巫术、启蒙运动》,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欧洲近代生活》(三卷本)从文化的角度概述16—18世纪欧洲人的日常生活:

《家与人》阐述城乡居民在居住范围内的生活:

出生和童年、爱情和婚姻、年老和死亡。

《村庄与城市》阐述村庄和城市的生活世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民和商人、手工业者和他们的同业公会、庆典、习俗、公众的生活和国家的权力。

《宗教、巫术和启蒙运动》研究宗教改革这场伟大的宗教运动、巫术、迷信和18世纪启蒙运动这个巨大的精神转型的过程。

【英】M•M•波斯坦: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

16世纪、17世纪不断扩张的欧洲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M•M•波斯坦: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五卷):

近代早期的欧洲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在书的正文中,我们曾经对这部书做过介绍。

这是一部权威的经济史著作,在学术界久负盛名。

【美】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史分析史》(中译本),北京:

商务出版社,2001年版。

——正如作者所言:

“本书将要描述从希腊到罗马时代直到今天在经济领域里科学分析的发展和成果”,“本书的主题就是关于描述和解释经济事实并为从事此项工作提供各种工具所作的种种努力的历史”。

在这种书中,作者讨论了经济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经济史、统计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应用领域的各个学科。

经典之作,不妨一读。

【意】卡洛•M•奇波拉:

《欧洲经济史(第二卷):

十六和十七世纪》,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这两个世纪是欧洲的一个过渡时期,是连接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桥梁;这两个世纪也是一个重商主义的时期,商业资本在原始积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美】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罗伯特•托马斯(RobertP.Thowmas):

《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

——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作之一,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论述方法,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从而被认为实现了“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统一”。

经典插图版经济学译丛,第六卷:

《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浓缩了文明伊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本系列图书是面向从事经济工作人士的通俗读物。

【美】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年中译本。

——诺斯在这本书中相当完整地提出了一套经济史理论,并且运用这套理论考察和解释了自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至现代经济增长的漫长历史。

诺斯从现代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假定出发,运用交易成本、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等分析工具,构建了包括所有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

【意】卡洛•M•奇波拉:

《欧洲经济史(第三卷):

工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如果工业革命在三个世代中无可挽回地破坏了历史进程,那么它的根子深深地扎在过去若干世纪中。

要发现工业革命的起源,就必须追溯到11至13世纪间意大利北部、法国北部和低地国家南部,与城市兴起同时产生的思想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它是一个旧社会结束的开端,在这个社会里权力和经济资源全部以土地产业为基础,而且被一些以打仗、狩猎和祈祷为理想的社会集团所垄断。

代替这个社会的,开始出现一个以商业、制造业和各种行业为基础的社会,激励人们的是追求便利、利润和一定程度上理智的理想。

【法】保尔·芒图: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本书是一部研究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历史的著作,在法英等国享有盛誉,有经济史“经典”之说。

全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篇。

第一篇论述产业革命前夕的各种变化;第二篇分析发明和大企业的关系;第三篇指出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

本书主要叙述经济史实,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