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复习题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328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科学复习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复习题2.docx

《科学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复习题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复习题2.docx

科学复习题2

3.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火箭的飞行原理

实验材料:

气球

实验过程:

把气球吹满气,突然松手

实验现象:

会发现,空气向后喷出,气球向前飞出,气球靠反冲力量前进的。

实验结论:

火箭也是靠反冲力的原理发射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2011-03-1120:

31:

50|  分类:

六下科学|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常见的建筑

1.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创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风避雨的地方。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

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紫禁城,辉煌的凯旋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稳定的生活。

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可移动的帐篷。

人类最早的房屋是山洞。

4.人类房屋的发展是怎样变化的?

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5.举出几件不同风格的房屋:

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楼、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6.楼房的层次构成:

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

7、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

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

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是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8、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9.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10.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二.巧妙的结构

1.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主要表现在:

(1)整体结构不同,如:

三角形、立方形、圆柱形、球形、圆锥形、弓形、弧形等;

(2)屋顶结构不同,如:

圆顶、棱形顶、平顶、弧形顶等;(3)墙体结构不同,如:

支柱、管状、空心、实心、框架等;(4)材料结构不同,如: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2.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我知道:

赵州桥是弧形结构,金字塔是三角形结构,桥墩是实心结构,埃菲尔铁塔是框架,体育馆是薄壳结构,美国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体结构,DNA是双螺旋结构,泰姬·马哈尔陵是圆屋顶结构。

   3.简答:

(1)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答:

赵州桥的拱形结构能增加桥梁的稳固性,同时扩大了桥的流水面积,减少了洪水对桥梁的冲击。

(2)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答:

因为空心既减轻自身重量,又不易弯折。

(3)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答:

因为三角形比较稳固,能增加建筑物承受力。

4.蜘蛛网在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将运动产生的力分散掉,英国的一位建筑师利用这一原理,为足球俱乐部设计了一座带屋顶的看台,这种结构既节省材料,又使屋顶轻巧、坚固。

5、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叶子的直径达1.5米—2米,叶片的边缘向上卷起,像个绿色的大澡盆。

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的结构,设计建造了一座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整个建筑轻巧、明亮、经济实用。

6.建筑物的结构与其它物体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

(举出实例并加以分析)

答:

如贝壳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锥形的、弧形的、球形的,但它们都是一层薄薄的外壳,它能承受巨大的水的压力,所以贝类动物可以其薄薄的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人们从贝壳中受到启示,发明、建造了薄壳建筑,如悉尼歌剧院、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等。

7.叶脉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答:

叶脉呈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叶面更坚固,更容易吸收营养。

8.贝壳和人体中有许多拱形结构,这样抗压能力强;蜂巢是蜂窝结构,抗压能力强,质量轻、空间大;DNA是双螺旋结构,不易断损。

筒形叶桥模仿了植物的叶子的结构。

三.美丽的建筑

1.我们从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的美。

2.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3.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美的?

答:

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流水、湖面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手段,利用各种要素造作需要的景观,如假山、人工湖、雕塑、楼、台、亭、榭、廓等体现建筑环境的美。

4.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5.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有瓷砖、壁纸、装饰木线、石膏板等。

6.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体现环保、美观、易得的要求。

7.绿色建材:

是指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型的建筑材料。

8.人们是怎么样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怎样改进效果好?

答:

人们利用瓷砖铺地面、浴室、厨房的墙壁,用装饰木线装饰门口、窗口,用石膏板做出各种造型。

要轻装修、重装饰,更利于环保。

9.设计制作流程图:

(1)选择题目;

(2)确定制作的目的;(3)根据目的设计多种方案;(4)选择方案并进行制作;(5)评价与改进。

10.制作一个建筑物“模型”的方法有:

雕刻法、粘接法、替代法、插接法。

四课:

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认识建筑物和人体的组成。

(怎样通过比较来理解人体的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

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楼房→单元→房间→墙→砖

通过比较建筑物和人体的组成我们知道:

人体的最基本结构是细胞,它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相当于墙,器官相当于房间,系统相当于单元房,有机体相当于一栋大楼。

3.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细胞)

4.怎么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它是什么样的?

  答:

(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一个个“小格子”。

5.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型有什么区别?

答:

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6.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答:

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7.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

8.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

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人体的?

答:

人体内部器官有肝、肠、胃、肺、心脏、脑、神经等。

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八大系统。

人体主要有八大系统,即:

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五课:

消化与吸收

1.消化器官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等。

2.食物经过哪些消化器官?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什么叫消化?

什么叫吸收?

  答:

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4.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

(1)牙齿将食物破碎,加进唾液,经舌搅拌,将食物送入食道。

(2)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胃的蠕动及胃液的作用把食物变成食糜,进行初步消化。

(3)食糜到达小肠后,在肠的蠕动及肠液、胆汁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变成能溶解于水的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吸收。

(4)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份,将剩余的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

5.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咀嚼,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答:

有甜味,因为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

6.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答:

为了保护消化器官,

(1)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

(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

(3)吃饭时不要看书、写字,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4)尽量不饮酒,保护消化器官健康。

(5)饮食搭配要合理。

(6)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要适量。

7.举出几种消化系统疾病?

答:

肠炎、胃溃疡、脂肪肝、痢疾、十二指肠溃疡等。

8、人体主要有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9、1983年美国纽约州的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内窥镜,通过它可以看到器官内部的情况。

它的一端装着一个微型镜头,能将图像转化为数字化的电信号,通过图像监视器显示出来。

内窥镜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0.肝脏最怕主人是个酒鬼。

11.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

11.成年人小肠长6米,大肠长约1.5米。

12.在没有发明内窥镜之前,医生是怎样做诊断的?

有什么弊端?

答:

在没有内窥镜之前,医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通过简单的检查后凭经验做诊断的。

这样做的弊端是很容易误诊,从而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六课:

呼吸与交换

1.呼吸器官包括: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气体交换场所是什么?

(肺)

3.呼吸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完成的,怎样完成的?

答:

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吸入了空气。

4.呼吸的作用是什么?

答:

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5.制作一个肺的模型,在模拟呼吸的过程中,瓶子相当于胸腔,气球相当于肺,橡胶皮膜相当于膈肌。

吸管相当于气管。

模拟呼吸的过程:

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吸入了空气。

从鼻腔吸进新鲜的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

6.简述呼吸过程?

答:

从鼻腔吸进新鲜的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

7.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呼吸系统的健康?

答:

(1)一氧化碳中毒 

(2)大量吸烟  (3)大气污染 (4)随地吐痰   (5)感冒等。

8、健康的肺和因吸烟而被损伤的肺有哪些不同?

健康的肺外表光滑颜色正常;被损伤的肺外表粗糙颜色发黑。

9、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往往是由于细菌或病毒侵染人的呼吸道引起的,并通过感冒病人咳嗽、打喷嚏、吐痰是散出的含有细菌或病毒的飞沫传染。

10.人体时时刻刻要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几乎每个人都患过呼吸系统疾病。

11.吸入的香烟是高温气体,含有很多化学物质,其中主要的有毒成分如尼古丁、一氧化碳、致癌物质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12.看一看家中的药箱中有哪些感冒药,阅读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有无副作用,以及服用时的注意事项。

13.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婴儿则需呼吸30次,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气,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60次。

七课:

循环与运输

1.循环器官包括:

血管、心脏。

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套由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套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完成物质的运输。

2.心脏相当于水泵,为血液循环流动提供了动力,而血管相当于运送食物的传送带。

3.人体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获得的氧气和养料被循环器官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被循环器官运送到体外。

4.什么是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

测量心率时要保持平静

5.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或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中不停的循环往复流动呢?

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

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6.心跳与脉搏的频率是一致的。

7.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

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8.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增多,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9.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与运动剧烈程度、外界刺激、身体素质等有关。

10.在循环器官中,有关医疗新技术有许多,如血管扩张术、心脏起搏器、心脏移植、心脏搭桥等。

11.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

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病痛,甚至重新获得生命。

12.怎样保护自己的血管和心脏的健康?

答:

(1)经常锻炼身体。

(2)不吸烟、不饮酒等。

13.心跳与脉搏的频率一致吗?

还有几种测量脉搏的方法?

答:

一致。

(1)直接用听诊器测心率。

(2)将右手中指和食指放在左手腕动脉处可测心率。

(3)将中指和食指放在颈动脉处可测心率。

14.心脏分四个腔: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八课:

生理与适应

1.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

心理功能包括感觉、思维、情绪等。

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完成的。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神经组成的。

2什么是反应时?

答: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反应时。

3.神经系统加工外界信息时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答:

(1)感觉器官感受到刺激,产生“感觉信息”;

  

(2)“感觉信息”沿神经进入脊髓或大脑;

  (3)脊髓或大脑通过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动作指令”。

  (4)“动作指令”沿神经到达相应的运动器官。

  (5)运动器官做出必要的反应。

4.反应时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与刺激的强度、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人对刺激的熟悉程度以及动作反应的次数等因素有关。

5、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

7.为什么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会见隔一段时间?

在同一游戏中,不同的人做出反应的快慢有差别吗?

答:

因为从刺激呈现到反应,期间会有一段时间,这就是反应时,不同人的反应时不同,所以反应的快慢有差别。

九课 健康成长

1.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10岁到20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岁。

2.青春期是人体生长育的第二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

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

3.要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答:

(1)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活动量增大,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

(2)强壮的体魄对我们一生都很重要。

所以要坚持体育锻炼。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喜欢与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

热情、宽容、守信、自尊、自律、有爱心等优良品质,往往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体验形成的。

5.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

男生六要:

(1)要懂得男女是有差异的;

(2)要学会尊重女生;(3)要主动帮助女生;(4)要有保护女生的责任感;(5)要自觉抵制黄色诱惑;(6)要有道德约束能力。

女生六要:

(1)要举止大方得体,掌握分寸;

(2)要和异性保持文明、群体、公开的交往。

(3)要识别、抵制异性的挑逗;(4)要拒绝钱和物的诱惑;(5)要远离学生不该去的地方;(6)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6.我们的身体虽然是有不同器官和系统组成的,但它们在大脑和神经的指挥与调节下,配合得非常默契和协调,使我们从婴儿到幼儿、从少年到青年。

如花蕾在绽放,如嫩芽在茁壮成长。

7.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显著。

十.小池塘,大世界

1.什么叫生态系统?

答: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动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是由哪两大部分构成的?

各包括什么?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起什么作用?

答:

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包括:

动物、植物、细菌等。

非生物环境包括:

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3.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个草地、一个池塘。

4.我们观察的生态系统中那种生物最多?

为什么?

答:

植物最多,因为只有植物多,才能给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氧气等。

5.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物和植物为什么会腐烂?

他们的腐烂对神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答:

因为有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它们的腐烂会变成养分,滋养其它生物。

6.校园、草地都是一个生态系统,说一说它的构成。

7.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步骤:

选点观察、取样记录、统计整理、展示结果。

8.构成生物因素的最小单位是生物个体,每一个个体与该物种的其他成员构成生物种群;不同种类的生物种群又构成生物群落。

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1.地球上除生物圈外,还有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其他圈层。

生物圈是所有圈层交会的大生态系统。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

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2.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长的农作物被称为生产者;牛、猪、鸡等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谷物、农作物秸秆、小虫等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消费者;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植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3.举例说明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如人的衣、食、住、行都来自于生物圈。

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也来自生物圈。

4、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植物的尸体。

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

5、地球表面所有较小的、较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了一个最大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6.北京大兴留民营村农民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这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留民营村因此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认的“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十二课 小行为,大环境

1.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承诺:

(1)生命离不开水。

我们不但要节约用水,而且要保护水不受污染。

(2)废弃物对生态系统有致命的伤害。

我们要减少废弃物,并尽量回收利用。

(3)农药和汽车尾气污染大气。

要尽量少使用农药,短距离的路途尽量不乘汽车。

(4)有些能源的开发利用会破坏环境。

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合理开发利用能源。

(5)植物能保持水土,有些植物的叶子还能净化空气。

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多植树造林。

(6)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2.某化肥厂把污水排放到附近的一条河里,这种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造成什么影响?

应该怎样做?

答:

会使河里的鱼、虾、水生植物受到危害,打破生态系统平衡。

严禁向河里排放污水,污水必须经过处理。

3.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较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无法代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所以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生物圈2号”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生物圈2号”试验用事实告诉我们,地球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惟一的家园。

5.生态学家在对某一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时,经常需要知道某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生长变化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情况。

但是生态学家很难数清这玩意种群中个体的数量。

因此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估算的方法进行推测。

6.对同一问题尽量尝试多种估算方法,并分析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十三课 浩瀚的宇宙

1.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跨天空,那就是银河星系。

2.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

3.从地球上看,银河系是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

4.从侧面看,银河系就象一只织布的梭子。

5.银河系由大约500亿颗恒星,2000亿颗行星组成。

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6.科学家用光年来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

大约10万亿千米。

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如果以光速飞行,从地球到银河系的中心大约需要2.8万年。

7.我们能看到的星系只是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银河系那样的星系。

8.天文学家把所有的空间以及其中的万物叫做宇宙。

9.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答: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和几十亿,上百亿象银河系那样的星系组成宇宙。

10.给宇宙飞船命名:

命名说明

我给宇宙飞船命名:

钱学森号宇宙飞船

用这个名字命名的理由:

钱学森爷爷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的贡献。

为表彰钱学森爷爷在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十四课 探索宇宙

1.在5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用浑天仪等仪器来观测太阳、月球和星星了。

2.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

3.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标志着进入了现代天文学的时代。

4.举出5种望远镜。

答:

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5.射电望远镜转动它的“巨耳”,对准天空就能接收来自遥远宇宙的各种电波。

6.日前人类已经把许多种类的宇宙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7. 麦哲伦太空探测器围绕着金星运转,它向地球发回无线电信号来展示金星表面的样子。

8.1990年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围绕着地球运转,它所观测宇宙的深处,比地球上任何望远镜看得更远。

9.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10.让我们用气球做模拟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把气球充满气,松手,观察空气向哪个方向喷出?

气球向哪个方向飞出?

气球靠什么力量前进的呢?

答:

空气向后喷出,气球向前飞出,气球靠反冲力量前进的。

11.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

有哪些办法让火箭飞得更直更高?

答:

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既有火箭本身的材料,动力和工艺方面的因素,也有外界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要素。

只有当三个尾翼,在相对平衡的位置上,火箭才能飞得更高更直。

12、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钱学森,1955年,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

13.阅读“科学在线”,你得到哪些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